《證類本草》~ 卷第一 (2)
卷第一 (2)
1. 序例下
天雄,(溫,大溫)
山茱萸,(平,微溫)
莽草,(溫)
辛夷,(溫)
牡荊實,(溫)
蔓荊實,(微寒,平,溫)
藁本,(溫、微溫,微寒)
蘼蕪,(溫)
葈耳,(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何首烏,(微溫)
《藥對》:
皂莢,(溫。主風眩。使)
巴戟天,(微溫。主頭面風。君)
白芷,(溫。主頭面風。臣)
防風,(溫。治頭面來去風氣。臣)
蜂子,(微寒,微溫)
杜若,(微溫)
葈耳實,(溫,葉,微寒)
中風腳弱
石斛,(平)
石鐘乳,(溫)
殷孽,(溫)
孔公孽,(溫)
石硫黃,(溫,大熱)
附子,(溫,大熱)
豉,(寒)
丹參,(微寒)
五加皮,(溫,微寒)
竹瀝,(大寒)
大豆,(平)
天雄,(溫,大溫)
側子,(大熱)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木防己,(平。治攣急。臣)
獨活,(微溫。主腳弱。君)
松節,(溫。治腳膝弱。君)
牛膝,(平。治痛痹。君)
胡麻,(平)
久風濕痹
菖蒲,(溫,平)
茵芋,(溫,微溫)
天雄,(溫,大溫)
附子,(溫,大熱)
烏頭,(溫,大熱)
蜀椒,(溫,大熱)
牛膝,(平)
天門冬,(平,大寒)
術,(溫)
丹參,(微寒)
石龍芮,(平)
茵陳蒿,(平,微寒)
細辛,(溫)
松節,(溫)
側子,(大熱)
松葉,(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
薏苡仁,(微寒。治中風,濕痹,筋攣,君)
羊躑躅,(溫。治風。使)
柏子仁,(平。治風濕痹。君)
獨活,(微溫。治風,四肢無力,拘急。君)
天門冬,(平,大寒)
葈耳實,(溫,葉,寒微)
蔓荊實,(微寒,微溫)
賊風攣痛
茵芋,(溫,微溫)
附子,(溫,大熱)
側子,(大熱)
麻黃,(溫,微溫)
芎藭,(溫)
杜仲,(平,溫)
萆薢,(平)
狗脊,(平,微溫)
白蘚皮,(寒)
白芨,(平,微寒)
葈耳,(溫)
豬椒,(溫)
石斛,(平)
漢防己,(平,溫)
暴風瘙癢
蛇床子,(平)
蒴藋,(溫)
烏喙,(微溫)
蒺藜子,(溫,微寒)
景天,(平)
茺蔚子,(微溫,微寒)
青葙子,(微寒)
楓香脂,(平)
藜蘆,(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
烏蛇,(平)
《藥對》:
葶藶子,(寒。主中暴風。使)
枳實,(微寒。主大風,在皮膚中癢。君)
谷莖,(主身癮疹,煮水洗。臣)
枳殼,(微寒)
傷寒
麻黃,(溫,微溫)
葛根,(平)
杏仁,(溫)
前胡,(微寒)
柴胡,(平,微寒)
大青,(大寒)
龍膽,(寒,大寒)
芍藥,(平,微寒)
薰草,(平)
升麻,(平,微寒)
牡丹,(寒,微寒)
虎掌,(溫,微寒)
術,(溫)
防己,(平,溫)
石膏,(微寒,大寒)
牡蠣,(平,微寒)
貝母,(平,微寒)
鱉甲,(平)
犀角,(寒,微寒)
白話文:
序例下
天雄,性味溫熱。
山茱萸,性味平和,稍微溫性。
莽草,性味溫。
辛夷,性味溫。
牡荊實,性味溫。
蔓荊實,性味稍微寒涼,也有平和、溫性的說法。
藁本,性味溫、稍微溫,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蘼蕪,性味溫。
葈耳(蒼耳),性味溫。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閱《蜀本》後記載:
何首烏,性味稍微溫。
《藥對》記載:
皂莢,性味溫,主要用於治療風引起的眩暈,作為使藥(輔助藥)。
巴戟天,性味稍微溫,主要用於治療頭面部風症,作為君藥(主要藥)。
白芷,性味溫,主要用於治療頭面部風症,作為臣藥(輔助藥)。
防風,性味溫,治療頭面部時來時去的風邪,作為臣藥(輔助藥)。
蜂子,性味稍微寒涼,也有說稍微溫性的。
杜若,性味稍微溫。
葈耳實(蒼耳子),性味溫,葉子則稍微寒涼。
治療中風導致腿腳無力:
石斛,性味平和。
石鐘乳,性味溫。
殷孽,性味溫。
孔公孽,性味溫。
石硫黃,性味溫,並且很熱。
附子,性味溫,而且很熱。
豆豉,性味寒涼。
丹參,性味稍微寒涼。
五加皮,性味溫,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竹瀝,性味大寒。
大豆,性味平和。
天雄,性味溫熱。
側子,性味大熱。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閱《藥對》後記載:
木防己,性味平和,治療筋脈拘攣,作為臣藥(輔助藥)。
獨活,性味稍微溫,主要治療腿腳無力,作為君藥(主要藥)。
松節,性味溫,治療腿腳膝蓋無力,作為君藥(主要藥)。
牛膝,性味平和,治療疼痛麻木的病症,作為君藥(主要藥)。
胡麻(芝麻),性味平和。
治療久病形成的風濕麻痹:
菖蒲,性味溫,也有說平和的。
茵芋,性味溫,也有說稍微溫的。
天雄,性味溫熱。
附子,性味溫而且很熱。
烏頭,性味溫而且很熱。
蜀椒(花椒),性味溫而且很熱。
牛膝,性味平和。
天門冬,性味平和,並且大寒。
白朮,性味溫。
丹參,性味稍微寒涼。
石龍芮,性味平和。
茵陳蒿,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細辛,性味溫。
松節,性味溫。
側子,性味大熱。
松葉,性味溫。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閱《藥對》後記載:
薏苡仁,性味稍微寒涼,治療中風、濕痹、筋脈攣縮,作為君藥(主要藥)。
羊躑躅,性味溫,治療風邪,作為使藥(輔助藥)。
柏子仁,性味平和,治療風濕麻痹,作為君藥(主要藥)。
獨活,性味稍微溫,治療風邪,四肢無力,拘攣,作為君藥(主要藥)。
天門冬,性味平和,並且大寒。
葈耳實(蒼耳子),性味溫,葉子則性味稍微寒涼。
蔓荊實,性味稍微寒涼,也有說稍微溫的。
治療被風邪侵襲引起的抽筋疼痛:
茵芋,性味溫,也有說稍微溫的。
附子,性味溫而且很熱。
側子,性味大熱。
麻黃,性味溫,也有說稍微溫的。
芎藭,性味溫。
杜仲,性味平和,也有說溫的。
萆薢,性味平和。
狗脊,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溫的。
白蘚皮,性味寒涼。
白芨,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葈耳(蒼耳),性味溫。
豬椒,性味溫。
石斛,性味平和。
漢防己,性味平和,也有說溫的。
治療突然發生的風疹瘙癢:
蛇床子,性味平和。
蒴藋,性味溫。
烏喙,性味稍微溫。
蒺藜子,性味溫,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景天,性味平和。
茺蔚子,性味稍微溫,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青葙子,性味稍微寒涼。
楓香脂,性味平和。
藜蘆,性味寒涼,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查閱《蜀本》後記載:
烏蛇,性味平和。
《藥對》記載:
葶藶子,性味寒涼,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風邪,作為使藥(輔助藥)。
枳實,性味稍微寒涼,主要治療大風邪侵襲,導致皮膚瘙癢,作為君藥(主要藥)。
谷莖,主要治療身上出現的癮疹,煮水洗,作為臣藥(輔助藥)。
枳殼,性味稍微寒涼。
治療傷寒:
麻黃,性味溫,也有說稍微溫的。
葛根,性味平和。
杏仁,性味溫。
前胡,性味稍微寒涼。
柴胡,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大青,性味大寒。
龍膽,性味寒涼,也有說大寒的。
芍藥,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薰草,性味平和。
升麻,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牡丹,性味寒涼,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虎掌,性味溫,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白朮,性味溫。
防己,性味平和,也有說溫的。
石膏,性味稍微寒涼,也有說大寒的。
牡蠣,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貝母,性味平和,也有說稍微寒涼的。
鱉甲,性味平和。
犀角,性味寒涼,也有說稍微寒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