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5)

1. 香薷(音柔)

味辛,微溫。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陶隱居云:家家有此,唯供生食。十月中取,干之,霍亂煮飲,無不瘥。作煎,除水腫尤良。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彼人名石香葇,細而辛,更絕佳。孟詵云:香葇,溫。又云香戎,去熱風。生菜中食,不可多食。卒轉筋,可煮汁頓服半升,止。又,乾末止鼻衄,以水服之。日華子云:無毒。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圖經曰:香薷(音柔),舊不著所出州土。陶隱居云:家家有之。今所在皆種,但北土差少,似白蘇而葉更細。十月中採,干之,一作香葇,俗呼香茸。霍亂轉筋,煮飲服之,無不瘥者。若四肢煩冷,汗出而渴者,加蓼子同切,煮飲。胡洽治水病洪腫,香葇煎:取干香葇五十斤,一物銼,納釜中,以水淹之,水出香葇上一寸,煮使氣力都盡,清澄之,嚴火煎,令可丸。一服五丸如梧子,日漸增之,以小便利好。

白話文:

香薷味道辛辣,性微溫。主要治療霍亂腹痛、嘔吐、腹瀉,以及水腫。

陶弘景說:家家戶戶都有香薷,但只供生食。十月中旬採收,曬乾,用於治療霍亂,煮水飲用,沒有不痊癒的。做成煎劑,治療水腫效果尤其好。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蕭炳的記載:現在的新定、新安地區有生長在岩石上的香薷,當地人稱之為石香葇,葉子細小,味道辛辣,更為優良。孟詵說:香葇性溫。又說香薷能去除熱風。生吃時不可過量,否則會導致肌肉抽筋,可將香薷煮成汁液,一次服用半升,可以止住抽筋。另外,將香薷曬乾磨成粉末,可以止鼻血,用水送服。日華子說:香薷無毒。可以降氣,消除煩熱,治療嘔吐,治療寒氣。

圖經記載:香薷(音柔),以前沒有記載產地。陶弘景說:家家戶戶都有香薷。現在各地都有種植,但北方地區比較少,外形像白蘇,但葉子更細。十月中旬採收,曬乾,又名香葇,俗稱香茸。霍亂導致抽筋,煮水飲用,沒有不痊癒的。如果四肢發冷、出汗卻口渴,可以加蓼子一起切碎,煮水飲用。胡洽治療水病引起的腫脹,用香薷煎劑:取乾香薷五十斤,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浸泡,水位高於香薷一寸,煮至香薷的藥力全部釋放,然後澄清,用猛火煎熬,使其可以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丸,大小如梧桐子,每天逐漸增加,直到小便順暢為止。

壽春及新安有。彼間又有一種石上生者,莖、葉更細,而辛香彌甚,用之尤佳。彼人謂之石香薷。《本經》出草部中品,云生蜀郡、陵、榮、資、簡州及南中諸山岩石縫中生。二月、八月採苗、莖、花、實俱亦主調中,溫胃,霍亂吐瀉,今人罕用之,故但附於此。

雷公云:凡採得,去根,留葉,細銼,曝乾。勿令犯火。服至十兩,一生不得食白山桃也。外臺秘要:治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干香薷五十斤焙,用濕者亦得,細銼納釜中,水浸之,出香薷上數寸,煮使氣盡,去滓清澄之,漸微火煎令可丸。服五丸如梧子大,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

白話文:

壽春和新安也有香薷,當地還有一種生長在石頭上的香薷,莖葉更細,辛香更濃郁,藥效更佳,當地人稱之為石香薷。《本經》記載香薷屬於草部中品,生長在蜀郡、陵、榮、資、簡州以及南中諸山岩石縫隙中,二月和八月採收其苗、莖、花、實,皆具有調中、溫胃的功效,可治霍亂吐瀉,但現在很少人使用,因此只在此附帶說明。

雷公說,採收香薷時要去除根部,留下葉子,細碎後曬乾,不可接觸火。服用過量,一生都不能食用白山桃。外台秘要記載,香薷可以治療水病洪腫、氣脹、消化不良。取香薷五十斤焙乾,或用濕香薷,細碎後放入釜中,浸入水中,露出香薷上數寸,煮沸至氣散盡,去渣取清液,以小火慢慢煎煮至可丸狀。每次服用五丸,如梧子大小,每日三次,逐漸增加劑量,以小便通暢為度。

千金方: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肘後方: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食醫心鏡:主心煩,去熱。取煎湯作羹煮粥及生食並得。子母秘錄:小兒白禿髮不生,汁出,濿痛。濃煮陳香薷汁,少許脂和胡粉,敷上。

衍義曰:香薷,生山野,荊湖南、北,二川皆有。兩京作圃種,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亂不可缺也。用之無不效。葉如茵陳,花茸紫,在一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余如《經》。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治療口臭,可用香薷一把,用水一斗煮成三升,然後少量含在口中。

《肘後方》記載,舌頭上突然出血像鑽孔一樣,可以用香薷汁服用,每次一升,一天三次。

《食醫心鏡》記載,香薷可以治療心煩,去除熱氣。可以煎湯、做羹、煮粥或生吃。

《子母秘錄》記載,小兒頭髮白且不生長,還有汁液流出,疼痛難忍,可以用濃煮的陳香薷汁,加入少許豬油和白粉,塗抹在患處。

香薷生長在山野,荊湖南北、四川都有,兩京地區也有人在園圃中種植。夏季也可以當蔬菜食用。香薷是治療霍亂的必備藥材,用它治療各種疾病都非常有效。香薷的葉子像茵陳,花朵是紫色的茸毛,一側長成穗狀,一穗有四五十個花房,像荊芥的穗,但香氣不同。其他方面與《經》中記載的一致。

2. 薄荷

味辛、苦,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種之,飲汁發汗,大解勞乏。

唐本注云:莖、葉似荏而尖長,根莖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薄荷,使。能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尤與薤作菹相宜。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陳士良云:胡菝𦽅,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痛,四季宜食。

又云胡菝𦽅,主風氣,壅並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俗呼為新羅菝𦽅。日華子云: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

白話文:

薄荷的味道辛辣、苦澀,性溫,無毒。它可以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發燒、發汗,驅除惡氣,治療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氣逆等症狀。可以將薄荷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直接食用。人們種植薄荷,用它的汁液發汗,消除疲勞。

唐代本草注說:薄荷的莖葉像荏苒,但比較尖長,根莖在冬天不會枯死,也有蔓生的品種,功效都相似。

臣禹錫等根據《藥性論》記載:薄荷屬於使藥,可以消解鬱氣,發汗解毒,破血止痢,通利關節。特別是與薤白一起醃製成酸菜,效果更佳。但是新病初愈的人不要食用薄荷,否則容易虛汗不止。

陳士良說:薄荷可以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營衛,治療陰陽毒邪,治療傷寒頭痛,四季皆宜食用。

此外,薄荷還能治療風氣引起的胸膈壅塞,做成茶飲服用,效果顯著。民間稱薄荷為新羅菝𦽅。日華子說:薄荷可以治療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治療心腹脹滿、氣逆、消食積,以及頭風等症狀。

圖經曰:薄荷,舊不著所出州土,而今處處皆有之。莖、葉似荏而尖長,經冬根不死,夏秋採莖葉,曝乾。古方:稀用,或與薤作齏食。近世醫家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及小兒風涎,為要切之藥,故人家園庭間多蒔之。又有胡薄荷,與此相類,但味少甘為別。生江浙間,彼人多以作茶飲之,俗呼新羅薄荷。

近京僧寺亦或植一、二本者。《天寶方》名錢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石上,葉微小,至冬而紫色,此一種不聞有別功用。凡新大病瘥人,不可食薄荷,以其能發汗,恐虛人耳。字書菝𦽅。

食療:平。解勞,與薤相宜。發汗,通利關節。杵汁服,去心臟風熱。外臺秘要:治蜂螫。挪貼之,瘥。經驗方:治水入耳。以汁點,立效。食醫心鏡:煎豉湯,暖酒和飲、煎茶、生食之並宜。

白話文:

薄荷原本不清楚產地,現在到處都有。它的莖葉像荏蒿但更尖長,冬天根部不會死,夏秋採收莖葉曬乾。古時候很少使用,偶爾會和薤一起做成醬食用。近來醫生發現它對治療傷風、頭痛、關節疼痛和兒童風涎非常有效,因此家家戶戶都種植。還有一種叫做胡薄荷,跟薄荷很像,但味道比較甜。它生長在江浙一帶,當地人常把它做成茶飲,俗稱新羅薄荷。

京城的寺廟也種植一兩株,在《天寶方》中被稱為錢草。石薄荷生長在江南山石上,葉子很小,冬天會變成紫色,這種薄荷沒有什麼特殊功效。剛痊癒的人不宜吃薄荷,因為它會發汗,容易傷害虛弱的人。它的字寫作「菝𦽅」。

薄荷性平,可以解勞,和薤一起吃效果更好。它具有發汗、通利關節的功效。搗汁服用可以去除心臟風熱。古書《外臺秘要》記載,它可以治療蜂螫,將薄荷汁塗抹在患處,就能痊癒。《經驗方》記載,薄荷汁可以治療水入耳,滴入耳中,效果很好。《食醫心鏡》記載,薄荷可以煎成豉湯、用溫酒沖服、煎茶或者生吃,都有療效。

衍義曰:薄荷,世謂之南薄荷,為有一種龍腦薄荷,故言南以別之。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貓食之即醉,物相感爾。治骨蒸熱勞,用其汁與眾藥熬為膏。

白話文:

解釋如下:

「衍義」表示這段話是在解釋或詳述薄荷的用途。

「世謂之南薄荷」,意思是世人認為那種叫南薄荷的植物。

「為有一種龍腦薄荷」,這裡提到還有一種叫龍腦薄荷的植物。

「故言南以別之」,因此在名字後加上「南」來區分兩種不同的薄荷。

「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意思是對於小孩的驚嚇發病、壯烈的高燒,需要使用這種薄荷作為引薑來幫助其他藥物進入身體。

「貓食之即醉」,描述的是貓吃這種薄荷會像人類喝醉酒一樣。

「物相感爾」,這句可能是對貓吃薄荷後的反應的解釋,也就是物質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係。

「治骨蒸熱勞,用其汁與眾藥熬為膏」,意思是用這種薄荷治療骨頭裡的熱氣和勞累,可以將它的汁液和其他藥物一起熬煮成膏狀來使用。

總結,這段文字是在描述薄荷的各種用途,包括用於治療小孩的驚風、壯熱,以及治療骨頭裡的熱氣和勞累。其中也提到了一種叫龍腦薄荷的植物,以及貓吃這種薄荷後的反應。

3. 秦荻梨

葉辛,溫,無毒。主心腹冷脹,下氣,消食。人所啖者,生下濕地,所在有之。(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秦荻梨,於生菜中最香美,甚破氣。又,末之和酒服,療卒心痛,悒悒塞滿氣。又,子,末和大醋,封腫氣,日三易。陳藏器云:五辛菜,味辛,溫。歲朝食之,助發五臟氣,常食溫中,去惡氣,消食,下氣。《荊楚歲時記》亦作此說,熱病後不可食之,損目。

食醫心鏡:秦荻梨,取和醬、醋食之,理心腹冷脹,下氣消食,空腹食之最佳。

白話文:

葉子辛辣溫熱,無毒。可以治療心腹冷脹、助消化、通氣。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到處都有。秦荻梨是生菜中最香美的,能解氣。用秦荻梨末和酒服用,可治療心痛、胸悶氣塞。用秦荻梨子末和大醋調和,可治腫氣,每天換藥三次。五辛菜味辛溫,一年四季食用,有助於五臟氣機的運行,經常食用可以溫中暖胃,去除惡氣,幫助消化,通氣。不過,患熱病後不宜食用,會傷眼睛。秦荻梨可以和醬醋一起食用,有助於治療心腹冷脹、通氣消食,空腹食用效果最佳。

4. 醍醐菜

雷公云:凡使,勿用諸件。草形似牛皮蔓,掐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頂。採得,用苦竹刀細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稀絹裹,挪取汁出,暖飲。千金方:治傷中崩絕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盞。又方:治月水不利。以菜絞汁,和酒煎,服一盞。

白話文:

雷公說:使用藥物時,不要使用各種不適合的材料。草的外觀像牛皮蔓,用手掐時會有乳白色汁液流出,帶有一股清甜的香味。收集後,用苦竹刀細細切割,放入砂盆中研磨至狀如膏狀,再用生的細絹包裹,提取出汁液,溫熱飲用。

千金方的治療方法:對於傷中崩漏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醍醐杵汁,與酒一起煎煮至沸騰,於空腹時服用一杯。

另一個方子:對於月經不順暢的情況,可以使用蔬菜絞出的汁液,與酒一起煎煮,於空腹時服用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