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2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29)

1. 貫眾

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去寸白,破癥瘕,除頭風,止金瘡。

花療惡瘡,令人泄。一名貫節,一名貫渠,一名百頭,一名虎卷,一名扁苻,一名伯萍,一名樂藻。此謂草鴟頭。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採根,陰乾。(雚菌為之使。)

陶隱居云:近道亦有。葉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鴟頭。故呼為草鴟頭。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濼,貫眾。注:葉圓銳,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云貫節。蜀本云:一名樂(音洛)藻。又《圖經》云:苗似狗脊,狀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鴟頭,療頭風用之。

今所在山谷陰處有之。藥性論云:貫眾,使。主腹熱,赤小豆為使。殺寸白蟲。

圖經曰:貫眾,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今陝西、河東州郡及荊、襄間多有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葉大如蕨。莖稈三稜。葉綠色似小雞瓴,又名鳳尾草。根紫黑色,形如大瓜,下有黑鬚毛,又似老鴟。《爾雅》云:濼(舒若切),貫眾。郭璞注云:葉圓銳,莖毛黑,布地,冬不死。

《廣雅》謂之貫節是也。三月採根,曬乾。荊南人取根為末,水調服一錢匕,止鼻血有效。

白話文:

貫眾味苦性寒,有毒。能治療腹中邪熱、各種毒症,殺滅寄生蟲,治療寸白蟲病,消除腫塊,治療頭痛,止血。

它的花能治療惡瘡,但會讓人腹瀉。貫眾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貫節、貫渠、百頭、虎卷、扁苻、伯萍、樂藻,也稱作草鴟頭。它生長在玄山山谷和冤句少室山。二月份和八月份採收它的根部,陰乾保存。(雚菌是它的輔藥)。

陶弘景說:現在各地也都有貫眾。它的葉子像大蕨菜,根部形狀、顏色和毛都像老鴟的頭,所以叫它草鴟頭。據《爾雅》記載:濼就是貫眾。注解說:葉子圓而尖,莖上有黑色絨毛,在地上蔓延生長,冬天不枯死,也叫貫渠。《廣雅》則稱之為貫節。蜀地則稱之為樂藻。《圖經》記載:它的植株像狗脊,形狀像野雞尾巴,根直立,有很多分枝,外皮黑色,裡面紅色,彎曲的根部稱為草鴟頭,用來治療頭痛。

現在各地陰涼的山谷中都有。據《藥性論》記載:貫眾具有使藥效發揮的作用,主治腹熱,赤小豆是它的輔藥,能殺滅寸白蟲。

《圖經》記載:貫眾生長在玄山山谷和冤句少室山,現在陝西、河東州郡以及荊州、襄陽地區也很多,但開花較少。春天發芽,呈紅色,葉子像大蕨菜一樣大,莖稈有三棱,葉子綠色,像小雞的腳趾,又名鳳尾草。根是紫黑色,形狀像大瓜,根部有黑色的絨毛,也像老鴟的頭。《爾雅》記載:濼(音shū ruò)就是貫眾,郭璞注解說:葉子圓而尖,莖上有黑色絨毛,在地上蔓延生長,冬天不枯死。《廣雅》稱它為貫節。 三月採收根部,曬乾。荊南地區的人將根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服用一錢(約3克),能有效止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