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八 (1)
卷第二十八 (1)
1. 卷第二十八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新增的衍義)
2. 蓼實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雷澤川澤。
陶隱居云: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名香蓼,亦相似而香,並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園者、尖者,以園者為勝,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釀酒,主風冷,大良。馬蓼,生下濕地,莖斑,葉大有黑點。亦有兩三種,其最大者名籠薣(音鼓),即是葒草,已在上卷中品。
唐本注云:《爾雅》云,葒,一名蘢薣,大者名蘬(丘軌切),則最大者不名籠薣,陶誤呼之。又有水蓼,葉大似馬蓼而味辛。主被蛇傷,搗敷之;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者。又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生下濕水旁。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蓼,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人霍亂轉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
葉,搗敷狐刺瘡,亦主小兒頭瘡。又云:蓼、蕺俱弱陽。人為蝸牛蟲所咬,毒遍身者,以蓼子浸之,立瘥。不可近陰,令弱也。諸蓼並冬死,唯香蓼宿根重生。人為生菜,最能入腰腳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蓼類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類有七種。
紫、赤二蓼,葉小狹而厚;青、香二蓼,葉亦相似而俱薄;馬、水二蓼,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木蓼一名天蓼,蔓生,葉似柘葉,諸蓼花皆紅白,子皆赤黑;木蓼,花黃白,子皮青滑。爾雅云:薔,虞蓼。釋曰:薔,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澤者也。《周頌·良𦬆》云:以薅,荼蓼。
《毛傳》曰:蓼,水草是也。藥性論云:蓼實,使,歸鼻。除腎氣,兼能去癧陽。葉主邪氣。又云:食之多發心痛,令人寒熱,損骨髓。小兒頭瘡,搗末和白蜜(一雲和雞子白)塗上,蟲出不作瘢。若霍亂轉筋,取子一把,香豉一升,先切葉,以水三升,煮取二升,納豉汁中,更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又與大麥面相宜。
孟詵云:蓼子,多食令人吐水。亦通五臟擁氣,損陽氣。日華子云:水蓼,性冷,無毒。蛇咬搗敷,根莖並用。又云:赤蓼,暖,暴腳軟人,燒灰淋汁浸,持以蒸桑葉罯,立愈。
圖經曰:蓼實,生雷澤川澤,今在處有之。蓼類甚多,有紫蓼、赤蓼(一名紅蓼)、青蓼、香蓼、馬蓼、水蓼、木蓼等,凡七種。紫、赤二種,葉俱小狹而厚;青、香二種,葉亦相似而懼薄;馬、水二種,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此六種花皆黃白,子皆青黑。木蓼一名天蓼,亦有大,小二種,蔓生,葉似柘葉,花黃白,子皮青滑。
陶隱居以青蓼入藥,然其蓼俱堪食,又以馬蓼為葒草,已見上條,余亦無用。蘇恭以水蓼亦入藥,水煮捋腳者,多生水澤中。《周頌》所謂以薅(大羔切),荼蓼。《爾雅》所謂薔,虞蓼是也。又《三茅君傳》有作白蓼醬方。白蓼,《藥譜》無聞,疑即青蓼也。或云紅蓼亦可作醬。
聖惠方:治肝虛轉筋。用赤蓼莖、葉切三合,水一盞,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溫分二服。又方:治熱暍心悶。用濃煮蓼汁一大盞,分為二服飲之。外臺秘要:治夏月暍死,取濃煮汁三升灌之。經驗方:治腳痛成瘡。先銼漿蓼煮湯,令溫熱得所,頻頻淋洗,候瘡干自安。孫真人食忌:二月勿食水蓼,食之傷腎。
合魚膾食之,則令人陰冷疼,氣欲絕。斗門方: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以蓼根細銼,酒浸服之,瘥。古今錄驗:治霍亂轉筋。取蓼一手把,去兩頭,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頓服之。文選習蓼蟲之忘辛,是知物莫辛於蓼也。
衍義曰:蓼實,即《神農本經》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則用莖,此言實即用子,故此復論子之功,故分為二條。春初以葫蘆盛水浸濕,高掛於火上,晝夜使暖,遂生紅芽,取以為蔬,以備五辛盤。又一種水紅,與此相類,但苗莖高及丈。取子,微炒,碾為細末,薄酒調二、三錢服,治瘰癧。久則效,效則已。
白話文:
蓼實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溫暖脾胃,能抵抗風寒,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面部浮腫,並能治療癰瘡腫痛。蓼的葉子可以使舌頭恢復味覺,清除大小腸的邪氣,有益於心志。
馬蓼可以去除腸道中的寄生蟲(蛭蟲),使身體輕盈。它生長在雷澤的河流和沼澤地帶。
陶弘景說,蓼有很多種類,人們食用的有三種:一種是紫蓼,外形相似但顏色是紫色;一種是香蓼,外形也相似,帶有香氣,味道不很辛辣,比較好吃;還有一種是青蓼,家家戶戶常見,葉子有圓形和尖形兩種,其中以圓葉的為佳,藥用也多用這種。曬乾後可以用來釀酒,能治療風寒,效果很好。馬蓼生長在潮濕的低洼地帶,莖上有斑點,葉子大且有黑點。馬蓼也有兩三種,其中最大的一種叫做籠薣(音鼓),也就是紅草,這在前面已經提到過。
唐朝的註解說,《爾雅》記載,紅草,又名蘢薣,大的一種叫做蘬(音丘軌),因此最大的應該不叫籠薣,陶弘景的說法有誤。還有一種水蓼,葉子大,像馬蓼,但味道辛辣。水蓼可以治療蛇咬傷,搗碎後敷在傷口上;也可以榨汁服用,能止蛇毒進入腹部引起的心悶。用水煮過後浸泡雙腳並按摩,可以消除腳氣腫脹。水蓼生長在潮濕的水邊。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蓼主要治療痃癖(腹部腫塊)。每天取一把煮水服用,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多取些煮湯或是熱敷雙腳也有效。
蓼葉搗爛後可以敷在狐刺瘡上,也能治療小兒頭瘡。另外,蓼和蕺都屬性微弱的陽性。如果被蝸牛等蟲咬傷,導致毒素遍佈全身,用蓼子浸泡可以立即痊癒。但蓼不能靠近陰部,否則會使陽氣虛弱。各種蓼在冬天都會枯死,只有香蓼的根可以過冬,第二年再長出來。人們把香蓼當作蔬菜,特別能作用於腰部和腿部。我禹錫等根據蜀本圖經記載,蓼的種類很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共七種。
紫蓼和赤蓼,葉子小而狹窄,比較厚;青蓼和香蓼,葉子相似且較薄;馬蓼和水蓼,葉子都比較寬大,上面有黑點。木蓼又名天蓼,是藤蔓植物,葉子像柘樹葉。各種蓼的花都是白色或紅色,果實是紅色或黑色;木蓼的花是黃白色,果皮是青色且光滑。《爾雅》記載,薔,就是虞蓼。註解說,薔,又名虞蓼,是指生長在水澤中的蓼。《周頌·良耜》中說:“用除草的工具去除,荼和蓼。”
《毛傳》解釋說,蓼,是水草。藥性論說,蓼實可以引藥歸於鼻子,能清除腎氣,也能去除瘰癧。蓼葉則主要治療邪氣。藥性論還說,多吃蓼會引起心痛,使人忽冷忽熱,損傷骨髓。小兒頭瘡,可以用蓼末和白蜜(或雞蛋清)調和塗抹,可以使蟲子出來,並且不留疤痕。如果發生霍亂抽筋,可以取蓼子一把,豆豉一升,先切蓼葉,加三升水煮取二升,然後加入豆豉汁,再煮取一升半,分三次服用。蓼子和大麥麵搭配食用也很好。
孟詵說,蓼子吃多了會使人吐水。還能疏通五臟的滯氣,但會損耗陽氣。日華子說,水蓼,性寒,沒有毒性。蛇咬傷可以搗碎敷在傷口上,根莖都可以用。日華子還說,赤蓼,性溫,腳部麻木的人,可以用燒成灰的赤蓼汁浸泡,然後用來蒸桑葉熱敷,很快就能痊癒。
圖經記載,蓼實生長在雷澤的河流和沼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蓼的種類很多,有紫蓼、赤蓼(又名紅蓼)、青蓼、香蓼、馬蓼、水蓼、木蓼等,共七種。紫蓼和赤蓼的葉子都比較小而狹窄,且比較厚;青蓼和香蓼的葉子相似且比較薄;馬蓼和水蓼的葉子都比較寬大,上面有黑點。這六種蓼的花都是黃白色,果實是青黑色。木蓼又名天蓼,有大小兩種,是藤蔓植物,葉子像柘樹葉,花是黃白色,果皮青色光滑。
陶弘景認為青蓼可以入藥,但是各種蓼都可以食用,還把馬蓼當成紅草,這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其他的蓼沒有什麼特別的用途。蘇恭認為水蓼也可以入藥,用水煮後浸泡雙腳,這種水蓼多生長在水澤之中。《周頌》中說的“以薅,荼蓼”就是指這種蓼。《爾雅》中說的“薔,虞蓼”也是指這種蓼。《三茅君傳》中還有製作白蓼醬的配方。白蓼,《藥譜》中沒有提到,懷疑就是青蓼。也有人說紅蓼也可以做醬。
聖惠方中說,治療肝虛引起的抽筋,可以用赤蓼的莖和葉,切碎三合,加水一盞,酒三合,煎到剩四合,去除藥渣,溫熱分兩次服用。另一個方子說,治療中暑引起的心悶,可以用濃煮的蓼汁一大盞,分兩次服用。外臺秘要中說,治療因中暑而昏死的人,可以用濃煮的蓼汁三升灌服。經驗方中說,治療腳痛形成瘡,可以先將漿蓼切碎煮水,待水溫熱時頻繁淋洗,等瘡乾了自然就會好。孫真人食忌中說,二月不要吃水蓼,吃了會傷腎。
如果把水蓼和魚膾一起吃,會使人感到陰部寒冷疼痛,氣息將絕。斗門方說,治療血氣攻心,疼痛難忍,可以用蓼根切碎,用酒浸泡後服用,可以痊癒。《古今錄驗》中說,治療霍亂抽筋,可以用一把蓼,去掉兩頭,加水二升半,煮到剩一升半,一次性服用。文選中說的“習蓼蟲之忘辛”,可見蓼的味道非常辛辣。
衍義中說,蓼實,就是《神農本草經》第十一卷中提到的水蓼的果實。那裡說的蓼指的是莖,這裡說的實指的是果實,所以這裡又重新討論了果實的功效,因此分成了兩條。早春時節,用葫蘆裝水浸濕蓼子,掛在高處用火烤,白天晚上保持溫暖,就會長出紅芽,可以用來做蔬菜,作為五辛盤中的一種。還有一種水紅,和這個很相似,但是莖能長到一丈高。取其果實,稍微炒一下,研成細末,用薄酒調服二三錢,可以治療瘰癧,時間久了就會有效,有效了就停止服用。
3. 蔥實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蔥白,平,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傷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睛,殺百藥毒。
蔥根,主傷寒頭痛。
蔥汁,平,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唐本注云:蔥有數種,山蔥曰茖蔥,療病以胡蔥,主諸惡蛓(七吏切),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蝨、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搗敷大效,亦兼小蒜、茱萸輩,不獨用也。其人間食蔥,又有二種:有凍蔥,即經冬不死,分莖栽蒔而無子也;又有漢蔥,冬即葉枯。食用入藥,凍蔥最善,氣味亦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蔥有冬蔥、漢蔥、胡蔥、茖、蔥凡四種。冬蔥夏衰冬盛,莖葉俱軟美。山南、江左有之。漢蔥冬枯,其莖實硬而味薄。胡蔥莖葉粗短,根若金䔲,能療腫毒。茖蔥生於山谷,不入藥用。爾雅云:茖,山蔥。釋曰:《說文》云:蔥生山中者名茖,細莖大葉者是也。
孟詵云:蔥,溫。根主瘡中有水,風腫疼痛者。冬蔥最善,宜冬月食,不宜多。虛人患氣者,多食發氣,上衝人,五臟閉絕,虛人胃。開骨節,出汗,故溫爾。日華子云:蔥,治天行時疾,頭痛,熱狂,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賁豚氣,腳氣,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悶。取其莖葉,用鹽研,罯蛇蟲傷並金瘡。
水入皸腫,煨研罯敷。中射工溪毒,鹽研罯敷。子,溫中,補不足,益精,明目。根,殺一切魚肉毒,不可以蜜同食。
圖經曰:蔥實,《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凍蔥、漢蔥。山蔥生山中,細莖大葉,食之香美於常蔥。一名茖(古百切)蔥。《爾雅》所謂茖,山蔥是也。胡蔥類食蔥而根莖皆細白。又云:莖葉微短如金燈者是也。舊別有條云:生蜀郡山谷,似大蒜而小,形圓皮赤,稍長而銳。
凍蔥,冬夏常有,但分莖栽蒔而無子,氣味最佳,亦入藥用,一名冬蔥。又有一種樓蔥,亦冬蔥類也,江南人呼龍角蔥,言其苗有八角,故云爾。淮、楚間多種之。漢蔥莖實硬而味薄,冬即葉枯。凡蔥皆能殺魚肉毒,食品所不可缺也。唐·韋宙《獨行方》主水病兩足腫者,銼蔥葉及莖,煮令爛,漬之,日三、五作乃佳。
煨蔥治打撲損,見劉禹錫《傳信方》,云得於崔給事,取蔥新折者,便入煻灰火煨,趁熱剝皮擘開,其間有涕,便將罯損處。仍多煨,取續續易熱者。崔云:頃在澤潞,與李抱真作判官,李相方:以球杖按球子,其軍將以杖相格,便乘勢不能止,因傷李相指並爪甲擘裂,遽索金創藥裹之,強坐,頻索酒吃,至數盞已過量,而面色愈青,忍痛不止。有軍吏言此方,遂用之,三易,面色卻赤,斯須云已不痛。
凡十數度用熱蔥並涕纏裹其指,遂畢席笑語。又蔥花亦入藥,見崔元亮《海上方》,治脾心痛,痛則腹脹如錐刀刺者。吳茱萸一升,蔥花一升,以水一大升八合,煎七合,去滓,分二服,立效。
食療:葉,溫。白,平。主傷寒壯熱,出汗,中風,面目浮腫,骨節頭疼,損髮鬢。蔥白及須,平。通氣,主傷寒頭痛。又,治瘡中有風水,腫疼。取青葉、乾薑、黃柏相和,煮作湯,浸洗之,立愈。冬月食不宜多,只可和五味用之,上衝人,五臟閉絕。虛人患氣者,多食發氣。
為通和關節,出汗之故也。少食則得,可作湯飲。不得多食,恐拔氣上衝人,五臟悶絕。切不得與蜜相和,食之促人氣,殺人。又,止血衄,利小便。外臺秘要:治腸痔,大便常血。取蔥白三、五斤,煮作湯,盆中坐,立瘥。又方:治大小腸不通。搗蔥白以酢和,封小腹上。
又方:治急氣淋,陰腎腫。泥蔥半斤煨過,爛搗貼臍上。千金方:治中惡,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良。肘後方:腦骨破及骨折。蔥白細研和蜜,厚封損處,立瘥。經驗方:治小便淋澀,或有血。以赤根樓蔥近根截一寸許,安臍中上,以艾灸七壯。梅師方:治胎動不安,以銀器煮蔥白羹服之。
又方:治驚,金瘡出血不止。取蔥炙令熱,挪取汁,敷瘡上,即血止。又方:治霍亂後煩躁,臥不安穩。蔥白二十莖,大棗二十枚,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分服。孫真人食忌正月勿多食生蔥,食之發麵上游風。若燒蔥和蜜食,殺人。食醫心鏡:主赤白痢。以蔥一握細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又方:理眼暗,補不足。蔥實大半升為末,每度取一匙頭,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濾取滓,葺米煮粥食,良久食之。又搗蔥實,丸蜜和,如梧子大,食後飲汁服一、二十丸,日二、三服,亦甚明目。又方:主傷寒寒熱,骨節碎痛,出汗。治中風,面目浮腫,喉咽不通,安胎,歸目,除肝臟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睛,殺百藥。葉作羹粥,炸作齏食之,良。
勝金方:治鼻衄血。以蔥白一握,搗裂汁,投酒少許,抄三、兩滴入鼻內,瘥。兵部手集:治蜘蛛齧,遍身成瘡。青蔥葉一莖,去小尖頭作孔子,以蚯蚓一條入蔥葉中,緊捏兩頭,勿令通氣,但搖動,即化為水,點咬處,即差。杜壬:治喉中瘡腫。蔥須陰乾為末,蒲州膽礬一錢,蔥末二錢,研勻一字,入竹管中,吹病處。
傷寒類要:治婦人妊娠七月,若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以蔥一把,水三升,煮令熱服之,取汗,食蔥令盡。楊氏產乳:主胎動,五、六個月,困篤難較者。蔥白一大握,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頓服。又方:主胎動,腰痛搶心,或下血。取蔥白不限多少,濃煮汁飲之。
三洞要錄:神仙消金玉漿法:蔥者,菜之伯,雖臭而有用,消金、玉、錫、石也。又以冬至日,取葫蘆盛蔥汁,根莖埋於庭中,到夏至發之,盡為水,以漬金、玉、銀、青石,各三分,自消矣。曝令乾如飴,可休糧,久服神仙,亦曰金漿也。
衍義曰:蔥實,蔥初生名蔥針,至夏則有花。於秋月植,作高溝壠,旋壅起,以備冬用,曰冬蔥,其實一也。又有龍角蔥,每莖上出歧如角。皮赤者名樓蔥,可煎湯渫下部。子皆辛,色黑,有皺紋,作三瓣。此物大抵以發散為功,多食昏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