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七 (9)
卷第二十七 (9)
1. 苦苣
味苦,平一云寒。除面目及舌下黃,強力不睡。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碎莖、葉敷蛇咬。根主赤白痢及骨蒸,並煮服之。今人種為菜,生食之。久食輕身,少睡,調十二經脈,利五臟,霍亂後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雖冷,甚益人。不可同血食(一本作蜜),食作痔疾,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𦼔苣。
今人家常食為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新補)
衍義曰: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青苗陰乾,以備冬月,為末,水調敷。
白話文:
苦苣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味苦,性平,偏寒。 可以去除面部及舌下發黃,增強體力,不易疲倦。
用法:
- 取莖中白色汁液,塗抹於疔瘡腫毒上,可以使毒根排出。
- 取汁液滴於癰瘡上,可以迅速潰爛。
- 將莖葉搗碎敷於蛇咬傷處。
- 根部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和骨蒸潮熱,煮水服用。
現代應用:
- 現在人們將苦苣當作蔬菜種植,生食。
- 長期食用可以輕身減肥,減少睡眠需求,調節十二經脈,滋養五臟,緩解霍亂後胃氣逆流的煩躁症狀。
- 生吃時將其搗碎取汁飲用,即使在寒冷天氣,也對人體有益。
- 不宜與血制品或蜂蜜一起食用,否則會導致痔瘡。
其他種類:
- 苦苣又稱野苣,野生品種稱為𦼔苣。
- 現在人們常吃的白苣,江浙一帶和嶺南地區沒有白苣,所以當地人常種植野苣來食用。
特殊功效:
- 苦苣搗汁敷於疔瘡,療效顯著。
- 將苦苣的嫩苗陰乾,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後塗抹,可治療冬月疾病。
2. 苜蓿
味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陶隱居云: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無味故也。外國復別有苜蓿草,以療目,非此類也。唐本注云:苜蓿莖、葉平,根寒。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搗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患疸黃人,取根生搗,絞汁服之,良。
又,利五臟,輕身;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少食好,多食當冷氣入筋中,即瘦人。亦能輕身健人,更無諸益。日華子云:涼,去腹臟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食療:彼處人採根,作土黃耆也。又,安中,利五臟,煮和醬食之,作羹亦得。
白話文:
苜蓿味道苦,性平,沒有毒性。能安穩心神,益於人體,可以長期食用。
陶隱居說:長安城中曾經有苜蓿園,北方人非常重視苜蓿,而江南人不太食用,因為他們覺得苜蓿沒有味道。國外還有另一種苜蓿草,用來治療眼睛疾病,跟這種苜蓿不是同一種。唐本注釋說:苜蓿莖葉性平,根性寒。可以治療熱病、胸悶、眼睛發黃發紅、小便發黃、酒疸。搗碎取汁,喝一升,可以讓人嘔吐腹瀉,病症就能痊癒。臣禹錫等人謹慎地參考孟詵的說法:患有黃疸病的人,可以取新鮮的苜蓿根搗碎,榨汁服用,效果很好。
此外,苜蓿可以利五臟、輕身;可以清除脾胃中的邪氣,以及各種惡熱毒素。少量食用對身體有益,但如果吃太多就會導致寒氣入侵筋骨,使人消瘦。苜蓿也能輕身健體,對人體有益無害。日華子說:苜蓿性涼,可以去除腹臟和脾胃中的邪氣,以及熱氣,並能通暢小腸。
食療方面:當地人採摘苜蓿根,把它叫做土黃耆。此外,苜蓿可以安穩心神,利五臟,可以煮成醬菜食用,也可以做成羹湯。
衍義曰:苜蓿,唐·李白詩云:天馬常銜苜蓿花,是此。陝西甚多,飼牛、馬。嫩時,人兼食之,微甘淡,不可多食,利大小腸。有宿根,刈訖又生。
白話文:
解釋曰:苜蓿,這是唐代李白的詩中提到的「天馬常銜苜蓿花」中的植物。在陝西省十分普遍,常被用來飼養牛和馬。在嫩的時候,人也可以食用,口感微甜且清淡,但不宜過量,因為它對大腸和小腸有益。苜蓿有宿根性質,即使割後仍會再生長。
3. 薺
味甘,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其實,主明目,目痛。
陶隱居云:薺類又多,此是今人可食者,葉作菹羹亦佳。《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薺子,味甘,平。患氣人食之,動冷疾,主青盲病不見物,補五臟不足。其根、葉燒灰,能治赤白痢,極效。孟詵云:薺子,入治眼方:中用。不與面同食,令人背悶。
服丹石人不可食。陳士良云:實,亦呼菥蓂子。主壅,去風毒邪氣,明目,去障翳,解熱毒,久食,視物鮮明。四月八日收實,良。其花捋去席下闢蟲。日華子云:薺菜,利五臟。根,療目疼。
聖惠方:治暴赤眼,疼能磣澀。薺菜根汁點目中。
三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薺菜味甘性溫,無毒。它能疏通肝氣,和胃健脾。事實上,它還能明目,緩解眼痛。
據陶隱居記載,薺菜品種繁多,現在人們食用的薺菜,葉子可以做成醃菜或羹湯,味道都不錯。《詩經》中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形容薺菜的美味。藥性論中記載,薺菜子味甘性平,但體虛的人吃後容易引起寒症,它能治青盲症,也能補益五臟。薺菜根和葉燒成灰,可以治療赤白痢,效果很好。孟詵也提到,薺菜子可以入眼藥方,但不能與麵粉一起吃,會引起胸悶。
服用丹藥的人不能吃薺菜。陳士良說,薺菜子又名菥蓂子,能通便,驅除風寒邪氣,明目,去除眼障,解熱毒。長期食用,視力會變得清晰。四月八日收取的薺菜子品質最佳。薺菜花可以放在席子下面驅蟲。日華子記載,薺菜能利五臟,根部可以治療眼痛。
《聖惠方》中記載,用薺菜根汁點眼,可以治療眼睛突然發紅、疼痛、澀癢等症狀。
4. 蕨葉
似老蕨,根如紫草。按蕨,味甘,寒,滑。去暴熱,利水道,令人睡,弱陽。小兒食之,腳弱不行。生山間,人作茹食之。四皓食之而壽,夷、齊食蕨而夭,固非良物。《搜神記》曰:郗鑑鎮丹徒,二月出獵。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覺心中淡淡成疾。後吐一小蛇,懸屋前,漸幹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之也。
食療:寒。補五臟不足。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令人腳弱不能行。消陽事,令眼暗,鼻中塞,發落,不可食。又,冷氣人食之,多腹脹。毛詩陟彼南山,言採其蕨。又曰:言採其薇。是蕨、薇俱可食。伯夷叔齊采薇而食,恐蕨非薇也。今永康道江居民,多以醋醃而食之。
白話文:
蕨菜的外形類似老的蕨類植物,根部則像紫草。蕨菜味甘性寒,滑利,能去暴熱,利水道,讓人昏睡,且會損傷陽氣。孩童食用後會導致腿腳無力。蕨菜生長於山間,人們常採摘食用。相傳四皓食用蕨菜長壽,而伯夷、叔齊食用蕨菜卻短命,可見蕨菜並非良物。《搜神記》記載,郗鑑鎮守丹徒時,二月出獵,有士兵折了一枝蕨菜食用,感覺心中空虛無力,之後吐出一條小蛇,懸掛在屋前,漸漸乾燥成蕨菜,從此人們便明白蕨菜不可生食。
蕨菜性寒,可以補五臟不足,但如果氣血瘀滯於經絡筋骨之間,或體內有毒氣,食用蕨菜會加重病情,導致腿腳無力,損傷陽氣,眼睛昏暗,鼻塞,脫髮等症狀。體寒的人食用蕨菜容易腹脹。毛詩中《陟彼南山》提到採摘蕨菜,又說採摘薇菜,說明蕨菜和薇菜都可以食用。伯夷叔齊食用薇菜,因此蕨菜可能不是薇菜。如今永康道江地區的居民,多用醋醃製蕨菜食用。
5. 翹搖
味辛,平,無毒。主破血,止血,生肌。亦充生菜食之。又生五種黃病,絞汁服之。生平澤,紫花,蔓生,如勞豆。《詩義疏》云:苕饒,幽州人謂之翹饒。《爾雅》云:柱天,搖車也。
食療:療五種黃病。生搗汁,服一升,日二,瘥。甚益人,利五臟,明耳目,去熱風,令人輕健。長食不厭,煮熟吃,佳。若生吃,令人吐水。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辛辣,性平,無毒。可以破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也可以當作生菜食用。此外,它還可以治療五種黃疸病,取汁服用即可。它生長在濕潤的地方,開紫色的花,莖蔓生,外形像豆類植物。《詩義疏》中記載,它在幽州地區被稱為「翹饒」。《爾雅》中則稱它為「柱天」或「搖車」。
這種植物可以用於治療五種黃疸病。將它生搗取汁,每天服用一升,分兩次服用,效果顯著。它對人體有益,可以滋養五臟,改善耳目功能,去除熱風,讓人感到輕盈健康。長期食用也不會厭膩,煮熟後食用味道很好。但如果生吃,可能會引起嘔吐。
6. 甘藍
平,補骨髓,利五臟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此者是西土藍,闊葉,可食。治黃毒者作菹,經宿漬色黃,和鹽食之,去心下結伏氣。
食醫心鏡:甘藍菜作齏菹,煮食並得。壺居士隴西多種食之,漢地少有,多食令人少睡。
白話文:
甘藍性平,能補益骨髓、滋養五臟六腑、舒利關節、疏通經絡阻塞、明目益耳、強健體魄、減少睡眠、增強心力、壯筋骨。這種植物是西方產的藍色葉片植物,葉子寬大,可以食用。治療黃疸時可以將它製成醃菜,醃製過夜後會呈現黃色,用鹽拌著吃,可以消除心下積聚的氣滯。
壺居士在隴西地區經常種植甘藍並食用,漢地較少見,多吃甘藍可以減少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