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6)

1. 越瓜

味甘,寒。利腸胃,止煩渴。不可多食,動氣,發諸瘡,令人虛弱不能行,不益小兒,天行病後不可餐。又不得與牛乳、酪及鮓同餐,及空心食,令人心痛。(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當果食之。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宣泄熱氣。小者糟藏之,為灰,敷口吻瘡及陰莖熱瘡。

圖經文具瓜蒂條下。

食療:小兒夏月不可與食。又,發諸瘡。令人虛弱,冷中。常令人臍下為症,痛不止。又,天行病後不可。食醫心鏡:越瓜鮓,久食益腸胃,和飯作鮓並齏菹之並得。

白話文:

越瓜味甘性寒,能清腸胃、止渴,但不可多吃,否則容易動氣、長瘡,導致身體虛弱無力,也不適合小孩食用,尤其在患天行病後更要避免。另外,越瓜不能與牛乳、酪、鮓一同食用,也不能空腹食用,否則會造成心痛。

越瓜大的,顏色潔白,是越人常用的水果,有通小便、解煩熱、解酒毒、宣泄熱氣的功效。小的越瓜可以醃製成灰,用來敷治口吻瘡及陰莖熱瘡。

越瓜的瓜蒂也有藥用價值。

食用越瓜需要注意:小孩夏天不可食用,容易長瘡,導致身體虛弱,容易腹痛。越瓜還容易造成腹部冷痛,長期食用會引發臍下疼痛。此外,天行病後也不可食用。

雖然越瓜久食益腸胃,但也要適量,可以和飯一起做成鮓,或是與其他食物一起醃製。

2. 白芥

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色白,甚辛美,從西戎來。子,主射工及疰氣,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黃。生河東。(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白芥,生太原。如芥而葉白,為茹食之,甚美。日華子云:白芥,能安五臟,功用與芥頗同。子,燒及服,可辟邪魅。

圖經文具芥條下。

陳藏器云:主冷氣。子主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目黃赤,亦入鎮宅用之。外臺秘要:治氣。小芥子一升,搗碎以絹袋盛。好酒二升浸七日。空心溫服三合,日二服。千金方:治反胃,吐食上氣。小芥子曬乾為末,酒服方寸匕。又方:三種射工即水弩子。以芥子杵令熟,苦酒和,厚敷上。

白話文:

白芥辛溫無毒,能治冷氣。它外觀呈白色,味道辛辣且美味,來自西戎。白芥子可用於治療射工及疰氣、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黃等症狀,產於河東。

根據陳藏器記載,白芥生長於太原,外觀與芥菜類似,但葉片呈白色,可食用且味道鮮美。日華子認為白芥能安五臟,其功效與芥菜類似,白芥子可燒灼或服用,用於辟邪魅。

白芥的圖文說明在芥條下。

陳藏器還提到,白芥子可治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色黃赤,也可入藥鎮宅。外臺秘要記載,白芥子可治療氣,方法是用一升小芥子搗碎裝入絹袋,浸泡於二升好酒中七日,空腹溫服三合,每日服兩次。千金方記載,白芥子曬乾研末,用酒服用,可治療反胃、吐食上氣。此外,千金方還記載,三種射工可以用水弩子,將芥子搗熟後用苦酒混合,厚敷在患處。

半日痛即便止。又方:治遊腫諸癰。以芥子末、豬膽,和如泥敷上,日三易之。肘後方:治中風,卒不得語。以苦酒煮芥子,敷頸一周,以帛苞之,一日一夕乃瘥。

白話文:

半日內疼痛即可停止。又一方法:治療流動性膿腫。使用芥子粉與豬膽汁調和成糊狀,敷在患處,每日更換三次。

肘後方:治療中風,突然無法說話。用醋煮芥子,敷在頸部一圈,用布包裹,一天一夜後病情就會痊癒。

3.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

陶隱居云: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音郎),以作菹,甚辣快。唐本注云:此芥有三種:葉大粗者,葉堪食,子入藥用,熨惡疰至良;葉小子細者,葉不堪食,其子但堪為齏爾;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從戎中來,《別錄》云:子主射工及疰氣發無當常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一種葉大,子白且粗,名曰胡芥。

白話文:

芥菜的味道辛辣,性溫,無毒。歸屬於鼻子經絡。主要功效是去除腎臟的邪氣,通利九竅,使耳目聰明,安穩腸胃,長期食用可以溫暖脾胃。

陶隱居說:芥菜的外形類似白菜,但表面有毛,味道辛辣,適合製作醃菜,也可以生吃。它的種子可以儲藏在冬瓜中。還有一種叫做莨的植物,也用來製作醃菜,味道非常辛辣爽口。唐代本草註釋說:芥菜有三個品種:葉子大而粗的,葉子可以食用,種子則可以用於藥物,用於熨治惡瘡,效果很好;葉子小而細的,葉子不能食用,種子只能用來製作醬料;還有一種叫做白芥的,種子又大又白,像白粱米一樣,味道非常辛辣美味,來自軍隊。另外,《別錄》記載:白芥的種子可以治療射傷和發作無定處的疰氣,可以製成丸劑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在患處,效果立竿見影。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蜀地本草圖經記載:有一種葉子大,種子又白又粗的芥菜,叫做胡芥。

啖之及藥用最佳,而人間未多用之。孟詵云:芥,煮食之亦動氣,生食發丹石,不可多食。日華子云:除邪氣,止咳嗽上氣,冷氣疾。子,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薑研,微暖,塗貼。心痛,酒、醋服之。

圖經曰:芥,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極辛辣,此所謂青芥也。芥之種亦多,有紫芥,莖、葉純紫,多作齏者,食之最美;有白芥,子粗大色白,如粱米,此入藥者最佳。舊云從西戎來,又云生河東,今近處亦有。其餘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非藥品所須,不復悉錄。

白話文:

芥菜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但現代人卻鮮少利用。孟詵說,芥菜煮著吃會使人動氣,生吃則會生丹石,不可多吃。日華子說,芥菜可以去除邪氣,止咳化痰,治療寒氣病。芥菜籽可以治療風毒腫脹和麻痺,將其研磨後用醋調敷患處。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腰痛腎寒,可以將芥菜籽和生薑研磨,微溫後塗貼患處。心痛時,可以用酒或醋服用芥菜籽。

圖經記載,芥菜的原產地不明,如今各地都有。它外形類似白菜,但表面有毛,味道辛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青芥。芥菜的品種很多,其中紫芥莖葉皆呈紫色,常用来制作醬菜,味道最佳;白芥的種子又大又白,形似小米,是藥用價值最高的品種。古人說白芥來自西戎,也有人說它产自河東,如今在附近地區也有种植。其他的南芥、旋芥、花芥、石芥等都是美味的蔬菜,但不是藥用,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抵南土多芥,亦如菘類。相傳嶺南無蕪菁,有人攜種至彼,種之皆變作芥,言地氣暖使然耳。《續傳信方》:主腹冷夜起,以白芥子一升,炒熟,勿令焦,細研,以湯浸蒸餅,丸如赤小豆,薑湯吞七丸,甚效。

食療:主咳逆下氣,明目,去頭面風。大葉者良。煮食之動氣,猶勝諸菜。生食發丹石,其子,微熬研之,作醬香美,有辛氣,能通利五臟。其葉不可多食。又,細葉有毛者殺人。聖惠方:治走注風毒疼痛。用小芥子末,和雞子白,調敷之。又方:婦人中風,口噤,舌本縮。

白話文:

嶺南地區原本沒有蕪菁,後來有人帶了種子過去種,結果都長成了芥菜,據說這是因為當地氣候溫暖的緣故。芥菜跟白菜一樣,在南方地區很常見。

芥菜籽可以用來治療腹冷夜起,方法是將芥菜籽炒熟磨成粉,用熱湯浸泡蒸餅,做成像赤小豆一樣大小的丸子,用薑湯送服,效果很好。

芥菜的葉子可以治療咳嗽、逆氣、眼疾和頭面風,大葉子的效果更好。煮熟的芥菜比其他蔬菜更能促進氣血循環。生吃芥菜會引起丹毒,芥菜籽經過微火炒熟磨成粉,可以做成香美的醬料,辛辣的味道可以通暢五臟。芥菜葉子不能多吃,而且有細毛的芥菜葉子有毒,會致命。

芥菜籽粉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疼痛,將芥菜籽粉與雞蛋清混合敷在患處即可。另外,芥菜籽粉也可以治療婦女中風導致的口噤、舌頭縮回等症狀。

用芥子一升,細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用敷頷頰下,立效。外臺秘要:治聾。芥子搗碎,以人乳調和,綿裹塞耳,瘥。孫真人芥菜合兔肉食之成惡瘡。廣濟方:治瘻有九種,不過此方。取芥子搗碎,以水及蜜和滓,敷喉上下,干易之。子母秘錄:小兒緊唇。搗馬芥子汁,令先揩唇血出,敷之,日七遍。

馬芥即刺芥也。左傳季氏與郈氏鬥雞,季氏金其距,郈氏芥其羽。注云:施芥於羽令辛。

衍義曰:芥,似蕪菁,葉上紋皺起,色尤深綠為異。子與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動風。一品紫芥,與此無異,紫色可愛,人多食之,然亦動風。又白芥子,比諸芥稍大,其色白,入藥用。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用芥子治療耳聾、喉嚨疾病和兒童緊唇等症狀。例如,將芥子研成粉末,用醋煎煮後敷在頷頰下,可以治療耳聾。另外,用芥子搗碎,以人乳調和後塞入耳朵,也能治好耳聾。芥子還可以治療喉嚨疾病,將其搗碎,以水和蜂蜜混合後敷在喉嚨上下,可以治癒瘻管。對於兒童緊唇,則可以將馬芥子搗碎取汁,塗抹在嘴唇上,一天七次,就能治好。

馬芥就是刺芥,是一種帶有辛辣味的植物,古人常用它來刺激雞的羽毛。芥菜的外形類似蕪菁,葉子上有皺紋,顏色深綠,種子和莖葉都帶有辛辣的味道,尤其是種子更辛辣,吃太多容易引起風症。紫芥與芥菜相似,只是顏色呈紫色,雖然看起來漂亮,但同樣容易引起風症。白芥子比芥菜種子略大,顏色白色,主要用於藥用。

4. 萊菔(音卜)根

味辛、甘,溫,無毒。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穀,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主消渴,試大有驗。

唐本注云:陶謂溫菘是也。其嫩葉為生菜食之。大葉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蕪菁之右。今注俗呼為蘿蔔。(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名蘆卜,生江北,秦、晉最多。爾雅云:葖,蘆萉,釋曰: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蕭炳云:蘿蔔根,消食,利關節,理顏色,練五臟惡氣,制面毒。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研如泥制面,作餺飥佳,飽食亦不發熱。亦主肺嗽吐血。酥煎食,下氣。孟詵云:蘿蔔,性冷。利五臟,輕身。根,服之令人白淨肌細。日華子云:蘿蔔,平,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

白話文:

蘿蔔味道辛甘,性溫,無毒。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煎煮服用,能促進消化、消除積食、化痰止咳,並能增強體質。將生蘿蔔搗汁服用,可以治療口渴,效果顯著。

蘿蔔又稱蘆卜,生長於北方地區,以秦晉地區最為常見。它的嫩葉可以當生菜生吃,大葉則可以熟食,有助於消化和調理脾胃。蘿蔔的根部功效與蕪菁相似,但更勝一籌。現代人習慣稱它為蘿蔔。

蘿蔔根具有消食、潤滑關節、美容養顏、調理五臟氣血、解毒的功效。如果飲食過度,可以生嚼蘿蔔,有助於消化。將蘿蔔研磨成泥,可以做成麵食,即使吃飽也不會感到燥熱。蘿蔔還能治療肺部咳嗽和吐血。用油煎食蘿蔔,可以促進消化。

蘿蔔性寒,能清熱解毒,利五臟,減輕體重。長期食用蘿蔔,可以使皮膚白皙細膩。蘿蔔也具有平性,能消痰止咳,治療肺虛咳嗽和吐血。

溫中,補不足,治勞瘦,咳嗽,和羊肉、鯽魚煮食之。子,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不可以地黃同食。

圖經文具蕪菁條下。

孫真人:久服澀營衛,令人發早白。食醫心鏡:治消渴口乾。蘿蔔絞汁一升,飲之則定。又方: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以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又方:下氣,消穀,去痰癖,肥健,作羹食之。生絞汁服,理消渴。簡要濟眾治:消渴獨勝散:出子了蘿蔔三枚,淨洗薄切,曬乾為末。

每服二錢,煎豬肉汁澄清調下,食後並夜臥,日三服。勝金方:治風痰。以蘿蔔子為末,溫水調一匙頭,良久吐出涎沫。如是攤緩風,以此吐後,用緊疏藥服,疏後服和氣散,瘥。又方:治肺疾咳嗽。以子半升,淘擇洗,焙乾,於銚子內,炒令黃熟,為末。以沙糖丸如彈,綿裹含之。

白話文:

白蘿蔔溫中補虛,能治勞瘦、咳嗽,與羊肉、鯽魚一起煮食效果更佳。白蘿蔔籽用水研磨後服用,可以吐出風痰;用醋研磨則能消腫毒,但不可與地黃一起食用。

白蘿蔔性寒,久服會使營衛受損,導致頭髮早白。白蘿蔔汁可以治療消渴口乾,每天喝一杯即可。白蘿蔔還可以治療多年咳嗽、痰多喘促、咳出膿血等症狀,將白蘿蔔籽研磨後煎湯服用即可。另外,白蘿蔔還能下氣消食、去痰癖、增強體質,可做成羹食用。生白蘿蔔汁能治療消渴。

白蘿蔔可以治療消渴,將白蘿蔔切片晒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豬肉湯調服,飯後服用,睡前再服用一次,一天三次。白蘿蔔籽可以治療風痰,將白蘿蔔籽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服用,待良久後吐出唾沫即可。之後服用溫和的藥物,再服用和氣散,即可痊癒。白蘿蔔籽還可以治療肺疾咳嗽,將白蘿蔔籽洗淨曬乾,炒至黃熟後磨成粉末,用砂糖做成丸子,用布包裹含服。

洞微志蘿蔔解面毒。楊文公談苑:江東居民,歲課種藝,初年種芋三十畝,計省米三十斛。次年種蘿蔔三十畝,計益米三十斛。可知蘿蔔消食也。《爾雅》:葖,蘆萉。郭璞注萉為菔,蕪菁屬,紫花大根,俗呼雹葖。更始敗掖庭中宮女數百人,幽閉殿門內,掘庭中蘆菔根食之。

今蘿蔔是也。偏頭疼用生蘿蔔汁一蜆殼,仰臥注之鼻,左痛注左,右痛注右,左右俱注亦得,神效。

衍義曰:萊菔根,即前條所謂蘆菔,今人只謂之蘿蔔,河北甚多,登、萊亦好。服地黃、何首烏人食之,則令人髭發白。世皆言草木中,唯此下氣速者,為其辛也。不然如生薑、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萊菔辛而又甘,故有散緩而又下氣速也。散氣用生薑,下氣用萊菔。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蘿蔔能解面部毒素。據說江東地區的人民每年都種植蘿蔔,一畝地能多收穫三十斛米。這說明蘿蔔有助於消化。蘿蔔又名蘆菔,屬於蕪菁類植物,有紫花和大根,民間稱為雹葖。古代更始年間,宮女被囚禁在掖庭,就靠挖庭院裡的蘆菔根充饑。

現代人稱蘿蔔為萊菔,在河北等地盛產。生蘿蔔汁可以治療偏頭痛,將汁液滴入鼻孔,哪邊痛滴哪邊,效果神奇。

萊菔根就是蘆菔,性味辛甘,具有散氣和下氣的功效。生薑辛辣能散氣,而萊菔辛甘能快速下氣,因此食用地黃、何首烏後,吃些萊菔可以防止頭髮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