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七 (3)
卷第二十七 (3)
1. 同蒿
平。主安心氣,養脾胃,消水飲。又動風氣,燻人心,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白話文:
性味平和。主要能安定心神,調養脾胃,消除體內積聚的水分。但它也容易使人體內風氣躁動,燻擾心神,使人感到胸悶氣脹,所以不宜多食。
2. 羅勒
味辛,溫,微毒。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宜生食。又療齒根爛瘡,為灰用甚良。不可過多食,壅關節,澀營衛,令血脈不行。又動風,髮腳氣,患啘,取汁服半合定。冬月用乾者煮之。子,主目翳及物入目,三、五顆致目中,少頃當濕脹,與物俱出。又療風赤眵淚。根,主小兒黃爛瘡,燒灰敷之,佳。北人呼為蘭香,為石勒諱也。
此有三種:一種堪作生菜;一種葉大;二十步內聞香;一種似紫蘇葉。
陶隱居:術家取羊角、馬蹄燒作灰;撒於濕地,遍踏之,即生羅勒。俗呼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外臺秘要:治面上滅瘢方:木蘭香一斤,以三歲米醋浸令沒,百日出曝乾,為末,以敷之。用醋漿漬,百日出,曬乾,末服方寸匕。
白話文:
羅勒的味道辛辣,性溫,帶有微毒。它能調理腸胃、幫助消化、去除穢氣、消除體內濕氣,適合生食。羅勒的灰燼對於治療牙齦潰爛非常有效。但不可過量食用,否則會使關節阻塞、阻礙氣血運行,導致血脈不暢。它還會引發風邪,加重腳氣。如果患有呃逆,可以服用半合羅勒汁來止呃。冬天則可用乾燥的羅勒煮水服用。羅勒的種子,能治療眼睛長翳膜或有異物跑入眼睛,將三到五顆種子放入眼睛,過一會兒就會濕脹,把異物一起帶出。也能治療風邪引起的眼睛紅腫、多眼屎和流淚。羅勒的根,能治療小兒黃爛瘡,燒成灰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北方人稱它為蘭香,這是因為避諱石勒的名字。
羅勒有三種:一種適合當生菜吃;一種葉子很大,在二十步內就能聞到香味;還有一種葉子像紫蘇。
陶弘景說:術士會將羊角、馬蹄燒成灰,撒在潮濕的地上,然後在上面踩踏,就會長出羅勒。民間俗稱它為西王母菜,認為食用對身體有益。《外臺秘要》中記載:治療臉上疤痕的方法是,用一斤木蘭香浸泡在三年的米醋中,浸泡一百天後取出曬乾,磨成粉末,敷在疤痕處。另一種方法是用醋漿浸泡一百天,取出曬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
3. 石胡荽
寒,無毒。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不任食,亦去翳,熟挪納鼻中,翳自落。俗名鵝不食草。以上五種(新補)見孟詵、陳藏器、蕭炳、陳士良、日華子。
白話文:
石胡荽,性寒,沒有毒性。可以疏通鼻子的氣息,使九竅暢通,並能幫助吐出風痰。不適合食用,但也能去除眼翳。將石胡荽煮熟後塞入鼻中,眼翳就會自然脫落。俗名又叫鵝不食草。以上五種(指本段文字中提及的藥材功效)的相關記載,可在孟詵、陳藏器、蕭炳、陳士良、日華子等人的著作中找到。
4. 蕪菁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主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之。蕪菁子,主明目。
陶隱居云: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蕪菁根乃細於溫菘,而葉似菘,好食。西川唯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爾。俗方:無用,服食家亦煉餌之,而不云蘆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皆好,但小熏臭爾。又有䔟根,細而過辛,不宜服之。唐本注云:蕪菁,北人名蔓荊,根、葉及子,乃是菘類,與蘆菔全別,至於體用亦殊。
今言蕪菁子似蘆菔,或謂蘆菔葉不堪食,兼言小薰體,是江表不產二物,斟酌注銘,理喪其真爾。其蔓荊子,療黃疸,利小便。水煮三升,取濃汁服,主癥瘕積聚;少飲汁,主霍亂,心腹脹;末服,主目暗。其蘆菔別顯後條。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蕪菁,主急黃,黃疸及內黃,腹結不通。
搗為末,水絞汁服,當得嚏,鼻中出黃水及下痢。《仙經》云:長服可斷谷,長生。和油敷蜘蛛咬,恐毒入肉,亦搗為末酒服。蔓荊園中無蜘蛛,是其相畏也。為油入面膏,令人去黑䵟。今並、汾、河朔間,燒食其根,呼為蕪根,猶是蕪菁之號,蕪菁,南北之通稱也。塞北種者,名九英蔓荊,根大,並將為軍糧。
菘菜,南土所種多是也。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須,薞蕪。釋曰:《詩·穀風》云:採葑採菲。毛云:葑,須也。先儒即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郭注云: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禮·坊記》注云:薞,蔓荊也。陳、宋之間謂之䒠。陸機云:葑、蕪菁,幽州人謂之芥。
《方:言》云:䒠、蕘,蕪菁也。陳、楚謂之䒠,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䒠、葑音同,然則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荊也,薞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孟詵云:蔓荊,消食下氣。其子,九蒸九曝,搗為粉,服之長生。壓油塗頭,能變蒜髮。
又,研子入面脂,極去皺。又,搗子,水和服,治熱黃,結實不通。少頃當瀉,一切惡物、沙石、草、發並出。又利小便。又,女子妒乳腫,取其根生搗後,和鹽、醋、漿水煮,取汁洗之,五、六度瘥。又搗和雞子白封之,亦妙。蕭炳云:蔓荊子,別入丸藥用,令人肥健,尤宜婦人。
劉禹錫嘉話錄云:諸葛亮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荊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而採,五也;冬有根可斫而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敷矣。三蜀之人,今呼蔓荊為諸葛菜,江陵亦然。日華子云:蔓荊,梗短葉大,連地上生,闊葉紅色者,是蔓荊。
圖經曰:蕪菁及蘆菔,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北皆通有之。蕪菁即蔓荊也,蘆菔即下萊菔(音卜),今俗呼蘿葍是也。此二菜,北土種之尤多。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苔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尤多種,亦可以備飢歲。菜中之最有益者唯此耳。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
《嘉話錄》云:諸葛亮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荊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即易尋而採之,五也;冬有根可斫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敷乎。劉禹錫曰:信矣。三蜀、江陵之人,今呼蔓荊為諸葛菜是也。
其實夏秋熟時採之。仙方:亦單服。用水煮三過,令苦味盡,曝乾,搗篩,水服二錢匕,日三。久增服,可以辟穀。又治發黃,下小腸藥用之。又主青盲。崔元亮《海上方》云:但瞳子不壞者,療十得九愈。蔓荊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氣遍,合甑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令乾,還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篩為末。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
塗面膏亦有用者。又療乳癰痛寒熱者,取蔓荊根並葉,淨擇去土,不用水洗,以鹽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易之,即瘥。冬月無葉,但空用根,亦可,切須避風耳。南人取北種種之,初年相類,至二、三歲則變為菘矣。萊菔功用亦同,然力猛更出其右。斷下方:亦用其根燒熟入藥,尤能制面毒。
昔有婆羅門僧東來,見食麥面者云:此大熱,何以食之。又見食中有蘆菔,云賴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傳,食麵必啖蘆菔。凡人飲食過度飽,宜生嚼之,佳。子,研水服,吐風涎甚效。此有大、小二種,大者肉堅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爾雅》所謂葖,蘆肥。郭璞云:紫花菘也。
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突。然則紫花菘、溫菘,皆南人所呼也。吳人呼楚菘,廣南人呼秦菘。河朔蘆菔極有大者,其說舊矣,而江南有國時有,得安州、洪州、信陽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時種蒔之力也。又今醫以治消渴,其方: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簿切,曝乾,一味搗羅為散。
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食後臨臥,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瘥。
食療:溫。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食令人氣脹滿。聖惠方: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乾躁硬。用蔓荊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外臺秘要:治心腹脹。蔓荊子一大合,揀淨搗熟,研水一升,更和研,濾取汁,可得一盞,頓服之。少頃自得轉利,或亦自吐,腹中自寬,或得汗,愈。
又方:陰黃,汗染衣,涕唾黃。取蔓菁子搗末,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日再,加至兩匙,以知為度。每夜小便重浸少許帛子,各書記日色,漸退白則瘥,不過服五升以來。又方:輕身益氣,明目。蕪菁子一升,水九升,煮令汁盡,曬乾。如此三度,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復發熱。蕪菁子熟搗,帛裹敷之,爛止。千金方:治頭禿。蕪菁子末,酢和敷之,日三。又方:治血䵟面皺。取子爛研,入常用面脂中良。又方:常服明目,洞視,肥腸。蕪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曬乾,末下篩。
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三匕,日三,無所忌。肘後方:治豌豆瘡。蔓荊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三食頃,根出。又方:犬咬人重發。治之,服蔓荊汁佳。葛氏方:卒腫毒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
經驗後方:治虛勞眼暗。採三月蔓荊花,陰乾為末。以井花水每空心調下二錢匕。久服長生,可夜讀書。孫真人食忌治黃疸,皮膚、眼睛如金色,小便赤。生蔓荊子末,熟水調下方寸匕,日三。又方:主一切熱腫毒。取生蔓荊根一握,鹽花入少訖和搗,敷腫上,日三易。集療:男子陰腫如斗大,核痛,人所不能治者,蕪菁根搗敷之。
兵部手集:治奶癰,疼痛,寒熱,敷救十餘人方:蔓荊根、葉,淨擇去土,不用洗,以鹽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冬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傷寒類要:神仙教子法:立春後有庚子日,溫蕪菁汁,合家大小並服,不限多少,可理時疾。又方:急黃。服蔓荊子油一盞,頓服之。
臨時無油,則蔓荊子杵汁,水和之服亦得。候顏色黃,或精神急,用之有效。子母秘錄:治妊娠小便不利。蕪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楊氏產乳》同。抱朴子:大醋煮蕪菁子令熟,曬乾為末,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盡一斗,能夜視有所見。荊楚歲時記:採經霜者干之。
《詩》云:我有旨蓄,可以御冬。
衍義曰:蕪菁、蘆菔,二菜也。蘆菔,即蘿蔔也。蕪菁,今世俗謂之蔓荊。夏則枯,當此之時,蔬圃中複種之,謂之雞毛菜。食心,正在春時。諸菜之中,有益無損,於世有功。採擷之餘,收子為油。根過食動氣。河東、太原所出極大,他處不及也,又出吐谷渾。後於萊菔條中,《爾雅》釋:但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則蕪菁條中,不合更言及蘆菔二字,顯見重複。從《爾雅》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