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21)

1. 鉤吻

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死者乎?天老曰:太陰之精,名曰鉤吻,不可食之,入口則死。博物志云:鉤吻,毒。桂心、蔥葉涕解之。

白話文:

黃帝問天老說:「天地所產生的東西,難道有吃了會死的嗎?」天老回答:「有一種陰氣凝聚的精華,名字叫做鉤吻,不可以吃它,只要入口就會死亡。」《博物志》記載說:「鉤吻,有毒。可以用桂心、蔥葉的汁液來解毒。」

2. 射(音夜)干

味苦,平、微溫,有毒。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久服令人虛。一名烏扇,一名烏蒲,一名烏翣,一名烏吹,一名草姜。生南陽川穀田野。三月三日採根,陰乾。

陶隱居云:此即是烏翣根,庭臺多種之。黃色,亦療毒腫,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人言其葉是鳶尾,而復又有鳶頭,此蓋相似爾,恐非烏翣者即其葉名矣。又別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莖長,似射人之執竿者。故阮公詩云:射干臨層城。此不入藥用。根亦無塊,唯有其質。

唐本注云:射干,此說者,是其鳶尾葉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莖,根似高良薑而肉白,根即鳶頭。陶說由跋都論此爾。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射干,微寒。《圖經》云:骯二、三尺。花黃實黑,根多須,皮黃黑,肉黃赤。今所在皆有。二月、八月採根,去皮日乾用之。

陳藏器云:射干、鳶尾,按此二物相似,人多不分。射干,總有三物。佛經云:夜干貂尾,此是惡獸,似青黃狗,食人。郭云能緣木。又阮公詩云:夜干臨層城。此即是樹。今之射干殊高大者,本草射干,即人間所種為花卉,亦名鳳翼。葉如鳥翅,秋生紅花,赤點。鳶尾亦人間多種,苗低下於射干,如鳶尾,春夏生紫碧花者是也。

又注云:據此猶錯,夜乾花黃,根亦黃色。藥性論云:射干,使,有小毒。能治喉痹,水漿不入,能通女人月閉,治疰氣,消瘀血。日華子云:消痰,破癥結,胸膈滿,腹脹,氣喘,痃癖,開胃下食,消腫毒,鎮肝明目。根潤,亦有形似高良薑大小,赤黃色淡硬,五、六、七、八月採。

圖經曰:射(音夜)干,生南陽山谷田野,今在處有之,人家庭砌間亦多種植。春生苗,高二、三尺。葉似蠻姜,而狹長橫張,疏如翅羽狀,故一名烏翣,謂其葉耳。葉中抽莖,似萱草而強硬。六月開花,黃紅色,瓣上有細紋。秋結實作房,中子黑色。根多須,皮黃黑,肉黃赤。

三月三日採根,陰乾。陶隱居云:療毒腫方多作夜干。今射亦作夜音。又云:別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莖長,似射人之執竿者。故阮公詩云:射干臨層城是也。此不入藥用。蘇恭:射干,此說是鳶尾,葉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莖,根似高良薑面肉白,根即鳶頭也。又按荀子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其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楊倞注云:當是草,而云木,誤也。今觀射干之形,其莖梗疏長,正如長竿狀,得名由此耳。而陶以夜音為疑,且古字音呼固多相通,若漢官僕射主,射而亦音夜,非有別義也。又射干多生山崖之間,其莖雖細小,亦類木梗。

白話文:

射干味苦,性平微溫,有毒。主治咳嗽逆氣、喉嚨阻塞疼痛、聲音嘶啞等症,能散結氣、治療腹部邪氣、飲食過熱等引起的症狀,以及治療停留在心脾之間的陳舊瘀血、咳嗽帶痰、說話帶臭氣、胸中熱氣等。長期服用會導致身體虛弱。它還有其他名稱,例如烏扇、烏蒲、烏翣、烏吹、草姜。生長在南陽的山谷田野間,農曆三月三日採收根部,陰乾備用。

古籍記載中對射干的描述有所差異。有些記載認為射干的葉子像鳶尾,但又區分出真正的鳶尾。還提到一種莖長花白,像射箭者拿的竿子一樣的植物,但不作藥用。不同文獻記載的射干顏色、形狀、採收時間等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根部顏色是黃色,有的說是黃赤色,採收時間也從三月三日到二月、八月不等。

一些古籍記載將射干和鳶尾混淆,認為射干有幾種不同的植物。有些古籍將射干描述為一種高大的植物,葉子像鳥翅,秋天開花,花朵帶有紅色斑點。也有一些記載提及射干的藥用功效,例如治療喉嚨阻塞、女性月經閉塞、瘀血等。

總體來說,古籍中對射干的描述存在多種說法,其形態特徵和藥用功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多數記載都認為射干的根部可以入藥,具有治療咳嗽、喉嚨痛、瘀血等功效。 不同文獻對其形態特徵、顏色、採收時間和藥性描述的出入,可能是由於不同地區的射干品種略有差異,或古人對植物分類認知的局限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