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 (20)
卷第十 (20)
1. 鉤吻
味辛,溫,有大毒。主金瘡,乳痓,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殺鬼疰蠱毒,破症積,除腳膝痹痛,四肢拘攣,惡瘡疥蟲,殺鳥獸。一名野葛。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甚熱,不入湯。生傅(音附)高山谷及會稽東野。(半夏為之使,惡黃芩。)
陶隱居云:五符中亦云鉤吻是野葛。言其入口則鉤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牽挽人腸而絕之。核(胡革切)事而言,乃是兩物。野葛是根,狀如牡丹,所生處亦有毒,飛鳥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無嫌。鉤吻別是一草。葉似黃精而莖紫,當心抽花,黃色,初生既極類黃精,故以為殺生之對也。
或云鉤吻是毛莨,此本及後說參錯不同,未詳云何?又有一物名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能立殺人。唐本注云: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閭巷間皆有。彼人通名鉤吻,亦謂苗名鉤吻,根名野葛,蔓生。人或誤食其葉者皆致死,而羊食其苗大肥,物有相伏如此。
若巴豆,鼠食則肥也。陶云:飛鳥不得集之,妄矣。其野葛,以時新採者,皮白骨黃。宿根似地骨,嫩根如漢防己,皮節斷者良。正與白花藤根相類,不深別者,頗亦惑之。其新取者,折之無塵氣。經年以後則有塵起,根骨似枸杞,有細孔者。人折之則塵氣從孔中出,今折枸杞根亦然。
經言折之青煙起者名固活為良,此亦不達之言也。凡黃精直生如龍膽,澤漆兩葉或四、五葉相對,鉤吻蔓生,葉如柿葉。《博物志》云:鉤吻葉似鳧葵,並非黃精之類。毛莨是有毛,石龍芮何干鉤吻?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秦鉤吻,主喉痹,咽中塞,聲變,咳逆氣,溫中。一名除辛。
生寒石山。二月、八月採。謹按鉤吻,一名野葛者。亦如徐長卿、赤箭、鬼箭等,並一名鬼督郵。鬼督郵自是一物。今鉤吻一名野葛,則野葛自有一種,明矣。且藥有名同而體異者極多,非獨此也。據陶注云:鉤吻葉似黃精而莖紫,當心抽花,黃色者是。蘇云:野葛出桂州,葉似柿葉,人食之即死者。
當別是一物爾。又云:苗名鉤吻,根名野葛,亦非通論。按今市人皆以葉似黃精者為鉤吻。按《雷公炮炙方》云:黃精勿令誤用鉤吻。鉤吻葉似黃精,而頭尖處有兩毛若鉤是也。吳氏云:秦鉤吻,一名毒根。神農:辛。雷公:有毒,殺人。生南越山或益州。葉如葛,赤莖,大如箭,根黃,正月採。
葛洪方云:鉤吻與食芹相似,而生處無他草。其莖有毛,誤食之殺人。嶺表錄異云:野葛,毒草也。俗呼為胡蔓草,誤食之,則用羊血解之。
陳藏器云:人食其葉,飲冷水即死。冷水發其毒也。彼人以野葛飼人,勿與冷水。至肥大,以冷水飲之,至死懸屍於樹,汁滴地生菌子,收之名菌藥,烈於野葛。胡蔓葉細長光潤。雷公云:凡使,勿用地精,苗莖與鉤吻同。其鉤吻治人身上惡毒瘡,效。其地精熬人,採得後,細銼搗了,研絞取自然汁入膏中用,勿誤餌之。
白話文:
鉤吻味辛性溫,劇毒。主治金瘡、乳癰、中惡、咳嗽氣逆、水腫,以及殺滅鬼魅蠱毒、破除症瘕積聚,消除腳膝痹痛、四肢拘攣,治療惡瘡疥癬,還能殺死鳥獸。它也叫野葛,其中折斷後冒青煙的稱為固活。鉤吻性極熱,不能用湯劑服用。它生長在高山深谷和會稽東部野外。(配伍半夏,忌黃芩。)
陶弘景說:《五符經》也記載鉤吻就是野葛。說它入口會鉤住人的喉嚨。也有人說,“吻”字應作“挽”字,意思是它會牽拉人的腸子致死。仔細考察,這兩種植物實際上是不同的。野葛是根,形狀像牡丹,生長的地方也有毒,鳥類都不能在其上棲息,現在人們把它入藥配伍使用,沒有問題。鉤吻是另一種植物,葉子像黃精,但莖是紫色的,花從莖中心抽出,顏色是黃色,剛長出來的時候很像黃精,所以才被誤認為是殺蟲的藥物。
有人說鉤吻就是毛茛,但古籍記載和後世說法互相矛盾,難以確定。還有一種植物叫陰命,是紅色的,果實懸掛在樹上,生長在深山海邊,劇毒,入口即死。唐代本草注說:野葛生長在桂州以南,村莊田野間都有。當地人普遍稱它為鉤吻,也稱它的莖為鉤吻,根為野葛,是蔓生的植物。人誤食葉子就會致死,而羊吃了它的莖卻長得很肥,物性相剋就是這樣。
就像巴豆,老鼠吃了也會長得很肥。陶弘景說鳥類不能在其上棲息,這是錯誤的。野葛,要用新鮮採摘的,皮白芯黃。宿根像地骨皮,嫩根像漢防己,節斷的最好。它跟白花藤根很像,不仔細辨別很容易混淆。新鮮採摘的,折斷沒有塵土飛揚。放置一年後,折斷會有塵土飛揚,根莖像枸杞,有細孔。人折斷它,塵土就會從孔中冒出來,枸杞根也是這樣。
古籍說折斷後冒青煙的叫固活,是上品,這也是不正確的說法。一般來說,黃精直立生長,像龍膽草,澤漆的葉子是兩片或四五片相對而生,鉤吻是蔓生植物,葉子像柿葉。《博物志》說鉤吻葉子像鳧葵,並不是黃精之類。毛茛是有毛的,石龍芮和鉤吻沒有關係。臣禹錫等謹慎考證蜀地所產的鉤吻,主治喉痹、咽喉阻塞、聲音嘶啞、咳嗽氣逆、溫中。又名除辛。
生長在寒冷的山石上。二月、八月採摘。謹慎考證鉤吻,又名野葛,像徐長卿、赤箭、鬼箭一樣,都有一個名字叫鬼督郵。鬼督郵是一種獨立的植物。現在鉤吻又名野葛,那麼野葛自成一種,很明顯。而且藥物名稱相同而本質不同的有很多,不只是這個。根據陶弘景的注釋,葉子像黃精,莖是紫色的,花從中心抽出,顏色是黃色的,就是鉤吻。蘇頌說:野葛產於桂州,葉子像柿葉,人吃了就會死。
這應該是另一種植物。又說:莖叫鉤吻,根叫野葛,這也不是普遍的說法。現在人們都把葉子像黃精的植物當作鉤吻。根據《雷公炮炙論》說:黃精不要誤用鉤吻。鉤吻的葉子像黃精,但在葉尖有兩根像鉤子的細毛。吳普說:秦鉤吻,又名毒根。神農本草經說:味辛。雷公炮炙論說:有毒,能殺人。生長在南越山或益州。葉子像葛,莖是紅色的,粗如箭,根是黃色的,正月採摘。
葛洪方說:鉤吻和芹菜很像,但它生長的地方沒有其他植物。它的莖上有毛,誤食會致死。嶺表錄異說:野葛是毒草,俗稱胡蔓草,誤食後,用羊血解毒。
陳藏器說:人吃了它的葉子,喝冷水就會死,冷水會加重它的毒性。當地人用野葛餵養牲畜,不給它喝冷水,牲畜就能長得很肥大。如果給它喝冷水,就會死,屍體掛在樹上,汁液滴在地上會長出菌類,收取後稱為菌藥,毒性比野葛還厲害。胡蔓的葉子細長光滑。雷公說:使用時,不要用地精,它的莖葉和鉤吻很像。鉤吻能治療人體身上的惡毒瘡瘍,效果很好。地精要熬製後使用,採摘後細切搗碎,研磨絞汁,加入膏藥中使用,不要誤服。
黃帝問天老說:天地所生之物,難道有吃了就會死的嗎?天老說:太陰之精,名叫鉤吻,不能食用,入口即死。《博物志》說:鉤吻有毒,用桂心、蔥葉的汁液可以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