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3)

1.

味鹹、酸,冷利。主除熱,止煩滿,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陶隱居云: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今此當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彌好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醢,不入藥用。唐本注云:又有榆仁醬,亦辛美,利大小便。蕪荑醬大美,殺三蟲,雖有少臭,亦辛好也。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醬,無毒。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並治蛇、蟲、蜂、蠆等毒。

食療:主火毒,殺百藥。發小兒無辜,小麥醬,不如豆。又,榆仁醬,亦辛美,殺諸蟲,利大小便,心腹惡氣。不宜多食。又,蕪荑醬,功力強於榆仁醬。多食落髮。獐、雉、兔及鱧魚醬,皆不可多食。為陳久故也。聖惠方:治飛蛾入耳,醬汁灌入耳即出。又,擊銅器於耳旁。

白話文:

醬味鹹酸,性寒涼,能清熱解暑、消煩止渴,並能解毒,尤其對熱毒、火毒有效。不過,一般來說,豆醬比麥醬更適合入藥。除了豆醬外,還有肉醬、魚醬等,但這些通常不作為藥物使用。榆仁醬味辛,能通利大小便,蕪荑醬味美,能殺蟲,但帶有少許臭味。醬本身無毒,能解魚、肉、菜蔬、蕈毒,並可治療蛇、蟲、蜂、蠆等毒。食用醬可以治療火毒、解百藥,尤其是小麥醬更適合治療小兒無辜。榆仁醬味辛,可殺蟲,通利大小便,並可緩解心腹惡氣,但不可多食。蕪荑醬功效強於榆仁醬,但多食容易落髮。獐、雉、兔及鱧魚醬也不宜多食,因為這些醬都經過長時間陳放。此外,醬汁可以灌入耳中治療飛蛾入耳,也可以用銅器敲擊耳旁達到同樣效果。

千金方:治指掣痛。以醬清和蜜,任多少,溫敷之愈。肘後方:湯火燒灼未成瘡,豆醬汁敷之。楊氏產乳:妊娠,不得豆醬合雀肉食之,令兒面黑。

衍義曰:醬,聖人以謂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臟悅而受之。此亦安樂之一端。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治療手指抽痛的方法是:用醬汁和蜂蜜,份量不限,溫敷患處即可痊癒。《肘後方》則記載,被湯火灼傷但尚未形成傷口時,可以用豆醬汁敷在傷處。《楊氏產乳》指出,懷孕期間不可食用豆醬與雀肉,否則會導致孩子面部發黑。《衍義》則說明,醬是五味之一,聖人認為,如果不可食用,就不要勉強食用,目的是讓五味調和,五臟舒暢地接受食物,這也是安樂之道。

2. 陳廩米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

陶隱居云:此今久入倉陳赤者,湯中多用之。人以作醋,勝於新粳米也。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陳倉米,平胃口,止泄瀉,暖脾,去憊氣,宜作湯食。日華子云:陳倉米,補五臟,澀腸胃。

陳藏器云:和馬肉食之,發痼疾。凡熱食即熱,冷食即冷,假以火氣也,體自溫平。吳人以粟為良,漢地以粳為善,亦猶吳紵鄭縞,蓋貴遠賤近之義焉。確論其功,粟居前也。食療:炊作乾飯食之,止痢。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道。又,毒腫惡瘡,久陳者,蒸作飯,和酢封腫上,立瘥。

白話文:

陳倉米味鹹酸,性溫,無毒。它能降氣、解渴、調理脾胃、止瀉。

古人認為陳倉米久放之後顏色變紅,適合用來煮湯。用它製作的醋比新米釀造的醋更好。醫書記載陳倉米能調理脾胃、止瀉、溫暖脾胃、去除疲憊,適合做成湯或飯食用。

另外,陳倉米還具有補益五臟、收斂腸胃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陳倉米與馬肉一起食用可能會引發舊疾。陳倉米的溫度會隨著食物的溫度而變化,本身並不具有溫熱或寒涼的屬性。

南方人認為小米最好,而北方人認為粳米最好,這就像吳地的麻布和鄭國的絲綢一樣,都是以遠方產物為貴。其實小米的功效更勝一籌。

陳倉米可以煮成乾飯食用,能止痢、補中益氣、強健筋骨、暢通血脈、壯陽。此外,陳倉米還能治療毒腫、惡瘡,將久放的陳倉米蒸熟後與醋混合,敷在腫脹處,就能快速痊癒。

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於甕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之氣。食醫心鏡:除煩熱,下氣,調胃,止泄痢,作飯食之。

衍義曰,陳廩米,今《經》與諸家注說,皆不言是粳米,為復是粟米、然粳、粟二米,陳者性皆冷,頻食之令人自利,與《經》所說稍戾。煎煮亦無膏膩。入藥者,今人多用新粟米。至如舂杵頭細糠,又復不言新、陳、粳、粟,然皆不及新稻、粟,二糠陳,則是氣味已腐敗。

白話文:

突然心痛,可以將米研磨成汁服用。北方人會將米煮熟後,放在甕中浸泡至酸,食用可以溫暖五臟六腑。根據《食醫心鏡》記載,米還可以除煩熱、降氣、調理胃腸、止瀉痢,可以煮成飯食用。

不過,關於米的使用,古籍中並未明確說明是粳米還是粟米,但無論是陳年的粳米還是粟米,都性寒,常吃容易引起腹瀉,與古籍記載稍有出入。此外,米熬煮也沒有油脂。現代人常用新粟米入藥。至於米糠,無論是新舊、粳米還是粟米,其功效都比不上新稻米或新粟米的糠,尤其是陳年的米糠,氣味已經腐敗。

3. 罌子粟

味甘,平,無毒。主丹石發動,不下食,和竹瀝煮作粥食之,極美。一名象谷,一名米囊,一名御米。花紅白色,似嚆(音哮)箭頭,中有米,亦名囊子(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罌子粟,嵩陽子曰:其花四葉,有淺紅暈子也。

圖經曰:罌子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庭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作瓶子,似嚆(音哮)箭頭,中有米極細,種之甚難。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極繁茂矣。不爾種之多不出,出亦不茂。俟其瓶焦黃則採之。主行風氣,驅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殢及丹石發動,說可合竹瀝作粥,大佳。

白話文:

罌子粟(罌粟)

味甘,性平,無毒。 主要功效是治療丹石發動(指胃痛、胃脹等症狀)、食慾不振。可以用竹瀝煮粥食用,效果極佳。

別名: 象谷、米囊、御米。

形態: 花朵呈紅色或白色,形狀似箭頭,花心有米粒,因此也叫做囊子。

藥性:

  • 陳藏器說: 罌子粟的花朵有四片花瓣,帶有淺紅色。
  • 圖經記載: 罌子粟過去沒有記載產地,現在各地都有,許多人家園庭都種植它作為觀賞植物。花朵有紅、白兩種顏色,帶有微腥氣。果實形狀像瓶子,形似箭頭,裡面含有非常細小的米粒。種植難度較高,需要隔年施肥,在九月播種,過冬到春天才發芽,苗株生長十分茂盛。如果沒有這樣種植,則容易長不好,甚至長不出來。等到果實變成黃褐色時,就可以採收。具有行風氣(通經活絡)、驅逐邪熱(清熱解毒)、治療反胃(嘔吐)、胸中痰濁(痰多咳嗽)以及丹石發動(胃痛、胃脹)等功效。可以搭配竹瀝煮粥食用,效果極佳。

然性寒,利大小腸,不宜多食,食過度則動膀胱氣耳。《南唐食醫方》療反胃不下飲食。罌粟粥法:白罌粟米二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長,細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薑汁及鹽花少許,攪勻,分二服,不計早晚,食之亦不妨別服湯丸。

衍義曰:罌子粟,其花亦有多葉者,其子一罌數千萬粒,大小如葶藶子,其色白。隔年種則佳。研子,以水煎,仍加蜜為罌粟湯,服石人甚宜飲。

一十一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罌粟性寒,有助於消化大小腸,但不能多吃,吃太多會影響膀胱。治療反胃、吃不下東西的方子:用兩合白罌粟米、三大錢人參末、五寸長的生山芋切碎研磨,三樣材料加一升二合水煮至六合,加入少許生薑汁和鹽,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不限早晚,吃藥時可以喝其他湯或丸藥。

罌粟花有許多葉子,一顆果實裡有數千萬粒種子,大小像葶藶子,顏色是白色的。隔年種的罌粟種子品質較好。研磨種子,用清水煮,再加入蜂蜜,就成了罌粟湯,適合石人(指患病虛弱的人)飲用。

4. 師草實

味甘,平,無毒。主不飢輕身。出東海州島,似大麥,秋熟,一名禹餘糧,非石之餘糧也。

海藥:其實如球子,八月收之。彼常食之物。主補虛羸乏損,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一名然谷。中國人未曾見也。

白話文:

這種藥草味道甘甜,性平,無毒。能讓人不飢餓,身體輕盈。產自東海州島,外形類似大麥,秋季成熟,又名禹餘糧,不是石頭上的餘糧。

海藥:形狀像球子,八月收穫。當地人經常食用。能補虛弱、恢復體力,溫暖腸胃,止嘔逆。長期食用可以強健體魄。又名然谷,中國人從未見過。

5. 寒食飯

主滅瘢痕,有舊瘢及雜瘡,並細研敷之。飯灰,主病後食勞。

外臺秘要:治蛟龍瘕。寒食餳三升,每服五合,一日三服,遂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也。

白話文:

主要用於消除疤痕,對於舊有的疤痕或者各種膿瘍,可以細碎後敷用。飯灰,適用於病後過度勞累的情況。

外臺祕要中提到治療蛟龍瘕的方法。使用寒食餳三升,每次服用五合,一天服用三次,會導致蛟龍吐出,蛟龍通常具有兩頭和尾巴。

6. 菵米

味甘,寒,無毒。主利腸胃,益氣力,久食不飢,去熱,益人,可為飯。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爾雅》云:皇,守田。似燕麥,可食。一名守氣也。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甘甜,性寒,無毒。主要功效是幫助消化,增強體力,長期食用可以讓人不感到飢餓,還可以降熱、滋補身體,可以當飯吃。它生長在水田中,幼苗像小麥但更小,四月成熟。《爾雅》中說它叫“皇”,是田間的守護神。它看起來像燕麥,可以食用,又名“守氣”。

7. 狼尾草

子作黍食之,令人不飢。似茅,作穗,生澤地。《廣志》云:可作黍。《爾雅》云:孟,狼尾。今人呼為狼茅子。蒯草子,亦堪食,如粳米,苗似茅。

白話文:

古人用黍來做食物,讓人不會感到餓。這種植物看起來像茅草,會長出穗,生長在潮濕的土地上。《廣志》提到,這種植物可以用來做黍。《爾雅》則稱其為「孟」,又名「狼尾」,現在人們稱之為「狼茅子」。蒯草的種子也可以食用,味道類似稻米,它的莖葉看起來就像茅草。

8. 胡豆子

味甘,無毒。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苗似豆,生野田間,米中往往有之。

白話文:

【性質甜,無毒害。主治口渴,不應與鹽一起烹煮食用。其葉片類似豆葉,生長於野外田地,米堆裡常常可以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