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7)

1. 草蒿

味苦,寒,無毒。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蝨,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華陰川澤。

陶隱居云:處處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唐本注云:此蒿生挪敷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今按陳藏器本草:蒿主鬼氣屍疰伏連,婦人血氣,腹內滿及冷熱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並搗絞汁服。亦曝乾為末,小便中服。如覺冷,用酒煮。又燒為灰,紙八、九重淋取汁,和石灰去息肉、黶子。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茵陳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許。四月、五月採苗,日乾。江東人呼為𤜢蒿,為其臭似𤜢,北人呼為青蒿。爾雅云:蒿,菣。釋曰:蒿一名菣。《詩·小雅》云:食野之蒿。陸機云:青蒿也。荊、豫之間,汝南、汝陰皆云菣。孫炎云:荊楚之間謂蒿為菣。

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是也。日華子云:青蒿,補中益氣,輕身補勞,駐顏色,長毛髮,發黑不老。兼去蒜髮,心痛,熱黃。生搗汁服並敷之,瀉痢。飯飲調末五錢匕,燒灰和石灰煎,治惡毒瘡並莖亦用。又云子味甘,冷,無毒。明目,開胃。炒用治勞,壯健人。

小便浸用治惡疥癬風疹,殺蝨煎洗。又云臭蒿子,涼,無毒。治勞,下氣開胃,止盜汗及邪氣鬼毒。又名草蒿。

圖經曰:草蒿,即青蒿也。生華陰川澤,今處處有之。春生苗,葉極細嫩,時人亦取雜諸香菜食之。至夏高三、五尺。秋後開細淡黃花,花下便結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間採子,陰乾。根、莖、子、葉併入藥用,乾者炙作飲香尤佳。青蒿亦名方潰。凡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者若同,反以成疾。

得童子小便浸之,良。治骨蒸熱勞為最。古方多單用者。葛氏治金刃初傷。取生青蒿搗敷上,以帛裹創血止即愈。崔元亮《海上方》:療骨蒸鬼氣。取童子小便五大斗澄過,青蒿五斗,八、九月揀帶子者最好,細銼,二物相和,納好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淨洗釜令乾,再瀉汁安釜中,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即取豬膽十枚相和,煎一大斗半,除火待冷,以新瓷器盛。

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熟炙,搗末,以煎和搗一千杵為丸,空腹粥飲下二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止。

雷公云:凡使,唯中為妙,到膝即仰,到腰即俯。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採得葉不計多少,用七歲兒童七個溺浸七日七夜後,漉出,曬乾用之。食療云:青蒿,寒。益氣長髮,能輕身補中,不老明目,煞風毒。搗敷瘡上,止血生肉。最早,春便生,色白者是。

自然香醋淹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漬一、兩宿,干,末為丸,甚去熱勞。又,鬼氣,取子為末,酒服之方寸匕。瘥。燒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惡瘡瘢靨。百一方:治蜂螫人。嚼青蒿敷瘡上,即瘥。斗門方治丈夫、婦人勞瘦。青蒿細銼,水三斗,童子小便五升同煎,取二升半去滓,入器中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以溫酒吞下二十丸。

白話文:

草蒿味苦、性寒,無毒。主治疥瘡、瘙癢、惡瘡,殺滅蝨子,治療滯留在骨節之間的熱邪,以及明目。又名青蒿、方潰,生長在華陰的溪澤地帶。

陶弘景說:各地都有這種植物。就是現在的青蒿,人們也把它混雜在香菜中食用。唐代的注釋說:這種蒿草用於治療刀傷,能止血、生肌、止痛,效果很好。現在查閱陳藏器《本草》記載:蒿草主治鬼氣、屍疰、伏連(一種邪氣)、婦人的血氣病、腹部脹滿以及久痢(長期腹瀉)伴隨的冷熱症狀。秋冬季節用種子,春夏季節用嫩苗,都需搗碎取汁服用。也可以曬乾研磨成粉末,用小便送服。如果覺得太寒涼,可以用酒煮。還可以燒成灰,用多層紙過濾取汁液,與石灰混合,治療息肉和黑斑。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記載:葉子像茵陳蒿,但背面不發白,高度約四尺。四月、五月採集嫩苗,曬乾。江東地區的人稱它為𤜢蒿,因為它的氣味像𤜢(一種臭蟲);北方人稱它為青蒿。《爾雅》說:蒿,菣(音同「頓」)。解釋說:蒿又名菣。《詩經·小雅》說:「食野之蒿。」陸機說:就是青蒿。荊州、豫州之間,汝南、汝陰地區都稱之為菣。孫炎說:荊楚地區稱蒿為菣。

郭璞說:現在人們把用作香料炙烤後食用的青蒿稱為菣,就是這個意思。《日華子本草》說:青蒿能補益中氣、增強體力、輕身健體、養顏美容、烏髮不老,還能治療蒜臭引起的口臭、心痛和黃疸。將其生搗取汁服用或外敷,可治療瀉痢。用五錢的青蒿粉末與飯、湯調服,或者將其燒成灰與石灰一起煎煮,治療毒瘡,也可用於治療生殖器疾病。又說,青蒿的種子味甘、性寒、無毒,能明目、開胃。炒熟後服用,可治療勞累,使人強健。

用小便浸泡後再使用,可治療頑固的疥癬、風疹,煎煮後清洗可殺滅蝨子。《日華子本草》又說,臭蒿子性寒、無毒,能治療勞累、降氣開胃、止盜汗及邪氣鬼毒,也叫草蒿。

《圖經》說:草蒿就是青蒿。生長在華陰的溪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春天發芽,葉子非常細嫩,人們也把它混雜在其他香菜中食用。到夏天長到三到五尺高。秋天開花,花是細小的淡黃色,花下就結子,像粟米那麼大,八、九月採收種子,陰乾。根、莖、子、葉都可以入藥,曬乾後炙烤後泡茶喝,香味尤佳。青蒿又名方潰。用種子時不要用葉子,用根時不要用莖,四者若混用,反而會導致疾病。

用童子尿浸泡後效果更好,治療骨蒸勞熱效果最佳。古代很多藥方都單獨使用它。葛洪用它治療刀傷,取新鮮青蒿搗碎敷在傷口上,用布包紮,出血即止,很快就能癒合。崔元亮《海上方》記載:治療骨蒸、鬼氣。取童子尿五大斗澄清過濾,青蒿五斗(八、九月採集帶籽的最好),切碎,兩種東西混合,放入大鍋中,用猛火煎煮,取三大斗,除去渣滓,清洗乾淨鍋子,再將藥汁倒入鍋中,用小火煎煮,直到剩下二大斗,然後加入十個豬膽,煎煮到一大斗半,熄火放涼,用新的瓷器盛放。

每次服用時,取甘草二三兩,焙乾研磨成粉,與煎好的藥汁混合,搗一千下做成藥丸,空腹用粥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雷公說:使用青蒿,只取中間部分最好,高度到膝蓋的就取上半部分,到腰的就取下半部分。使用種子時不要用葉子,使用根時不要用莖,四者如果一起使用,反而會導致慢性病。採集的葉子不論多少,都用七個七歲兒童的尿浸泡七天七夜,然後瀝乾,曬乾後使用。《食療本草》說:青蒿性寒,能益氣、烏髮、輕身、補中、不老、明目、殺滅風毒。搗碎外敷於瘡傷上,能止血、生肌。最早發芽,顏色發白的最好。

用自然發酵的香醋醃製成鹹菜,對人體有益。治療骨蒸,用小便浸泡一兩夜,曬乾,研磨成粉做成藥丸,效果很好。治療鬼氣,取種子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一錢,即可痊癒。燒成灰過濾取汁,與石灰一起煎煮,治療惡瘡和瘢痕。有一個藥方:治療蜂蜇,嚼碎青蒿敷在傷口上,就能痊癒。有一個藥方治療男女勞損消瘦:青蒿切碎,加水三斗,童子尿五升一起煎煮,取二升半,除去渣滓,放入器皿中煎成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睡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衍義》說:草蒿,就是現在的青蒿。到處都有,春天最早發芽,人們採摘它當蔬菜吃,根部是紅色的,葉子有香味。現在人們稱之為青蒿,也有一些區別。但在同一種類中,又取其青色者。陝西、綏德、銀川一帶有青蒿。在蒿草叢中,有時會有一兩棵顏色迥然不同的青色蒿草,當地人稱之為香蒿。莖、葉與普通的蒿草一樣,但是普通的蒿草顏色是淡青色,這種蒿草顏色是深青色,更青,所以氣味芬芳。恐怕古人所用的深青色的蒿草效果更好,否則,各種蒿草為什麼都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