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7)

1. 扁豆

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

,主霍亂吐下不止。

陶隱居云:人家種之於籬援,其莢蒸食甚美,無正用取其豆者。葉乃單行用之。患寒熱病者,不可食。唐本注云:此北人名鵲豆,以其黑而白間故也。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豆,療霍亂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氣。又,吐痢後轉筋,生搗葉一把,以少酢浸汁,服之立瘥。其豆如綠豆,餅食亦可。

藥性論云:白扁豆,亦可單用。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湯服,取效。日華子云:平,無毒。補五臟。葉敷蛇蟲咬。

圖經曰:扁豆,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人家多種於籬援間,蔓延而上,大葉細花,花有紫、白二色,莢生花下。其實亦有黑、白二種,白者溫而黑者小冷,入藥當用白者。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一切草木及酒毒,亦解河豚毒。花亦主女子赤白下,乾末米飲和服。

葉主吐痢後轉筋,生搗,研以少酢,浸取汁飲之,立止。黑色者亦名鵲豆,以其黑間而有白道如鵲羽耳。

食療云:微寒。主嘔逆,久食頭不白。患冷氣入勿食。其葉治瘕,和醋煮。理轉筋,葉汁醋服效。

衍義曰:扁豆,有黑、白、鵲三等,皆於豆脊有白路。白者治霍亂筋轉。

白話文:

扁豆,味道甘甜,性微溫。主要功能是調和腸胃、使氣下行。

扁豆葉,主要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不止。

陶弘景說:人們把扁豆種在籬笆旁邊,它的豆莢蒸熟吃非常美味,沒有特別為了取豆子而種的。扁豆葉是單獨使用的。患有寒熱病的人,不應該吃扁豆。唐朝的註解說:北方人稱扁豆為鵲豆,因為它的顏色是黑色間雜著白色。臣禹錫等人查閱孟詵的說法:扁豆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不止,將扁豆磨成粉末,用醋調服,可以使氣下行。而且,嘔吐腹瀉後出現抽筋,將新鮮的扁豆葉搗爛一把,用少許醋浸泡取汁服用,可以立刻見效。它的豆子像綠豆一樣,做成餅食用也可以。

《藥性論》說:白扁豆,也可以單獨使用。主要功能是解除各種草木毒,生嚼或者煎湯服用,可以見效。日華子說:扁豆性平,沒有毒。可以滋補五臟。扁豆葉可以用來敷治蛇蟲咬傷。

《圖經》記載:扁豆,以前沒有記載產於哪個州,現在到處都有。人們大多種在籬笆旁,藤蔓可以向上攀爬,葉子大、花朵小,花有紫色和白色兩種,豆莢長在花朵下方。它的果實也有黑色和白色兩種,白色性溫,黑色性微寒,入藥應該使用白色的。主要功能是疏通風氣,治療婦女白帶過多,還可以殺死各種草木毒和酒毒,也能解河豚毒。扁豆花也能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將花曬乾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扁豆葉可以治療嘔吐腹瀉後引起的抽筋,將新鮮的扁豆葉搗爛,用少許醋浸泡取汁飲用,可以立刻止住。黑色的扁豆也叫鵲豆,因為它黑色的部分間雜著白色條紋,像喜鵲的羽毛。

《食療》記載:扁豆性微寒。主要治療嘔吐,長期食用可以使頭髮不容易變白。患有受寒引起的疾病,不要食用扁豆。扁豆葉可以治療腹部腫塊,用醋煮後食用。治療抽筋,用扁豆葉汁加醋服用有效。

衍義說:扁豆有黑色、白色和鵲豆三種,它們的豆脊上都有白色條紋。白色的扁豆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

2.

味苦,寒,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陶隱居云: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依康伯法:先以醋酒溲蒸曝燥,以麻油和,又蒸曝之,凡三過,乃末椒、乾薑屑合和,以進食,勝今作油豉也。患腳人常將其酒浸,以滓敷腳皆瘥。好者出襄陽、錢塘,香美而濃,取中心者彌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豆豉,得䤈良,殺六畜毒,味苦、甘。

主下血痢如刺者,豉一升,水漬才令相淹,煎一、兩沸,絞汁頓服。不瘥可再服。又傷寒暴痢腹痛者,豉一升,薤白一握切,以水三升,先煮薤,納豉更煮,湯色黑去豉,分為二服。不瘥再服。熬末能止汗,主除煩躁。治時疾熱病,發汗。又治陰莖上瘡痛爛,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水研和塗上,干易,禁熱食酒、菜、蒜。

又寒熱風,胸中瘡,生者可搗為丸服,良。陳藏器云:蒲州豉,味鹹,無毒。主解煩熱,熱毒,寒熱,虛勞,調中,發汗,通關節,殺腥氣,傷寒鼻塞。作法與諸豉不同,其味烈。陝州又有豉汁,經年不敗,大除煩熱,入藥並不如今之豉心,為其無鹽故也。孟詵云:豉,能治久盜汗患者,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三升漬,滿三日取汁,冷暖任人服之,不瘥,更作三、兩劑即止。日華子云:治中毒藥,蠱氣,瘧疾,骨蒸,並治犬咬。

圖經文具大豆黃卷條下。

食療云:陝府豉汁,甚勝於常豉。以大豆為黃蒸,每一斗加鹽四升,椒四兩,春三日,夏兩日,冬五日即成。半熟,加生薑五兩,既潔且精,勝埋於馬糞中。黃蒸,以好豉心代之。聖惠方:治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豉細末,含一宿便瘥。外臺秘要:治蟲刺螫人方:好豉心以足為限,但覺刺即熟嚼豉以敷之,少頃見豉中毛即瘥。

不見,又嚼敷之,晝夜勿絕,見毛為度。千金方:治酒病。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治喉痹卒不語。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亦可末桂著舌下,漸咽。又方:治被毆傷瘀血聚腹滿。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瘥再作。又方:四肢骨破及筋傷蹉跌。

以水二升,豉三升漬之,攪取汁飲,止心悶。又方:蠼螋尿瘡,杵豉敷之。又方:治發背癰腫已潰、未潰方: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泥,可腫處作餅子,厚三分以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餅,以艾烈其上灸之,使溫溫而熱,勿令破肉。如熱痛,即急易之,患當減。快得分穩,一日二度灸之。

如先有瘡孔中汁出即瘥。肘後方:中緩風,四肢不收者。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二作。亦可酒漬飲之。葛氏方:治重下,此即赤白痢也。熬豉令小焦,搗服一合,日三,無比。又,豉熬令焦,水一升,淋取汁令服,冷則酒淋,日三服,有驗。又方:各上出血如針孔。

取豉三升,水三升,煮之沸,去滓,服一升,日三。梅師方:治傷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吐方: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當吐。又方:闢溫疫法:熬豉和白朮浸酒,常服之。又方:治傷寒,服藥搶心煩熱。以豉一升,梔子十四枚銼,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孫真人:治頭風痛。以豉湯洗頭,避風即瘥。食醫心鏡:主風毒,腳膝攣急,骨節痛。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取浸經宿,空心隨性緩飲之。又方:小兒寒熱,惡氣中人。以濕豉為丸如雞子大,以摩腮上及手足心六、七遍,又摩心、臍上,旋旋祝之了,破豉丸看有細毛,棄道中即瘥。勝金方:治小兒頭上生惡瘡。

以黃泥聚豉煨熟,冷後取出豆豉為末,以蓴菜油敷之,瘥。王氏博濟:治臟毒,下血不止。用豉、大蒜等分,一處杵勻,丸如梧子大。每服鹽湯下三十丸,血痢亦治。簡要濟眾:主傷寒後毒氣攻手足及身體虛腫豉酒方: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同煎五、七沸,任性稍熱服之。姚和眾治小兒丹毒,破作瘡,黃水出。

焦炒豉令煙絕,為末,油調敷之。傷寒類要:治傷寒熱病後攻目生翳者。燒豉二七枚,末,以管吹之。子母秘錄:華佗安胎,豉汁服之妙。又方:治墮胎血下盡煩滿。豉一升,水三升,三沸煮,末鹿角服方寸匕。楊氏產乳:療惡瘡。熬豉為末敷之,不過三、四次。茆亭客話:蝦蟆小者有毒,主人小便閉澀,臍下憋,疼痛至死者。

以生豉一合,投新汲水半碗,浸令水濃,頓飲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