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2)

1. 大黃(將軍)

經驗後方:解風熱疏積熱風壅,消食,化氣導血,大解壅滯。大黃四兩,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茶下一十丸,如要微動,吃十五丸。冬月中最宜服,並不搜攪人。梅師方:治卒外腎偏腫疼痛。大黃末和醋塗之,干即易之。斗門方治腰痛。用大黃半兩,更入生薑半兩,同切如小豆大,於鐺內炒令黃色,投水兩碗,至五更初頓服,天明取下。腰間惡血物用盆器盛如雞肝樣,即痛止。

簡要濟眾:治吐血。川大黃一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生地黃汁一合,水半盞煎三、五沸,無時服。廣利方:治骨節熱,積漸黃瘦。大黃四分,以童子小便五大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為兩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傷寒類要:療急黃病。大黃粗切二兩,水三升半漬一宿,平旦煎絞汁一升半,納芒硝二兩絞服。

須臾當快利。姚和眾治小兒腦熱常閉目。大黃一分粗銼,以水三合浸一宿,一歲兒每日與半合,服余者塗頂上,干即更塗。別說云謹按大黃收採時,皆以火燒石爆干。欲速貨賣,更無生者,用之不須更多炮炙,少蒸煮之類也。

衍義曰:大黃,損益,前書已具。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或曰:心氣既不足矣,而不用補心湯,更用瀉心湯何也?答曰:若心氣獨不足,由不當須吐衄也。此乃邪熱,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熱,就以若補其心,蓋兩全之。有是證者用之無不效。最虛實用藥。

白話文:

大黃(將軍)

經驗後方: 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身體積熱、風熱壅滯,可以幫助消化、疏通氣機、引導血行,並能徹底解除壅塞不通的狀況。將大黃和牽牛子各四兩,一半生用一半熟用,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茶送服十丸,如果想要藥效稍微強一點,可以服用十五丸。這種藥丸在冬天最適合服用,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梅師方: 治療突然發生的外腎(睪丸)偏腫疼痛。將大黃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新的藥。

斗門方: 治療腰痛。用半兩大黃,再加入半兩生薑,一同切成小豆大小,放在鍋中炒至黃色,加入兩碗水,在早上五更天(凌晨三點到五點)一次性喝下,天亮後就會排出腰間的瘀血,這些瘀血用盆器接住看起來像雞肝一樣,腰痛就會停止。

簡要濟眾: 治療吐血。用一兩川大黃,搗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合生地黃汁加半盞水煎煮三、五次,不限時間服用。

廣利方: 治療骨節發熱,身體逐漸消瘦發黃的狀況。用四分大黃,加入五大合童子小便煎煮至剩四合,去除藥渣後,空腹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後大概走四、五里路再服用第二次。

傷寒類要: 治療急性黃疸病。將兩兩大黃粗切後,用三升半水浸泡一晚,早上將藥汁煎煮絞出後剩一升半,再加入兩兩芒硝一起攪拌均勻服用。服用後很快就會腹瀉。

姚和眾治療小兒腦熱經常閉眼: 將一分大黃稍微搗碎,用三合水浸泡一晚,對於一歲的孩童,每天給予半合的藥汁,剩下的藥渣塗在頭頂上,乾燥後就再次塗抹。

另外有提到說: 謹慎地說,大黃在採收時,都是用火燒熱石頭來烘乾,為了快速販賣,沒有新鮮的,所以在使用時不需要過多的炮製,像是蒸煮之類的處理。

衍義說: 大黃的功效和用法,以前的書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張仲景治療心氣不足,導致吐血、流鼻血的狀況,使用瀉心湯,其中就包含大黃、黃芩、黃連。有人問:心氣既然不足,為什麼不用補心的藥,反而用瀉心湯呢?回答說:如果只是單純的心氣不足,應該不會導致吐血、流鼻血的狀況,這是邪熱因為心氣不足而侵入,導致吐血、流鼻血,所以要用苦味的藥物來清除熱邪,同時也要照顧到心氣,這是一種兩全其美的做法。有這種病症的人用這個方法治療沒有不見效的。在使用藥物時,虛證和實證的用藥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