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

1. 卷第二十五

(己酉新增衍義)

2. 生大豆

味甘,平。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久服令人身重。炒為屑,味甘。主胃中熱,去腫,除痹,消穀,止腹脹。生太山平澤。九月採。(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大豆,炒令黑,煙未斷,及熱投酒中,主風痹,癱緩,口噤,產後諸風,食罷,生服半兩,去心胸煩熱,熱風恍惚,明目,鎮心,溫補。久服好顏色,變白,去風,不忘。煮食,寒。下熱氣腫,壓丹石煩熱。汁解諸藥毒,消腫。大豆炒食極熱,煮食之及作豉極冷。

白話文:

大豆味甘性平。外敷可治療癰腫,煮汁飲用可殺鬼毒,止痛,消除水腫,去除胃中熱痹,治療傷中、淋露、下瘀血,散解五臟結積和內寒,還能解烏頭毒。但久服會令人身體沉重。炒成粉末後,味甘,可治療胃中熱,消腫,除痹,助消化,止腹脹。生長在太山平澤地區,九月採收。忌與五參、龍膽同用,宜與前胡、烏喙、杏仁、牡蠣搭配使用。

陳藏器在《本草》中記載:將大豆炒至黑色,煙未散盡時,趁熱放入酒中,可治療風痹、癱瘓、口噤、產後諸風。飯後生服半兩,可去心胸煩熱,治療熱風恍惚,明目,鎮心,溫補。長期服用可改善面色,使人變得白皙,去風,增強記憶力。煮食則性寒,可治療熱氣腫,壓制丹石引起的煩熱。大豆汁可解毒消腫。炒食的大豆性極熱,而煮食或製成醬豉則性極冷。

黃卷及醬,平。牛食溫,馬食冷,一體之中,用之數變。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煮食之,主溫毒水腫。陳藏器云:穭(音呂)豆,味甘,溫,無毒。炒令黑,及熱投酒中,漸漸飲之,去賊風風痹,婦人產後冷血。堪作醬。生田野,小黑。《爾雅》云:戎菽一名驢豆,一名䬪豆。

孟詵云:大豆,寒。和飯搗塗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納之。殺諸藥毒。謹按煮飲服之,去一切毒氣,除胃中熱痹,腸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臟結積內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脹。其豆黃,主濕痹膝痛,五臟不足氣,胃氣結積,益氣,潤肌膚。末之收成,煉豬膏為丸,服之能肥健人。

白話文:

黃豆和醬,性平。牛吃溫的,馬吃冷的,同一種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用法就有所不同。據蜀本注記載,煮熟的黃豆,可以治療溫毒水腫。陳藏器說:黃豆,味甘,性溫,無毒。炒至黑色,趁熱放進酒裡,慢慢喝下去,可以去除賊風風痹,治療婦女產後冷血。黃豆可以做醬。它生長在田野裡,個頭小,顏色黑。根據《爾雅》記載,黃豆又叫驢豆,也叫䬪豆。

孟詵說:黃豆,性寒。將黃豆和飯一起搗碎,塗在一切毒腫上,可以治療男女陰腫,用棉花裹著放入患處。黃豆可以解毒。根據記載,煮熟後喝下去,可以去除一切毒氣,治療胃熱痹痛、腸道淋露、下淋血,以及五臟積聚的內寒。將黃豆和桑柴灰一起煮,可以治療水腫腹脹。黃豆的表皮,可以治療濕痹膝痛、五臟不足氣、胃氣結積,益氣,滋潤肌膚。將黃豆研磨成粉,和豬油一起煉成丸子,服用可以使人肥壯。

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算子四十九枚,長四寸,闊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又,每食後,淨磨拭,吞雞子大,令人長生。初服時似身重,一年以後,便覺身輕。又益陽道。日華子云:黑豆,調中下氣,通關脈,制金石藥毒,治牛、馬溫毒。

圖經曰:豆黃卷及生大豆,生泰山平澤,今處處有之。黃卷是以生豆為櫱,待其芽出便曝乾取用,方:書名黃卷皮,今蓐婦藥中用之。大豆有黑白二種:黑者入藥;白者不用。其緊小者為雄豆,入藥尤佳。豆性本平,而修治之便有數等之效。煮其汁甚涼,可以壓丹石毒及解諸藥毒;作腐則寒而動氣;炒食則熱;投酒主風;作豉極冷;黃卷及醬皆平。牛食之溫,馬食之涼,一體而用別,大抵宜作藥使耳。

白話文:

突然失去聲音的人,可以將一升生大豆和四十九枚長四寸、寬一分青竹算子一起煮熟,每天分兩次服用,就能恢復聲音。另外,每次吃完飯後,用清水漱口並磨拭牙齒,再吞服雞蛋大小的藥丸,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剛開始服用時會感覺身體沉重,但一年後就會感到輕盈,並且能增強陽氣。日華子說,黑豆能調和脾胃、降氣止咳,疏通經絡,解毒抗金石藥毒,治療牛馬溫病。

圖經記載,大豆分黃卷和生大豆兩種,生長在泰山平澤等地,現在各地都有。黃卷是用生大豆發芽,待其芽長出來後曬乾製成,又稱黃卷皮,常被用於婦科藥物。大豆分黑白兩種,黑色入藥,白色不用。其中緊小粒的雄豆入藥效果更佳。大豆性平,經過不同的加工處理,就能產生不同的功效。煮大豆汁非常涼,可以解丹石毒和各種藥物中毒;製成豆腐則性寒而通氣;炒著吃則性熱;加入酒中能治風病;製成醬則性極寒;黃卷和醬則性平。牛吃了大豆性溫,馬吃了大豆性涼,同一種東西對不同動物有不同的功效,總之大豆最適合用作藥材。

殺烏頭毒尤勝。仙方:修制黃末,可以辟穀度飢歲。然多食令人體重,久則如故矣。古方:有紫湯,破血去風,除氣防熱,產後兩日,尤宜服之。烏豆五升,選擇令淨,清酒一斗半,炒豆令煙向絕,投於酒中,看酒赤紫色乃去豆,量性服之,可日夜三盞。如中風口噤,即加雞屎白二升和熬,投酒中,神驗。

江南人作豆豉,自有一種刀豆,甚佳。古今方:書用豉治病最多。豆黃《肘後方》云:療傷寒有數種,庸人不能分別,今取一藥兼療。若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綿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即瘥。

白話文:

烏頭的毒性極強,需謹慎使用。有一種仙方,用黃精製成藥丸,可以辟穀度飢,但吃太多會使人體重,時間久了又會恢復原樣。古方中有一種紫湯,可以破血去風,除氣防熱,產後兩日尤為適合服用。用烏豆五升,挑選乾淨的,加入清酒一斗半,炒豆直至無煙,再放入酒中,待酒變為紫紅色後,取出豆子,依個人體質服用,每日可喝三盞。如果中風口噤,可以加入雞屎白二升一起熬煮,再放入酒中,效果顯著。

江南人製作豆豉,有一種刀豆特別好。古今醫書中用豆豉治病的方子很多。豆黃,《肘後方》中記載,可以用來治療傷寒,但有許多種不同的用法,普通人難以區分,這裡介紹一個兼顧多種症狀的方子。如果剛開始感到頭痛發熱,脈搏洪大,持續一兩天,就可以用蔥豉湯加减治療。取蔥白一虎口,豆豉一升,用布包好,加入水三升,煮至一升,趁熱服下,引發汗出。如果不出汗,可以繼續服用,加入葛根三兩,水五升,煮至二升,分兩次服用,必定能出汗,病就會痊癒。

不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諸名醫方:皆用此。更有加減法甚多。今江南人凡得時氣,必先用此湯服之,往往便瘥。

唐本云:煮食之,主溫毒,水腫。復有白大豆,不入藥用也。食療云微寒。主中風腳弱,產後諸疾。若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氣。善治風毒腳氣,煮食之,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殺烏頭、附子毒。大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不得與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豬肉,從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

十歲以上,不畏。千金方: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又方:治喉痹卒不語,煮大豆汁含之。又方:從高墜下,頭破腦出血,中風口噤。豆一升,熬去腥,勿使太熱,杵末,蒸之氣遍,令甑下盆中,以酒一升淋之。溫服一升,覆取汗。敷膏瘡上。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没有出汗,可以加三两去节的麻黄,这是很多名医的方子,还有很多加減的用法。现在江南人只要得了时令的病,都会先用这个汤药服用,往往就能痊癒。

古籍记载,煮食大豆可以溫解毒,治疗水肿。还有白大豆,虽然不入药,但食疗方面具有微寒的功效,可以治疗中风脚弱,产后各种疾病。如果和大黄一起煮汤喝,可以去除一切热毒。对于风毒脚气效果很好,煮食还能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可以解乌头、附子的毒性。大豆的黄色屑忌与猪肉一起食用。小孩不能吃炒豆,如果吃了,再吃猪肉,很容易导致气壅致死,十之八九都会发生这种情况。

十岁以上就不怕。千金方记载,治疗头项强直不能转动,可以蒸一升大豆,使其变色,装入袋子里枕着。还有方子治疗喉痹突然失语,可以煮大豆汁含在嘴里。另一个方子治疗从高处坠落,头破脑出血,中风口噤,用一升大豆熬去腥味,不要太热,捣成粉末,用蒸汽熏蒸,将蒸笼放在盆里,用一升酒淋在上面,温服一升,盖好被子出汗。还可以用来敷在膏疮上。

又方:中惡。大豆二七枚,雞子黃,酒半升,和,頓服。又方:治身腫浮。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汁,去滓,納酒五升,更取三升,分溫三服。不瘥再合,服之。又方:治頭風頭痛。大豆三升,炒令無聲,先以盛一斗二升瓶一隻,盛九升清酒,乘豆熱即投於酒中,密泥封之七日,溫服之。又方:治口喎。

大豆麵三升,炒令焦,酒三升淋取汁,頓服,日一服。又方:令髮鬢烏黑。醋煮大豆,黑者去豆煎令稠,敷發。又方:被打頭青腫,豆黃末敷之。肘後方:治卒風不得語。煮豆煎汁如飴含之,亦濃煮飲之佳。又方:治脅痛如打。豆半升熬令焦,酒一升煮之,令沸熟取醉。又方:從早夜連時不得眠。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治療中惡:取大豆二十七顆,雞蛋黃一個,酒半升,混合在一起,一次服用。又一種方法,治療身體浮腫:取烏豆一升,水五升,煮至剩三升汁,去除渣滓,加入酒五升,再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服。若效果不好,可再重複上述步驟服用。又一種方法,治療頭風頭痛:取大豆三升,炒至無聲響,先用一斗二升的瓶子裝入九升清酒,趁大豆熱時立即投入酒中,密封瓶口,放置七日,溫服。又一種方法,治療口歪:取大豆麵三升,炒至焦黃,用酒三升浸泡取汁,一次服用,每日服用一次。又一種方法,使頭髮烏黑:用醋煮大豆,取黑色的大豆煎至濃稠,塗抹頭髮。又一種方法,治療被打頭青腫:用豆黃末敷在傷處。肘後方記載,治療突然中風不能說話:煮大豆煎汁至像飴糖一樣,含在口中,或濃稠地煮好後飲用效果也很好。又一種方法,治療肋骨疼痛如被打:取大豆半升,熬至焦黃,用酒一升煮沸,直至煮熟,趁熱喝至微醉。又一種方法,治療從早到晚連續失眠:

暮以新布火炙以熨目,並蒸大豆,更番囊盛枕,枕冷後更易熱,終夜常枕熱豆,即立愈,證如前。又方:治消渴得效。取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吞之即瘥。又方:治腰脅卒痛,背痛。大豆二升,酒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佳。又方:礬石中毒,豆汁解之良。又方:陰癢汗出,嚼生大豆黃,敷之佳。

經驗方:治小兒、大人多年牙齒不生。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細研,入麝香少許,一處研勻。先以針挑不生齒處,令血出,用末少許揩。不得見風,忌酸、鹼物。又方:治秋夏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如群石在腹方:大豆半升,生薑八分,水二升,煎取一升以來,頓服瘥。又方:治赤痢,臍下痛。

白話文:

晚上用新布包著火烤熱,用來熨眼睛,同時蒸大豆,輪流用熱豆袋和冷豆袋枕頭,整晚都枕著熱豆,就能立刻治癒,症狀如前。另外,治療消渴也有效,取烏豆放在牛膽中,陰乾一百天,吞服即可痊癒。治療腰肋突然疼痛、背痛,用大豆兩升,酒三升,煮成兩升,一次喝完效果最佳。治療礬石中毒,豆汁是解毒良方。治療陰部發癢出汗,嚼生大豆黃,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經驗方:治療小兒或成人多年牙齒不生,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中燒至煙盡,研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研勻。先用針挑刺不生齒的地方,使出血,用藥末少許塗抹,避免風吹,忌食酸性和鹼性食物。治療夏秋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塊,像腹中有許多石頭一樣,用大豆半升,生薑八分,水兩升,煎成一升,一次喝完即可痊癒。治療赤痢,臍下疼痛。

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嚥之,宜良。又方:治破傷風神效。黑豆四十個,硃砂二十文,同研為末。以酒半盞,以上調一字下。食醫心鏡:治風毒攻心,煩躁恍惚。大豆半升淨淘,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食後服。又方:大豆末,理胃中熱,去身腫,除痹,消穀止脹。

大豆一升,熬令熟,杵末飲服之。又方:主妊娠腰中痛。大豆一升,以酒三升,煮取七合,去滓,空心服之。又方:治產後風虛,五緩六急,手足頑痹,頭旋眼眩,血氣不調。大豆一升,炒令熟,熱投三升酒中,密封,隨性飲之。廣利方:治腳氣衝心,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煮取汁,頓服半升。

白話文:

黑豆和茱萸子一起研磨,吞服,效果很好。另外還有個方法,能有效治療破傷風:取黑豆四十顆,硃砂二十份,一起研磨成粉,用半杯酒調和,一次服用。

《食醫心鏡》記載:治療風毒入心,神志煩躁恍惚,可以用半升淨淘的大豆,加入兩升水煮至七分,去渣,飯後服用。另外還有個方法:用大豆研磨成粉,可以調理胃火,消腫,除痹,消食止脹。

取一升大豆,煮熟後搗成粉末,服用。另外還有個方法,可以治療孕婦腰痛:取一升大豆,加入三升酒,煮至七分,去渣,空腹服用。另外還有個方法,可以治療產後風虛,手足麻木,頭暈眼花,氣血失調:取一升大豆,炒熟後放入三升酒中,密封浸泡,隨時飲用。

《廣利方》記載:治療腳氣衝心,神志不清,不認識人的方法:取一升大豆,加入三升水,濃煮取汁,一次服用半升。

如未定,可更服半升,即定。又方:治蛇咬方:取黑豆葉,銼杵敷之,日三易,良。傷寒類要:闢溫病。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納井中一宿出,服七粒佳。子母秘錄:主產後中風困篤,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身頭皆重,或身癢極,嘔逆,直視,此皆虛熱中風。大豆三升,熬令極熟,候無聲,器盛,以酒五升沃之,熱投可得二升,盡服之,溫覆令少汗出,身潤即愈。產後得依常稍服之,以防風氣,又消結血。

又方:治小兒斑瘡,豌豆瘡。熟煮大豆,取汁服之佳。又方:治小兒湯火瘡。水煮大豆汁塗上,易瘥,無斑。又方:治小兒尿灰瘡,黑豆皮熟嚼敷之。楊氏產乳:療有孕月數未足,子死腹中不出,母欲悶絕。取大豆三升,以醋煮濃汁三升。頓服,立出。產書治產後猶覺有餘血水氣者,宜服關脈。

白話文:

如果病情尚未穩定,可以再服用半升,就能穩定下來。另外一個方法是治療蛇咬傷:取黑豆葉,切碎搗爛敷在傷口上,一天換三次,效果很好。傷寒類要中記載:可以預防溫病。用新的布包一斗大豆,放入井中浸泡一夜取出,服用七粒效果最佳。子母秘錄中記載:治療產後中風昏迷,或是背部僵硬、口不能張開,或是發燒、口渴,或是全身頭部沉重,或是全身發癢,嘔吐,直視,這些都是虛熱中風的症狀。取大豆三升,熬煮至極熟,沒有聲音時,盛入容器中,加入酒五升,加熱後可以得到兩升,全部喝下去,用溫熱的被子蓋住,讓身體微微出汗,身體潤滑後就會痊癒。產後可以經常少量服用,以預防風邪,也能消除凝結的血塊。

另外一個方法是治療小兒斑瘡、豌豆瘡:將大豆煮熟,取汁服用效果很好。另一個方法是治療小兒湯火燒傷:用水煮大豆,取汁塗抹在傷口上,容易癒合,不會留下疤痕。另一個方法是治療小兒尿灰瘡:將黑豆皮煮熟,嚼碎敷在傷口上。楊氏產乳中記載:治療懷孕月數不足,胎兒死在腹中無法生產,母親快要昏厥的狀況。取大豆三升,用醋煮濃汁三升,一口氣喝下去,馬上就能生產出來。產書中記載:治療產後仍然感覺有餘血和水氣的狀況,適合服用關脈。

黑豆五升熬之,令煙絕出,於瓷器中,以酒一升淬之。又方:治胞衣不下。以大豆大半升,醇酒三升,煮取折半,分三服。博物志:云左元亮荒年法:擇大豆粗細調勻,必生熟挪之令有光,暖氣徹豆則納先下食一日,以冷水頓服訖。其魚肉菜果,不得復經口。渴即飲水,慎不可暖飲。

初小困,十數月後,體力壯健,不復思食。抱朴內篇云:相國張公文蔚,莊在東都柏坡,莊內有鼠狼穴,養四子為蛇所吞。鼠狼雄雌情切,乃於穴外坋土,恰容蛇頭俟其出穴。果入所坋處出頭,度其迴轉不及,當腰咬斷而劈蛇腹,銜出四子,尚有氣。置於穴外,銜豆葉嚼而敷之,皆活。

白話文:

將五升黑豆熬煮,直到沒有煙冒出,然後倒入瓷器中,用一升酒浸泡。另一種方法是治療胎盤不下,取半升大豆,用三升醇酒煮,煮到剩下原本的一半,分三次服用。博物志記載,左元亮在荒年時的方法是,挑選粗細均勻的大豆,生熟混合,攪拌使其有光澤,暖氣透入豆子後,第二天早晨空腹食用,用冷水一次性喝下,之後魚肉蔬菜水果都不能再吃。口渴時只能喝冷水,不能喝溫水。

剛開始會有點虛弱,但十個月後,身體就會強健,不再想吃東西。抱朴子內篇記載,相國張公文蔚在東都柏坡的莊園,莊園內有鼠狼的洞穴,牠養了四隻幼崽被蛇吞食。鼠狼夫婦心急如焚,就在洞口外挖了一個坑,只容蛇頭伸出來。蛇果真探出頭來,但迴轉不及,鼠狼便咬斷蛇的腰部,並劈開蛇腹,將四隻幼崽叼了出來,幼崽還有氣息。牠們將幼崽放在洞口外,銜來豆葉嚼碎敷在幼崽身上,結果都活了下來。

衍義曰:生大豆,有綠、褐、黑三種,亦有大、小兩等。其大者出江、浙、湖南、北,黑小者生他處。今用小者,力更佳。炒熟,以棗肉同搗之,為麨,代糧。又治產後百病、血熱,並中風、疾痱、止痛、背強、口噤,但煩熱、瘛瘲、若渴、身背腫、劇嘔逆,大豆五升,急水淘淨,無灰酒一斗,熬豆令微煙出,傾入酒瓶中沃之。經一日以上,服酒一升,取瘥為度。

如素不飲酒,即量多少服。若口噤,即加獨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沃,仍增酒至壹鬥貳升。暑月旋作,恐酸壞,又可磑為腐食之。

白話文:

衍義曰:

大豆有綠色、褐色、黑色三種,也有大小之分。大顆的豆子主要產於江浙、湖南、北方,而黑色的小顆豆子則產於其他地方。現在常用小顆的豆子,因為它的藥效更好。

將大豆炒熟,和棗肉一起搗碎,製成麵糊,可以當作糧食食用。

大豆還可以用來治療產後百病、血熱,以及中風、痱子、止痛、背部僵硬、口噤等症狀。

治療煩熱、瘛瘲、口渴、背部腫脹、劇烈嘔吐等症狀時,可以用五升大豆,用水迅速淘洗乾淨,加入一斗無灰酒,熬煮大豆至微微冒煙,再倒入酒瓶中浸泡。一天後,服用一升酒,直到病症減輕為止。

如果平時不喝酒,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質適量服用。若出現口噤症狀,可以再加入半斤獨活,稍微搗碎,一同浸泡在酒中,並增加酒量至一斗二升。

夏季天氣炎熱,容易變酸,可以將大豆研磨成腐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