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6)

1. 側子

蓋今時所種如此。其內地所出者,與此殊別,今亦稀用。謹按《本經》冬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而《廣雅》云:奚毒,附子也。一歲為萴(與側同)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今一年種之,便有此五物,豈今人種蒔之法,用力倍至,故爾繁盛也。

雖然藥力當緩,於歲久者耳。崔氏治寒疝心腹脅引痛,諸藥不可近者,蜜煎烏頭主之。以烏頭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潤,取出焙乾,搗篩,又以熟蜜丸,冷鹽湯吞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烏頭蜜汁,以桂枝湯五合解之。飲三合不知,加五合。

其知者如醉,以為中病。《續傳信方》:治陰毒傷寒,煩躁,迷悶不主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個,可半兩者,立劈作四片,生薑一大塊,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長,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體溫,頓服,厚衣覆之。或汁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別服水解散,太白通關散之類。

不得與冷水,如渴,更將滓煎與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詳著之。

陳藏器云:側子,冷酒調服,治遍身風疹。雷公云:側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顆。附子,如棗核者是,宜生用。治風疹神妙也。木鱉子,只是諸喙附雄烏側中毗槵者,號曰木鱉子,不入藥用。若服之,令人喪目。

白話文:

現在種植的側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內地出產的側子和這種很不一樣,現在也已經很少用了。我仔細研究《本經》,書中記載冬天採收的叫做附子,春天採收的叫做烏頭。《廣雅》也說,奚毒指的就是附子。側子長一年叫做側子,長二年叫做烏喙,長三年叫做附子,長四年叫做烏頭,長五年叫做天雄。現在種植一年,就可以長出這五種東西,難道是因為現在的人種植方式,特別的用心,所以才長得這麼茂盛嗎?

雖然藥效應該比較慢,但這是針對生長比較久的情況。崔氏用烏頭來治療寒疝引起的腹部、肋部疼痛,這種疼痛無法用其他藥物來緩解,就用蜜煎烏頭來治療。方法是,取五枚大的烏頭,去除尖角和外皮,切成四片,用一斤白蜜煎煮到完全浸透,取出焙乾,搗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用冷鹽水吞服二十丸,就可以永遠根治。另一個方法是,用煎煮過烏頭的蜜汁,加入桂枝湯五合來化解藥性,先喝三合,如果沒感覺,就再加五合。

如果病人喝了有像醉酒的感覺,就表示藥效對症了。《續傳信方》中記載,治療陰毒傷寒,病人煩躁、昏迷、神志不清,急救方法是用一個大附子,大約半兩重,切成四片,再用一大塊生薑,切成三片,約中指長度,加上一小撮糯米,三樣東西用水一升煎煮,取六合,去除藥渣。等藥液溫度和人體溫度差不多時,讓病人一次喝下,然後用厚衣服蓋住。病人可能會出汗,也可能不會,等病人神志清醒後,再服用其他解藥,像是太白通關散之類的。

絕對不能喝冷水,如果口渴,就把藥渣再煎一次給病人喝。現在很多人用這個方法都有效,所以詳細地記錄下來。

陳藏器說,側子用冷酒調服,可以治療全身的風疹。雷公說,側子只是附子旁邊的小顆粒。附子,像棗核一樣,適合生用,治療風疹效果很好。木鱉子,指的就是各種烏喙、附子、雄烏頭、側子中,外形像毗槵子的,叫做木鱉子,不能入藥使用,如果服用了,會讓人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