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三 (14)
卷第三 (14)
1. 無名異
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肉。出大食國。生於石上。狀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煉如黳石,嚼之如餳。(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無名異,無毒。
圖經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於石上。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龍濟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墨石子。採無時。《本經》云: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又嶺南人云:有石無名異,絕難得。
有草無名異,彼人不甚貴重。豈《本經》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用時以醋磨塗敷所苦處。又有婆娑石,生南海,解一切毒。其石綠色,無斑點,有金星,磨之成乳汁者為上。胡人尤珍貴之,以金裝飾作指彄帶之。每欲食及食罷,輒含吮數四,以防毒,今人有得指面許塊,則價值百金。
白話文: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主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肉。
產地:
出產於大食國,生長在石頭上。
形態:
形狀像黑石炭,當地人用油煉製,看起來像黑石,嚼起來像糖。
現代補充:
根據《日華子本草》記載,無名異無毒。
《圖經本草》記載,無名異產於大食國,生長在石頭上。現在廣州的山石中,以及宜州南邊八里的龍濟山中也有。顏色黑褐色,大的像彈珠,小的像墨石子。採集時間不限。
《本經》記載,無名異味甘,性平。主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現在則記載味鹹,性寒,能消腫毒、癰疣,與《本經》記載不同,可能是一種不同的藥物。
嶺南人說,石頭類的無名異非常難得,而草本類的無名異則不太貴重。難道《本經》記載的是石頭類的無名異,而現在有的則是草本類的無名異嗎?
使用時可以用醋磨碎塗抹在患處。
產地:
生長在南海。
功效:
解毒。
形態:
石頭顏色為綠色,沒有斑點,有金星,磨碎後能變成乳汁的為上品。
價值:
胡人非常珍貴婆娑石,用金子裝飾,做成戒指佩戴。每次想要吃飯或吃完飯後,都會含著吮吸幾次,以防中毒。現在如果有人能得到一塊手指大小的婆娑石,價值就能達到百金。
人莫能辯,但水磨涓滴,點雞冠熱血,當化成水,乃真也。俗謂之摩娑石。
衍義曰:無名異,今《圖經》曰:《本經》云,味甘,平。治金瘡折傷,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腫,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今詳上文三十六字,未審今云字下,即不知是何處云也。
白話文:
人無法辯解,只有像水磨般一點一滴的磨去,就像把雞冠上的熱血慢慢化成水,這就是真諦。俗稱摩娑石。
解釋說:沒有名字的異物,現在的《圖經》上說:《本經》記載,味道甘甜,性平。治療金屬武器造成的傷口和骨折,幫助肌肉再生。現在卻說味道鹹,性寒。可以消腫毒、癰腫,與《本經》的記載不同,懷疑是另一種植物。現在仔細看上面的三十六字,不清楚現在所說的「今云」是指哪裡說的。
2. 菩薩石
平,無毒。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癇,通月經,解風腫,除淋,並水磨服。蛇蟲、蜂蠍、狼犬、毒箭等所傷,並末敷之,良。(新補,見日華子。)
楊文華談苑:嘉州峨眉山有菩薩石,人多采得之。色瑩白,若太山狼牙石,上饒州水晶之類,日光射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
衍義曰:菩薩石,出峨嵋山中,如水精明澈,日中照出五色光,如峨嵋普賢菩薩圓光,因以名之。今醫家鮮用。
白話文:
這種藥性平和,無毒。可以解毒藥、蠱毒,以及金石藥物引起的癰疽、發熱口渴、疾病,消散跌打損傷瘀血,止住熱狂、驚癇,通暢月經,消除風腫,去除淋病,可以用水磨製成服用。蛇蟲、蜂蠍、狼犬、毒箭等造成的傷口,可以用它末敷在傷處,效果很好。(這段文字是新補充的,出自《日華子本草》。)
嘉州峨眉山上有菩薩石,很多人採集它。石頭顏色瑩白,像泰山的狼牙石,以及上饒州的水晶一樣,陽光照射它,會呈現五種顏色,就像佛頂上的圓光。
菩薩石產於峨眉山中,如同水晶般清澈透明,陽光照射它時會顯現出五種顏色的光,就像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圓光,因此而得名。現在醫家很少使用這種藥材了。
3. 婆娑石
主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生南海。胡人採得之,無斑點,有金星,磨成乳汁者為上。又有豆斑石,雖亦解毒,功力不及,復有鄂綠,有紋理,磨鐵成銅色。人多以此為之,非真也。凡欲驗真者,以水磨點雞冠熱血,當化成水是也。(此即俗謂之摩娑石也。今附)
圖經文具無名異條下。
衍義曰:婆娑石,今則轉為磨娑石,如淡色石綠間微有金星者佳,磨之如淡乳汁,其味淡。又有豆斑石,亦如此石,但於石上有黑斑點,無金星。
白話文:
摩娑石是一種產於南海的藥材,主要用於解毒和治療瘴氣、疫病等。它有金星,磨成乳汁狀。豆斑石也能解毒,但效果不如摩娑石。鄂綠是一種假冒的摩娑石,不能用來代替真正的摩娑石。可以用摩娑石研磨後滴在雞冠熱血上來驗證真假。
4. 綠礬
涼,無毒。治喉痹,蚛牙,口瘡及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和服,療腸風瀉血。(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礬石條下。
集驗方:治小兒疳氣不可療。神效丹:綠礬用火煅通赤,取出,用釅醋淬過復煅,如此三度。細研,用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溫水下,日進兩、三服。
白話文:
涼性,無毒。可以治療喉嚨腫痛、牙齒疼痛、口腔潰瘍以及各種惡性瘡瘍、疥癬。將鯽魚燒成灰,混合服用,可以治療腸風瀉血。(這是新補見於日華子的記載。)
圖經中提到礬石的條文就在下面。
集驗方:治療小兒疳氣,效果極佳。神效丹的製作方法是:將綠礬用火煅燒至通紅,取出後用濃醋淬火,再煅燒,如此反覆三次。將其研成細末,用棗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溫水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丸。
5. 柳絮礬
冷,無毒。消痰,治渴,潤心肺。(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礬石條下。
白話文:
【寒涼,無毒。能消痰,解渴,滋潤心肺。(新近補充見於日華子。)
出自圖經文中的礬石條目下。】
6. 扁青
味甘,平,無毒。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氣,利精神,去寒熱風痹,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久服輕身,不老。生朱崖山谷、武都、朱提。採無時。
陶隱居云:《仙經》俗方都無用者。朱崖郡先屬交州,在南海中,晉代省之。朱提郡今屬寧州。唐本注云:此即前條陶謂綠青是也。朱崖、巴南及林邑、扶南舶上來者,形塊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時有空者。武昌者,片塊小而色更佳。簡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淺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扁青,神農、雷公:小寒,無毒。生蜀郡。治丈夫內絕,令人有子。
圖經文具綠青條下。
三種海藥余
白話文:
甘甜,性平,無毒。可以治療眼痛、視力模糊,骨折跌打,癰腫,久治不愈的刀傷,消除積聚,解毒,提神醒腦,去除寒熱風痺,以及男性生殖器官的各種疾病,滋補腎精。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不老。生長於朱崖山谷、武都、朱提。全年可採收。
陶隱居說:《仙經》和民間偏方都沒有記載綠青的用法。朱崖郡以前屬於交州,位於南海中,晉代被併入。朱提郡現在屬於寧州。唐本注釋說:這就是前文陶隱居所說的綠青。從朱崖、巴南以及林邑、扶南等地運來的綠青,形狀像拳頭大小,顏色呈青色,裡面有時會有空洞。武昌產的綠青,塊狀較小,顏色更加鮮豔。簡州、梓州產的綠青,形狀扁平,顏色較淺。
臣禹錫等謹記吳氏所說:[扁青],神農、雷公記載:性寒,無毒。產於蜀郡。可以治療男性不育症,使人有子。
圖經文中關於綠青的記載位於綠青條下。
這三種都是海藥,余下部分省略。
7. 車渠
《韻集》云:生西國。是玉石之類,形似蚌蛤,有紋理。大寒,無毒。主安神鎮宅,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極驗也。又《西域記》云:重堂殿梁檐皆以七寶飾之,此其一也。
白話文:
《韻集》中記載:「玳瑁產自西國,是一種玉石類的生物,外形類似蚌蛤,表面有紋理。性寒,無毒。具有安神鎮宅、解毒解蟲毒的功效。將一片玳瑁與車渠等量,用人乳研磨服用,效果極佳。」
另外,《西域記》中也提到:「重堂殿梁檐皆以七寶飾之,玳瑁便是其中之一。」
8. 金線礬
《廣州志》云:生波斯國。味鹹、酸、澀,有毒。主野雞瘻痔,惡瘡疥癬等疾。打破內有金線紋者為上。多人燒家用。
白話文:
《廣州志》記載:此物產自波斯國。其味帶鹹、酸、澀,並具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野雞瘻痔、惡性瘡、疥癬等疾病。其中,若能找到內部帶有金色紋路的為最佳品種。很多人會使用它來作為日常的燒烤食材。
9. 波斯白礬
《廣州記》云:出大秦國。其色白而瑩淨,內有棘針紋。味酸、澀,溫,無毒。主赤白漏下,陰蝕泄痢,瘡疥,解一切蟲蛇等毒。去目赤暴腫,齒痛。火煉之良。惡牡礪。多入丹灶家,功力逾於河西石門者,近日文州諸番往往亦有,可用也。
三十五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根據《廣州記》記載,此物產自大秦國,顏色潔白光亮,內部有像棘針般的紋路。味道酸澀,性溫,無毒。
主要功效為:治療赤白帶下、陰蝕泄痢、瘡疥,解毒,包括各種蟲蛇毒。也能治療目赤腫痛、齒痛。火煉後效果更佳。忌與牡礪同用。
此物常用於煉丹,藥效勝過河西石門產的同類藥物。近年來文州地區的番人手中也經常出現此物,可以拿來使用。
這段文字出自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了三十五種藥材中的其中一種。
10. 金漿
味辛,平,無毒。主長生神仙。久服腸中盡為金色。
11. 古鏡
味辛,無毒。主驚癇邪氣,小兒諸惡。煮取汁和諸藥煮服之。文字彌古者佳爾。
白話文:
【性味】辛,無毒。【功效】主要用於治癥驚癇的邪氣,對小兒各種病痛也有療效。【用法】先將草藥煮沸,取得汁液後,與其他藥物混合再一同服用。【古書年代】越久遠的版本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