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一 (28)
卷第一 (28)
1. 序例下
有人苦風痰、頭痛、顫掉、吐逆,飲食減,醫以為傷冷物,遂以藥溫之,不愈。又以丸藥下之,遂厥。復與金液丹後,譫言,吐逆,顫掉,不省人,狂若見鬼,循衣摸床,手足冷,脈伏。此胃中有結熱,故昏瞀不省人;以陽氣不能布於外,陰氣不持於內,即顫掉而厥。遂與大承氣湯,至一劑,乃愈。方見仲景。後服金箔丸,方見《刪繁》。
有男子,年六十一,腳腫生瘡,忽食豬肉不安。醫以藥利之,稍愈時出外中風,汁出後,頭面暴腫起,紫黑色,多睡,耳輪上有浮泡小瘡,黃汁出,乃與小續命湯中加羌活一倍,服之遂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近服菟絲有效。小年常服生硫黃數斤,脈左上二部、右下二部弦緊有力。五七年來,病右手足筋急拘攣,言語稍遲,遂與仲景小續命湯,加薏苡仁一兩,以治筋急,減黃芩、人參、芍藥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後云尚覺大冷,因令盡去人參、芍藥、黃芩三物,卻加當歸一兩半,遂安。
今人用小續命湯者,比比皆是,既不能逐證加減,遂至危殆,人亦不知。今小續命湯,世所須也。故舉以為例,可不謹哉!
夫八節之正氣,生活人者也;八節之虛邪,殺人者也。非正氣則為邪,非真實則為虛。所謂正氣者,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此天之氣也。若春在經絡,夏在肌肉,秋在皮膚,冬在骨髓,此人之氣也。在處為實,不在處為虛。故曰,若以身之虛,逢時之虛邪不正之氣,兩虛相感,始以皮膚、經絡,次傳至臟腑;逮於骨髓,則藥力難及矣。如此則醫家治病,正宜用藥抵截散補,防其深固而不可救也。
又嘗須保護胃氣。舉斯為例,余可效此。
白話文:
有人因為風痰引起頭痛、身體顫抖、想吐、吃不下飯,醫生認為是吃了生冷食物造成的,就用溫熱藥治療,結果沒好。又用瀉藥治療,反而導致昏厥。接著又用了金液丹,病人開始胡言亂語、嘔吐、顫抖、神志不清、行為異常,像看到鬼一樣,摸著衣服和床,手腳冰冷,脈搏微弱。這是因為胃裡有鬱積的熱,導致神志不清;陽氣無法散布到體表,陰氣無法固守在內,所以才會顫抖和昏厥。於是給予大承氣湯,服一劑後就好了。這個方子在張仲景的書裡有記載。之後又服用金箔丸,方子在《刪繁》這本書裡。
有個六十一歲的男子,腳腫長瘡,忽然因為吃了豬肉而感到不舒服。醫生用藥利水,稍微好一點,但後來外出時中風,傷口流出液體後,頭臉突然腫脹起來,呈現紫黑色,嗜睡,耳朵上有浮腫的小水泡和瘡,流出黃色液體。於是給他服用小續命湯,並將羌活加倍,服用後就痊癒了。
有個五十四歲的人,體質虛弱,經常受寒,最近服用菟絲子有效。年輕時常服用數斤生硫黃,脈象左邊上兩部和右邊下兩部弦緊有力。五年到七年間,右手和右腳的筋脈出現拘急攣縮,說話也比較遲鈍,於是給他服用張仲景的小續命湯,加薏苡仁一兩來治療筋急,並將黃芩、人參、芍藥減半,以避免寒邪,杏仁只用一百五十枚。後來他表示仍然感到很冷,於是就將人參、芍藥、黃芩這三味藥都去掉,改加當歸一兩半,病就好了。
現在很多人使用小續命湯,但卻不能根據病情加減藥味,因此導致危險的情況,人們也不明白原因。現今小續命湯是世人所需要的,所以舉這個例子來說明,能不謹慎嗎!
大自然的八個節氣的正常之氣,是用來養活人的;八個節氣的虛邪之氣,是用來殺害人的。不是正氣就是邪氣,不是真實就是虛假。所謂正氣,是指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炎熱、秋天的涼爽、冬天的寒冷,這是大自然之氣。如果春天之氣在經絡,夏天之氣在肌肉,秋天之氣在皮膚,冬天之氣在骨髓,這就是人體之氣。氣在之處為實,不在之處為虛。所以說,如果人體處於虛弱狀態,又遇到時令不正的虛邪之氣,兩者虛弱相遇,疾病就先從皮膚、經絡開始,然後傳到臟腑,最後到達骨髓,到了骨髓就藥力難以到達了。因此,醫生治病時,應該用藥來阻截、疏散和補益,防止疾病深入固結而無法救治。
此外,還應當保護胃氣。我舉這些例子,其它的可以仿效這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