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一 (2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7)

1. 序例下

治婦人雖有別科,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今豪足之家,居奧室之中,處帷幔之內,復以帛(蒙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殫切脈之巧,四者有二缺焉。黃帝有言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

若患人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人只據脈供藥,其可得乎?如此言之,烏能盡其術也。此醫家之公患,世不能革。醫者不免盡理質問。病家見所問繁,還為醫業不精,往往得藥不肯服,似此甚多。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肯信,況其不得見者乎?嗚呼!可謂難也已!

又婦人病溫已十二日,診之,其脈六七至而澀,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頰赤、口乾,不了了,耳聾。問之,病後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也。若治不對病,則必死。乃按其證,與小柴胡湯服之。二日,又與小柴胡湯加桂枝幹薑湯,一日,寒熱遂已。又云:我臍下急痛,又與抵當丸,微利,臍下痛痊。

身漸涼和,脈漸勻,尚不了了,乃復與小柴胡湯。次日云:我但胸中熱燥,口鼻乾。又少與調胃承氣湯,不得利。次日又云:心下痛。又與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而次日虛煩不寧,時妄有所見,時復狂言。雖知其尚有燥屎,以其極虛,不敢攻之。遂與竹葉湯,去其煩熱。其夜大便自通,至曉兩次,中有燥屎數枚。

而狂言虛煩盡解。但咳嗽唾沫,此肺虛也。若不治,恐乘虛而成肺痿,遂與小柴胡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乾薑、五味子湯。一日咳減,二日而病悉愈。以上皆用張仲景方。

有婦人病吐逆,大小便不通,煩亂、四肢冷,漸無脈,凡一日半,與大承氣湯兩劑,至夜半漸得大便通,脈漸生,翌日乃安。此關格之病,極難治,醫者當審謹也。《經》曰:關則吐逆,格則不得小便。如此亦有不得大便者。

有小兒病虛滑,食略化,大便日十餘次,四肢柴瘦、腹大,食訖又飢。此疾正是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㑊者。時五、六月間,脈洪大,按之則絕。今六脈既單洪,則夏之氣獨然,按之絕,則無胃氣也。《經》曰:夏脈洪,洪多胃氣,少曰病,但洪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治療失於過時,後不逾旬,果卒。

有人病久嗽,肺虛生寒熱,以款冬花焚三兩芽,俟煙出,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至倦則已。凡數日之間五七作,瘥。

有人病瘧月餘日,又以藥吐下之,氣遂弱,疾未愈。觀其病與脈,乃夏傷暑,秋又傷風,乃與柴胡湯一劑。安後,又飲食不節,寒熱復作。此蓋前以傷暑,今以飲食不慎遂致吐逆不食,脅下牽急而痛,寒熱無時,病名痰瘧。以十棗湯一服,下痰水數升,明日又與理中散二錢,遂愈。

白話文:

治療婦女疾病雖然有專門的科目,但也有不能完全遵循聖人法則的地方。現在富裕人家,婦女居住在深閨內室,身處層層帷幔之中,又用布帛遮蔽手臂,這樣就既不能觀察臉色來判斷病情,又不能仔細把脈,診斷的四個要素就缺少了兩項。黃帝說過:凡是治療疾病,要觀察病人的形體、氣色和光澤。形體和氣色相互協調,就表示容易治療;氣色浮露在外,就表示病情容易好轉;形體和氣色不協調,就表示難以治療;氣色枯槁無光澤,就表示病情難以痊癒。黃帝又說:診斷疾病的方法,要觀察病人的勇怯、骨骼肌肉和皮膚,能夠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以此作為診斷的依據。

如果病人的脈象和病情不相符,又看不到病人的形體,醫生只是根據脈象開藥,這樣怎麼可以呢?像這樣說來,又怎麼能完全施展醫術呢?這是醫學界的普遍問題,世人卻不能改變。醫生不得不詳細詢問病情,但病家看到醫生問得太多,反而認為醫生醫術不精,往往拿到藥也不肯服用,這種情況非常多。扁鵲看到齊桓公的臉色,尚且不肯輕易相信,更何況是連病人都看不到的情況呢?唉!真是太難了!

又有一個婦人,發燒已經十二天,診斷後,發現她的脈搏跳動六七次而且澀滯,寸脈稍大,尺脈稍小,發冷發熱,臉頰潮紅,口乾舌燥,神智不清,耳朵聽不清楚。問她,得知生病幾天後,月經才來,這是屬於少陽熱邪進入血室的病症。如果治療不對症,必定會死亡。於是按照她的症狀,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兩天後,又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加桂枝乾薑湯,一天後,發冷發熱的症狀就痊癒了。她又說:「我肚臍下邊疼痛。」於是又給她服用抵當丸,微微通便後,肚臍下邊的疼痛就痊癒了。

身體漸漸變得涼爽平和,脈搏也漸漸均勻,但是神智還有些不清,又給她服用小柴胡湯。第二天,她說:「我只是胸中發熱乾燥,口鼻乾燥。」於是又給她稍微服用調胃承氣湯,但沒有通便。第三天,她又說:「心下疼痛。」又給她服用大陷胸丸一半的劑量,排便三次。到了第四天,她卻虛煩不安,時而出現幻覺,時而說胡話。雖然知道她體內還有燥屎,但因為她身體極度虛弱,不敢用猛藥攻下。於是給她服用竹葉湯,消除她的虛煩燥熱。當天晚上她就自行排便,到天亮時又排便兩次,其中有幾塊燥屎。

之後,胡言亂語和虛煩的症狀都消失了。但還有咳嗽和吐沫,這是肺虛的表現。如果不治療,恐怕會因為肺虛而導致肺痿,於是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乾薑、五味子湯。一天後咳嗽減輕,兩天後,疾病全部痊癒。以上這些都是使用張仲景的方子。

又有一個婦人,生病出現嘔吐,大小便都不通暢,煩躁不安,四肢冰冷,脈搏也漸漸摸不到,總共一天半的時間。給她服用大承氣湯兩劑,到了半夜,漸漸開始大便通暢,脈搏也漸漸恢復,第二天就痊癒了。這是關格病,非常難治,醫生應當謹慎診察。《黃帝內經》說:「關閉則會嘔吐,格拒則不能小便。」像這樣也會有大便不通暢的情況。

又有一個小孩,生病呈現虛滑的症狀,食物稍微消化,一天排便十多次,四肢消瘦,肚子卻很大,吃完飯很快又感到飢餓。這個疾病正是大腸的熱傳到胃,導致能吃卻消瘦。這也叫做食㑊(吃得很多卻消瘦)。當時是五六月間,脈象洪大,按下去卻摸不到。現在六脈都呈現單純的洪脈,這是夏天獨有的氣候特徵。按下去卻摸不到,表示沒有胃氣。《黃帝內經》說:「夏天的脈象洪大,洪大的脈象表示胃氣充足,如果稍微不足就表示有病,如果只是洪大而沒有胃氣就表示將要死亡。」夏天以胃氣為根本,治療如果錯過了時機,之後不出十天,果然就死去了。

有個人長期咳嗽,肺虛產生寒熱,用款冬花燒三兩嫩芽,等煙冒出來,用筆管吸入煙氣,充滿口腔就吞下去,等到疲倦就停止。大約幾天內做了五七次,病就好了。

有個人患瘧疾一個多月,又用藥催吐和瀉下,導致身體虛弱,疾病仍未痊癒。觀察他的病情和脈象,是夏天傷了暑氣,秋天又傷了風邪,於是給他服用一劑柴胡湯。痊癒後,他又飲食不節制,寒熱又發作。這大概是之前傷了暑氣,現在又因為飲食不注意,導致嘔吐不食,脅下牽引疼痛,寒熱不定時,這種疾病叫做痰瘧。給他服用十棗湯一服,瀉下痰水好幾升,隔天又給他服用理中散二錢,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