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10)
卷第二十三 (10)
1. 乳柑子
味甘,大寒。主利腸胃中熱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多食令人脾冷,發痼癖、大腸泄。又有沙柑、青柑、山柑,體性相類,唯山柑皮療咽喉痛,效;余者皮不堪用。其樹若桔樹,其形似桔而圓大,皮色生青、熟黃赤。未經霜時尤酸,霜後甚甜,故名柑子。生嶺南及江南。(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出西戎者佳。日華子云:冷,無毒。皮炙作湯,可解酒毒及酒渴,多食發陰汗。
圖經文具桔柚條下。
陳藏器:產後肌浮,柑皮為末,酒下。聖惠方:治酒毒,或醉昏悶、煩渴,要易醒方:取柑皮二兩,焙乾為末,以三錢匕,水一中盞,煎三、五沸,入鹽,如茶法服,妙。食療寒。堪食之。其皮不任藥用,食多令人肺燥、冷中、發痃癖。經驗後方:獨醒湯:柑子皮去瓤,不計多少,焙乾為末,入鹽點半錢。
衍義曰:乳柑子,今人多作桔皮,售於人,不可不擇也。柑皮不甚苦,桔皮極苦,至熟亦苦。若以皮緊慢,分別桔與柑,又緣方:宜各不同,亦互有緊慢者。脾腎冷人食其肉,多致臟寒或泄利。
白話文:
乳柑子,味道甘甜,屬性大寒。主要功效是清除腸胃中的熱毒,解丹石之毒,止突然出現的口渴,並能利尿。但如果吃太多,會使脾胃虛寒,引發舊疾,導致大腸腹瀉。
此外還有沙柑、青柑、山柑,它們的性質都差不多,只有山柑的皮能有效治療咽喉腫痛,其他的皮則沒有藥用價值。乳柑子的樹跟橘子樹相似,果實的形狀像橘子但更大更圓,果皮的顏色生長時是青色,成熟後則呈黃紅色。在霜降之前味道特別酸,霜降後則非常甜,所以叫做柑子。主要生長在嶺南和江南地區。
(現今補充)
臣禹錫等人仔細研究了蕭炳的說法,他認為產於西戎的柑子品質最佳。日華子則說柑子屬性寒涼,沒有毒。柑子皮烤過後煮成湯,可以解酒毒和酒後口渴,但吃多了會導致陰汗。
相關的圖文資料都在桔柚條的下方。
陳藏器說,產後身體虛浮時,可以將柑皮磨成粉,用酒送服。聖惠方則記載,用柑皮可以治療酒毒,或酒醉昏悶、煩躁口渴,有一個容易醒酒的方子:取柑皮二兩,烘乾磨成粉,每次取三錢,用一碗水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加入少許鹽,像喝茶一樣服用,效果很好。柑子性質寒涼,可以食用。但是它的皮不能作藥用,吃太多會導致肺燥、身體發冷、引發痃癖。經驗後方:獨醒湯,是用柑子皮去掉瓤,不限數量,烘乾磨成粉,加入半錢鹽調味。
衍義說:現在很多人把乳柑子皮當作橘子皮賣給別人,必須仔細辨別。柑皮不太苦,而橘子皮則非常苦,即使成熟了也很苦。如果以皮的鬆緊來區分橘子和柑子,則因為藥方所用而有所不同,鬆緊程度也會有變化。脾腎虛寒的人吃柑子的果肉,很容易導致內臟虛寒或腹瀉。
2. 石蜜
乳糖也。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性冷利。出益州及西戎。煎煉沙糖為之,可作餅塊,黃白色。
唐本注云:用水牛乳、米粉和煎,乃得成塊。西戎來者佳。江左亦有,殆勝蜀者。云用牛乳汁和沙糖煎之,並作餅,堅重。今注此石蜜,其實乳糖也。前卷已有石蜜之名,故注此條為乳糖。(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石蜜,治目中熱膜,明目。蜀中、波斯者良。東吳亦有,並不如兩處者。
此皆煎甘蔗汁及牛乳汁,則易細白耳。和棗肉及巨勝末丸,每食後含一、兩丸,潤肺氣,助五臟津。
圖經文具甘蔗條下。
衍義曰:石蜜,川、浙最佳,其味厚,其他次之。煎煉成,以鉶象物,達京都。至夏月及久陰雨,多自消化。土人先以竹葉及紙裹,外用石灰埋之,仍不得見風,遂免。今人謂乳糖,其作餅黃白色者,今人又謂之捻糖,易消化,入藥至少。
白話文:
石蜜其實就是乳糖。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熱脹、口乾舌燥,性質寒涼且能通利腸道。產地在益州和西戎一帶。它是用砂糖熬煉製成的,可以做成餅狀,顏色黃白色。
唐朝的註解說:用水牛奶和米粉一起煎煮,才能凝結成塊。西戎來的品質最好。江左一帶也有出產,品質甚至比蜀地更好。據說是用牛奶汁和砂糖一起煎煮,做成餅狀,質地堅硬且重。現在註解的這種石蜜,其實就是乳糖。因為前面已經有石蜜這個名稱了,所以這個條目註解它為乳糖。(這是唐朝版本事先附加的。)
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證孟詵的說法:石蜜,可以治療眼睛裡的熱性翳膜,有明目的功效。蜀地和波斯出產的品質最好。東吳也有出產,但比不上這兩個地方的。
這些石蜜都是用甘蔗汁或牛奶汁煎煮製成的,因此顏色容易變得細白。如果和棗肉及芝麻粉一起做成丸子,每次飯後含服一、兩丸,可以滋潤肺氣,幫助五臟產生津液。
關於甘蔗的詳細記載在《圖經》中甘蔗條目下。
《衍義》說:石蜜,四川和浙江產的品質最好,味道濃郁,其他地方的次之。它是煎煮提煉製成的,用模型做成各種形狀,運送到京都。到了夏天或者長時間陰雨天氣,容易自行融化。當地人先用竹葉或紙張包起來,外面用石灰埋起來,並避免吹風,這樣才能防止融化。現在人們稱它為乳糖,做成黃白色餅狀的,現在又稱它為捻糖,容易消化,入藥時用量很少。
3. 甘蔗(音柘)
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
陶隱居云:今出江東為勝,廬陵亦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如大竹,長丈餘,取汁以為沙糖,甚益人。又有荻蔗,節疏而細,亦可啖也。今按別本注云:蔗有兩種,赤色名崑崙蔗,白色名荻蔗。出蜀及嶺南為勝,並煎為沙糖。今江東甚多,而劣於蜀者,亦甚甘美,時用煎為稀沙糖也。
今會稽作乳糖,殆勝於蜀。去煩,止渴,解酒毒。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荻,高丈許,有竹、荻二蔗,竹蔗莖粗,出江南;荻蔗莖細,出江北。霜下後收莖,笮其汁為沙糖。煉沙糖和牛乳為石蜜並好。日華子云:冷。利大小腸,下氣痢,補脾,消痰,止渴,除心煩熱。
作沙糖,潤心肺,殺蟲,解酒毒。臘月窖糞坑中,患天行熱狂人,絞汁服,甚良也。
圖經曰:甘蔗,舊不著所出州土。陶隱居云:今江東者為勝,廬陵亦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如大竹,長丈餘。今江、浙、閩、廣、蜀川所生大者,亦高丈許。葉有二種,一種似荻,節疏而細短,謂之荻蔗;一種似竹,粗長,榨其汁以為沙糖,皆用竹蔗。泉、福、吉、廣州多榨之。
煉沙糖和牛乳為石蜜(即乳糖也),唯蜀川作之。荻蔗但堪啖,或云亦可煎稀糖,商人販貨至都下者,荻蔗多而竹蔗少也。
食療:主補氣,兼下氣。不可共酒食,發痰。外臺秘要:主發熱口乾,小便澀。取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肘後方:主卒乾嘔不息。甘蔗汁溫令熱,服半升,日三。又以生薑汁一升服,並瘥。梅師方: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以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
食醫心鏡:理正氣,止煩渴,和中補脾,利大腸,解酒毒。削甘蔗去皮,食後吃之。張協都蔗賦云:挫斯蔗而療渴,若漱醴而含蜜。
衍義曰:甘蔗,今川、廣、湖南、北、二浙、江東、西皆有,自八、九月已堪食,收至三、四月方:酸壞。石蜜、沙糖、糖霜,皆自此出,唯川、浙者為勝。
白話文:
甘蔗,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能是使氣往下走、調和腸胃,幫助脾胃運作,使大便順暢。
陶弘景說:現在江東產的甘蔗最好,廬陵也有不錯的。廣州有一種甘蔗,生長數年,都像大竹子一樣,長達十幾尺,取它的汁液製成砂糖,對人很有益處。還有一種荻蔗,竹節稀疏而細,也可以食用。現在根據其他版本註解說:甘蔗有兩種,紅色叫做崑崙蔗,白色叫做荻蔗。四川和嶺南產的最好,都用來熬製砂糖。現在江東也有很多,但品質不如四川的,也相當甘甜美味,有時用來熬製稀砂糖。
現在會稽製作的乳糖,品質幾乎勝過四川。乳糖可以消除煩躁、止渴、解酒毒。臣禹錫等仔細考查《蜀本圖經》記載:甘蔗的葉子像荻草,高達十幾尺,有竹蔗和荻蔗兩種。竹蔗的莖粗,產於江南;荻蔗的莖細,產於江北。霜降後採收莖部,榨取汁液製作砂糖。將砂糖和牛乳混合煉製成石蜜(乳糖),品質很好。《日華子本草》說:甘蔗性寒,能使大、小腸通暢,使氣往下走、止瀉,補養脾胃,消除痰液,止渴,去除心中煩躁的熱感。
用甘蔗製作砂糖,可以滋潤心肺,殺滅寄生蟲,解除酒毒。在臘月時,將甘蔗汁放入糞坑中,讓患有流行性熱病、發狂的人飲用,效果很好。
《圖經》記載:甘蔗,以前沒有記載產於哪些州郡。陶弘景說:現在江東產的最好,廬陵也有不錯的。廣州有一種甘蔗,生長數年,都像大竹子一樣,長達十幾尺。現在江、浙、閩、廣、四川等地所產的大甘蔗,也高達十幾尺。葉子有兩種,一種像荻草,竹節稀疏而細短,叫做荻蔗;一種像竹子,粗長,榨取汁液製作砂糖,都使用竹蔗。泉州、福州、吉州、廣州等地多榨汁製糖。
將砂糖和牛乳混合煉製成石蜜(就是乳糖),只有四川製作。荻蔗只能食用,有人說也可以熬製稀糖,商人販賣到京城的,荻蔗多而竹蔗少。
食療方面:甘蔗主要能補氣,同時也能使氣往下走。不可與酒一起食用,會產生痰液。《外臺秘要》記載:可以治療發熱口乾、小便不暢。取甘蔗去皮,讓病人吃並吞咽汁液。如果口舌疼痛,將甘蔗搗爛取汁服用。《肘後方》記載:可以治療突然乾嘔不止。將甘蔗汁溫熱後服用半升,一天三次。再用生薑汁一升一起服用,就能痊癒。《梅師方》記載:可以治療胃反、早上吃完晚上吐、晚上吃完早上吐、持續嘔吐的症狀。用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將兩者混合,分三次服用。
《食醫心鏡》記載:甘蔗可以調理正氣,止煩渴,調和腸胃、補益脾胃,使大便順暢,解除酒毒。削去甘蔗皮,飯後食用。張協《都蔗賦》說:啃食甘蔗可以解渴,就像漱口喝甜酒、口含蜂蜜一樣。
《衍義》記載:甘蔗現在四川、廣東、湖南、湖北、浙江、江東、江西等地都有,從八、九月就可以食用,採收到三、四月才壞掉。石蜜、砂糖、糖霜,都是從甘蔗製成,只有四川和浙江產的品質最好。
4. 沙糖
味甘,寒,無毒。功、體與石蜜同,而冷利過之。笮(音詐)甘蔗汁,煎作。蜀地、西戎、江東並有之。(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沙糖,多食令人心痛。不與鯽魚同食,成疳蟲。又,不與葵同食,生流澼。又,不與筍同食,使筍不消,成症,身重不能行履耳。
圖經文具甘蔗條下。
食療云:主心熱,口乾。多食生長蟲,消肌肉,損齒,發疳䘌。不可長食之。子母秘錄:治腹緊。白糖以酒二升煮服,不過再瘥。
衍義曰:沙糖,又次石蜜,蔗汁清,故費煎煉,致紫黑色,治心肺大腸熱,兼啖駝馬。今醫家治暴熱,多以此物為先導,小兒多食則損齒,土製水也,及生蟯蟲。裸蟲屬土,故因甘遂生。
白話文:
沙糖,味道甘甜,性寒涼,沒有毒性。它的功效和作用與石蜜(蜂蜜)相似,但寒涼和瀉下的作用更強。它是將甘蔗汁榨出來,再熬煮製成的。在四川、西戎、以及長江以東地區都有生產。
臣子禹錫等人謹慎查考後發現,孟詵說:沙糖吃多了會使人心痛。不能和鯽魚一起吃,會產生疳蟲。也不能和葵菜一起吃,會導致腹瀉。還不能和竹筍一起吃,會使竹筍難以消化,形成腫塊,身體沉重到無法行走。
關於甘蔗的詳細記載在《圖經》的甘蔗條目下。
《食療》中記載:沙糖能治療心熱和口乾。但吃多了會生蟲,消耗肌肉,損壞牙齒,引發疳病。不能長期食用。《子母秘錄》中記載:能治療腹部脹痛。用二升酒煮白糖服用,最多服用兩次就能痊癒。
《衍義》中說:沙糖的品質次於石蜜,因為甘蔗汁比較清淡,所以需要多次熬煮提煉,才會呈現紫黑色。能治療心、肺、大腸的熱症,還能用來餵養駱駝和馬。現在醫生治療急性熱病,多半會先用沙糖來引導藥力。小孩子吃多了會損害牙齒,沙糖是屬土性的,土能生水,也容易滋生蟯蟲。裸蟲屬土,所以會因為吃過多的甘味食物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