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8)

1.

味甘,寒,無毒。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

陶隱居云:柿有數種,云今烏柿,火熏者,性熱,斷下,又療狗齧瘡。火煏(皮逼切)者亦好,曬乾者性冷。粗心柿尤不可多食,令人腹痛。生柿彌冷。又有椑(音卑),色青,唯堪生啖,性冷復甚於柿,散石熱家啖之,亦無嫌。不入藥用。唐本注云:《別錄》云,火柿主殺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

軟熟柿解酒熱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壓胃間熱。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柿寒。主補虛勞不足。謹按乾柿厚腸胃,澀中,健脾胃氣,消宿血。又,紅柿補氣,續經脈氣。又,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糕與小兒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並奶母吃亦良。

白話文:

柿子的藥性及功效:

柿子 味甘,性寒,無毒。主要功效是通暢鼻耳之氣,以及治療腸道虛弱不足。

陶隱居說: 柿子有許多種類,現在的烏柿,經過火熏的,性溫熱,能止瀉,還可以治療狗咬傷。用火烤熟去皮的柿子也很好,曬乾的柿子性寒。粗心柿子不能多吃,容易導致腹痛。生柿子更寒涼。還有一種叫做「椑」的柿子,顏色青綠,只能生吃,性寒比柿子還要厲害,適合治療石淋(尿路結石)的人食用,但一般不用於藥用。

唐本注釋: 《別錄》記載,火柿能殺毒,治療金瘡、火瘡,生柿子能止痛。

軟熟的柿子 能解酒熱毒,治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也能解酒熱毒,止口乾,壓制胃熱。

臣禹錫等謹按: 孟詵說,柿子性寒,可以補虛勞不足。乾柿子能厚腸胃,收斂中氣,健脾胃,消宿血。紅柿子可以補氣,續經脈之氣。醂柿(柿澀)可以治療下焦虛寒,健脾胃,消宿血。用柿子做成餅或糕給小孩吃,可以治療秋痢。研磨柿子,先煮粥,快熟的時候加入柿子,再煮沸兩三次,讓小孩飽食,也可以讓奶媽食用。

又,乾柿二斤,酥一斤,蜜半斤,先和酥蜜,鐺中消之。下柿煎十數沸,不津器貯之。每日空腹服三、五枚,療男子、女人脾虛、腹肚薄,食不消化。面上黑點,久服甚良。陳藏器云:柿本功外,曬乾者溫補,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剡縣火乾者,名烏柿。人服藥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許立止。

蒂煮服之,止噦氣。黃柿和米粉作糗,蒸與小兒食之,止下痢。飲酒食紅柿,令人心痛直至死。亦令易醉。陶云解酒毒,失矣。日華子云:柿,冷。潤心肺,止渴,澀腸。療肺痿心熱嗽,消痰,開胃。亦治吐血。又云乾柿,平。潤聲喉,殺蟲。火柿,性暖,功用同前。

白話文:

乾燥的柿子兩斤,酥油一斤,蜂蜜半斤,先將酥油和蜂蜜混合,在鍋中融化。然後放入柿子煎煮,煮沸十多次,再用不漏水的容器盛放。每天空腹服用三到五枚,可以治療男性和女性脾虛、腹部消瘦、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於臉上出現的黑點,長期服用效果顯著。陳藏器說:柿子本身具有功效,曬乾後溫補,多吃可以消除臉上的斑點,清除腹中宿血。剡縣用火烤乾的柿子叫做烏柿。如果服藥後口苦或想吐,吃一些烏柿馬上就能止住。

柿子的蒂煮著服用,可以止住嘔逆。黃色的柿子與米粉混合做成糕點,蒸熟給小孩吃,可以止瀉。喝酒的時候吃紅色的柿子,會讓人心痛甚至死亡,也會更容易醉酒。陶弘景說可以解酒毒,這是錯誤的。日華子說:柿子性寒,潤心肺,止渴,澀腸。治療肺痿、心熱咳嗽、消痰、開胃。也可以治療吐血。又說乾燥的柿子性平,潤聲喉,殺蟲。火烤的柿子性溫,功效與其他柿子相同。

圖經曰:柿,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柿之種亦多,黃柿生近京州郡;紅柿南北通有;朱柿出華山,似紅柿而皮薄,更甘珍;椑(音卑)柿出宣、歙、荊、襄、閩、廣諸州,但可生啖,不堪干。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椑柿更壓丹石毒耳。其乾柿火乾者,謂之烏柿,出宣州、越州。

性甚溫,人服藥口苦欲逆,食少許當止,兼可斷下。曬乾者為白柿,入藥微冷。又,黃柿可和米粉作糗,小兒食之止痢。又,以酥蜜煎乾柿食之,主脾虛、薄食。柿蒂煮飲,亦止噦。木皮主下血不止,曝乾更焙,篩末,米飲和二錢匕服之,不以上衝下脫,兩服可止。又有一種小柿,謂之軟棗。

白話文:

古籍記載,柿子過去沒有明確的產地,現在南北各地都有。柿子的品種很多,黃柿主要產於靠近京城的州郡;紅柿則南北都有;朱柿產於華山,外觀類似紅柿,但皮薄,味道更甜美珍貴;椑柿則產於宣州、歙州、荊州、襄州、閩州、廣州等地,只能生吃,不能做成乾柿。各種柿子都好吃,對人體有益,其中椑柿還能解丹石毒。將柿子用火烤乾,叫做烏柿,主要產於宣州、越州。

烏柿性溫,如果服藥後感到口苦想吐,吃一點烏柿就能緩解,還能幫助排便。晒乾的柿子叫做白柿,性微寒,可以用於藥用。此外,黃柿可以和米粉一起做成糕點,小兒食用可以止瀉。用酥蜜煎煮乾柿子食用,能治療脾虛、食慾不振。柿蒂煮水喝,也有止呃逆的作用。柿子的樹皮可以用來治療血崩,將樹皮曬乾後再焙炒,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可以止血,不至於上衝下脫,兩次即可見效。還有一種小柿子,叫做軟棗。

俚俗曝乾貨之,謂之牛奶柿。至冷,不可多食。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其枯葉至滑澤,古人取以臨書。俗傳柿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火。

聖惠方:治耳聾鼻塞。以乾柿三枚細切,粳米三合,豉少許煮粥,空心食之。產寶:治產後或患妊逆氣亂心煩。乾柿一個,碎之,以水十分,煮熱呷。

衍義曰:柿,有著蓋柿,於蒂下別生一重。又牛心柿,如牛之心;蒸餅柿,如今之市買蒸餅。

華州有一等朱柿,比諸品中最小,深紅色。又一種塔柿,亦大於諸柿,性皆涼,不至大寒,食之引痰,極甘,故如是。去皮,掛大木株上,使風日中自干,食之多動風火。乾者味不佳,生則澀,以溫水養之,需澀去可食,逮至自然紅爛,澀亦自去,干則性平。

白話文:

民間俗稱曬乾的柿子為「牛奶柿」,性寒,不可多吃。吃柿子時不能和螃蟹一起吃,會導致腹痛腹瀉。柿子的枯葉很光滑,古人用它來練習書法。民間傳說柿子有七種優點:一壽命長,二陰氣重,三無鳥築巢,四無蟲蛀,五霜葉可玩賞,六果實佳,七落葉可生火。

《聖惠方》記載,用乾柿子治療耳聾鼻塞,將三枚乾柿子切碎,與三合粳米和少許豉一起煮粥,空腹食用。

《產寶》記載,用乾柿子治療產後或孕婦心煩氣亂,將一個乾柿子搗碎,用水煮熱飲用。

柿子的品種很多,有有著蓋柿,在蒂下還生出一層;也有牛心柿,形狀像牛的心臟;還有蒸餅柿,像現在市面上賣的蒸餅。

華州有一種朱柿,是柿子中最小的,顏色深紅。還有一種塔柿,比其他柿子都大,這兩種柿子都性涼,不至於太寒,吃多了會引起痰,味道很甜。去皮後掛在木樁上風乾,吃多了會上火。乾柿子味道不好,生的柿子澀口,可以用溫水浸泡,去澀後食用,等柿子自然紅爛,澀味也會消失,乾柿子性平。

2.

味辛,平,有毒。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一名土芝。

陶隱居云:錢塘最多。生則有毒,薟(音杴)不可食。性滑,下石,服餌家所忌。種芋三年不採,成梠(音呂)芋。又別有野芋,名老芋,形葉相似如一根,並殺人。人不識而食之垂死者,他人以土漿及糞汁與飲之,得活矣。唐本注云:芋有六種: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野芋。

其青芋細長,毒多,初煮要須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爾。白芋、真芋、連禪芋、紫芋毒少並正爾。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療熱止渴。其真、白、連禪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鴟之饒,蓋謂此也。野芋大毒,不堪啖也。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芋白色者,無味;紫色者,破氣。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味道辛辣,性平,但有毒。它可以幫助腸胃通暢,滋養肌膚,潤滑腸道。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土芝。

據陶隱居說,錢塘地區盛產這種植物。生長時有毒,不能食用。它性滑,會導致石頭排出,所以服用藥物的人忌諱食用。種植芋頭三年不採收,就會變成梠芋。此外還有一種野芋,叫做老芋,外形和葉子都像芋頭,但有毒,會致死。如果有人誤食了野芋,瀕臨死亡,可以喝下土漿或糞汁來解毒。

唐代的本草注中記載,芋頭有六種: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和野芋。

青芋細長,毒性較大,煮的時候要用草木灰水浸泡,然後再用清水煮熟才能食用。白芋、真芋、連禪芋和紫芋毒性較小,可以正常食用。蒸煮後食用,最好冷著吃,可以解熱止渴。真芋、白芋和連禪芋可以和肉一起做成羹,味道很好。蹲鴟的美味,指的就是這種羹。野芋毒性很大,不能食用。

孟詵說:芋頭中白色的沒有味道,紫色的會損傷氣。

煮汁飲之止渴,十月後曬乾收之。冬月食,不發病,他時月不可食。又,和鯽魚、鯉魚作臛良。久食令人虛勞無力。又,煮汁洗膩衣,白如玉。亦可浴去身上浮風。慎風半日。陳藏器云:芋本功外,食之令人肥白。小者極滑,吞之開胃及腸閉。產後煮食之,破血。飲其汁,止血渴。

芋有八、九種,功用相似。野芋,生溪澗,非人所種者,根葉相類爾。取根醋摩,敷蟲瘡疥癬,入口毒人。又有天荷,亦相似而大也。日華子云:芋,冷,破宿血,去死肌。其中有數種,有芽芋、紫芋。園圃中種者可食,余者有大毒,不可容易食。姜芋辛辣,以生薑煮,又換水煮,方:可食。

白話文:

芋頭可以煮汁喝,解渴。十月之後曬乾保存,冬月食用,可以預防疾病,其他月份則不宜食用。芋頭還可以和鯽魚、鯉魚一起煮湯,味道很好。但長期食用會導致虛弱無力。另外,芋頭汁可以洗滌油膩的衣物,使衣物潔白如玉。也可以用來洗澡,去除身上的風寒,但要注意洗完澡後避免風吹,至少要休息半日。陳藏器說,芋頭除了上述功效外,食用還能讓人肥胖白皙。小芋頭非常滑潤,吞服可以開胃和治療腸胃閉塞。產婦食用芋頭可以破血,喝芋頭汁可以止血止渴。

芋頭品種繁多,約有八九種,功效都相似。野生的芋頭生長在溪澗中,不是人工栽培的,根葉與普通芋頭相似。野芋頭的根部可以磨成醋,用來敷治蟲瘡和疥癬,但不可入口,有毒。還有一種叫做天荷的植物,外觀與芋頭相似,但體型較大。日華子說,芋頭性寒,可以破除宿血,去除死肉。芋頭種類很多,包括芽芋、紫芋等。園圃中種植的芋頭可以食用,其他種類的芋頭有毒,不可輕易食用。薑芋辛辣,需要用生薑煮沸,再換水煮沸,才能食用。

和魚煮,甚下氣,調中補虛。葉,裹開了癰瘡毒,止痛。又云芋葉,冷,無毒。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並癰腫毒,及罯敷毒箭。

圖經曰:芋,《本經》不著所出州土,陶隱居注云:錢塘最多,今處處有之。閩、蜀、淮、甸尤殖此。種類亦多,大抵性效相近。蜀川出者,形圓而大,狀若蹲鴟,謂之芋魁。彼人蒔之最盛,可以當糧食而度饑年。左思《三都賦》所謂徇蹲鴟之沃,則以為濟世陽丸是也。江西、閩中出者,形長而大,葉皆相類。

其細者如卵,生於大魁旁,食之尤美,不可過多,乃有損也。凡食芋,並須圓圃蒔者。其野芋有大毒,不可輒食,食則殺人。唯土漿及糞汁解之。《說文解字》云:齊人謂芋為梠。陶云:種芋三年,不採成莒。二音相近,蓋南北之呼不同耳。古人亦單用作藥,唐·韋宙《獨行方》療癖氣,取生芋子一斤,壓破,酒五升漬二七日,空腹一杯,神良。

白話文:

芋頭與魚一起煮,能有效通氣,調理脾胃,補益虛損。芋葉可以敷在膿瘡毒腫上,止痛消腫。芋葉性涼無毒,可以清熱解煩,止瀉止吐,治療孕婦心煩意亂、胎兒不安等症狀。將芋葉與鹽研磨成泥狀,敷在蛇蟲咬傷、癰腫毒瘡以及被毒箭射傷的地方,也有療效。

古籍記載,芋頭在《本經》中沒有記載產地,陶弘景注釋說錢塘地區最多,現在各地都有,尤其以閩、蜀、淮、甸地區種植最多。芋頭種類繁多,但藥效相近。四川出產的芋頭,形狀圓而大,像蹲著的鴟鳥,稱為芋魁。四川人大量種植芋頭,可以當糧食來度過饑荒。左思的《三都賦》中提到的“徇蹲鴟之沃”,指的就是用芋頭來救濟百姓。江西、福建地區出產的芋頭,形狀長而大,葉子都比較相似。

芋頭中較小的,像雞蛋一樣,生長在大的芋頭旁邊,味道更加鮮美,但不可過量食用,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食用芋頭,要選擇種植在田園中的芋頭,野生的芋頭有毒,不能隨便食用,食用後會致命,只有用土漿和糞汁才能解毒。《說文解字》中記載,齊國人稱芋頭為“梠”。陶弘景解釋說,種植芋頭三年才能採收,稱為“莒”。這兩種說法發音相近,可能是南北地區的叫法不同。古人也會單獨用芋頭作為藥材,唐代韋宙的《獨行方》中記載治療癖氣的方法,取生芋頭一斤,壓碎,浸泡在五升酒中,浸泡二十七天後,空腹服用一杯,效果顯著。

唐本云:多食動宿冷。其葉如荷葉而長,根類於薯蕷而圓。《圖經》云:其類雖多,葉蓋相似,葉大如扇,廣尺余。白芋毒微;青芋多子;真芋、連禪芋、紫芋並毒少,而根俱不堪。生啖,蒸、煮冷啖,大治煩熱,止渴。今畿縣遍有,諸山南、江左唯有青、白、紫三芋而已。

食療煮汁俗之,去身上浮氣。浴了,慎風半日許。史記蜀卓氏云:汶山之下,沃野有蹲鴟,至死不飢。注:蹲鴟,大芋也。沈存中筆談處士劉湯,隱居王屋山。嘗於齋中,見一大蜂,罥於蛛網,蛛縛之,為蜂所螫,墜地。俄頃,蛛鼓腹欲裂,徐徐行入草,齧芋梗微破,以瘡就齧處磨之。

白話文:

唐代的本草書記載:芋頭多吃容易積滯,性屬寒涼。它的葉子像荷葉,但較長,根部像山藥,呈圓形。《圖經》記載:芋頭種類雖然很多,但葉子大多相似,葉子大如扇子,寬度超過一尺。白芋毒性較輕;青芋果實較多;真芋、連禪芋、紫芋毒性較少,但根部都不宜食用。生吃、蒸煮或涼拌食用,可以很好地治療煩熱,止渴。現在京畿地區到處都有芋頭,而諸山南、江左地區只有青芋、白芋和紫芋三種。

民間常用芋頭煮汁,用來治療身體浮腫。洗澡之後,要慎防風寒,至少半日時間。史記記載蜀卓氏說:汶山之下,肥沃的土地上生長著蹲鴟,它到死都不會感到飢餓。注釋:蹲鴟,就是大芋頭。沈存中在《筆談》中記載:處士劉湯隱居在王屋山。他曾在齋房裡看到一隻大蜜蜂,被蜘蛛網纏住,蜘蛛用網縛住它,結果被蜜蜂螫傷,掉在地上。過了一會兒,蜘蛛肚子鼓脹,快要裂開了,它慢慢地爬到草叢裡,咬破了芋梗,然後把傷口放在芋梗上磨擦。

良久,腹漸消,輕躁如故,自後人有為蜂螫者,挪芋梗敷之則愈。

衍義曰:芋,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長。京、洛者,差圓小,而唯東、西京者佳,他處味不及也。當心出苗者為芋頭,四邊附芋頭而生者,為芋子。八、九月以後,可食;至時掘出,置十數日,卻以好土勻埋,至春猶好。生則辛而涎,多食,滯氣困脾。唐·杜甫詩曰:園收芋慄不全貧者是此。以梗擦蜂螫處,愈。

白話文:

過了一段時間,肚子逐漸消腫,但仍然感到輕微的躁動。從此以後,只要有人被蜜蜂蜇了,就用芋頭梗敷在傷口上,就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