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4)
卷第二十三 (4)
1. 仲思棗
味甘,溫,無毒。主補虛益氣,潤五臟,去痰嗽,冷氣。久服令人肥健,好顏色,神仙不飢。形如大棗,長一、二寸,正紫色,細紋,小核。味甘重。北齊時有仙人仲思得此棗,因以為名。隋大業中,信都郡獻數顆。又有千年棗,生波斯國,亦稍溫補,非此之儔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棗,壺棗;邊,要棗;櫅,白棗;樲,酸棗;楊徹,齊棗;遵,羊棗;洗,大棗;煮,填棗;蹶泄,苦棗;皙,無實棗;還味,稔棗。釋曰:壺棗者,棗形似壺也。郭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大而腰細者,名邊要棗。郭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
棗子白熟者名櫅。實小而味酢者名樲棗。遵,一名羊棗。郭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洗,最大之棗名也。郭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蹶泄者,味苦之棗名也。皙者,無實之棗名也。還味者,短味也。徹、煮,並未詳。陳士良云:苦棗,大寒,無毒。
棗中苦者是也。人多不食,主傷寒熱伏在臟腑,狂蕩煩滿,大小便秘澀,取肉煮研為蜜丸藥佳。今處處有。
白話文:
仲思棗,味道甘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虛弱、增強氣力,滋潤五臟,去除痰和咳嗽,以及寒氣。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肥胖健壯,氣色好,甚至像神仙一樣不會感到飢餓。外形像大棗,長約一到兩寸,呈現正紫色,表面有細紋,果核小。味道甘甜濃郁。北齊時期,有位名叫仲思的仙人得到這種棗子,因此就用他的名字命名。隋朝大業年間,信都郡曾進貢數顆這種棗子。另外還有一種千年棗,產於波斯國,也稍有溫補的功效,但不能與仲思棗相提並論。(以下為附錄)
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爾雅》這本書,書中說:棗子,形狀像壺的叫做「壺棗」;側邊寬大、腰部細小的叫做「邊要棗」;成熟時呈現白色的叫做「櫅棗」;果實小且味道酸的叫做「樲棗」;「楊徹」又名「齊棗」;「遵」又名「羊棗」;「洗」指大棗;「煮」指「填棗」;「蹶泄」指苦棗;「皙」指沒有果實的棗子;「還味」指「稔棗」。解釋說:壺棗,是棗子形狀像壺的意思。郭璞說:現在江東一帶稱棗子大而頂端尖的為「壺」。壺,就像葫蘆一樣。「邊要棗」,是棗子側邊寬大、腰部細小的意思。郭璞說:棗子腰部細,現在稱為「鹿盧棗」。
棗子成熟時呈現白色的叫做「櫅棗」。果實小且味道酸的叫做「樲棗」。遵,又名「羊棗」。郭璞說:果實小而圓,呈紫黑色,現在俗稱「羊矢棗」。洗,是指最大的一種棗子。郭璞說:現在河東猗氏縣出產一種大棗,果實像雞蛋一樣大。「蹶泄」,是味道苦的棗子。「皙」,是指沒有果實的棗子。「還味」,是指味道短的棗子。「徹」、「煮」這兩種棗子,具體情況還不清楚。陳士良說:苦棗,性質大寒,沒有毒性。
棗子中苦的品種就是苦棗。大多數人不吃苦棗,它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熱邪伏在臟腑,導致精神狂亂、煩躁、腹脹、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取其果肉煮熟後搗碎,做成蜜丸藥效果最好。現在各地都有苦棗。
2. 葡萄
味甘,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
陶隱居云:魏國使人多齎來,狀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國人多肥健耐寒,蓋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桔之變於河北矣。人說即此間蘡(於庚切)薁(於六切),恐如彼之枳類桔耶。唐本注云:蘡薁與葡萄相似,然蘡薁是千歲虆。葡萄作酒法,總收取子汁釀之自成酒。
蘡薁、山葡萄,並堪為酒。陶云:用藤汁為酒,謬矣。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苗葉似蘡薁而大。子有紫、白二色,又有似馬乳者,又有圓者,皆以其形為名。又有無核者。七月、八月熟。子釀為酒及漿,別有法。謹按蘡薁,是山葡萄,亦堪為酒。孟詵云:葡萄,不問土地,但收之釀酒,皆得美好。
或云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煩悶,眼暗。根濃煮汁,細細飲之,止嘔噦及霍亂後噁心。妊孕人,子上衝心,飲之即下,其胎安。藥性論云:葡萄,君,味甘、酸。除腸間水氣,調中,治淋,通小便。段成式酉陽雜俎云:葡萄,有黃、白、黑三種,成熟之時,子實通側也。
圖經曰:葡萄,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東及近京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極長大,盛者,一、二本綿被山谷間。花極細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二色,而形之圓銳亦二種。又有無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釀酒。謹按《史記》云:大宛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十數歲不敗。
張騫使西域,得其種而還,種之,中國始有。蓋北果之最珍者。魏文帝詔群臣說葡萄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悁,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今大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猶作葡萄香。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
故俗呼其苗為木通,逐水利小腸尤佳。今醫家多暴收其實,以洽時氣。發瘡疹不出者,研酒飲之甚效。江東出一種,實細而味酸,謂之蘡薁子。
衍義曰:葡萄,先朝,西夏持師子來獻,使人兼齎葡萄遺州郡,比中國者皆相似。最難乾,不幹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謂胡人歲獻葡萄酒者是此。瘡疱不出,食之盡出。多食皆昏人眼。波斯國所出,大者如雞卵。
白話文:
葡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筋骨濕痺,增強氣力,使人意志堅強,身體肥壯健康,能耐飢餓,抵禦風寒。長期食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可以用來釀酒。有逐水、利小便的功效。生長在隴西、五原、敦煌的山谷中。
陶弘景說,魏國的使者常常帶來這種水果,外形像五味子但味道甘甜,可以釀酒,據說用它的藤汁釀酒特別美味。北方人大多肥壯健康耐寒,大概就是因為吃了這種水果吧?這種水果在淮南無法種植,就像橘子在河北會變種一樣。有人說這就是本地的蘡薁,恐怕就像枳和橘的關係一樣。唐代的註解說,蘡薁和葡萄相似,但蘡薁是千年的老藤。葡萄的釀酒方法是,將果實的汁液取出,自然發酵成酒。
蘡薁和山葡萄都可以用來釀酒。陶弘景說用藤汁釀酒是錯誤的。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地的本草圖經,上面說葡萄是蔓生的,藤蔓和葉子像蘡薁但更大。果實有紫色和白色兩種,也有像馬乳形狀的,也有圓形的,都以其形狀命名。也有沒有核的。七八月成熟。可以用果實釀酒或製成漿,另外有專門的方法。仔細查閱,蘡薁就是山葡萄,也可以用來釀酒。孟詵說,葡萄不挑土地,只要採收來釀酒,都能釀出美味的酒。
有人說葡萄子不能多吃,會讓人突然感到煩悶,眼睛昏花。葡萄根熬成濃汁,慢慢飲用,可以止住嘔吐和霍亂後的噁心。孕婦如果感到胎兒上衝心臟,喝了這種汁液就能使胎兒下沉,使胎兒安定。藥性論說,葡萄是君藥,味道甘甜酸澀。可以去除腸道內的水氣,調和脾胃,治療淋病,通利小便。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說,葡萄有黃色、白色、黑色三種,成熟的時候,果實會整個側過來。
圖經上說,葡萄生長在隴西、五原、敦煌的山谷中,現在河東以及靠近京城的州郡也都有。藤蔓很長,茂盛的時候,一兩株就能覆蓋整個山谷。花朵很小,呈黃白色。果實有紫色和白色兩種,形狀也有圓形和尖形兩種。也有沒有核的。都在七八月成熟。可以取它的汁液來釀酒。《史記》記載,大宛用葡萄釀酒,富人家藏酒上萬石,存放十幾年也不會壞。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的種子,種植後中國才開始有葡萄。可以說是北方最珍貴的水果。魏文帝曾詔告群臣稱讚葡萄說,喝醉後醒來,帶著露水食用,甘甜而不膩,酸而不澀,涼而不寒,味道悠長,汁液豐盈,可以消除煩躁憂悶,其他地方的水果哪有能比得上的呢?現在太原還釀造這種酒,有時會寄到京城,還保留著葡萄的香味。葡萄的根和藤蔓內部是中空的,園丁想要賣個好價錢,就在傍晚澆灌葡萄根,第二天早上,水就會浸透到葡萄果實裡面。
所以民間稱葡萄藤為木通,有很好的逐水、利小腸的功效。現在醫生大多把葡萄果實曬乾,用來治療時疫。如果疹子發不出來,用葡萄研磨後泡酒喝,效果很好。江東有一種葡萄,果實很小味道很酸,叫做蘡薁。
衍義說,先朝時,西夏進貢獅子,順便送來葡萄給各州郡,與中國的葡萄都相似。葡萄最難曬乾,不曬乾就不能收藏,曬乾後又會酸澀難以下嚥。李白所說的胡人每年進貢葡萄酒,就是指這種葡萄。瘡疱發不出來,吃了葡萄就會全部發出來。多吃會讓人眼睛昏花。波斯國出產的葡萄,大的像雞蛋一樣。
3. 慄
味鹹,溫,無毒。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飢。生山陰,九月採。
陶隱居云:今會嵇最豐,諸暨(音既)慄形大,皮厚不美。剡(時冉切)及始豐,皮薄而甜。相傳有人患腳弱,往慄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此是補腎之義,然應生啖之。若餌服,故宜蒸曝之。唐本注云:慄作粉,勝於菱芡(音儉)。嚼生者塗瘡上,療筋骨斷(音段)碎,疼痛腫瘀血,有效。
其皮名扶,搗為散,蜜和塗肉,令急縮。毛殼,療火丹,療毒腫。實飼孩兒,令齒不生。樹白皮水煮汁,主溪毒。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樹高二、三丈,葉似櫟,花青黃色,似胡桃花。實大者如拳,小如桃李。又有板栗、佳慄,二樹皆大。又有茅慄,似板栗而細。其樹雖小,然葉與諸慄不殊,惟春生、夏花、秋實、冬枯。
今所在有之。孟詵云:栗子,生食治腰腳。蒸炒食之,令氣擁,患風水氣,不宜食。又,樹皮,主癉瘡毒。謹按宜日中曝乾,食即下氣補益。不爾猶有木氣,不補益。就中吳慄大,無味,不如北慄也。其上薄皮,研,和蜜塗面,展皺。又,殼,煮汁飲之,止反胃,消渴。今所食生慄,可於熱灰火中煨令汗出,食之良。
不得通熱,熱則擁氣。生即發氣。故火煨殺其木氣耳。陳士良云:慄有數種,其性一類,三顆一球。其中者,慄榍也,理筋骨風痛。日華子云:慄榍,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個。又生嚼罯,可出箭頭,亦罯惡刺,並敷瘰癧、腫毒痛。樹皮煎汁,治沙蝨,溪毒。殼煮治瀉血。
圖經曰:慄,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陰,今處處有之,而兗州、宣州者最勝。木極類櫟,花青黃色,似胡桃花。實有房,匯若拳,中子三五,小者若桃李,中子惟一二,將熟則罅拆子出。凡慄之種類亦多。《詩》云:樹之莘(音榛)慄。陸機疏云:慄,五方:皆有之,周、秦、吳、揚特饒,吳越被城表裡皆慄,惟濮陽及范陽慄,甜美味長,他方者悉不及也。倭、韓國諸島上,慄大如雞子,亦短味不美。
桂陽有莘而叢生,實大如杏子中仁,皮、子形色與慄無異也,但差小耳。又有奧慄,皆與慄同,子圓而細,或云即莘也。今此色惟江湖有之。又有茅慄、佳慄,其實更小,而木與慄不殊,但春生、夏花、秋實、冬枯為異耳。慄房當心一子,謂之慄楔,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
果中,慄最有益。治腰腳宜生食之,仍略曝乾,去其木氣。惟患風水氣不宜食,以其味鹹故也。殼煮汁飲,止反胃及消渴。木皮主瘡毒,醫家多用。
外臺秘要:治小兒疳瘡,栗子嚼敷之。肘後方: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常。治之,煮慄皮有刺者,洗之佳。又方:治熊、虎爪甲所傷,嚼慄敷之。經驗後方:治腎虛,腰腳無力。生慄袋盛,懸干。每日平明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孫真人云:慄,味鹹,腎病宜食。勝金方:治馬汗入肉血瘡,用慄肉嚼敷之。
衍義曰:慄,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潤,沙中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即滯氣,隔食,生蟲,往往致小兒病,人亦不知。所謂補腎氣者,以其味鹹,又滯其氣爾。湖北路有一種慄,頂圓末尖,謂之旋慄。《圖經》引《詩》言莘(音榛)慄者,謂其象形也。
白話文:
栗子,味道鹹,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增強氣力,增厚腸胃,補腎氣,使人耐餓。栗子生長在山陰地區,在九月採摘。
陶弘景說:「現在會稽地區的栗子最為豐盛,諸暨的栗子外形大,但皮厚而不美。剡縣和始豐的栗子皮薄而甜。相傳有人患有腳軟無力,在栗子樹下吃了數升栗子,就能夠站起來行走,這就是它補腎的功效,但應該生吃。如果要服用,最好是蒸過或曬乾。唐本注說,栗子磨成粉,比菱角、芡實更好。嚼生栗子塗在瘡上,可以治療筋骨斷裂、碎裂、疼痛腫脹瘀血,有效果。
栗子的皮叫做扶,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塗在肉上,可以使肉快速收縮。帶毛的殼可以治療火丹瘡和毒瘡腫痛。用栗子餵養小孩,會使他們長不出牙齒。栗子樹的白皮煮水喝,可以治療溪水毒。臣禹錫等人根據蜀本圖經記載說,栗子樹高二三丈,葉子像櫟樹,花是青黃色的,像胡桃花。栗子大的像拳頭,小的像桃子李子。還有板栗、佳栗兩種樹都很大。另外還有茅栗,像板栗但比較小。這種樹雖然小,但葉子與其他栗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春天生長,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天枯萎。
現在各地都有栗子。孟詵說:「栗子,生吃可以治療腰腿疾病。蒸或炒著吃,會使氣滯,患有風濕水腫的人不宜食用。」另外,栗子樹的皮可以治療癉瘡等毒瘡。謹慎地說,最好在太陽底下曬乾,食用才能順氣補益。不然的話,還帶有木氣,不能補益。其中吳地的栗子很大,但沒有味道,不如北方的栗子好。栗子上的薄皮,研成粉末,和蜂蜜塗在臉上,可以展平皺紋。另外,栗子的殼,煮水喝可以止吐,消除口渴。現在食用的生栗子,可以在熱灰火中煨烤到出汗,這樣吃最好。
不能直接加熱,加熱會使氣滯。生吃會產生氣。所以用火煨烤是為了去除它的木氣。陳士良說:「栗子有好幾種,但性質都一樣,三個栗子長在一起像球。其中,中間的栗子稱為栗楔,可以疏通筋骨,治療風痛。日華子說:「栗楔,生吃可以破除寒積,每天生吃七個。」另外,生嚼栗子敷在傷口上,可以取出箭頭,也可以敷在惡性刺傷處,還能敷治瘰癧、腫毒疼痛。栗子樹的皮煎水喝,可以治療沙蝨、溪水毒。栗子殼煮水喝可以治療瀉血。
圖經說:「栗子,以前沒有記載產於哪個州,只說生長在山陰地區,現在各地都有,而兗州和宣州的栗子最好。」栗子樹非常像櫟樹,花是青黃色的,像胡桃花。栗子有房,聚在一起像拳頭,裡面有三到五個栗子,小的像桃子李子,小的只有一兩個,快成熟時,殼會裂開,栗子就會出來。栗子的種類也很多。《詩經》說:「樹之莘栗。」陸機解釋說:「栗子,五方都有,周、秦、吳、揚地區尤其多,吳越地區城內城外到處都是栗子,只有濮陽和范陽的栗子,味道甜美,其他地方的都比不上。倭、韓國等島嶼上的栗子,大如雞蛋,但味道短而不美。
桂陽地區有莘,叢生,果實大如杏子,裡面有仁,皮、果實形狀顏色與栗子沒有不同,只是稍微小一些。還有奧栗,都和栗子一樣,果實圓而小,有人說就是莘。現在這種顏色只有江湖地區有。還有茅栗、佳栗,果實更小,但樹木與栗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春天生長,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天枯萎有所不同。栗子房中心的一個栗子,稱為栗楔,治療血症特別有效。現在衡山使用它配製活血丹。
水果中,栗子的益處最大。治療腰腿疾病應該生吃,但要稍微曬乾,去除它的木氣。只是患有風濕水腫的人不宜食用,因為它味鹹的緣故。栗子殼煮水喝,可以止吐和消除口渴。栗子樹皮可以治療瘡毒,醫生多會使用。
《外臺秘要》記載:治療小兒疳瘡,用嚼過的栗子敷在患處。《肘後方》記載:丹瘡,是惡性毒瘡,顏色不定。治療方法是用煮過的帶刺的栗子皮清洗患處,效果很好。另外一個方子記載:治療被熊、虎的爪子抓傷,用嚼過的栗子敷在患處。《經驗後方》記載:治療腎虛,腰腿無力。用生栗子裝在袋子裡,懸掛在通風處使其乾燥。每天清晨吃十幾顆,然後吃豬腎粥。孫真人說:「栗子,味鹹,腎病的人宜食用。」《勝金方》記載:治療馬汗進入肉而導致的血瘡,用嚼過的栗子肉敷在患處。
《衍義》說:「栗子,要使其乾燥不如曬,要使其保持新鮮不如用水潤濕,藏在沙子中到春末夏初,仍然像剛摘下來時一樣。」小孩子不能多吃栗子,生吃難消化,煮熟了會使氣滯,難消化,容易生蟲,經常導致小孩生病,人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謂補腎氣,是因為它味道鹹,又會使氣滯。湖北路有一種栗子,頂部圓而末端尖,稱為旋栗。《圖經》引用《詩經》中說的莘栗,是指它的形狀像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