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2)

1. 桔柚

味辛,溫,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穀,氣衝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輕身長年。一名桔皮。生南山川穀,生江南。十月採。

陶隱居云:此是說其皮功爾。以東桔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療氣,乃言勝桔。北人亦用之,並以陳者為良。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恐非益也。今此雖用皮,既是果類,所以猶宜相從。柚子皮乃可服,而不復入藥。用此應亦下氣。唐本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桔皮味辛而苦。

白話文:

柚子皮的藥性與功效

味辛,溫,無毒。 柚子皮的味道辛辣,性溫,無毒。

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穀,氣衝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 主治胸中鬱結的熱氣,逆流的氣,促進水谷消化,下降氣機,止嘔止咳,去除膀胱中的熱氣、停水、五淋,促進小便排泄。主治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氣逆衝胸而導致嘔吐、霍亂,止瀉,去除寸白(一種腹痛疾病)。

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輕身長年。 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下降氣機,通暢神志,減輕體重,延年益壽。

一名桔皮。 柚子皮又稱桔皮。

生南山川穀,生江南。十月採。 柚子皮生長在南方山川谷地,多產於江南地區,十月採摘。

陶隱居云:此是說其皮功爾。以東桔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療氣,乃言勝桔。北人亦用之,並以陳者為良。 陶隱居說:這裡所說的都是柚子皮的功效。東方的柚子皮最好,西江也有,但不如東方的柚子皮好。柚子皮性微寒,可以治療氣滯,所以說比桔子皮更胜一筹。北方人也使用柚子皮,而且認為陳年的柚子皮更好。

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恐非益也。今此雖用皮,既是果類,所以猶宜相從。 柚子肉的味道甘甜帶酸,吃多了容易生痰,可能沒有益處。雖然現在使用的是柚子皮,但它仍然屬於水果類,所以還是應該與柚子肉一起食用。

柚子皮乃可服,而不復入藥。用此應亦下氣。 柚子皮可以食用,不用再作為藥物入藥了。用柚子皮應該也可以降氣。

唐本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桔皮味辛而苦。 唐代本草注中說:柚子皮厚,味道甘甜,不如桔子皮辛辣苦澀。

總結: 柚子皮性溫,無毒,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可以治療胸中鬱熱、消化不良、嘔吐、腹痛等病症,還有降氣、通神、延年益壽等功效。但柚子肉容易生痰,食用需適量。

其肉亦如桔,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今俗人或謂橙為柚,非也。按《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郭璞云:柚似橙,而大於桔。孔安國云:小曰桔,大曰柚,皆為甘也。今注自木部今移。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桔皮,臣,味苦、辛。能治胸膈間氣,開胃,主氣痢,消痰涎,治上氣咳嗽。

陳藏器云:桔、柚本功外,中實冷。酸者聚痰,甜者潤肺。皮堪入藥,子非宜人。其類有朱柑、乳柑、黃柑、石柑、沙柑。桔類有朱桔、乳桔、塌桔、山桔、黃淡子。此輩皮皆去氣調中,實總堪食。就中以乳柑為上。《本經》合入果部,宜加實字,入木部非也。嶺南有柚,大如冬瓜。

白話文:

柑橘的果肉像橘子一樣,有甜有酸,酸的叫做胡甘。現在有些人把橙子叫做柚子,這是錯的。《呂氏春秋》記載,最好的水果之一是云夢的柚子。郭璞說,柚子像橙子,但比橘子大。孔安國說,小的叫做橘子,大的叫做柚子,都是甜的。現在的注解把柑橘從木部移到了果部。臣禹錫等根據《藥性論》記載,橘皮味苦辛,可以治療胸膈間的氣,開胃,主治氣痢,消痰涎,治療上氣咳嗽。

陳藏器說,橘子和柚子的功效之外,內裡偏寒涼。酸的會聚痰,甜的潤肺。皮可以入藥,果實不適合吃。柑橘類還有朱柑、乳柑、黃柑、石柑、沙柑。橘子類還有朱桔、乳桔、塌桔、山桔、黃淡子。這些柑橘類的皮都具有理氣調中的功效,果肉都可以食用。其中乳柑最好。《本經》將柑橘列入果部,應該加上“實”字,把它放在木部是不對的。嶺南地區有柚子,個頭像冬瓜一樣大。

孟詵云:桔,止泄痢。食之下食,開胸膈痰實結氣。下氣不如皮。穰不可多食,止氣。性雖溫,止渴。又,干皮一斤,搗為末,蜜為丸。每食前酒下三十丸,治下焦冷氣。又,取陳皮一斤,和杏仁五兩,去皮、尖熬,加少蜜為丸。每日食前飲下三十丸,下腹臟間虛冷氣。腳氣衝心,心下結硬,悉主之。

日華子云:桔,味甘、酸。止消渴,開胃,除胸中隔氣。又云皮,暖,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癖。又云核,治腰痛,膀胱氣,腎冷,炒去殼,酒服,良。桔囊上筋膜,治渴及吐酒。炒,煎湯飲,甚驗也。又云柚子,無毒。治妊孕人吃食少並口淡,去胃中惡氣,消食,去腸胃氣。

白話文:

孟詵說:橘子,可以止瀉痢。吃橘子的果肉,可以開胸膈,化痰實,解結氣。橘子皮的效果不如果肉。橘子的穰(果核)不可多吃,會止氣。橘子的性雖然溫,但可以止渴。另外,將橘皮一斤搗成粉末,用蜜做成丸子,每次飯前用酒服用三十丸,可以治療下焦寒氣。還有,取陳皮一斤,杏仁五兩,去皮、尖,熬制,加入少許蜜做成丸子。每天飯前服用三十丸,可以治療下腹臟間虛冷氣、腳氣衝心、心下結硬等症狀。

日華子說:橘子,味道甘甜酸。可以止消渴,開胃,去除胸中隔氣。又說橘皮,性溫,可以消痰止咳,破除癥瘕痃癖。又說橘核,可以治療腰痛、膀胱氣、腎寒,炒去殼,用酒服用,效果很好。橘囊上的筋膜,可以治療口渴和吐酒。將橘囊炒熟,煎湯服用,效果顯著。又說柚子,無毒。可以治療孕婦飲食少、口淡,去除胃中惡氣,助消化,去除腸胃氣。

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

圖經曰:桔、柚,生南山川穀及江南,今江浙、荊襄、湖嶺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與枳無辨,刺出於莖間。夏初生白花,六月、七月而成實,至冬而黃熟,乃可啖。舊說小者為桔,大者為柚。又云:柚似橙而實酢,大於桔。孔安國注《尚書》:厥包桔柚。郭璞注《爾雅》柚條皆如此說。

又閩中、嶺外、江南皆有柚,比桔黃白色而大;襄、唐間柚,色青黃而實小。皆味酢,皮厚,不堪入藥。今醫方:乃用黃桔、青桔兩物,不言柚。豈青桔是柚之類乎?然黃桔味辛,青桔味苦。《本經》二物通云味辛。又云一名桔皮。又云十月採,都是今黃桔也。而今之青桔似黃桔而小,與舊說大小、苦辛不類,則別是一種耳。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橘子和柚子的果實,可以解酒毒,並能治療因飲酒過量而導致的口臭。

橘子和柚子主要生長在南方的山川谷地以及江南地區,如今江浙、荊襄、湖嶺等地都有種植。樹木高約一至兩丈,葉子與枳樹的葉子難以區分,枝條上有刺。夏初開白花,六月、七月結果,到冬天成熟時果實變成黃色,可以食用。古人認為小的果實是橘子,大的果實是柚子。也有說法認為柚子形似橙子,但果肉酸味,果實比橘子大。《尚書》中孔安國的注釋以及郭璞注釋的《爾雅》中,關於柚子的描述都和這些說法一致。

閩中、嶺外、江南等地也都有柚子,比橘子大,顏色偏黃白色;襄、唐地區的柚子,顏色青黃,果實較小。所有柚子的果肉都帶酸味,果皮厚,不適合入藥。現在的醫藥方劑,只用黃橘和青橘,沒有提到柚子。難道青橘是柚子的一種嗎?不過黃橘的味道辛辣,青橘的味道苦澀。《本草經》中記載這兩種橘子都是辛味,而且都叫做橘皮,並且說十月採收,這和現在的黃橘是一致的。而現在的青橘,雖然看起來跟黃橘相似,但個頭較小,與古書記載的柚子的大小和苦辛程度不符,因此可能是另一種果實。

收之並去肉,曝乾。黃桔以陳久者入藥良,古今方:書用之最多。亦有單服者,取陳皮搗末,蜜和丸,食前酒吞三十丸,梧子大,主下焦積冷。亦可並杏子仁合丸,治腸間虛冷,腳氣衝心,心下結硬者,悉主之。而青桔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方:用之,與黃桔全別。凡桔核皆治腰及膀胱腎氣,炒去皮,酒服之良。

肉不宜多食,令人痰滯。又乳柑、橙子性皆冷,並其類也,多食亦不宜人。今人但取其核作塗面藥,余亦稀用,故不悉載。又有一種枸(音矩亦音鉤)櫞(音沿),如小瓜狀,皮若橙而光澤可愛,肉甚厚,切如蘿蔔,雖味短而香氛,大勝柑桔之類,置衣笥中,則數日香不歇。古作五和糝(素感切)所用。

白話文:

將橘子收穫後,去除果肉,曬乾。黃色的橘子如果放得夠久,入藥效果最佳,古今醫書中都常用它。有些人也會單獨服用黃橘,將陳皮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丸子,飯前用酒送服,每次三十粒,大小如梧桐子,可以治療下焦積寒。也可以與杏仁一起製成丸子,治療腸胃虛寒、腳氣上衝心臟、心下結塊堅硬等症狀,都有療效。而青色的橘子則主要用於治療氣滯、食積、破除積聚和膈氣等症狀,用法和黃橘完全不同。所有橘子的核都可以治療腰部和膀胱、腎臟的虛寒,炒去外皮,用酒送服效果最佳。

橘子的果肉不宜多吃,容易引起痰滯。另外,乳柑和橙子的性質都偏寒,與橘子同屬一類,吃太多也不利於身體健康。現在的人只用橘核製作面藥,其他部位很少使用,因此也不多加記載。還有一種叫做枸櫞的水果,外形像小瓜,果皮像橙子,光澤漂亮,果肉很厚,切開像蘿蔔一樣,雖然味道比較淡,但香味卻比柑橘類水果更濃郁,放在衣櫃裡,可以讓衣服保持數天香氣不散。古時候人們用它製作五和糝。

陶隱居云:性溫宜人。今閩、廣、江西皆有,彼人但謂之香櫞子,或將至都下,亦貴之。

雷公曰凡使,勿用柚皮、皺子皮,其二件用不得。凡修事,須去白膜一重,細銼,用鯉魚皮裹一宿,到明,出,用。其桔皮,年深者最妙。肘後方:治猝失聲,聲咽不出。桔皮五兩,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又方:治食魚中毒,濃煮桔皮飲汁。經驗後方:治膈下冷氣及酒食飽滿。

常服青桔皮四兩,鹽一兩,分作四分一分。無用湯:浸青桔皮一宿,漉出去穰,又用鹽三分,一處拌和勻,候良久,銚子內炒微焦,為末。每服一錢半,茶末半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放溫常服,不用入茶,煎沸湯點亦妙。又方:治婦人產後氣逆。以青桔皮為末,蔥白、童子小便煎服之。

白話文:

陶隱居說,柑橘性溫和,適合人體食用。現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都有,當地人叫它香櫞子,有時甚至會運到京城,價格也相當昂貴。

雷公說,使用柑橘時,不要用柚子皮和皺皮,這兩種東西都不能用。處理時,要先去除白膜,然後細細切碎,用鯉魚皮包好,放一晚,到第二天早上取出使用。柑橘皮,年份越久越好。

肘後方記載:治療突然失聲、聲音沙啞無法發出時,用柑橘皮五兩,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服用。

另一個方子是用於治療食用魚類中毒,將柑橘皮濃煮,飲用其汁液。

經驗後方記載:治療胃寒氣脹,以及飽食酒肉時,可以常服青桔皮四兩,鹽一兩,分成四份,每次服用一份。

另一種做法是將青桔皮浸泡一夜,去除果肉,再加入三分鹽,混合均勻,放置一段時間後,用銚子炒至微焦,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加茶末半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也可以不用茶,用開水沖泡服用。

還有一種方子用於治療產婦產後氣逆,將青桔皮研磨成粉,與蔥白、童子尿一起煎服。

食醫心鏡云:主胸中伏熱,下氣消痰,化食。桔皮半兩,微熬作末,如茶法,煎呷之。又方:治猝食噎。以陳皮一兩,湯浸去穰,焙為末。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熱服。又方:治吹奶,不癢不痛,腫硬如石。以青桔皮二兩,湯浸去穰,焙為末。非時溫酒下,神驗。孫尚藥方:治諸吃噫。

桔皮二兩,湯浸去瓤,銼,以水一升,煎之五合,通熱頓服。更加枳殼一兩,去瓤炒,同煎之服,效。集驗方:治腰痛不可忍。桔子仁炒研為末。每服一錢,酒一盞,煎至七分,和滓空心服。列子:吳楚有大木,名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皮、汁,止憤厥之疾。尚書注小曰桔,大曰柚,揚州者為善,故錫貢也。

白話文:

《食醫心鏡》記載,橘皮可治療胸中伏熱、下氣消痰、助消化。將半兩橘皮微熬成粉末,如同泡茶般煎煮飲用。另外,橘皮也能治療因飲食過飽而引起的噎住,方法是將一兩陳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焙成粉末,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半碗,趁熱服用。還有治療乳房脹硬,不癢不痛的偏方,將二兩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焙成粉末,非在飯後溫酒服用,效果奇佳。孫尚藥方中提到,橘皮可以治療各種打嗝,將二兩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肉,切碎,用一升水煎煮至五合,趁熱一次喝完。也可以加入一兩枳殼,去除果肉,炒香後一同煎煮服用,效果更佳。《集驗方》中記載,橘子仁可以治療腰痛,將橘子仁炒熟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酒煎至七分,連渣服用,空腹食用效果更佳。《列子》中記載,吳楚地區有一種叫櫾碧樹的大樹,冬季結出紅色酸味果實,食用果皮和汁液可以治療憤厥病。尚書注小曰桔,大曰柚,揚州所產的橘柚品質最佳,因此被當作貢品。

衍義曰:桔、柚,自是兩種,故曰一名桔皮,是元無柚字也。豈有兩等之物,而治療無一字別者,即知柚一字為誤。後人不深求其意,謂柚字所惑,妄生分別,亦以過矣。且青桔與黃桔,治療尚別,矧柚為別種也。郭璞云:柚似橙而大於桔,此即是識桔、柚者也。今若不如此言之,恐後世亦以柚皮為桔皮,是貽無窮之患矣。

去古既遠,後之賢者亦可以意逆之耳。桔惟用皮與核。皮,天下甚所須也,仍湯浸去穰,余如《經》與《注》。核、皮二者須自收為佳。有人患氣嗽將期,或教以桔皮、生薑焙乾,神麯等分為末,丸桐子大,食後、夜臥,米飲服三、五十丸。兼舊患膀胱,緣服此皆愈。然亦取其陳皮入藥,此六陳中一陳也。

腎疰、腰痛、膀胱氣痛,微炒核,去殼為末,酒調服,愈。

白話文:

衍義曰:

桔和柚,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所以才叫做「桔皮」,原本根本沒有「柚」字。怎麼可能兩種不同的東西,在治療時卻沒有任何區分?這就說明「柚」字是錯誤的。後人沒有深入探究其中的意思,被「柚」字所迷惑,妄自區分,也是錯誤的。而且,青桔和黃桔的治療方法都不同,何況柚是另外一種果實呢?郭璞說:「柚像橙但比桔大」,這才是辨別桔和柚的方法。現在如果不這樣說明,恐怕後世也會把柚皮當成桔皮,這將會造成無窮的麻煩。

去古既遠,後之賢者亦可以意逆之耳。

時代久遠,後來的賢者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推測古人的意思。桔只用皮和核。桔皮,是天下人普遍需要的東西,要用熱水浸泡去瓤,剩下的部分就按照《經》和《注》的方法使用。核和皮最好是自己收集的。

有人患有氣喘病快到要發作的程度,有人教他用桔皮、生薑焙乾,神麴等量研磨成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後和睡前用米湯服用三、五十粒。同時還有舊患膀胱,服用此藥都治好了。然而,也有人取陳皮入藥,這便是六陳中的一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