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九 (25)
卷第九 (25)
1. 縮沙蜜
味辛,溫,無毒。主虛勞冷泄,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虛痛,下氣。生南地。苗似廉姜,形如白豆蔻,其皮緊厚而皺,黃赤色,八月採。(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縮沙蜜,君,出波斯國。味苦、辛。能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虛羸。方曰:熬末,以羊子肝薄切,用末逐片糝,瓦上焙乾為末,入乾薑末。飯為丸。日二服五十丸。又方:炮附子末、乾薑、厚朴、陳橘皮等分為丸,日二服四十丸。
陳藏器云:縮沙蜜,味酸。主上氣咳嗽,奔豚鬼疰,驚癇邪氣,似白豆蔻子。嵩陽子曰:止痢。味辛、香。日華子云: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能起酒香味。
圖經曰:縮沙蜜,生南地,今唯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薑,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以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皮緊厚而皺如慄文,外有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八漏,可四十餘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月、八月採。
海藥云:今按陳氏,生西海及西戎諸國。味辛,平,咸。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良。多從安東道來。孫尚藥治婦人妊娠偶因所觸或墜高傷打,致胎動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縮沙不計多少,熨斗內盛,慢火炒令熱透,去皮用仁,搗羅為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下。須臾覺腹中胎動處極熱,即胎已安。神效。
白話文:
縮沙蜜
縮沙蜜味辛、溫,無毒。主要治療虛勞導致的冷泄、宿食不消、赤白痢疾、腹部虛痛、以及下氣不通等症狀。它生長在南方地區,植株類似於廉姜,形狀像白豆蔻,果皮緊厚且皺縮,呈現黃赤色,在八月採收。
據《藥性論》記載:縮沙蜜原產波斯,味苦辛。可治療腹部冷痛、停止休息時發作的痢疾、勞損,還能幫助消化水谷、溫暖脾胃,治療因體虛而引起的冷滑下痢不止。 有一個方劑是將其熬成末,用薄切的羊肉片裹上藥末,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再加入乾薑末,做成藥丸,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五十丸。另一個方劑是用炮附子末、乾薑、厚朴、陳橘皮等量製成藥丸,每日服用兩次,每次四十丸。
陳藏器記載:縮沙蜜味酸,主治上氣咳嗽、奔豚病、驚癇等邪氣,外形類似白豆蔻子。嵩陽子則說它能止痢,味辛香。日華子記載:縮沙蜜能治療各種氣病、霍亂、轉筋、心腹痛,服用後還會有酒香味。
《圖經》記載:縮沙蜜生長在南方,現在只有嶺南山澤間才有。植株莖幹類似高良薑,高三到四尺。葉子青綠,長八到九寸,寬約半寸。三月四月在根部開花,五六月結果,一穗約有五七十枚果實,形狀像益智,果皮緊厚且皺縮,像栗子的紋理,外有刺,顏色黃赤。果皮內含有很多細小的種子,約四十多粒,像黍米大小,顏色微黑,在七月八月採收。
《海藥本草》記載:據陳氏所述,縮沙蜜也產自西海及西戎諸國。味辛平,帶鹹味。與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藥材相配伍效果更好。多從安東道運來。孫尚藥曾用它治療孕婦因受驚或跌傷導致胎動不安、腹部劇痛難忍的症狀。方法是不計用量,將縮沙蜜放入熨斗中,用小火慢炒至透熱,去皮取仁,搗碎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服用後不久,腹部胎動處會感到非常熱,胎兒也就安穩了,療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