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15)
卷第二十二 (15)
1. 地膽
味辛,寒,有毒。主鬼疰,寒熱,鼠瘻,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蝕瘡中惡肉,鼻中息肉,散結氣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一名蚖青,一名青蛙(烏媧切)。生汶山川穀,八月取。(惡甘草。)
陶隱居云:真者出梁州,狀如大馬蟻,有翼;偽者即斑蝥所化,狀如大豆,大都療體略同,必不能得真爾,此亦可用,故有蚖青之名。蚖字乃異,恐是相承誤矣。唐本注云:形如大馬蟻者,今見出邠州者是也。狀如大豆者,未見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草菜上取之,形倍黑色,芫青所化也。藥性論云:地膽,能宣出瘰癧根,從小便出,上亦吐之。
治鼻齆。
圖經文具芫青條下。
白話文: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主治鬼疰、寒熱、鼠瘻、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蝕瘡中惡肉、鼻中息肉、散結氣石淋、去子,服用一粒即會下洩。
【別名】蚖青、青蛙(讀作烏媧切)。
【產地】生長在汶山的山川與谷地,八月時季節可採收。
【注意事項】與甘草相沖突。
陶隱居說:真正的蠟青出於梁州,外觀像大馬蟻,並且有翅膀;偽品則是由斑蝥轉化而成,外觀像大豆,大部分治療效果類似,但通常無法得到真正的蠟青,這也可以使用,所以有「蠟青」之名。蠟字可能是誤傳,應當是相傳錯誤。
唐本註解提到:外形像大馬蟻的現在在邠州可以看到,外形像大豆的並沒有見過。
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本圖經:二月、三月、八月、九月,在草木生長期間採收,外形呈更深的黑色,由芫青轉化而成。
藥性論中提到:地膽能宣發瘰癧的根部,使其從小便排出,也可通過吐瀉的方式處理。
【應用】用於治療鼻塞。
詳細的文獻描述載於芫青條目下。】
2. 珂
味鹹,平,無毒。主目中翳,斷血,生肌。貝類也,大如鰒,皮黃黑而骨白,以為馬飾。生南海,採無時。(唐本先附)
海藥:謹按《名醫別錄》云:生南海,白如蚌。主消翳膜及筋弩肉,並刮點之。此外無諸要用也。雷公云:要冬採得色白膩者,並有白旋水紋。勿令見火,立無用處。夫用,以銅刀刮作末子,細研,用重絹羅篩過後,研千餘下用。此物不入婦人藥中用。
白話文:
這種東西味道鹹,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眼睛裡的障翳,止血,生肌。它是一種貝類,大小像鰒,外殼黃黑色而骨骼白色,可以用來裝飾馬匹。產於南海,全年都可以採集。(唐本先附)
海藥:根據《名醫別錄》記載,它產於南海,顏色潔白如蚌。主要用於治療眼膜翳障和筋骨疼痛,可以用來刮點治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用途。雷公說:要選在冬天採集,顏色白而光滑,並且有白色旋轉的水紋。不要讓它接觸火,否則就失去功效。使用時,要用銅刀刮成細末,再用細密的絹羅篩過,研磨一千多次才能使用。這種藥材不適合用於女性藥方。
3. 蜻(音青)蛉(音零)
微寒。強陰,止精。
陶隱居云:此有五、六種,今用青色大眼者,一名諸乘,俗呼胡蜊,道家用以止精。眼可化為青珠。共余黃細及黑者,不入藥用,一名蜻蜓。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蜻蜓六足四翼,好飛溪渠側。日華子云:蜻蜓,涼,無毒。壯陽,暖水臟。入藥去翼足,炒用良。
圖經曰:蜻蛉,舊不載所出州郡,今所在水際多有之。此有數種,當用青色大眼者為良。其餘黃赤及黑色者不入用。俗間正名蜻蜓,而不甚須也。道家則多用之。
衍義曰:蜻蛉,其中一種最大,京師名為馬大頭者是,身綠色,雌者,腰間一遭碧色。用則當用雄者。陶隱居以謂青色大眼。一類之中,元無青者,眼一類皆大。此物生化於水中,故多飛水上。唐·杜甫云:點水蜻蜓款款飛。
白話文:
蜻蜓性微寒,能滋陰止精。道家常用青色大眼、俗稱胡蜊的蜻蜓來止精,其眼可以煉製成青珠。其他黃色、細小或黑色的蜻蜓則不入藥,俗稱蜻蜓。蜻蜓喜飛於溪渠邊,性涼無毒,可壯陽暖水臟。入藥時需去其翼足,炒熟後使用。
古籍記載,蜻蜓種類繁多,以青色大眼者為最佳,其餘黃色、紅色或黑色的則不入藥。道家多使用蜻蜓,而民間則較少使用。
其中一種体型最大的蜻蜓,京師稱之為馬大頭,全身綠色,雌性腰間有碧色。藥用時應選用雄性,陶隱居所指的青色大眼,其實並非指顏色,而是指蜻蜓的眼睛都很大。蜻蜓生於水中,故多在水上飛翔。
4. 鼠婦
味酸,溫、微寒,無毒。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閉,血瘕,癇痓,寒熱,利水道。一名負蟠(音煩),一名𧉅(音伊)蝛(音威),一名蜲𧑓。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取。
陶隱居云:一名鼠負,言鼠多在坎中,背則負之,今作婦字,如似乖理。又一名鼠姑。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爾雅》云,蟠,鼠負是也。多在甕器底及土坎中,常惹著鼠背,故名之也。俗亦謂之鼠黏,猶如葈耳,名羊負來也。日華子云:鼠婦蟲,有毒。通小便,能墮胎。
圖經曰:鼠婦,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今處處有之。多在下濕處甕器底及土坎中,常惹著鼠背,故名鼠負。會作婦字,謬耳。《爾雅》云:蟠,鼠負。郭璞云:甕器底蟲。又云:𧉅威,委黍。《詩·東山》云:𧉅威在室。鄭箋云:此物家無人則生。然《本經》亦有此名,是今人所謂濕生蟲者也。
白話文:
鼠婦,味道偏酸,性溫微寒,無毒。它能治療小便不利、婦女月經不調、血塊積聚、癲癇、寒熱交替等病症,並能通利水道。鼠婦別名負蟠、𧉅蝛、蜲𧑓。它生長在魏郡平谷以及人們住處的地上,五月五日採收最佳。
古人記載,鼠婦又名鼠負,因其常在坑洞中,背部被老鼠負著,故得此名。也有人叫它鼠姑。根據蜀本注,鼠婦是《爾雅》中所記載的「蟠」,經常在甕器底部和土坎中,常惹著老鼠背,因此得名。民間也稱它鼠黏,如同葈耳被羊負來。日華子則認為鼠婦有毒,能通小便,也能墮胎。
圖經記載,鼠婦生長在魏郡平谷以及人們住處的地上,如今各地都有。它多生存在潮濕處,例如甕器底部和土坎中,常被老鼠背著,因此得名鼠負。會作婦字,純屬錯誤。《爾雅》中將鼠婦稱為「蟠」,郭璞注釋為甕器底部的小蟲。又說𧉅威是委黍,《詩經·東山》中提到「𧉅威在室」,鄭箋解釋為家中無人時才會出現。然而《本經》中也有此名,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濕生蟲。
五月五日取。古方:有用者,張仲景主久瘧,大鱉甲丸中使之。以其主寒熱也。
千金方:治產後小便不利。鼠婦七枚一味,熬為屑,作一服酒調下。
衍義曰:鼠婦,此濕生蟲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橫紋蹙起,大者長三、四分,在處有之,磚甃及下濕處多,用處絕少。
白話文:
五月五日採集。古方中,張仲景用於治療久瘧的[大鱉甲丸]方劑中,因為它能治寒熱。
《千金方》記載:治療產後小便不利,可以用七枚鼠婦,熬成粉末,用酒調服。
古書解釋:鼠婦是一種生活在潮濕環境的蟲子,有許多腳,顏色像蚯蚓,背上有橫紋,大的有三四分長,到處都有,磚瓦和潮濕的地方很多,但用途很少。
5. 螢火
味辛,微溫,無毒。主明目,小兒火瘡,傷熱氣,蠱毒,鬼疰,通神精。一名夜光,一名放光,一名熠(以入切)燿(以灼切),一名即炤(音照)。生階地池澤。七月七日取,陰乾。
陶隱居云:此是腐草及爛竹根所化,初猶未如蟲,腹下已有光,數日便變而能飛。方:術家捕取納酒中,令死乃干之,俗藥用之亦稀。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爾雅》云,螢火,即炤。《注》曰,夜飛,腹下有火,按此蟲是朽草所化也。《呂氏春秋》云:腐草化為螢是也。藥性論云:螢火,亦可單用,治青盲。
衍義曰:螢,常在大暑前後飛出,是得大火之氣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雖曰腐草所化,然非陰濕處終無。
白話文:
【性味】辛,微溫,無毒。【功效】主要用於明目,治療小兒火瘡,以及因熱氣、蠱毒、鬼疰等引起的病症,還能通神精。【別名】夜光、放光、熠(以入切)、燿(以灼切)、即炤(音照)。【生長環境】生長於階地、池塘和沼澤。【採收時間】七月七日採收,陰曬乾燥。
陶隱居說:這種草是腐敗的草或爛竹根轉化的,最初看起來還不像是蟲子,但腹部已經有光,幾天後就能飛行。【方劑】術士會捕捉它放入酒中,讓它死亡後再乾燥,民間藥物中使用它的比較少。臣禹錫等人按照蜀本註解說:《爾雅》中稱為螢火蟲的,就是炤。注釋說,它在夜晚飛行,腹部有火光,這種蟲子是由腐敗的草轉化的。《呂氏春秋》提到:腐敗的草化為螢火蟲。【藥性論】螢火蟲也可以單獨使用,治療青盲症。
【總結】螢火蟲通常在大暑前後飛出,由於受到大火氣的影響而變得明亮照人,現在使用它的人不多。《月令》雖然提到它是腐敗的草轉化的,但並不是所有陰濕的地方都能找到它。
6. 甲香
味鹹,平,無毒。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生南海。
唐本注云: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取黶燒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無損益也。(唐本先附)
圖經曰:甲香,生南海,今嶺外、閩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海蠡(音螺)之掩也。《南州異物志》曰:甲香,大者如甌面,前一邊直攙長數寸,圍殼岨峿有刺。其掩雜眾香燒之使益芳,獨燒則臭。一名流螺。諸螺之中,流最厚味是也。其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
人亦啖其肉。今醫方:稀用,但合香家所須。用時先以酒煮去腥及涎,云可聚香,使不散也。《傳信方》載其法云:每甲香一斤,以泔一斗半,於鐺中,以微煻火煮經一復時,即換新泔。
白話文:
甲香的味道鹹,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疼痛、呼吸急促、止瀉和尿頻。生長在南海。
甲香的外形像個小拳頭,青黃色,長約四、五寸。將其外殼燒成灰可以入藥。南方人也會煮食它的肉,但對身體並沒有益處。
甲香生長在南海,現在嶺南、閩南沿海地區以及明州都有出產。它是海螺的一種。據《南州異物志》記載,甲香個頭大的像一個大碗,前端有一邊直伸長數寸,外殼凹凸不平,有刺。它可以和其他香料一起燃燒,使香味更加濃郁,但單獨燃燒則有臭味。它也被稱為流螺,是各種螺類中最美味的。
甲香在醫藥上很少使用,主要用於香料製作。使用前需先用酒煮去腥味和黏液,據說這樣可以使香氣更濃郁,不容易散失。《傳信方》記載了具體方法:取甲香一斤,用米泔水一斗半,在鍋中用小火煮一個小時,然後換新的米泔水繼續煮。
經三換即漉出,眾手刮去香上惡物訖,用白蜜三合,水一斗,又煻火煮一復時,水乾,又以蜜三合,水一斗,再煮都三複時,以香爛止,炭火熱燒地,灑清酒,令潤,鋪香於其上,以新瓷瓶蓋合密,埿一復時,待香冷硬,即臼中,用木杵搗,令爛,以沉香三兩,麝香一分和合,略搗,令相亂,入即香成,以瓷瓶貯之,更能埋之,經久方:燒,尤佳。
凡燒此香,須用大火爐,多著熱灰及剛炭,至合翻時,又須換火,猛燒令盡訖,去之,爐旁著火,暖水即香不散。甲香須用台州小者佳。此法出於劉兗奉禮也。凡蠡之類亦多,絕有大者。珠蠡瑩潔如珠,鸚鵡蠡形似鸚鵡頭,並堪酒杯者。梭尾蠡如梭狀,釋輩所吹者,皆不入藥,故不悉錄。
白話文:
將香料過篩,去除表面的雜質,然後用白蜜三合、水一斗煮沸,持續煮沸直到水乾,再加入白蜜三合、水一斗,重複煮沸三次,直到香料軟化。接著用炭火將地面燒熱,灑上清酒使地面濕潤,鋪上香料,蓋上新的瓷瓶,封存一天一夜,待香料冷卻變硬後,用木杵搗碎。再加入沉香三兩、麝香一分,稍微搗碎,混合均勻,即成香料。裝入瓷瓶中,最好埋入地下保存,久放後再燒,效果更佳。
燒香時,需使用大火爐,放滿熱灰和剛熄滅的炭,燒到一半時,需換火,猛烈燃燒至燒盡,然後熄滅爐火。在爐旁點火,用溫水保持香氣不散。甲香以台州產的小型甲香品質最佳。此法出自劉兗奉禮。至於蠡,種類繁多,也有大型的。其中珠蠡晶瑩剔透,鸚鵡蠡形狀像鸚鵡頭,都可以用來做酒杯。梭尾蠡形狀像梭子,是僧侶用來吹奏的,這些都不入藥,因此不一一記錄。
海藥云:和氣清神,主腸風瘻痔。陳氏云:主甲疽,瘻瘡,蛇、蠍、蜂螫,疥癬,頭瘡,饞瘡。甲煎,口脂用也。《廣州記》云:南人常食,若龜鱉之類。又有小甲香,若螺子狀。取其蒂而修成也。雷公云:凡使,須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卻,漉出,於石臼中搗,用馬尾篩篩過用之。
經驗方:甲香修製法:不限多少,先用黃土泥水煮一日,以溫水浴過;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過;後用蜜、酒煮一日,又浴過;曝乾任用。
衍義曰:甲香,善能管香菸,與沉、檀、龍、麝用之,甚佳。
白話文:
海藥性味平和,能清神醒腦,主治腸風、瘻痔等病症。陳氏記載,它還能治甲疽、瘻瘡、蛇蠍蜂螫、疥癬、頭瘡、饞瘡等。甲香可製成煎劑服用或製作口脂。據《廣州記》記載,南方人經常食用甲香,如同食用龜鱉一般。還有一種形狀像螺子的「小甲香」,取其蒂部修整即可使用。雷公指出,使用甲香時,需要先用生茅香、皂角煮半日,再濾出,於石臼中搗碎,用馬尾篩過後才能使用。
經驗方中記載了甲香的修製方法:將甲香不限多少,先用黃土泥水煮一日,再用溫水浸泡;接著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再次浸泡;最後用蜂蜜和酒煮一日,再次浸泡,然後曬乾即可使用。
甲香具有良好的香味,常被用於香菸中,與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搭配使用,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