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7)

1. 蠮(音噎)螉(烏紅切)

味辛,平,無毒。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療鼻窒(陟慄切)。其土房主癰腫,風頭。一名土蜂。生熊耳川穀及牂牁,或人屋間。

陶隱居云:此類甚多,雖名土蜂,不就土中為窟,謂摙(力展切)土作房爾。今一種黑色,腰甚細,銜泥於人室及器物邊作房,如並竹管者是也。其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擬其子大為糧也。其一種入蘆竹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蟲,一名蜾蠃。

詩人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言細腰物無雌,皆取青蟲,教祝(音咒)便變成己子,斯為謬矣。造詩者乃可不詳,未審夫子何為因其僻邪。聖人有闕,多皆類此。唐本注云:土蜂,土中為窠,大如烏蜂,不傷人,非蠮螉,蠮螉不入土中為窠。雖一名土蜂,非蠮螉也。今按:李含光《音義》云:咒變成子,近亦數有見者,非虛言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按:《爾雅》果蠃,蒲盧。注云:即細腰蜂也,俗呼為蠮螉。《詩》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注曰: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言蒲盧負持桑蟲,以成其子,乃知蠮螉即蒲盧也。蒲盧即細腰蜂也。據此,不獨負持桑蟲,以他蟲入穴,摙泥封之,數日則成蜂飛去。

陶云是先生子如粟在穴,然捕它蟲以為之食。今人有候其封穴了,壞而看之,果見有卵如粟在死蟲之上,則如陶說矣。而詩人以為喻者,蓋如其大而不知其細也。陶又說此蜂黑色,腰甚細,能摙泥在屋壁間作房,如並竹管者是也。亦有入竹管中、器物間作穴者,但以泥封其穴口而已。

《圖經》云:摙泥作窠,或雙或只,得處便作,不拘土石竹木間,今所在皆有之。日華子云:蠮螉,有毒。治嘔逆,生研,竹木刺。入藥炒用。

圖經曰蠮螉,生熊耳川穀及牂牁,或人家屋間,今處處有之。黑色而腰細,雖一名土蜂,而不在土中作穴,但摙土於人家壁間或器物旁作房,如比竹管者是。謹按郭璞注《爾雅》果蠃,蒲盧。云:即細腰蜂也。俗呼為蠮螉。又《詩·小雅》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注:螟蛉,桑蟲也。

蜾蠃,蒲盧也。言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嫗養之,以成其子。又楊雄《法言》云:螟蛉之子殪,而逢果蠃祝之曰:類我類我。注云:蜾蠃遇螟蛉而受化,久乃變成蜂爾。據諸經傳,皆言此蜂取他蟲而化為己子。陶隱居乃謂生子如粟米大,在其房中,乃捕取草蟲以擬其子大為糧耳。

又有人壞其房而看之,果見有卵如粟在死蟲之上,皆如陶之說。又段成式云:書齋中多蠮螉,好作窠於書卷,或在筆管中,祝聲可聽,有時開卷視之,悉是小蜘蛛,大如蠅虎,旋以泥隔之,乃知不獨負桑蟲也。數說不同,人或疑之。然物類變化,固不可度。蚱蟬生於轉丸,衣魚生於瓜子,龜生於蛇,蛤生於雀,白鶂之相視,負螽之相應,其類非一。若桑蟲、蜘蛛之變為蜂,不為異矣。

如陶所說卵如粟者,未必非祝蟲而成之也。宋齊丘所謂蠮螉之蟲,孕螟蛉之子,傳其情,交其精,混其氣,和其神,隨物大小,俱得其真,蠢動無定情,萬物無定形,斯言得之矣。

陳藏器云:土蜂,蠮螉注蘇云:土蜂,土中為窠,大如烏蜂。按土蜂赤黑色,燒末油和敷蜘蛛咬瘡,此物能食蜘蛛,亦取其相伏也。聖惠方:治小兒霍亂吐瀉方:用蠮螉窠,微炙為末,以乳汁調下一字,止。

衍義曰蠮螉,諸家所論備矣,然終不敢舍詩之意。嘗析窠而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其色白而微黃,所負蟲亦在其中,乃青菜蟲,卻在子下,不與蟲相著。又非葉蟲及草上青蟲,應是諸蟲皆可也。陶隱居所說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細,醋調,塗蜂蠆。

白話文:

蠮螉味辛、性平,無毒。主治久聾、咳嗽逆氣、毒氣外洩、汗出、鼻塞。它的泥巢可治癰腫、頭痛。蠮螉又名土蜂,生長在熊耳山川谷地和牂牁地區,或在人家的屋簷下。

陶弘景說:蠮螉種類很多,雖然叫土蜂,但並非築巢於土中,而是用泥土築巢。其中一種是黑色,腰部非常細,在人家屋內或器物旁用泥土築巢,像許多竹管並排在一起一樣。它們產下的卵像小米粒大小,放在巢中,然後捕捉十幾隻草地上的小蜘蛛放入巢中,塞住巢口,以這些蜘蛛作為幼蟲的食物。還有一種蠮螉會在蘆葦管中築巢,也捕捉草地上的青蟲,這種蠮螉也叫蜾蠃。

詩經中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意思是說,細腰蜂沒有雌性,都捕捉青蟲,用咒語使青蟲變成自己的孩子,這是錯誤的說法。作詩的人不了解詳情,我們也不知為何要引用這段有誤的說法。聖人也有疏漏,大多數都類似這樣。唐代的注釋說:土蜂築巢於土中,大小像烏蜂,不傷人,與蠮螉不同,蠮螉不築巢於土中。雖然都叫土蜂,但並非同種。李含光在《音義》中說:用咒語使青蟲變成自己的孩子,近年來也確實有人見過,這不是虛言。

根據蜀地本草注釋:根據《爾雅》記載,果蠃就是蒲盧,注釋說:就是細腰蜂,俗稱蠮螉。《詩經》中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注釋說:螟蛉是桑蟲,蜾蠃是蒲盧。意思是說蒲盧捕捉桑蟲,來養育牠們的後代,由此可知蠮螉就是蒲盧,蒲盧就是細腰蜂。據此推斷,不僅是捕捉桑蟲,還會捕捉其他昆蟲放入巢穴,用泥土封住,幾天後就會變成蜂飛走。

陶弘景說蠮螉的卵像小米粒大小,在巢穴中,捕捉其他昆蟲作為食物。現在有人在蠮螉封好巢穴後,破壞巢穴查看,果然發現有像小米粒一樣的卵在死蟲上面,這就驗證了陶弘景的說法。而詩經中用它作比喻,可能是因為只看到它的外表,而不知道其細節。陶弘景還說這種蜂是黑色的,腰很細,能用泥土在屋牆上築巢,像許多竹管並排在一起一樣。也有一些會在竹管或器物中築巢,只是用泥土封住巢口而已。

《圖經》說:蠮螉用泥土築巢,有的單個,有的成雙,只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就會築巢,不限於土、石、竹、木等材質,現在到處都有。日華子說:蠮螉有毒,可以治療嘔吐、逆氣,以及竹木刺入體內。入藥需炒用。

《圖經》說蠮螉生長在熊耳山川谷地和牂牁地區,或在人家屋簷下,現在到處都有。顏色是黑色,腰部很細,雖然也叫土蜂,但不築巢於土中,而是用泥土在人家牆壁或器物旁築巢,像許多竹管並排在一起一樣。郭璞注釋《爾雅》說果蠃就是蒲盧,就是細腰蜂,俗稱蠮螉。《詩經·小雅》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注釋說:螟蛉是桑蟲,蜾蠃是蒲盧。意思是說蒲盧取桑蟲的幼蟲,帶走並撫養,使其成為自己的後代。楊雄《法言》也說:螟蛉的幼蟲死了,遇到蜾蠃,蜾蠃對牠說:「像我!像我!」注釋說:蜾蠃遇到螟蛉後,會使螟蛉轉化,很久之後就變成蜂了。根據各個經籍記載,都說這種蜂會捕捉其他昆蟲,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後代。陶弘景卻說牠們產下像小米粒大小的卵,在巢穴中,捕捉草蟲作為幼蟲的食物。

也有人破壞牠們的巢穴查看,果然發現有像小米粒一樣的卵在死蟲上面,都與陶弘景的說法相符。段成式說:書齋中有很多蠮螉,喜歡在書卷中築巢,或者在筆管中築巢,牠們的叫聲可以聽到,有時打開書卷查看,全是像蠅虎般大小的小蜘蛛,用泥土隔開,可見牠們不只捕捉桑蟲。這些說法不盡相同,人們因此產生懷疑。但是,萬物的變化,確實難以預料。蚱蟬生於轉丸,衣魚生於瓜子,龜生於蛇,蛤生於雀,白鷳互相注視,螽斯互相呼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桑蟲、蜘蛛變成蜂,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像陶弘景所說的卵如小米粒大小,未必不是用咒語使蟲子變成的。宋齊丘說蠮螉能孕育螟蛉的後代,傳遞牠們的情感,交合牠們的精氣,融合牠們的氣息,調和牠們的神氣,根據物體的大小,都能得到真正的結果,蠢動的生物沒有固定的感情,萬物沒有固定的形狀,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陳藏器說:土蜂就是蠮螉,蘇頌注釋說:土蜂築巢於土中,大小像烏蜂。土蜂是赤黑色,燒成灰末,用油調和,敷在蜘蛛咬傷的傷口上,這種蟲子能吃蜘蛛,也是取其相剋的道理。《聖惠方》治療小兒霍亂吐瀉的方子:用蠮螉巢穴,微炙成粉末,用母乳調和服用,即可止瀉。

《衍義》說:關於蠮螉,各家論述都很詳細,但是最終不敢違背詩經的意思。曾經剖開巢穴查看,果然有卵,像半粒小米大小,顏色是白色略帶黃色,所捕捉的蟲子也在裡面,是青菜蟲,在卵的下面,不與卵相接觸。也不是葉蟲或草地上的青蟲,大概各種蟲子都可以。陶弘景的說法比較接近。人們取下蜂巢,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在蜂螫的傷口上。

2. 葛上亭長

味辛,微溫,有毒。主蠱毒,鬼疰,破淋結,積聚,墮胎。七月取,曝乾。

陶隱居云:葛花時取之,身黑而頭赤,喻如人著玄衣赤幘,故名亭長。此一蟲五變,為療皆相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蟲;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為葛上亭長;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還地蟄,即呼為地膽。此是偽地膽爾,為療猶同其類。

亭長,腹中有卵,白如米粒,主療諸淋結也。唐本注云:今檢本草及古今諸方,未見用王不留行蟲者,若爾,則四蟲專在一起。今地膽出豳(音邠)州,芫青出寧州,亭長出雍州,斑蝥所在皆有,四蟲出四處,其蟲可一處周遊四州乎?且芫青、斑蝥形段相似,亭長、地膽貌狀大殊。豳州地膽,三月至十月,草萊上採,非地中取。

陶之所言,恐浪證之爾。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五月、六月葛葉上採取之,形似芫青而蒼黑色。凡用斑蝥、芫青、亭長之類,當以糯米同炒,看米色黃黑,即出,去頭、足及翅腳,以亂髮裹,懸屋棟上一宿,然後入藥用。

圖經文附芫青條下。

白話文:

葛上亭長味辛微溫,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蠱毒、鬼病、淋病、積聚和墮胎。七月採收,曬乾。

陶弘景說:葛上亭長在葛花盛開時採收,身體黑色,頭部紅色,像人穿著黑色衣服戴著紅色帽子,所以叫它亭長。這種蟲子要經過五次變化,藥效都差不多。二、三月在芫花上時叫芫青;四、五月在王不留行上時叫王不留行蟲;六、七月在葛花上時叫葛上亭長;八月在豆花上時叫斑蝥;九、十月要回到地底冬眠時叫地膽。這種地膽是假的,藥效和其它幾種蟲子差不多。

葛上亭長腹部有卵,像米粒一樣白,主要治療各種淋病。唐代的注釋說:現在查閱本草和古今各種藥方,都沒有見到使用王不留行蟲的記載,這樣看來,四種蟲子是混為一談了。現在的地膽產於豳州,芫青產於寧州,葛上亭長產於雍州,斑蝥到處都有,四種蟲子產於四個不同的地方,這種蟲子能周遊四州嗎?而且芫青和斑蝥的形狀相似,葛上亭長和地膽的外形卻大相徑庭。豳州的地膽,從三月到十月,都在草叢中採集,不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

陶弘景的說法,恐怕是不確切的。我們謹慎地參考蜀地本草圖經記載:五月、六月在葛葉上採集,形狀像芫青,但顏色是青黑色。凡是用斑蝥、芫青、葛上亭長這類藥材,應該用糯米一起炒,等到米變成黃黑色就取出,去掉蟲子的頭、腳和翅膀,用頭髮包起來,懸掛在屋樑上一夜,然後再入藥使用。

(此段文字附於芫青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