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1)

1. 白石英

味甘、辛,微溫,無毒。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久服輕身長年,耐寒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黃端白稜名黃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採,亦無時。(惡馬目毒公。)

陶隱居云:今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經》大小並有用,唯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其四色英,今不復用。唐本注云: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徑三、四寸,長五、六寸。今通以澤州者為勝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白石英,神農:甘。歧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澤,長者二、三寸。採無時。又云:青石英如白石英,青端赤後者是。赤石英,赤端白後者是。赤澤有光,味苦。補心氣。黃石英,黃色如金在端者是。黑石英,黑澤有光。

藥性論云:白石英,君。能治肺癰,吐膿,治嗽逆上氣,疸黃。日華子云:五色石英,平。治心腹邪氣,女人心腹痛,鎮心,療胃冷氣,益毛髮,悅顏色,治驚悸,安魂定魄,壯陽道,下乳,通亮者為上。其補益隨臟色而治,青者治肝,赤者治心,黃者治皮膚,白者治肺,黑者治腎。

圖經曰:白石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陶隱居以新安出者佳。蘇恭以澤州者為勝。今亦澤州出焉。大抵長而白澤,明澈有光,六面如削者可用。長五、六寸者彌佳。其黃色如金在端者,名黃石英。赤端白後者,名赤石英。青端赤後者,名青石英。黑澤而有光者,名黑石英。二月採,亦云無時。

古人服食,唯白石英為重,紫石英但入五石散。其黃、赤、青、黑四種,《本經》雖有名,而方家都不見用者。故《乳石論》以鍾乳為乳,以白石英為石,是六英之貴者,唯白石也。又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故陽生十一月後甲子服乳,陰生五月後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惡,動則為害不淺。

故乳石之發,方治雖多,而罕有能濟者,誠不可輕餌也。

聖惠方:治腹堅脹滿號石水方:用白石英十兩,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將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住火,候次日,暖一中盞飲,日可三度。如吃酒少,隨性飲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燒之。簡要濟眾方:治心臟不安,驚悸善忘,上鬲風熱化痰。

白石英一兩,硃砂一兩,同研為散。每服半錢,食後、夜臥前,金銀湯調下。

衍義曰: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稜,白色如水精。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之意,只令㕮咀,不為細末者,豈無意焉。其久服,更宜詳審。

2. 紫石英

味甘、辛,溫,無毒。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泰山山谷。採無時。(長石為之使,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共療霍亂,畏扁青附子,不欲鮀甲、黃連、麥句姜。)

陶隱居云:今第一用泰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無根。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不明澈。又有林邑石,腹裡必有一物如眼。吳興石四面才有紫色,無光澤。會稽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時並雜用。今丸散家採擇,唯泰山最勝,余處者,可作丸酒餌。

《仙經》不正用,而為俗方所重也。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紫石英,神農、扁鵲:味甘,平。季氏:大寒。雷公:大溫。歧伯:甘,無毒。生泰山或會稽。採無時。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藥性論云:紫石英,君。女人服之有子,主養肺氣,治驚癇,蝕膿,虛而驚悸不安,加而用之。

嶺南錄異云:隴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實瑩澈,隨其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鏃,煮水飲之,暖而無毒。比北中石英,其力倍矣。日華子云:紫石英,治癰腫毒等,醋淬搗為末,生薑、米醋煎,敷之。摩亦得。

圖經曰:紫石英,生泰山山谷,今嶺南及會稽山中亦有之。謹按《吳普本草》云:紫石英,生泰山及會稽,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陶隱居云:泰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最佳。會稽石,形色如石榴子,最下。先時並雜用,今唯用泰山石,余處者可作丸、酒餌。又按:《嶺表錄異》云:今隴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

其實瑩澈,隨其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鏃。煮水飲之,暖而無毒,比北中白石英,其力倍矣。然則泰山、會稽、嶺南紫石英用之亦久。《乳石論》無單服紫石者,唯五石散則通用之,張文仲有鎮心單服紫石煮水法,胡洽及《千金方》則多雜諸藥同用,今方家用者,唯治療婦人及治心病藥時有使者。

聖惠方:補虛勞,止驚悸,令人能食。紫石英五兩,打碎如米豆大,水淘一遍,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澄清,細細服,或煮粥,羹食亦得,服盡更煎之。青霞子:紫石英,輕身充肌。衍義曰:紫石英,明澈如水精,其色紫而不勻。

張仲景治風熱瘛瘲及驚癇瘛瘲風引湯: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乾薑大黃龍齒牡蠣甘草滑石等分,混合㕮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後量多少溫呷,不用滓,服之無不效者。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黃疸,泄痢,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生南山之陽山谷中。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今義陽山甚有之,一本南陽山谷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