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九 (9)
卷第九 (9)
1. 澤蘭
味苦、甘,微溫,無毒。主乳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瘡膿,產後金瘡內塞。一名虎蘭,一名龍棗,一名虎蒲。生汝南諸大澤旁。三月三日採,陰乾。(防己為之使。)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多生下濕地。葉微香,可煎油。或生澤旁,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可作浴湯。人家多種之而葉小異。今山中又有一種甚相似,莖方,葉小強,不甚香。既云澤蘭又生澤旁,故山中者為非,而藥家乃採用之。唐本注云:澤蘭,莖方,節紫色,葉似蘭草而不香,今京下用之者是。
陶云都梁香,乃蘭草爾。俗名蘭香,煮以洗浴,亦生澤畔,人家種之,花白紫萼,莖圓,殊非澤蘭也。陶注蘭草,復云名都梁香,並不深識也。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澤蘭一名水香。神農、黃帝、歧伯、桐君:酸,無毒。季氏:溫。生下地水旁,葉如蘭,二月生香,赤節,四葉相值枝節間。
藥性論云:澤蘭,使,味苦、辛。主產後腹痛,頻產血氣衰冷,成勞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腫。主婦人血瀝,腰痛,日華子澤蘭,通九竅,利關脈,養血氣,破宿血,消癥瘕,產前產後百病,通小腸,長肉生肌,消撲損瘀血,治鼻洪吐血,頭風目痛,婦人勞瘦,丈夫面黃。四月、五月採,作纏把子。
圖經曰:澤蘭,生汝南諸大澤旁,今荊、徐、隨、壽、蜀、梧州,河中府皆有之。根紫黑色,如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莖稈青紫色,作四稜。葉生相對,如薄荷,微香。七月開花,帶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三月採苗,陰乾。荊、湖、嶺南人家多種之。壽州出者無花子。
此與蘭草大抵相類,但蘭草生水旁,葉光潤,陰小紫,五、六月盛。而澤蘭生水澤中及下濕地,葉尖,微有毛,不光潤,方莖紫節,七月、八月初採,微辛,此為異耳。今婦人方中最急用也。又有一種馬蘭,生水澤旁,頗似澤蘭,而氣臭,味辛。亦主破血,補金創,斷下血。
陳藏器以為《楚詞》所喻惡草即是也。北人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也。又有一種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能破血,皆可用。
雷公云:凡使,須要別識雄雌,其形不同。大澤蘭形葉皆圓,根青黃,能生血調氣與榮合。小澤蘭回別,採得後,看葉上斑,根鬚尖,此藥能破血,通久積。凡修事,大小澤蘭須細銼之。用絹袋盛,懸於屋南畔角上,令乾用。子母秘錄:治小兒蓐瘡,嚼澤蘭心封上。
衍義曰:澤蘭,按《補註》云:葉如蘭。今蘭葉如麥門冬,稍闊而長,及一、二尺無枝梗,殊不與澤蘭相似。澤蘭才出土便分枝,梗葉如菊,但尖長。若取香嗅,則稍相類。既謂之澤蘭。又曰生汝南大澤旁,則其種本別。如蘭之說誤矣。
白話文:
澤蘭味苦甘,性微溫,無毒。主治產婦內出血,中風後遺症,腹水腫脹,全身及面部四肢浮腫,關節積水,外傷,癰腫瘡膿,產後傷口癒合不良。澤蘭又名虎蘭、龍棗、虎蒲,生長在汝南等地的沼澤旁。應在三月三日採收,陰乾保存。(以防己為輔藥。)
古籍記載,澤蘭各地皆有,多生長在潮濕低窪地帶。葉子略帶香味,可提煉成油。因生長在澤地,故名澤蘭,也稱都梁香,可作沐浴之用。民間多有種植,葉片略有差異。山中也有一種非常相似的植物,莖方,葉小而硬,香味不濃。雖也稱澤蘭且生長於澤地,但山中所產並非正品,藥家用者亦有。古籍記載:澤蘭莖方,節為紫色,葉片像蘭草但無香味,今京師所用者即此種。
古籍記載都梁香即為蘭草。俗稱蘭香,用其煮水沐浴,也生長在水邊,民間有種植,花為白紫色的花萼,莖圓,與澤蘭不同。古籍對蘭草的記載,又稱其為都梁香,顯然認識不夠深入。另有記載:澤蘭又名水香。古籍記載其味酸,無毒;另有記載其性溫。生長在低濕的水邊,葉片像蘭草,二月開始散發香味,莖節呈紅色,每節對生四片葉子。
古籍記載:澤蘭味苦辛。主治產後腹痛,多次生產導致血氣虛弱消瘦,以及全身面目腫脹。主治婦女血崩,腰痛。澤蘭能通九竅,暢通關脈,滋養血氣,破除陳舊瘀血,消除腫塊,治療產前產後各種疾病,通利小腸,生肌長肉,消散跌打損傷瘀血,治療鼻出血、吐血,頭痛眼痛,婦女體虛消瘦,男子面黃。應在四月五月採收,捆紮成束。
圖經記載:澤蘭生長在汝南等地的沼澤旁,現今各地皆有。根莖紫黑色,像粟米的根。二月發芽,高二三尺,莖稈青紫色,呈四棱形。葉片對生,像薄荷,略帶香味。七月開花,花色帶紫白色,花萼紫色,也像薄荷花。三月採收莖葉,陰乾保存。各地民間多有種植,壽州所產的澤蘭無花無子。
澤蘭與蘭草大致相似,但蘭草生長在水邊,葉片光滑潤澤,顏色略帶紫色,五六月盛開。而澤蘭生長在水澤及潮濕低窪地帶,葉片尖銳,略有絨毛,不光滑,莖方而節紫,七月八月初採收,略帶辛味,這是兩者的區別。澤蘭是婦科急症中最常用的藥物。還有一種馬蘭,生長在水澤旁,很像澤蘭,但氣味臭,味辛。也主治破血,治療外傷,止血。
古籍記載澤蘭為《楚辭》中所指的惡草。北方人稱其為紫菊,因其花形似菊花。還有一種山蘭,生長在山坡,像劉寄奴,葉片沒有分叉,非對生,花蕊微黃帶紅色。也能破血,都可入藥。
古籍記載:使用澤蘭時,必須區分雌雄,其形狀不同。大澤蘭葉片和莖都圓潤,根莖青黃色,能活血調氣,滋養身體。小澤蘭則不然,採收後觀察葉片上的斑點和根鬚的尖端,此種澤蘭能破血,通利久積。凡是炮製澤蘭,大小澤蘭都必須切碎,用絹袋盛裝,懸掛在屋南的角落陰乾備用。古籍記載:治療小兒蓐瘡,將澤蘭的莖心嚼碎敷貼患處。
古籍記載:關於澤蘭的記載,古籍說其葉如蘭草。但蘭草葉片像麥門冬,稍寬而長,可達一、二尺,沒有枝梗,與澤蘭完全不同。澤蘭剛出土就分枝,莖葉像菊花,只是更尖更長。如果聞其香味,則略有相似之處。既然稱為澤蘭,又說其生長在汝南大澤旁,則其種類本就不同。關於蘭草的說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