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一 (10)
卷第二十一 (10)
1. 鱖(居衛切)魚
味甘,平,無毒。主腹內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內小蟲。背有黑點,味尤重。昔仙人劉憑,常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間。(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微毒。益氣,治腸風瀉血。又名鱖豚、水豚。
食療云:平。補勞,益脾胃,稍有毒。勝金方:治小兒、大人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方:於臘月中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乾。每有魚鯁,即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溫呷。若得逆便吐,骨即隨頑涎出;若未吐,更吃溫酒,但以吐為妙,酒即隨性量力也;若更未出,煎一塊子,無不出者。此藥應是鯁在臟腑中日久痛,黃瘦甚者,服之皆出。
白話文:
石桂魚味甘性平,無毒。它能治療腹內積血、增強體力,讓人變得肥胖健康,還能驅除腹內寄生蟲。背部有黑色斑點的石桂魚,味道更濃郁。傳說仙人劉憑常吃石桂魚,如今這種魚仍然被稱為桂魚,可能就是當年的石桂魚。石桂魚生活在江溪之中。
另外,也有人認為石桂魚微毒,具有益氣、治療腸風瀉血的功效。它還有鱖豚、水豚的別稱。
石桂魚能補勞、益脾胃,但也略帶毒性。它還有治療魚骨卡喉的功效。方法是取臘月中的石桂魚膽,懸掛在北檐下晾乾。如果有魚骨卡喉,就取一小塊魚膽,用酒煎化溫熱服用。如果能順利嘔吐,魚骨就會隨著痰液一起排出;如果沒有吐出來,可以再喝一些溫酒,以促使嘔吐;如果還是沒有吐出來,就再煎一塊魚膽,直到魚骨排出為止。這種方法適用於魚骨卡在臟腑中很久,導致疼痛、消瘦的患者。
若卒求鱖魚不得,蠡魚、鯇魚、鯽魚俱可。臘月收之甚佳。
白話文:
如果突然找不到鰻魚,可以用蠡魚、鰤魚或鰕魚代替。在十二月收集這些魚效果特別好。
2. 青魚
味甘,平,無毒。
肉,主腳氣濕痹。作鮓與服石人相反。
眼睛,主能夜視。
頭中枕,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膽,主目暗,滴汁目中,並塗惡瘡。生於江湖之間。(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療卒氣。研服,止腹痛。可白煮吃,治腳氣腳弱。日華子云:作鯖字,平,微毒。治腳軟,煩懣,益氣力。枕用醋摩,治水氣,血氣心痛。不可同葵、蒜食之。服術人亦勿啖也。
圖經曰:青魚,生江湖間,今亦出南方,北地或時之。似鯉鯇而背正青色。南人多以作鮓,古作鯖字,所謂五候鯖鮓是也。頭中枕,蒸令氣通,曝乾,狀如琥珀,云可以代琥珀,非也。荊楚間取此魚枕煮拍作器皿甚佳。膽與目睛併入藥用。取無時。古今方:書多用。其膽滴汁目中,主目昏暗。又可塗惡瘡。余亦稀用。
白話文:
青魚的味道甘甜,性平,無毒。
青魚的肉可以治療腳氣、濕痹。用青魚做成鮓(一種魚肉製品)與服用石人(一種藥材)的效果相反。
青魚的眼睛可以使人夜視。
青魚頭部的枕骨,蒸熟曬乾後可以代替琥珀,用來研磨成粉末服用,可以治療心腹疼痛。
青魚的膽可以治療目暗,將膽汁滴入眼中,也可以塗抹在惡瘡上。青魚生長在江湖之間。
根據蕭炳的記載,青魚可以治療卒氣,將青魚研磨成粉末服用,可以止腹痛。可以將青魚白煮食用,可以治療腳氣、腳弱。
日華子記載:青魚性平,微毒。可以治療腳軟、煩悶,增強體力。用醋浸泡青魚枕骨,可以治療水氣、血氣心痛。青魚不能與葵菜、大蒜一起食用,服用術人(一種藥材)的人也不要吃青魚。
圖經記載:青魚生長在江湖之間,現在南方也產青魚,北方地區也偶爾會產。青魚的外形類似鯉魚和鯇魚,但背部呈青色。南方人多用青魚做成鮓,古時候寫作“鯖”字,所謂的五候鯖鮓就是指青魚鮓。青魚頭部的枕骨,蒸熟使其氣流通暢後,曬乾,形狀像琥珀,有人說可以用它代替琥珀,這是錯誤的。荊楚地區的人會用青魚枕骨煮沸後拍打成器皿,效果很好。青魚的膽和眼睛可以一起入藥,取用沒有特定時間限制。古今醫書中經常使用青魚,青魚的膽汁滴入眼中,可以治療目昏暗。也可以塗抹在惡瘡上。我很少使用青魚膽。
食療云:主腳氣煩悶。又,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也。又,頭中有枕,取之蒸,令氣通,曝乾,狀如琥珀。此物療卒心痛,平水氣。以水研服之良。又,膽、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亦塗熱瘡,良。海藥云:青魚,南方:人以為酒器,梳篦也。
孫真人云:治喉閉及骨鯁方以臘月取青魚膽陰乾,如患此及著骨鯁,即以膽少許,口中含咽津,即便愈。
白話文:
食療中記載:它可以治療腳氣煩悶。另外,將它和韭白一起煮食,可以治療腳氣腳弱、煩悶,並增強心力。此外,將它放置在頭部枕頭下,蒸煮讓氣流通暢,曬乾後會變成琥珀狀。這種東西可以治療猝發的心痛,平息水氣。用水研磨後服用效果很好。另外,它的膽汁和眼睛可以益人眼目,取汁滴入眼中,可以治療目暗。也可以塗抹熱瘡,效果很好。海藥中記載:青魚,在南方被用作酒器、梳篦。
孫真人說:治療喉嚨閉塞和魚骨卡喉的方子,在臘月取青魚膽陰乾。如果患有上述疾病或者魚骨卡喉,就取少許膽汁,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就可以治癒。
3. 河豚(音屯)
味甘,溫,無毒。主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江河淮皆有。(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河豚,有毒。又云:胡夷魚,涼,有毒。煮和禿菜食,良。毒以蘆根及橄欖等解之。肝有大毒。又名⿳丽龷比魚、規魚、吹肚魚也。
陳藏器云:如鯰魚,口尖,一名鮠魚也。
衍義曰: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慎也。厚生者不食亦好。蘇子美云: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此即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橄欖並蘆根汁解其毒。
白話文:
河豚味甘性溫,無毒,可以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江河淮水都有這種魚。但日華子記載,河豚有毒,胡夷魚也涼性有毒,煮和禿菜一起吃可以解毒。河豚的毒可以用蘆根和橄欖等解毒,肝臟毒性最強。河豚又名麗龷比魚、規魚、吹肚魚。陳藏器說,像鯰魚,嘴巴尖,又名鮠魚。
古籍記載河豚無毒,但實際上它有毒。雖然味道鮮美,但處理不當就會致命,不可不慎。厚生之人不食也無妨。蘇子說河豚此時珍貴,比魚蝦還貴。這是詩人的諷刺之語,不可盡信。河豚性情暴躁,觸碰它就會怒氣滿腹,浮出水面。漁民就用東西逗弄它,讓它上鉤。橄欖和蘆根汁可以解河豚毒。
4. 石首魚
味甘,無毒。頭中有石如棋子。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燒為灰末服,和蓴菜作羹,開胃益氣。候乾食之,名為鯗(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脹,食不消,暴下痢。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又野鴨頭中有石,云是此魚所化。生東海。(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石首魚,平。日華子云:取腦中枕,燒為末,飲下,治淋也。
食療:作干鯗,消宿食,主中惡,不堪鮮食。
白話文:
石首魚的藥性和食療
石首魚,味道甘甜,無毒。魚頭中有一顆像棋子大小的石頭。主治石淋,可以將石頭磨成粉服用,也可以燒成灰末服用,或是和蓴菜做成羹湯,可以開胃益氣。等魚乾透後食用,稱為鯗(音想)。烤著吃可以消瓜成水,也可以治療突然腹脹,飲食不消化,暴瀉痢疾。剛出水時,石首魚能發出鳴叫聲,夜間還能發光。民間傳說野鴨頭中的石頭就是石首魚變成的。石首魚產於東海。
(以下為古人記載的補充)
臣禹錫等人謹慎考證,陳士良說:石首魚性平。日華子說:取魚腦中的枕石,燒成粉末,飲用可以治療淋病。
食療:將石首魚做成乾鯗,可以消宿食,治療中惡,但不能鮮食。
5. 嘉魚
味甘,溫,無毒。食之令人肥健悅澤。此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能久食之,力強於乳,有似英雞,功用同乳。(今附)
陳藏器《吳都賦》云:嘉魚出於丙穴。李善注云:丙日出穴。今則不然,丙者,向陽穴也。陽穴多生此魚,魚復何能擇丙日耶?此注誤矣。《新注》云:治腎虛消渴及勞損羸瘦,皆煮食之。又《抱朴子》云:鸖知夜半,燕知戊巳,豈魚不知丙日也。食療云:微溫。常於崖石下孔中吃乳石沫,甚補益。微有毒。其味甚珍美也。
白話文:
乳魚味甘溫,無毒,食用可以讓人肥胖健康,容光煥發。這是因為乳魚常吃乳穴中的水,所以能滋補身體。乳魚可以長期食用,其功效比乳汁更強,類似於英雞,功效與乳汁相同。
關於乳魚的出處,陳藏器在《吳都賦》中提到嘉魚出自丙穴,李善注釋為丙日出穴,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丙者,向陽穴也,陽穴多生此魚,魚不可能選擇丙日出生,這點注釋有誤。現代注釋則認為乳魚可以治療腎虛、消渴、勞損瘦弱等症狀,食用方法是煮食。此外,《抱朴子》也提到鸖知夜半,燕知戊巳,魚當然也知道丙日,所以丙日出穴的說法不可信。食療記載乳魚性微溫,常在崖石下孔中食用乳石沫,極具補益功效,但微有毒性,其味道非常珍美。
6. 鯔魚
味甘,平,無毒。主開胃,通利五臟。久食令人肥健。此魚食泥,與百藥無忌。似鯉身圓,頭扁骨軟。生江海淺水中。(今附)
白話文:
【性質甘甜,屬平和,無毒害。主要能促進胃口,調和五臟功能。長期食用可以使人體態豐滿健康。這種魚類喜食泥沙,與各種藥物無衝突禁忌。形狀類似鰻魚,但身體圓潤,頭部扁平且骨質柔軟。生長於江海的淺水區。】
7. 紫貝
明目,去熱毒。
唐本注云:形似貝,圓,大二、三寸。出東海及南海上,紫斑而骨白。(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陳士良云:紫貝,平,無毒。
圖經曰:紫貝,《本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注云:出東海及南海上,今南海多有之,即砑螺也。形似貝而圓,大二、三寸,儋振夷黎採以為貨幣,北人唯畫家用砑物。謹按郭璞注《爾雅》云:餘貾(直其切),黃白紋。謂以黃為質,白為紋點。余泉,白黃文。謂以白為質,黃為紋點。
今紫貝則以紫為質,黑為紋點也。貝之類極多,古人以為寶貨,而此紫貝尤為世所貴重。漢文帝時,南越王獻紫貝五百是也。後世以多見賤,而藥中亦稀使之。又車螯之紫者,海人亦謂之紫貝。車螯,近世治癰疽方:中多用,其殼燒煅為灰,敷瘡。南海、北海皆有之,採無時。
白話文:
明目,去除熱毒。
唐本的註解說:紫貝的形狀像貝殼,圓形,大約兩到三寸大小。它產自東海和南海,顏色紫斑而骨白。(唐本附註)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陳士良的說法:紫貝是平的,無毒。
圖經說:紫貝在《本經》中沒有記載其出產的州土。蘇恭的註解說:紫貝產於東海和南海,現今在南海多見,就是砑螺。它的形狀像貝殼,圓的,大約兩到三寸,儋州的振夷黎族採集紫貝作為貨幣,北方人則只用畫來表現。郭璞在《爾雅》中的註解說:餘貾(讀作直其切),是黃白相間的。所謂的以黃為質,白為紋點。餘泉則是白黃相間的,白為質,黃為紋點。
而今的紫貝則是以紫為質,黑為紋點。貝類有很多,古人認為是珍貴的貨物,這種紫貝特別受到珍重。漢文帝時,南越王獻上了五百枚紫貝。後來因為多見而變得便宜,藥材中也不常使用。另外,海人稱車螯的紫色部分為紫貝。近些年治療癰疽時經常使用車螯,其殼燒煉成灰後可以用來敷療傷口。南海和北海都有這種貝類,隨時都可以採集。
人亦食其肉,云味鹹,平,無毒。似蛤蜊,而肉堅硬不及。亦可解酒毒。北中者殼粗,不堪用也。
衍義曰:紫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點,但黑。《本經》以此燒存性,入點眼藥。
白話文:
人也會吃這種東西的肉,說味道鹹,性平,無毒。外形像蛤蜊,但肉質堅硬,不如蛤蜊。也能解酒毒。北方產的貝殼比較粗糙,不適合食用。
另外,紫貝的大小約為二、三寸,背部呈深紫色並帶有斑點,看起來像黑色。《本經》中記載,將紫貝燒成灰,留下它的藥性,可以製作點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