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3)

1. 惡實

味辛,平。主明目,補中,除風傷。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生魯山平澤。

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唐本注云:魯山在鄧州東北。其草、葉大如芋,子殼似慄狀,實細長如茺蔚子。根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癥瘕,冷氣。吞一枚,出癰疽頭。《別錄》名牛蒡。一名鼠黏草。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惡實根,蒸,曝乾,不爾,令人慾吐。

浸酒去風,又主惡瘡。子名鼠黏,上有芒,能綴鼠。味苦,主風毒腫,諸瘻。根可作茹食之,葉亦搗敷杖瘡,不膿,避風。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牛蒡亦可單用,味甘,無毒。能主面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輕。子研末,投酒中浸三日,每日服三、二盞,任性飲多少。

除諸風,去丹石毒,主明目,利腰腳。又食前吞三枚,熟挪下,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又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莖、葉煮汁釀酒良。又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間習習如蟲行風,洗了慎風少時。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入少許鹽花搗。

圖經曰:惡實即牛蒡子也,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慄球,小而多刺。鼠過之則綴惹不可脫,故謂之鼠黏子,亦如羊負來之比。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秋後採子入藥用。根、葉亦可生搗,入少鹽花,以拓腫毒。又冬月採根蒸曝之入藥。

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用緊細牛蒡根,取時須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用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灼然好蜜四大合,溫分為兩服,每服相去五、六里。初服得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鄭中丞。鄭頃年至潁陽,因食一頓熱肉,便中暴風,外甥盧氏為潁陽尉,有此方,當時便服得汗,隨瘥,神效。又《篋中方》:風頭及腦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

取牛蒡莖葉,搗取濃汁二升,合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煻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處,風毒散自止。亦主時行頭痛,摩時須極力令作熱,乃速效。冬月無苗,用根代之,亦可。

雷公云:凡使,採之淨揀,勿令有雜子,然後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卻用布拭上,然後焙乾。別搗如粉用。食療雲根,作脯食之良。熱毒腫,搗根及葉封之。杖瘡、金瘡,取葉貼之,永不畏風。又,癱緩及丹石風毒,石熱發毒。明耳目,利腰膝,則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經三日,每日欲三、兩盞,隨性多少。

欲散支節筋骨煩熱毒,則食前取子三、七粒,熟挪吞之,十服後甚良。細切根如小豆大,拌麵作飯煮食,尤良。又,皮毛間習習如蟲行,煮根汁浴之。夏浴慎風。卻入其子炒過,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聖惠方:治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根搗絞取汁,不計時候,服一小盞,效。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補養身體的中氣,去除風邪造成的損傷。根和莖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發汗,中風導致的臉部腫脹,消渴症的熱症,以及排除體內積水。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生長在魯山的平坦濕潤地帶。

陶弘景說:現在的醫方已經不再使用它。唐朝的註解說:魯山在鄧州東北。它的草和葉子像芋頭一樣大,果殼像栗子的形狀,果實細長像茺蔚的種子。根主要治療牙齒疼痛、勞累引起的瘧疾、腳軟無力、風邪引起的毒瘡、咳嗽傷肺、肺部壅塞、疝氣、腹部腫塊、積血,以及各種風邪引起的腫塊,和寒氣引起的疾病。吞服一顆,可以使癰疽破潰。在《別錄》中被稱為牛蒡,又名鼠黏草。現在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惡實的根,蒸熟後曬乾,否則會令人想吐。

用酒浸泡可以去除風邪,又可以治療惡瘡。它的種子叫做鼠黏子,上面有芒刺,可以黏住老鼠。味道苦,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腫腫,以及各種瘻管。根可以像蔬菜一樣食用,葉子也可以搗爛敷在杖瘡上,可以防止化膿,並避免受風。劉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藥性論記載:牛蒡也可以單獨使用,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可以治療面部煩悶、四肢無力,疏通十二經脈,清除五臟的惡氣。可以經常當做蔬菜食用,使身體輕盈。種子研磨成粉末,放入酒中浸泡三天,每天服用兩三小杯,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飲用量。

可以去除各種風邪,解除丹石的毒性,使眼睛明亮,有利於腰部和腿腳。又可以在飯前吞服三顆,煮熟後吞下,可以散解各種結節、筋骨的煩熱毒。又可以把根切成豆粒大小,和麵拌在一起做飯吃,可以消除腹脹和壅塞。又可以用莖和葉煮汁來釀酒,效果很好。又可以取汁在夏天經常洗澡,去除皮膚間像蟲子爬行的風邪,洗完後要注意避風。又能敷治各種腫毒。用根和葉加入少許鹽花搗爛使用。

《圖經》說:惡實就是牛蒡子,生長在魯山的平坦濕潤地帶,現在到處都有。葉子像芋頭一樣而更長。果實像葡萄核一樣呈褐色,外殼像栗子球一樣,小而多刺。老鼠經過會被粘住無法脫落,所以被稱為鼠黏子,也像羊背著東西一樣。根有很大的,像蔬菜一樣食用對人非常有益。秋後採摘種子入藥使用。根和葉也可以新鮮搗爛,加入少許鹽花,用來敷治腫毒。又可以在冬天採摘根部蒸熟後曬乾入藥。

劉禹錫《傳信方》:治療突然中風,用緊實細長的牛蒡根,採摘時要避風,用竹刀或荊棘刀刮去泥土,用生布擦乾淨。搗爛後擠出汁液一大升,和燒熱的好蜂蜜四大合,溫熱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五六里路。第一次服用後如果出汗,汗出就會痊癒。這個方子是從岳鄂鄭中丞那裡得到的。鄭中丞之前到了潁陽,因為吃了一頓熱肉,就突然中風了,他的外甥盧氏是潁陽的縣尉,有這個方子,當時就服用了,出了汗就痊癒了,效果非常好。《篋中方》:治療頭風和腦部疼痛劇烈無法忍受的,用藥膏塗抹可以治癒。

取牛蒡的莖和葉,搗爛取濃汁二升,加入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用頭煻火煎煮,使之濃稠成膏,用來塗抹疼痛的地方,風毒自然消散。也主治時行性頭痛,塗抹時要用力使之發熱,才能快速見效。冬天沒有苗的時候,可以用根部代替,也可以。

雷公說:凡是使用它,要採摘乾淨,不要讓它有雜質,然後用酒拌蒸。等到表面有薄薄的白霜出現時,再用布擦去,然後焙乾。另外搗成粉末使用。食療方面說根,做成肉乾吃效果很好。熱毒引起的腫痛,搗爛根和葉敷在上面。杖瘡、金瘡,取葉貼在上面,永遠不會怕風。又,癱瘓和丹石引起的風毒,熱毒發作,使耳目清明,有利於腰部和膝蓋,就要取其種子磨成粉末,放入酒中浸泡三天,每天飲用兩三小杯,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飲用量。

想要散解肢體的關節筋骨煩熱毒,就在飯前取三到七粒種子,煮熟後吞下,服用十次後效果很好。把根切成小豆子大小,和麵拌在一起做飯吃,效果尤其好。又,皮膚毛髮間像蟲子爬行的,用煮根的汁液洗澡。夏天洗澡要注意避風。再把它們的種子炒過,磨成粉像茶一樣,煎三匕,可以通利小便。《聖惠方》:治療時氣餘熱不退,煩躁口渴,四肢無力,不能進食。用根搗爛擠出汁液,不限時間,服用一小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