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2)

1. 艾葉

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為意,下部生蟲,食其肛,爛見五臟,便死。燒艾於管中,熏下部,令煙入,更入少雄黃良。葛氏方治蛔蟲,或心如刺,口吐清水。搗生艾取汁,宿勿食,但取肥香脯一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然後即飲一升,當下蛔。又方:妊娠卒胎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

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良。經驗方:治喉痹。青艾和莖葉一握,用醋搗敷痹上,若冬月,取干艾亦得。李亞傳。又方:王峽州傳野雞痔病方,用槐柳湯洗,便以艾灸其上七壯,以知為度。王及郎中充西川安撫判官,乘騾入洛谷,數日而痔,病因是大作,如胡苽貫於腸頭,其熱如煻煨火,至一驛,僵仆,無計。有主郵者云:須灸即瘥。

及命所使為槐柳湯熱洗苽上。因用艾灸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盛入腸中,因大轉瀉,鮮血穢物一時出,至楚痛,瀉後遂失胡苽所在。孫真人糞後有血。濃煎艾葉、生薑汁,三合服。斗門方治火眼。用艾燒令煙起,以碗蓋之,候煙上碗成煤取下,用溫水調化洗火眼,即瘥。更入黃連甚妙。

又方:治癲癇。用艾於陰囊下穀道正門當中間,隨年歲灸之。勝金方:治中風口喎。以葦筒子長五寸,一頭刺於耳內,四面以面密封塞不透風,一頭以艾灸之七壯。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痛亦灸得。初虞世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雞子大,阿膠炒為末半兩,乾薑一錢銼,右以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消揚,溫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兵部手集:治發背頭末成瘡及諸熱腫。

以濕紙拓上,先干處是熱氣衝上,欲作瘡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即以痛為度。錢相公篋中方:治誤吞錢。取艾蒿一把細銼,用水五升,煎取一升,頓服便下。傷寒類要:治婦人妊娠七月,若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用艾葉如雞子大,酒三升,煮取一外半,分為二服。

又方:䘌蟲蝕下部。以泥作罌,以竹筒如指大,一頭坐罌缸中,一頭納下部孔中,以雞子大艾一團燒之,以泥作罌口吹之,常令艾煙燻下部,強人可益久,良。子母秘錄胎動上迫心痛。取艾葉如雞子大,以頭醋四升,煎取二升,分溫服。又方:治倒產子死腹中。艾葉半斤,酒四升,煮取一升服。

又方:小兒黃爛瘡。燒艾葉灰敷上。荊楚歲時記端午,四民踏百草,採艾以為人懸之戶上穰毒氣。又宗士炳之孫,常以端午日,雞未鳴時採似人者,縛用灸有驗。

衍義曰:艾葉,干搗,篩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許,可搗為末,入服食藥。入硫黃別有法。

白話文:

艾葉

如果不懂得使用艾葉,只針對上部問題治療,不注意下部,就會導致下部長蟲,這些蟲會啃食肛門,甚至侵蝕內臟,最終導致死亡。可以將艾葉燒在管子裡,用煙熏下部,讓煙進入,如果再加入少許雄黃效果更好。

葛氏的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蛔蟲,這種蟲會導致心臟像被針刺一樣疼痛,並且口吐清水。將新鮮艾葉搗爛取汁,空腹服用,先吃一小片肥美的肉脯,讓蟲聞到香味,然後馬上喝下一升艾葉汁,蛔蟲就會被排出。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孕婦突然胎動不安,或者只是腰痛,或者胎兒翻轉頂到心臟,或者下血不止。取一個雞蛋大小的艾葉,用四升酒煮到剩兩升,分成兩次服用,效果很好。

經驗方可以治療咽喉腫痛。取一把新鮮的艾葉連同莖葉,用醋搗爛敷在腫痛處,如果是冬天,也可以用乾燥的艾葉代替。這是李亞傳授的方子。

另一個方子是王峽州傳授的治療野雞痔瘡的藥方。先用槐樹枝和柳樹枝熬水清洗,然後用艾灸在患處灸七壯,直到感覺有效為止。王及郎中擔任西川安撫判官時,騎騾子進入洛谷,幾天後得了痔瘡,病情嚴重,痔瘡像胡瓜一樣掛在腸頭,熱得像燒紅的炭火。走到一個驛站就暈倒了,束手無策。有位驛站負責人說:「必須艾灸才能治好。」

於是讓人用槐樹枝和柳樹枝熬熱水清洗患處,然後用艾灸灸了三五壯,突然感覺一股熱氣進入腸道,接著就開始腹瀉,排出很多鮮血和污物,非常疼痛,腹瀉後痔瘡就消失了。

孫真人曾說,大便後出血,可以用濃煎的艾葉和生薑汁三合服用。

斗門的藥方可以治療紅眼病。將艾葉燒著,讓煙冒出來,用碗蓋住,等碗上被煙熏成煤灰後取下,用溫水調開清洗紅眼病,就能痊癒,如果再加入黃連效果更好。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癲癇。將艾葉在陰囊下方、肛門正中間的地方灸,灸的次數根據年齡大小來決定。

勝金方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口歪眼斜。用五寸長的蘆葦筒子,一頭插入耳朵內,四面用麵粉封住不透風,另一頭用艾灸灸七壯。患右側就灸左側,患左側就灸右側。耳痛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灸。

初虞世曾用這個方法治療婦女崩漏,持續出血不止。取熟艾葉如雞蛋大小,阿膠炒成末半兩,乾薑一錢切碎,一起用水五碗先煮艾葉和乾薑到剩兩碗半,再加入阿膠溶解,溫服,分三次空腹服用,一天服完。

兵部手集記載,可以用來治療發背初期還沒形成膿瘡以及各種熱腫。用濕紙敷在患處,先乾的地方表示熱氣向上衝,要形成瘡,就在那裡灸。如果先感覺疼痛,灸了就不痛了,以疼痛感為判斷標準。

錢相公的藥箱裡有一個藥方,可以治療誤吞錢幣。取一把細細切碎的艾蒿,用水五升煎到剩一升,一次性服用,就能把錢排出來。

《傷寒類要》記載,婦女懷孕七個月,如果得了傷寒發高燒,出現紅斑轉為黑斑,並且尿血,可以用雞蛋大小的艾葉,用三升酒煮到剩一升半,分兩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蟲子啃食下部。用泥做一個罐子,用像手指頭粗的竹筒,一頭插在罐子裡,一頭插在下部的孔裡,用一個雞蛋大小的艾葉團燒著,用泥封住罐口吹氣,讓艾煙持續熏下部,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熏久一點,效果很好。

《子母秘錄》記載,胎動向上擠壓導致心痛,可以用雞蛋大小的艾葉,用四升醋煮到剩兩升,分開溫服。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胎兒橫位難產。用半斤艾葉,用四升酒煮到剩一升服用。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黃爛瘡,將艾葉燒成灰敷在患處。

《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節時,大家會採集各種草藥,採摘艾草做成人形掛在門上,用來驅除毒氣。還有宗士炳的孫子,經常在端午節雞鳴前,採摘像人形的艾草,用來艾灸,效果很好。

衍義說:艾葉,乾燥後搗碎,篩去青色的雜質,留下白色的部分,加入石硫黃,就成了硫黃艾,可以用來艾灸。如果加入少量米粉,可以搗成末,加入藥物中服用。加入硫黃還有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