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

1. 卷第九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新增的醫案及心得。

2.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一名冰臺,一名醫草。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乾。作煎勿令見風。

陶隱居云: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甚良。唐本注云:《別錄》云,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艾葉,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癬,止赤白痢及五臟痔瀉血。煎葉,主吐血。

實,主明目,療一切鬼氣。初生取作乾菜食之。又除鬼氣。炒艾作餛飩,吞三、五枚,以飯壓之良。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又搗末和乾薑末為丸,一服三十丸,飯壓,日再服。治一切冷氣,鬼邪毒氣,最去惡氣。孟詵云:艾實與乾薑為末,蜜丸。消一切冷氣。

田野人尤與相當。日華子云: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及患痢人後分寒熱急痛。和蠟並訶子燒熏,神驗。艾實,暖,無毒。壯陽助水臟,腰膝及暖子宮。

圖經曰:艾葉,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處處有之,以復道者為佳。云此種灸百病尤勝。初春布地生苗,莖類蒿而葉背白,以苗短者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葉,曝乾。經陳久方可用。俗間亦生搗葉取汁飲,止心腹惡氣。古方亦用熟艾拓金瘡。又中風掣痛,不仁不隨。

並以干艾斛許,揉團之,納瓦甑中,並下塞諸孔,獨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下,燒艾一時久知矣。又治癩,取干艾隨多少以浸面,釀酒如常法,飲之,覺痹即瘥。近世亦有單服艾者,或用蒸木瓜丸之,或作湯,空腹飲之,甚補虛羸。然亦有毒,其毒發則熱氣衝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瘡出血者,誠不可妄服也。

食療云乾者並煎者,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春初採,為可干餅子。入生薑煎服,止瀉痢。三月三日可採作煎,甚治冷。若患冷氣,取熟艾麵裹作餛飩,可大如彈許。又治百惡氣。取其子,和乾薑搗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以飯三、五匙壓之,日再服。其鬼神速走出,頗消一切冷血。

田野之人與此方相宜也。又,產後瀉血不止。取干艾葉半兩炙熟,老生薑半兩,濃煎湯,一服便止。妙。外臺秘要:治霍亂吐下不止。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治諸骨鯁。生艾蒿數升,水、酒共一斗,煮取四升,稍稍飲之良。肘後方: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㽲刺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鼻中出血,下血。一名鬼排。

以熟艾如雞子三枚,水五升,煎取二升,頓服之。又方:治卒心痛。白熟艾成熟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蟲物。又方:治傷寒及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盛。干艾葉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頓服,取汗。又方:治病人齒無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

白話文:

艾葉,味道苦,性微溫,沒有毒。主要用來做艾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也可以煎煮服用,能止瀉、止吐血,治療下部的瘡瘍、婦女漏血、促進陰氣、生長肌肉,驅除風寒,幫助婦女懷孕。它又名冰臺、醫草。生長在田野。通常在三月初三採摘,曬乾。煎煮服用時不要讓它接觸到風。

陶弘景說:搗爛艾葉用來艾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也能止血,它的汁液還可以殺死蛔蟲,用苦酒煎煮艾葉,治療癬效果很好。《唐本草》注釋《別錄》說:艾,生長時性寒,成熟後性熱。能治療下血、鼻出血、膿血痢。用水煮或者做成藥丸、散劑都可以使用。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按照《藥性論》的說法:艾葉,是藥引。能止崩漏,安胎,止腹痛。用醋煎煮服用,可以治療癬,止赤白痢以及五臟痔瘡出血。煎煮葉子,可以治療吐血。

艾實,可以明目,治療一切鬼氣。剛長出來的嫩芽可以採摘做成乾菜食用。也可以去除鬼氣。炒過的艾葉做成餛飩,吃三、五個,用飯壓下,效果很好。長期服用能止冷痢。另外,如果心腹有惡氣,可以取葉子搗汁飲用。還可以將艾葉搗成末,和乾薑末混合製成藥丸,一次服用三十丸,用飯壓下,一天服用兩次。能治療一切冷氣、鬼邪毒氣,最能去除惡氣。孟詵說:艾實和乾薑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能消除一切冷氣。

田野鄉村的人尤其適合使用艾葉。日華子說:能止霍亂轉筋,治療心痛、鼻出血,以及婦女帶下病和痢疾患者發病後出現的寒熱急痛。和蠟及訶子一起燒煙熏,效果神奇。艾實,性溫,沒有毒。能壯陽、幫助腎臟功能、溫暖腰膝及子宮。

《圖經》說:艾葉,以前沒有記載產於哪個州縣,只說生長在田野,現在各地都有,以生長在復道(路邊)的最好。說這種艾灸治療各種疾病效果更好。早春時節,艾苗會破土而出,莖像蒿草,葉子背面是白色的,以植株矮小的為佳。三月初三、五月初五採摘葉子,曬乾。放置時間久的才可以使用。民間也有將新鮮艾葉搗爛取汁飲用,來止心腹的惡氣。古方也用熟艾敷在傷口上。又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抽搐疼痛、麻木不仁。

將一斛乾艾揉成團,放入瓦甑中,把所有的孔都堵住,只留一個孔,讓痛處對著甑孔下方,燒艾一會兒,疼痛就會緩解。又可以治療癩病,取適量乾艾浸泡在麵粉中,像平常一樣釀酒,喝了,感覺到麻痺的症狀減輕,病就好了。近代也有單獨服用艾葉的人,有人用蒸熟的木瓜和艾葉做成藥丸,有人煎湯,空腹服用,對身體虛弱的人很有補益。但是艾葉也有毒性,毒性發作時會出現熱氣上湧,煩躁不安,甚至會攻擊眼睛,導致眼睛長瘡出血。所以不可亂用。

《食療》記載:乾燥的艾葉或者煎煮的艾葉,能治療金瘡、崩漏、霍亂,止胎漏。春天剛長出來的艾葉可以採摘做成乾餅。加入生薑煎服,能止瀉痢。三月初三採摘艾葉做成煎劑,很能治療寒症。如果患有寒氣,可以用熟艾麵裹成餛飩,像彈丸一樣大小。又能治療各種惡氣。取艾葉的果實,和乾薑一起搗成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空腹服用三十丸,用三、五匙米飯壓下,一天服用兩次。鬼神會很快離開,而且能消除各種寒血。

田野鄉村的人使用這個方法很合適。另外,產後瀉血不止,可以用半兩炙熟的乾艾葉,半兩老生薑,濃煎湯,喝一次就能止血,效果很好。外臺秘要記載:治療霍亂,上吐下瀉不止。用一把艾葉,加三升水,煮到剩一升,一次性喝完。又有方子:治療各種骨頭卡住食道。用幾升新鮮的艾蒿,和水、酒共一斗,煮到剩四升,慢慢喝下,效果很好。《肘後方》記載:鬼擊病,發病沒有預兆,突然發作,像刀刺一樣,胸脅腹部內刺痛,不能按壓,有時會吐血、流鼻血、大便出血。又名鬼排。

用三個雞蛋大小的熟艾,加五升水,煎到剩二升,一次性喝完。又有方子:治療突然心痛。用一升成熟的白熟艾,加三升水,煮到剩一升,去渣,一次性喝完。如果是被外來的邪氣入侵引起的,會吐出蟲子之類的東西。又有方子:治療傷寒和時氣溫病,頭痛發熱,脈搏強盛。用三升乾艾葉,加一斗水,煮到剩一升,去渣,一次性喝完,發汗。又有方子:治療病人牙齒沒有光澤,舌苔發白,或者嗜睡,不知道疼痛,或者腹瀉,要趕快治療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