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一 (4)
卷第二十一 (4)
1. 蟬花
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瘛瘲,夜啼心悸。所在皆有,七月採。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圖經文具蚱蟬條下。
雷公云: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後,於屋下東角懸干,去甲土後,用漿水煮一日,至夜焙乾,碾細用之。
衍義(蟬花,文具蚱蟬條下。)
白話文:
蟬花味甘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厥、抽搐、夜啼、心悸等症狀。它四季皆有,七月採收最佳,生長在苦竹林中的品質較佳,花從土中長出。雷公指出,使用蟬花時,要選取白花完整的,採收後懸掛在房屋的東角陰乾,去除泥土後,用漿水煮一天,晚上烘乾,碾成粉末使用。
2. 蠐螬
味鹹,微溫、微寒,有毒。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療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蟦(扶文切)蠐,一名⿱艹楚(音肥)齊,一名㪍齊。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蜚蠊為之使,惡附子。)
陶隱居云:大者如足大指,以背行,乃快於腳,雜豬蹄作羹,與乳母不能別之。《詩》云:領如蝤蠐,今此別之,名以蠐字在下,恐此云此蠐螬倒爾。唐本注云:此蟲有在糞聚,或在腐木中。其在腐柳樹中者,內外潔白;土糞中者,皮黃內黑黯。形色既異,土木又殊,當以木中者為勝。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鹹,性溫微寒,帶有毒性。它可以治療瘀血、血脈不通造成的痺氣,可以化解脅肋下因血瘀而堅硬疼痛,也能治療月經閉止、眼睛分泌物過多、青翳白膜等症狀。此外,它還能治療吐血不止、骨折、血塊、刀傷內塞、產後寒症、乳汁不通。它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蟦蠐、楚齊、㪍齊。它生長在河內平澤地區以及人家積累的糞草之中。採集時間不限,但反季節生長的藥效更佳。蜚蠊是它的使者,它忌諱附子。
陶隱居說:這種蟲體積如同人的大拇指,以背部行走,速度比腳還快,可以與豬蹄一起熬湯,甚至連乳母都難以分辨。詩經中說:「領如蝤蠐」,現在可以區分它了,命名時將蠐字放在下方,也許是為了避免與蝤蠐混淆。唐本注釋說:這種蟲有的生長在糞堆裡,有的生長在腐爛的木材中。生長在腐爛的柳樹中的,內外潔白;生長在土糞中的,皮黃內黑。形狀和顏色不同,生長環境也截然不同,生長在木頭中的品質更佳。
採雖無時,亦宜取冬月為佳。按《爾雅》一名蠍(音曷),一名蛣𧌑,一名蝤蠐。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蠐螬,主赤白遊疹。以物發疹破碎,蠐螬取汁塗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今據《爾雅》蟦,蠐螬。注云:在糞土中。《本經》亦云:一名蟦蠐。又云:生積糞草中,則此外恐非也,今諸朽樹中蠹蟲,俗通謂之蠍,莫如其主療,唯桑樹中者,近方:用之,治眼得效。又《爾雅》蠍,蛣𧌑。
又蠍,桑蠹。注云:即蛣𧌑也。又據有名未用,存用未識部蟲類中,有桑蠹一條云:味甘,無毒。主心暴痛,金瘡肉生不足,即此是也。蘇云:當以木中者為勝,今獨謂其不然者,謂生出既殊,主療亦別。雖有毒,無毒易見,而相使、相惡難知。又蠍不共號蠐螬,蟦不兼名蛣𧌑,幾以處療,當自審之也。
白話文:
雖然採集蠍子沒有特定時間,但以冬季為最佳時節。根據《爾雅》記載,蠍子又名蛣𧌑,也叫蝤蠐。
陳藏器在《本草》中提到:蠐螬可以治療赤白遊疹,也就是疹子發紅發白、散佈全身的情況。當疹子破裂時,可以取蠐螬的汁液塗抹。
蜀本注釋中記載:蟦就是蠐螬。注釋中還提到:蟦蠐生活在糞土中。而《本經》中也記載:蟦螬也叫蟦蠐,並說明牠們生活在堆積的糞草中。因此,除了糞土和糞草外,其他地方的蟦螬可能不是真正的蟦螬。
現在人們常把朽樹中的蠹蟲稱為蠍子,但真正具有療效的蠍子,只有桑樹中的蠍子,民間用它來治療眼疾,效果顯著。
《爾雅》中提到:蠍子也叫蛣𧌑。
另外,桑蠹也是一種蠍子,注釋中說明桑蠹就是蛣𧌑。
在《有名未用,存用未識部蟲類》中,也有一條關於桑蠹的記載,說明桑蠹味甘無毒,可以治療心臟劇痛、金瘡肉生不足等症狀。
蘇恭認為,桑樹中的蠍子藥效最好。有些人認為桑樹中的蠍子和別處的蠍子不同,藥效也不一樣。雖然有毒和無毒的蠍子容易分辨,但它們的藥效卻不易判斷。蠍子有很多名稱,比如蠐螬、蟦等,而蟦又叫蛣𧌑,因此在使用蠍子治療疾病時,需要仔細辨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藥性論云:蠐螬,臣。汁,主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日華子云:蠐螬蟲,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治風疹。桑、柳樹內收者佳,余處即不中。糞土中者,可敷惡瘡。
圖經曰:蠐螬,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今處處有之。大者有如足大指,以背行反快於腳,採無時。反行者良。此《爾雅》所謂蟦,蠐螬。郭璞云:在糞土中者是也。而諸朽木中蠹蟲,形亦相似,但潔白於糞土中者,即《爾雅》所云:蝤蠐,蠍。又云:蠍,蛣𧌑。又云:蠍,桑蟲。
郭云:在木中雖通名蠍,所在異者是此也。蘇恭以謂入藥當用木中者,乃與《本經》云生積糞草中相戾矣。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蟲條。桑蟲即蛣𧌑也,與此主療殊別。今醫家與蓐婦下乳藥用之,乃是掘糞土中者,其效殊速。乃知蘇說未可據也。張仲景治雜病方,大䗪蟲丸中用蠐螬,以其主脅下堅滿也。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蠐螬是一種藥材,其汁液可以用來治療眼疾,去除眼翳,也能止血止痛。蠐螬蟲還能治癒胸腹脹滿、障翳瘀膜,以及風疹。生長在桑樹、柳樹裡的蠐螬最好,其他地方的則不適合。糞土中的蠐螬可以敷治惡瘡。
蠐螬多生長在河內平澤以及人家積糞草中,如今各地都有。大的像人的大拇指,以背部行走,速度比腳還快,採集沒有時間限制,反向行走的蠐螬品質最好。這就是《爾雅》中所說的蟦、蠐螬。郭璞說,在糞土中的蠐螬就是這種蟲。而朽木中的蠹蟲,形狀也相似,但比糞土中的蠐螬更潔白,這就是《爾雅》中所說的蝤蠐、蠍。又說,蠍,就是蛣𧌑,也是桑蟲。
郭璞說,雖然木中蟲都叫做蠍,但因生長環境不同,所以有所區別。蘇恭認為入藥應該用木中的蠐螬,這就與《本經》中說蠐螬生長在積糞草中相矛盾了。桑蟲已經單獨列出藥性,桑蟲就是蛣𧌑,其功效與蠐螬有很大區別。如今醫家在給產婦下乳的藥方中使用蠐螬,都是用挖取糞土中的蠐螬,效果非常快,這就說明蘇恭的說法不可靠。張仲景在治療雜病的方子中,大䗪蟲丸裡就用蠐螬,因為蠐螬可以治療脅下堅滿。
《續傳信方》治喉痹,取蟲汁點在喉中,下即喉開也。
陳藏器《本經》云:生糞土中。陶云:能背行者。蘇云:在腐木中,柳木中者皮白,糞中者皮黃,以木中者為勝。按:蠐螬居糞土中,身短足長,背有毛筋。但從水入秋,蛻為蟬,飛空飲露,能鳴高潔。蠍在朽木中,食木心,穿如錐刀。一名蠹,身長足短,口黑無毛,節慢。
至春羽化為天牛,兩角狀如水牛,色黑背有白點,上下緣木,飛騰不遙。二蟲出處既殊,形質又別,蘇乃混其狀,總名蠐螬,異乎蔡謨彭蜞,幾為所誤。蘇敬此注,乃千慮一失矣。《爾雅》云:蟦,蠐蝤,蠐蠍。郭注云:蠐螬在糞土中,蠍在木中,桑蠹是也。飾通名蠍,所在異也。
白話文:
古籍《續傳信方》記載,治療喉嚨阻塞,可以用蟲汁滴入喉嚨,很快就能使喉嚨暢通。
陳藏器在《本經》中提到,蠐螬生於糞土中。陶弘景則說,蠐螬能背著身體行走。蘇恭則認為,蠐螬生於腐木中,柳木中生長的蠐螬皮白,糞土中生長的蠐螬皮黃,以木中生長的蠐螬為佳。根據觀察,蠐螬確實生長於糞土中,身體短而腿長,背部有毛筋。它們在夏秋之際,會蛻變成蟬,飛到空中喝露水,並能發出清脆的鳴叫。蠍則生長在朽木中,以木心為食,鑽洞的能力如同錐刀一般。它也稱為蠹,身體長而腿短,嘴巴黑色,沒有毛髮,身體有節,移動緩慢。
到了春天,蠍會羽化為天牛,兩隻角像水牛一樣,顏色為黑色,背部有白色斑點,會上下爬行於樹木,飛行距離不遠。這兩種蟲子的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徵都不同,蘇恭將它們混為一談,統稱為蠐螬,與蔡謨所說的彭蜞不同,很容易產生誤解。蘇敬在注解中犯了千慮一失的錯誤。《爾雅》中記載,蟦就是蠐蝤和蠐蠍。郭璞注解說,蠐螬生於糞土中,蠍生於木中,桑蠹就是蠍。蠐螬是通稱,但生長環境不同。
又云:齧桑,注云:似蠍牛,長角,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也。雷公云:凡使,桑樹、柏樹中者妙。凡收得後陰乾,干後與糯米同炒,待米焦黑為度,然後去米,取之,去口畔並身上肉毛並黑塵了,作三、四截,碾成粉用之。外臺秘要:《刪繁》丹走皮中浸淫,名火丹。方:取蠐螬末敷之。
千金方:治稻、麥芒入眼。取蠐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蠐螬從布上摩之,其芒出著布上,良也。百一方: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蠐螬碎之敷刺上,立出。子母秘錄:治癰疽,痔漏,惡瘡及小兒丹。末蠐螬敷上。治口瘡截頭箸,翻過拭瘡,效。
白話文:
據說,蠐螬長得像蠍子,有角,身上有白點,喜歡啃食桑樹,在樹上鑽洞。雷公說,生長在桑樹和柏樹上的蠐螬最好。採集後陰乾,再和糯米一起炒,直到糯米焦黑,然後去除糯米,取用蠐螬。將蠐螬除去口邊和身上多餘的毛和黑色灰塵,切成三、四段,研磨成粉使用。外臺秘要記載,丹毒浸淫皮膚,稱作火丹。方子是取蠐螬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千金方記載,治療稻穀或麥芒扎入眼睛的方法,是取蠐螬,用新布覆蓋在眼睛上,用蠐螬在布上摩擦,芒刺就會跑到布上,效果很好。百一方記載,治療竹木刺扎入肉中無法取出,可以用研磨後的蠐螬敷在刺上,刺就能馬上出來。子母秘錄記載,治療癰疽、痔漏、惡瘡以及小兒丹毒,可以用蠐螬研磨成粉敷於患處。治療口瘡,可以用截斷的筷子頭,翻轉過來擦拭患處,效果很好。
衍義曰:蠐螬,此蟲諸腐木根下有之。構木津甘,故根下多有此蟲,其木身未有完者。亦有生於糞土中者,雖肥大,但腹中黑,不若木中者,雖瘦而稍白。生研,水絞汁,濾清飲,下奶。
白話文:
解釋如下:
「衍義」說:蠐螬,這種蟲子在各種腐朽的樹根下方可以找到。構木(一種樹)的樹根部分因為含有豐富的養分,所以常有這種蟲子存在,而這種樹本身通常不會是完整的。此外,也有些蠐螬出現在糞土中,雖然它們可能看起來很大,但身體內部通常是黑色的,不像在樹中發現的那種,即使比較瘦小,但顏色稍微偏白一些。
將蠐螬生研磨後,用清水絞取汁液,過濾後清飲,可以幫助排奶。
3. 烏賊魚骨
味鹹,微溫。無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肉,味酸,平,主益氣強志。生東海池澤。取無時。(惡白蘞、白芨、附子。)
陶隱居云:此是⿰暴頁(音剝)烏所化作,今其口腳具存,猶相似爾。用其骨亦炙之。其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唐本注云:此魚骨,療牛、馬目中障翳,亦療人目中翳,用之良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烏賊魚骨,主小兒痢下,細研為末,飲下之。亦主婦人血瘕,殺小蟲並水中蟲,投骨於井中,蟲死。
白話文:
海螵蛸味鹹微溫,無毒。能治女子月經不調,血閉不通,陰部腫痛,寒熱交替,癥瘕積聚,不孕,驚恐入腹,臍周疼痛,陰部寒腫,幫助懷孕。也能止住膿瘡不癒合。
墨魚味酸性平,能益氣強志。生於東海池澤,四季皆可捕獲。忌與白蘞、白芨、附子同用。
古人說,海螵蛸是烏賊變成的,現在還留著它的嘴和腳,看起來很像。可以拿它的骨頭來烤著吃。墨魚肚子裡有墨汁,現在可以做成很好的墨。古代記載說,墨魚骨能治療牛馬的眼睛障翳,也能治人眼睛的翳膜,效果很好。現在又有人說,墨魚骨能治小兒腹瀉,研成粉末服用即可。也能治婦女血塊積聚,殺死小蟲,包括水中的蟲子。把墨魚骨扔進井裡,蟲子就會死掉。
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摩服之。海人云:昔秦王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其形一如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𪇰烏所化也,今目口尚在背上,骨厚三、四分,今出越州。蘇恭引《音義》云:無𪇰字,言是鴨字,乃以《爾雅》中鵯鶋。一名雅烏,小而多群,腹下白者為之。
《圖經》又云:背上骨厚三、四分,則非水烏也。今據《爾雅》中自有鵅、烏𪇰,是水烏。似鶂,短頸,腹翅紫白,背上綠色,名字既與《圖經》相符,則𪇰烏所化明矣。藥性論云:烏賊魚骨,使,有小毒。止婦人漏血,主耳聾。孟詵云:烏賊骨,主目中一切浮翳。細研和蜜點之。
白話文:
烏賊魚腹中的墨汁,可以治療血刺心痛,用醋調和服用。海人說,傳說秦王東遊時,遺失了算袋於海中,就化成了這種魚。它的形狀像算袋,兩條帶子很長,墨汁還在肚子裡。臣禹錫等人查閱蜀本圖經記載,說烏賊魚是烏鴉變成的,現在牠的頭和眼睛還在背上,骨頭厚三到四分,現在出產於越州。蘇恭引用《音義》說,沒有「𪇰」這個字,應該是「鴨」字,根據《爾雅》記載,應該叫鵯鶋,又名雅烏,體型小,喜歡群居,腹部白色的就是牠。
《圖經》還說,烏賊魚背上的骨頭厚三到四分,就不是水鳥。現在根據《爾雅》記載,確實有鵅、烏𪇰,牠們是水鳥,樣子像鶂,脖子短,腹部和翅膀呈紫白色,背部是綠色,名字也與《圖經》記載相符,所以烏賊魚是烏鴉變成的就清楚了。藥性論說,烏賊魚骨,有微毒,可以止婦人漏血,治耳聾。孟詵說,烏賊魚骨,可以治目中一切浮翳,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點眼即可。
又,骨末治眼中熱淚。日華子云:烏賊魚,通月經。骨療血崩,殺蟲。心痛甚者,炒其墨,醋調服也。又名纜魚,須腳悉在眼前,風波稍急,即以須黏石為纜。
圖經曰:烏賊魚,出東海池澤,今近海州郡皆有之。云是𪇰(音剝)烏所化,今其口腳猶存,頗相似,故名烏賊,能吸波噀墨以溷水,所以自衛,使水匿不能為人所害。又云:性嗜烏,每暴水上,有飛烏過,謂其已死,便啄其腹,則卷取而食之,以此得名,言為烏之賊害也。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
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可以自纜,故別名纜魚。《南越志》云:烏賊有碇,遇風便虯前一須下碇而住碇,亦纜之義也。腹中血及膽,正如墨,中以書也,世謂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其肉食之益人,取無時。其無骨者名柔魚。
白話文:
烏賊魚的介紹與藥性
烏賊魚的藥用價值:
- 烏賊魚的骨頭可以治療眼部發炎、流淚。
- 日華子記載,烏賊魚能通經活血。
- 烏賊魚骨頭能止血、殺蟲。
- 對於劇烈的心痛,可以用烏賊魚墨炒熟後,用醋調服。
烏賊魚的特性與習性:
- 烏賊魚又稱纜魚,牠的觸手長在頭部,在海浪較急時,會用觸手黏住岩石,作為纜繩固定。
- 圖經記載,烏賊魚主要產於東海和池澤,如今沿海地區都可找到。
- 傳說烏賊魚是「剝烏」所化,牠的嘴和觸手仍然保留著剝烏的模樣,所以被稱為烏賊。
- 烏賊魚會吸入海水,然後吐出墨汁,使海水混濁,藉此保護自己,隱藏在水中,避免被捕食。
- 烏賊魚以烏鴉為食,牠們常常浮出水面,當烏鴉以為牠已死去,啄食牠的腹部時,烏賊魚就會突然捲起烏鴉,將其吞噬。
- 烏賊魚的外形像革囊,嘴巴長在腹部下方,八條觸手圍繞在嘴巴周圍。
- 烏賊魚只有一根骨頭,厚約三、四分,形狀像小舟,輕盈且白。
- 烏賊魚還有兩條像帶子一樣的觸手,可以作為纜繩固定,因此又稱為纜魚。
- 《南越志》記載,烏賊魚有碇,遇到風浪時,就會用觸手當作碇,固定住自己,這也是「纜」的含義。
- 烏賊魚腹部的血和膽汁都像墨汁,可以用來寫字。人們說烏賊魚有墨汁,懂得禮儀,所以俗稱牠為海中的白事小吏。
- 烏賊魚的肉可以食用,對人體有益,隨時都可以捕撈。
- 沒有骨頭的烏賊魚叫做柔魚。
又更有章舉、石距二物,與此相類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貴重,然不入藥用,故略焉。
食療云:骨,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良。其骨能消目中一切浮翳。細研和蜜點之,妙。又,點馬眼熱淚甚良。久食之,主絕嗣無子,益精。其魚腹中有墨一片,堪用書字。雷公云:凡使,勿用沙魚骨,緣真相似,只是上紋橫,不入藥中用。
凡使,要上紋順,渾用血滷作水浸,並煮一伏時了,漉出,於屋下掘一地坑,可盛得前件烏賊魚骨多少,先燒坑子,去炭灰了,盛藥一宿,至明取出用之,其效倍多。聖惠方:治傷寒熱毒氣攻眼,生赤白翳。用烏賊魚骨一兩,不用大皮,杵末,入龍腦少許令細,日三、四度,取少許點之。
白話文:
除了烏賊魚,還有章舉和石距兩種生物,跟烏賊魚很像但體型更大,味道也更鮮美,是珍貴的食材,但沒有藥用價值,所以就略過不提了。
食療方面,烏賊魚骨可以治療大人小孩的腹瀉,將魚骨烤至黃色,去皮研磨成粉末,加入粥中食用效果很好。魚骨還能消除眼中的各種浮翳,研磨成粉末混合蜂蜜點眼效果極佳,也能治療馬的眼睛發炎流淚。長期食用烏賊魚骨可以導致不孕,但可以補精。烏賊魚腹部有一片墨汁,可以用來寫字。雷公提醒:使用烏賊魚骨時,要小心不要用錯沙魚骨,兩者很像,但沙魚骨的紋路是橫向的,不能用於藥用。
使用烏賊魚骨時,要選擇紋路順直的,用血滷水浸泡並煮沸一個時辰,撈出後,在地下挖一個坑,大小要能容納烏賊魚骨,先燒熱坑子,去除炭灰,將魚骨放入坑中過夜,第二天取出使用,效果更佳。聖惠方記載,治療傷寒熱毒入侵眼睛,導致眼白或眼球發紅的疾病,可以使用烏賊魚骨一兩(去皮),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龍腦,每日三次,每次取少量點眼。
外臺秘要:治癧瘍風及三年。酢磨烏賊魚骨,先布磨肉赤,即敷之。千金方:治婦人小戶嫁痛。烏賊骨燒末,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又方:治丈夫陰頭癰,師不能治。烏賊骨末粉敷之,良。經驗方: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並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一具,藥一丸,清米泔內煮,肝熟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兩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燒烏賊魚骨和雞子黃,敷之喉及舌上。南越記:烏賊魚自浮於水上,烏見以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故謂烏賊。今鴉烏化為之也。素問云:烏賊魚,主女子血枯。丹房鏡源:烏賊魚骨,淡鹽。
白話文:
烏賊魚骨可以治療癧瘍風、三年腫痛、婦人小戶嫁痛、丈夫陰頭癰、疳眼、小兒重舌等症。可以用烏賊魚骨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或和酒服用,或與其他藥材一起製成丸劑服用。烏賊魚骨還有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女子血枯。
衍義曰:烏賊魚,干置。四方:人炙食之。又取骨鏤為細。研細,水飛,澄下,比去水,曬乾之,熟蜜和得所,點目中翳,緩取效。
白話文:
解釋如下:
烏賊魚,先要乾燥處理。接著,可以四個方向的人們烤來食用。再者,從其骨頭上切割下細碎的部分,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濺後,沈澱出清液,去除水分後,再曬乾。然後,與熟蜜調和至適當比例,用於點在眼中的翳障,療效需慢慢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