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9)

1. 時魚

平。補虛勞,稍發疳痼。

白話文:

時魚味甘性平,能滋補虛勞,對於一些輕微的久病也能有所療效。

2. 黃賴魚

一名䱀䰲。醒酒。亦無鱗,不益人也。

白話文:

黃賴魚

黃賴魚又名䱀䰲,可以醒酒。但它沒有鱗片,對人體沒有益處。

3. 比目魚

平。補虛,益氣力,多食稍動氣。

白話文:

比目魚性平,具有補虛益氣的功效,但吃太多容易略微動氣。

4. 鱭魚

發疥,不可多食。

白話文:

鱭魚容易引起疥瘡,不宜多吃。

5. 鯸鮧魚

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煞人。緣腹中無膽,頭中無鰓,故知害人。若中此毒及鱸魚毒者,便銼蘆根煮汁飲,解之。又,此魚行水之次,或自觸著物,即自怒氣脹,浮於水上,為鴉鶵所食。

孫真人食忌:魚,勿食肝,殺人。

白話文:

鯸鮧魚有毒,不能吃。它的肝臟毒性很強,會致人死命。因為這種魚肚子裡沒有膽,頭裡沒有鰓,所以就知道它有害。如果誤食了鯸鮧魚或鱸魚的毒,可以用蘆根切碎煮汁喝來解毒。此外,這種魚在水中游動時,如果碰到障礙物,就會生氣而身體膨脹,浮到水面上,最後被烏鴉或小鳥吃掉。

孫真人認為吃魚要忌諱魚肝,因為魚肝會致死。

6. 鯮魚

平。補五臟,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鮓尤佳。曝乾甚香美。不毒,亦不發病。

白話文:

鯮魚性平,能滋補五臟、強健筋骨、調理脾胃。多吃對人體有益,做成魚鮓尤其美味,曬乾後也香氣撲鼻。沒有毒性,也不會引起疾病。

7. 黃魚

平,有毒。發諸氣病,不可多食。亦發瘡疥,動風。不宜和蕎麥同食,令人失音也。

白話文:

黃魚性平,但有毒。多吃會引起氣病,容易長瘡疥,並可能引起風症。也不宜與蕎麥一起食用,否則會導致失聲。

8. 魴魚

調胃氣,利五臟。和芥子醬食之,助肺氣,去胃家風。消穀不化者,作膾食,助脾氣,令人能食。患疳痢者,不得食。作羹臛食,宜人。其功與鯽魚同。

二十三種陳藏器余

白話文:

魴魚能調理胃氣,使五臟功能良好。和芥末醬一起吃,可以增強肺氣,去除胃部的風邪。消化不良的人,把它做成魚膾食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讓人更有食慾。患有疳痢的人則不宜食用。做成羹湯食用,也很適合一般人。它的功效與鯽魚相似。

9. 鱘魚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補虛,令人肥健。生江中,背如龍,長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頭。一名鹿肉。補虛下氣,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殺腹內小蟲。

食療有毒。主血淋。可煮汁飲之。其味雖美,而發諸藥毒。鮓,世人雖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氣。發一切瘡疥,動風氣。不與干筍同食,發癱緩風。小兒不與食,結癥瘕及嗽。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並使人卒患腰痛。

白話文:

鱘魚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益氣補虛,讓人身體強壯肥胖。鱘魚生活在江河裡,背部像龍一樣,長達一、二丈,鼻子上的肉製成乾貨稱為「鹿頭」,也叫「鹿肉」。它能補虛益氣,魚卵像小豆子一樣。鱘魚肉肥美可口,能殺死體內的寄生蟲。

但食用鱘魚也帶有毒性,可以治療血淋,可以煮湯服用。雖然鱘魚味道鮮美,卻可能誘發藥物毒性。雖然醃製的鱘魚(鮓)很受歡迎,卻不利於健康,服用丹藥的人不能食用,會讓人氣短。它還會誘發各種瘡疥,加重風濕。不可與乾筍一起食用,否則會引起癱瘓和中風。小孩不能吃,以免引起腫塊、積聚和咳嗽。成年人長期食用,會導致突然的心痛和腰痛。

10. 鱁鯷(上逐下題)魚白

主竹木入肉,經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刺。一名鰾(毗眇切)。

海藥云謹按《廣州記》云:生南海,無毒。主月蝕瘡,陰瘡,痿瘡。並燒灰用。經驗方:治嘔血。鰾膠長八寸,闊二寸,炙令黃,刮二錢以來,用甘蔗節三十五個,取自然汁調下。

白話文:

鱁鯷魚白能治療竹木刺入肉中久久不出的情況,將魚白敷在患處,等四周的肉腐爛後,就能取出木刺。鱁鯷魚白也叫鰾。

據《廣州記》記載,鱁鯷魚產於南海,無毒。可以治療月蝕瘡、陰瘡、痿瘡,需燒成灰後使用。 經驗方:治療嘔血,取長八寸、寬二寸的魚鰾膠,炙烤至黃色,刮取二錢,用三十五個甘蔗的汁液調服。

11. 文鰩魚(余招反)

無毒。婦人臨月帶之,令易產。亦可臨時燒為黑末,酒下一錢匕。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群飛水上,海人候之,當有大風。《吳都賦》云:文鰩夜飛而觸網,是也。

白話文:

文鰩魚無毒。婦女臨產時佩戴它,可以幫助順利生產。也可以將其燒成黑灰,每次服用一錢匕(約3克),用酒送服。文鰩魚產自南海,大的可以長到一尺左右,有翅膀,與尾巴一樣長。它也叫飛魚,經常成群結隊地飛翔在水面上,海邊的人們以此預測即將有大風。 《吳都賦》中記載的「文鰩夜飛而觸網」,指的就是這種魚。

12. 牛魚

無毒。主六畜疾疫。作干脯搗為末,以水灌之,即鼻中黃涕出。亦可置病牛處,令其氣相熏。生東海。頭如牛也。

白話文:

牛魚無毒,可以治療牲畜的疫病。將其曬乾製成肉脯,磨成粉末,用水灌服,就能排出鼻中的黃色鼻涕。也可以把牛魚放在患病的牛隻附近,讓牛隻吸入其氣味。牛魚產於東海,頭部像牛。

13. 海豚魚

味鹹,無毒。肉主飛屍、蠱毒、瘴瘧,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小腥耳。皮中肪,摩惡瘡,疥癬,痔瘻,犬馬瘑疥,殺蟲。生大海中。候風潮出。形如豚,鼻中聲,腦上有孔,噴水直上,百數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著水中,母自來就而取之。其子如蠡魚子,數萬為群,常隨母而行。

亦有江豚,狀如豚,鼻中為聲,出沒水上,海中舟人候之,知大風雨。又中有曲脂,堪摩病,及樗博即明,照讀書及作即暗,俗言懶婦化為此也。

白話文:

海豚魚味道鹹,沒有毒性。它的肉可以治療屍毒、蠱毒、瘴氣和瘧疾,做成魚乾食用。口感和水牛肉差不多,只是略帶腥味。海豚魚皮下的脂肪,可以塗抹治療惡瘡、疥癬、痔瘡、廔管,以及犬馬的疥癬,具有殺蟲的功效。海豚魚生活在大海裡,隨著潮汐漲落出現。形狀像豬,聲音從鼻孔發出,腦袋上有個孔,可以噴水直上,經常成百上千成群活動。人們通常先捕捉到小海豚,用繩子繫在水裡,母海豚就會自動游過來,方便人們捕捉。小海豚的卵像蠡魚卵一樣,數萬顆聚在一起,總是跟著母海豚行動。

還有一種江豚,形狀也像豬,聲音從鼻孔發出,經常在水面上出沒。海上的船家根據它的出現,可以預知大風大雨。江豚的脂肪可以塗抹治療疾病,點燃後能照亮,方便閱讀和書寫,但點亮後會變得昏暗。民間俗稱懶惰的婦女死後會變成江豚。

14. 杜父魚

主小兒差頹,差頹核大小也。取魚擘開,口咬之七下。生溪澗下。背有刺,大頭闊口,長二、三寸,色黑,斑如吹砂而短也。

白話文:

杜父魚主治小兒體弱消瘦,瘦弱的程度以核的大小來衡量。使用方法是取魚剖開,用嘴咬七下。這種魚生長在溪澗中,背上有刺,頭大口闊,身長二三寸,顏色黑色,身上有像吹散的沙子一樣的斑點,但斑點較短。

15. 海鷂魚齒

無毒。主瘴瘧。燒令黑,末,服二錢匕。魚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一名石蠣,一名邵陽魚。齒如石版。生東海。

白話文:

海鷂魚的牙齒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瘴氣和瘧疾。將其燒成黑色,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這種魚像鷂鷹,長有肉翅,可以飛到岩石上。它還有石蠣、邵陽魚等別名。它的牙齒像石板一樣堅硬,產於東海。

16. 鮠魚

一作魤(並音五禾反鯰屬又五回反)。味甘,平,無毒,不腥。主膀胱水下,開胃。作膾白如雪。隋朝吳都進鮠魚乾膾,取快曝乾瓶盛。臨食以布裹,水浸良久,灑去水,如初膾無異。魚生海中。大如石首。

圖經文具鮧魚條下。

白話文:

鮠魚味甘性平,無毒,不腥。可以治療膀胱積水,並能促進食慾。做成魚膾,潔白如雪。隋朝時,吳郡進貢曬乾的鮠魚膾,做法是將魚膾曬乾後裝在瓶中保存。食用時用布包好,泡在水裡很久,瀝乾水分,就能恢復如初,與新鮮的魚膾沒有差別。這種魚產於海中,體型如同石首魚般大。 (圖經記載的鮧魚,與此條目內容相關。)

17. 鮹魚

味甘,平,無毒。主五野雞痔下血,瘀血在腹。似馬鞭,尾有兩歧,如鞭鞘,故名之。出江湖。

白話文:

鮹魚味甘性平,沒有毒性。可以治療五種雞痔引起的出血,以及腹內瘀血。它形似馬鞭,尾巴分叉,像鞭鞘一樣,因此得名。產於江湖之中。

18. 鱣魚肝

無毒。主惡瘡疥癬。勿以鹽炙食。郭注《爾雅》云:鱣魚長二、三丈。《顏氏家訓》曰:鱣魚純灰色,無紋。古書云:有多用鱣魚字為鱔,既長二、三丈,則非鱔魚明矣。《本經》又以鱔為鼉,此誤深矣。今明鱑魚,體有三行甲,上龍門化為龍也。

白話文:

鱣魚肝沒有毒性,可以治療惡瘡、疥癬。但是不可以用鹽醃炙後食用。郭璞在《爾雅》的注釋中說:鱣魚長達二、三丈。《顏氏家訓》記載:鱣魚全身純灰色,沒有花紋。古書中有些地方把鱣魚誤寫成鱔魚,但鱣魚長達二、三丈,顯然不是鱔魚。《本經》又把鱔魚誤認為是鼉,這是很大的錯誤。現在我們明確知道,鱣魚身上有三排鱗甲,在龍門上游能化為龍。

19. 石鮅(音必)魚

味甘,平,有小毒。主瘡疥癬。出南海方:山澗中。長一寸,背裡腹下赤。南人取之作鮓。

白話文:

石鮅魚味道甘甜,性平,但有小毒。能治療瘡、疥、癬等皮膚病。產於南海地區的山澗溪流中,體長約一寸,背部和腹部呈紅色。南方人會將其製成鮓(一種魚類醃製品)。

20. 魚鮓

味甘,平,無毒。主癬。和柳葉搗碎,熱炙敷之。又主馬瘑瘡。取酸臭者,和糝及屋上塵敷之。瘑似疥而大,凡鮓皆發瘡疥,可合殺蟲瘡藥用之。

白話文:

魚鮓味甘,性平,無毒。可以治療癬疾。將魚鮓與柳葉搗碎後,加熱敷在患處。也可以治療馬瘑瘡,用酸臭的魚鮓,與米飯和屋頂塵土混合後敷在患處。瘑瘡類似疥瘡但較大,所有種類的魚鮓都能治療瘡疥,可以與殺蟲藥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