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 (3)
卷第二十 (3)
1. 龜甲
味鹹、甘,平,有毒。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音皆)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音信)不合,頭瘡難燥,女子陰瘡,及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肌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久服輕身不飢。益氣資智,亦使人能食。一名神屋。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採無時。勿令中濕,中濕即有毒。(惡沙參、蜚蠊。)
陶隱居云:此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者為善。厭可以供卜,殼可以充藥,亦入仙方。用之當炙。生龜溺甚療久嗽,亦斷瘧。肉作羹臛,大補而多神靈,不可輕殺。書家載之甚多,此不具說也。唐本注云:龜,取以釀酒。主大風緩急,四肢拘攣,或久癱緩不收攝,皆瘥。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圖經》云:江、河、湖水龜也。
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色分明,並堪卜,其入藥者得便堪用。今所在皆有,肉亦堪釀酒也。蕭炳云:殼主風腳弱,炙之,末,酒服。藥性論云:龜甲,畏狗膽,無毒。燒灰治小兒頭瘡不燥。骨帶入山令人不迷。血治脫肛。灰亦治脫肛。日華子云:卜龜小者,腹下可卜,鑽遍者,名敗龜。
治血麻痹。入藥酥炙用,又名敗將。
圖經文具秦龜條下。
食療云:溫,味酸。主除溫瘴氣,風痹,身腫,踒折。又,骨帶入山林中,令人不迷路。其食之法,一如鱉法也。其中黑色者,常啖蛇,不中食之。其殼亦不堪用。其甲能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癥瘕,痎瘧,療五痔,陰蝕,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良。又,以前都用水中龜,不用啖蛇龜。
五月五日取頭乾末服之,亦令人長遠入山不迷。又方:卜師處鑽了者,塗酥炙,細羅,酒下二錢,療風疾。肘後方:治卒得咳嗽。生龜三枚,治如食法,去腸,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漬曲,釀米四升如常法,熟飲二升,令盡此,則永斷。經驗方:治產後產前痢。敗龜一枚,用米醋炙,搗為末,米飲調下。
孫真人云:治小兒龜背。以龜尿摩胸背上,瘥。孫真人食忌十二月勿食龜肉,損命,不可輒食,殺人。子母秘錄::令子易產。燒龜甲末,酒服方寸匕。抱朴子云:千歲靈龜五色具焉,其雄額上兩骨起似角,以羊血浴之,乃剔取其甲,炙搗,服方寸匕,日三盡一具。
衍義文具秦龜條下。
白話文:
龜甲味鹹甘,性平,有毒。主治婦女白帶、赤帶下流,消除癥塊、積聚、瘧疾,治療五痔、陰部潰瘍、濕痺導致的四肢沉重無力,小兒囟門閉合不良、頭瘡難以痊癒,婦女陰部瘡瘍,以及因驚嚇、憤怒導致的心腹疼痛、站立不住、骨骼寒熱、傷寒後體虛、或全身寒熱瀕死等症狀,可煎湯服用,療效甚佳。長期服用能輕身不飢,益氣增智,還能增進食慾。龜甲又名神屋,生長在南海的池澤及湖水中,全年皆可採集,但需注意避免受潮,受潮則有毒。(忌與沙參、蜚蠊同用)。
陶弘景說:用水中長約一尺二寸的神龜最好。龜甲可用於占卜,龜殼可入藥,也可用於仙方。使用時應炙烤。活龜的尿液能治療久咳,也能治瘧疾。龜肉做成羹湯,大補且靈效,不可輕易殺害。古籍記載甚多,在此不一一贅述。唐代注釋說:龜可釀酒,主治大風病的緩急症狀、四肢拘攣或久癱等症狀,都能痊癒。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圖經》所載:江河湖水中的龜,湖州、江州、交州所產的龜,骨骼潔白厚實,顏色分明,皆可供占卜之用,入藥也十分合適。現在各地都有龜,龜肉也可釀酒。蕭炳說:龜殼主治風寒腳弱,炙烤後磨成粉末,酒送服。藥性論說:龜甲畏狗膽,無毒。燒成灰能治小兒頭瘡不癒。龜骨帶在身上能讓人不迷路。龜血治脫肛。龜甲灰也能治脫肛。日華子說:用於占卜的小龜,腹部可供占卜,被鑽過很多孔的龜,稱為敗龜,可治血痺。入藥時需酥炙,又名敗將。
《圖經》詳載於秦龜條下。
《食療本草》記載:龜甲溫性,味酸,主治溫疫瘴氣、風痺、水腫、跌打損傷。龜骨帶在身上能讓人不迷路。食用方法與鱉相似。龜甲呈黑色的,常吃蛇,不可食用,龜殼也無法入藥。龜甲能治婦女白帶、赤帶下流、崩漏、小兒囟門閉合不良、消除癥塊、瘧疾,治療五痔、陰部潰瘍、濕痺,婦女陰部瘡瘍以及骨節寒熱,煮汁沐浴效果甚佳。以前都只用水中龜,不用吃蛇的龜。
五月五日取龜頭曬乾磨粉服用,也能讓人長時間入山不迷路。另有一方:卜師用過的龜甲,塗上酥油炙烤,研磨成細粉,酒送服二錢,可治風疾。《肘後方》:治突然咳嗽,用活龜三枚,按食用方法處理,去除腸子,加水五升,煮成三升,用來浸泡酒曲,再按常法釀米四升,熟後飲用二升,喝完即可痊癒。《經驗方》:治產前產後痢疾,用敗龜一枚,用米醋炙烤,搗成粉末,米湯送服。
孫真人說:治小兒龜背,用龜尿塗抹胸背,可痊癒。孫真人也說:十二月忌食龜肉,傷身損命,不可隨便食用,會傷人。《子母秘錄》:能使婦女易產。燒龜甲成末,酒送服一錢。《抱朴子》:千年靈龜五色俱全,雄龜額頭上有兩塊骨頭凸起像角,用羊血沐浴後,取其龜甲,炙烤搗碎,每次服用一錢,一日三次,服用一隻龜甲即可。
《衍義》詳載於秦龜條下。
2. 秦龜
味苦,無毒。主除濕痹氣,身重,四肢關節不可動搖。生山之陰土中。二月、八月取。
陶隱居云:此即山中龜不入水者。形大小無定,方藥不甚用。龜類雖多,入藥正有兩種爾。又有鴦龜,小狹長尾,乃言療蛇毒,以其食蛇故也。用以卜則吉凶正反,帶秦龜前臛(乃到切)骨,令人入山不迷。廣州有蟕(子夷切)蠵(以規切),其血甚療俚人毒箭傷。唐本注云:𪚻龜腹折,見蛇則呷而食之。
荊楚之間謂之呷蛇龜也。秦龜即蠏蠵是,更無別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龜溺,主耳聾,滴耳中瘥。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今江南、嶺南並有。冬月藏土中,春夏秋即遊溪谷。今據《爾雅》,攝龜,即小龜也。腹下曲折,能自開閉,好食蛇,江東呼為陵龜,即夾蛇龜也。
又靈龜出涪陵郡,大甲可以卜,似玳瑁,即蠏蠵龜也。一名靈蠵。能鳴,今蘇言秦龜即蠏蠵,非為通論。且陶注:蠏蠵但療箭毒,則與《本經》主治不同。又陶注:秦龜即山中龜不入水者,而云秦龜應以地名為別故也。陳藏器云:蘇云秦龜即是蠏蠵。按蠏蠵生海水中,生山陰者非蠏蠵矣。
今秦龜是山中大龜,如碑下者。食草根、竹筍,深山谷有之,卜人取以佔山澤。漢書十朋有山龜,即是此也。揭取甲,亦如蠏蠵堪飾器物。陳土良云:𪚻龜腹下橫折,秦人呼蠏蠵,山龜是也。肉寒,有毒。主筋脈。凡撲損,便取血作酒食。肉生研厚塗,立效。日華子云:蠏蠵,平,微毒。
治中刀箭悶絕,刺血飲便瘥。皮甲名鼊皮,治血疾,若無生血,煎汁代之,亦可寶裝飾物。又云:夾蛇龜,小,黑,中心折者無用,不可食。肉可生搗罯敷蛇毒。
圖經曰:秦龜,山中龜,不入水者是也,生山之陰土中。或云秦以地稱,云生山之陰者是,秦地山陰也。今處處有之。龜甲,水中神龜也,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今江湖間並皆有之。山中龜,其形大小無定,大者有如碑跌,食草根、竹萌,冬月藏土中,至春而出,遊山谷中。今市肆間人或畜養為玩,至冬而埋土穴中。
然藥中稀用,卜人亦取以佔山澤,揭取其甲,亦堪飾器物。《爾雅》所謂山龜者,豈是此歟。水中龜,其骨白而厚,色至分明,所以供卜人及入藥用,以長一尺二寸為善。《爾雅》亦有水龜,又一種𪚻龜,小狹長尾,腹下有橫折,見蛇則呷而食之,江東人謂之陵龜,即《爾雅》所謂小龜也,亦入藥用,能療蛇毒。又一種蠏(子夷切)蠵(以規切),大甲,可以卜,即《爾雅》所謂靈龜也。
陶、蘇以此為秦龜。按:《嶺表錄異》云:蠏蠵,俗謂之茲夷,蓋山龜之大者,人立背上,可負而行。潮、循間甚多,鄉人取殼,以生得全者為貴。初用木楔其肉,龜被楚毒,鳴吼如牛,聲動山谷,工人以其甲通明黃色者,煮拍陷玳瑁為器,今所謂龜筒者是也。據此乃別是一種山龜,未必是此秦龜也。
其入藥亦以生脫者為上。凡龜之類甚多,而時人罕復遍識,蓋近世貨幣所不用,而知卜術者亦稀,唯醫方:時用龜甲,故爾弗貴矣。方:書中又多用敗龜,取鑽灼之多者,一名漏天機。一說,入藥須用神龜,神龜底殼當心前,有一處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是矣。其頭方,殼圓,腳短者為陽龜。
形長,頭尖,腳長者為陰龜。陰人用陽,陽人用陰。今醫家亦不復如此分別也。又,藥中用龜尿,最難得。孫光憲《北夢瑣言》載其說云:道士陳釗,言龜之性妒,而與蛇交,或雌蛇至,有相趁鬥噬,力小者或至斃。採時取雄龜,於瓷碗中,或小盤中置之,於後以鑑照,龜既見鑒中影,往往淫發而失尿,急以物收取。又以紙炷火上熁熱,以點其尻,亦致失尿,然不及鑑照之快也。
陳藏器蠏蠵,秦龜注:陶云廣州有蠏蠵,其血主俚人毒箭。按蠏蠵,人被毒箭傷,煩悶欲死者。剖取血敷傷處,此是焦銅及螯汁毒,南人多養用之,似龜,生海邊。有甲紋,堪為物飾。海藥云謹按《正經》云:生在廣州山谷。其殼,味帶苦,治婦人赤白漏下,破積症,頑風冷痹,關節氣壅,或經卜者更妙。
凡甲炙令黃,然後入藥中。抱朴子,蠳龜啖蛇,南從皆帶蠳龜之尾以闢蛇。蛇中人,刮此物以敷之,其瘡亦使愈。
衍義曰:秦龜,即生於秦者。秦地山中多老龜,極大而壽。龜甲即非只秦地有,四方:皆有之,但取秦地所出,大者為勝。今河北獨流釣臺甚多。取龜筒治療,亦入眾藥。只此二種,各逐本條,以其靈於物,方:家故用以補心,然甚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