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八 (17)
卷第八 (17)
1. 芍藥
廣利方:治金瘡血不止,痛。白芍藥一兩,熬令黃,杵令細為散。酒或米飲下二錢並得,初三服,漸加。初虞世:治咯血衄血。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一分,為末。新水服一錢匕,血止為限。別說云:謹按《本經》:芍藥生丘陵川穀,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種植。欲其花葉肥大,必加糞壤,每歲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為藥,遂曝乾貨賣,今淮南真陽尤多。藥家見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絕不佳,故人藥不可責其效。
今考,用宜依《本經》所說,川穀丘陵有生者為勝爾。
衍義曰: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山中者為佳。花葉多即根虛。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澀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經》。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白話文:
芍藥
廣利方:治療刀傷出血不止且疼痛。用白芍藥一兩,將其炒至黃色,搗成細末。用酒或米湯送服二錢,初服三次,之後逐漸增加用量。
初虞世的方子:治療咳血和流鼻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一分,混合搗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水送服一錢匕,以血止為限。
另有一說:根據《本經》記載,芍藥生長在丘陵和山谷中,現在市面上用的多是人工種植的。為了讓芍藥的花和葉子肥大,會施加肥料。每年八、九月挖出芍藥根,將其分開削去,再拿來當藥,曬乾後出售。現在淮南真陽一帶產的特別多。藥商只看芍藥根肥大,卻不知道它們的香氣和味道遠不如野生的,所以用這種芍藥入藥,效果可能不好。
現在研究發現,用藥應該依照《本經》所說,選用生長在山谷丘陵的野生芍藥,藥效才會比較好。
衍義說:芍藥,全用它的根。芍藥的種類也很多,必須選用花色鮮紅且花瓣單層的,山中生長的最好。花和葉子多的,根部往往虛弱。芍藥根多為赤色,味道澀苦,也有顏色發白且粗大的,這種比較好。其餘的都如《經》所述。然而,血虛體寒的人,禁用這種藥材。古人說:「減少芍藥的用量可以避免中寒」,這句話實在不可忽略。
2. 蠡(音禮)實
味甘,平、溫,無毒。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肥大。久服輕身。
花、葉,去白蟲,療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一名荔實,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河東川穀。五月採實,陰乾。
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俗無識者。天名精亦名豕首也。唐本注云:此即馬藺子也。《月令》云:荔挺出。鄭注云:荔,馬薤也。《說文》云:荔,似蒲根,可為刷。《通俗文》一名馬藺。《本經》一名荔實子。療金瘡血內流,癰腫等病,有效。臣禹錫等謹按蜀經云:蠡實,寒。
日華子云:馬藺,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運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蕈毒。亦可蔬菜食,莖、葉同用。
圖經曰:蠡實,馬藺子也,北人音訛,呼為馬楝子。生河東川穀,今陝西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葉似薤而長厚,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實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稜,根細長,通黃色,人取以為刷。三月採花,五月採實,並陰乾用。謹按《顏氏家訓》云:《月令》曰荔挺出。
鄭康成云:荔挺,馬薤也。《易統驗玄圖》云:荔挺不出,則國多少災。《說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廣雅》云:馬薤,荔也。蔡邕、高誘皆云:荔以挺出,然則鄭以荔挺為名,誤矣。此物河北平澤率生之,江東頗多,種於階庭,但呼為旱蒲,故不誠馬薤。講禮者,乃以為馬莧,且馬莧亦名豚耳,俗曰馬齒者是也。
其花、實皆入藥。《列仙傳》:寇先生者,宋人也,好種荔,食其葩實焉。今山人亦單服其實,去大溫,益下,甚有奇效。崔元亮治喉痹腫痛,取荔花、皮、根,共十二分,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含之,細細嚥汁,瘥止。
外臺秘要:治睡死者。杵蠡實根一握,水絞取汁,稍稍咽之,口噤灌之。又方:治喉痹,咽喉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神驗。以根、葉二兩,水一升半,煮取一盞,去滓,細細吃,立通。
千金方:治中蠱下血如雞肝出,其餘四臟悉壞,唯心未毀,或鼻破待死。取馬藺根末,水服方寸匕,隨吐則出,極神。此苗似葛蔓綠紫,生子似橘子。肘後方:治面及鼻病酒齇。以馬藺子用六月六日面熬令黃,各等分為末,空心米飲服方寸匕。如無六月六日面,用常面或牛骨灰等分亦得。
又方:治水痢白病。以馬藺子、乾薑、黃連各等分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輕之。忌豬肉、冷水。
衍義曰:蠡實,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俗無識者。《本經》諸家所注不相應,若果是馬藺,則日華子不當更言亦可為蔬菜食。蓋馬藺,其葉馬、牛皆不食,為才出土葉已硬,況又無味,豈可更堪人食也。今不敢以蠡實為馬藺子,更俟博識者。
白話文:
蠡實是一種甘味、性平溫、無毒的中藥。它能治療皮膚寒熱、胃熱、風寒濕痺,強健筋骨,增進食慾,緩解心煩氣悶,促進大小便通暢,使肌膚豐滿,長期服用還能減輕體重。
其花葉可以治療喉嚨腫痛,但服用過量會導致腹瀉。蠡實又名荔實、劇草、三堅、豕首,生長在河東的川穀地區,五月採收果實陰乾備用。
古籍記載中,對於蠡實的藥用價值和實際植物種類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馬藺,也有人質疑此說法。馬藺具有治療婦女血氣煩悶、產後出血、崩漏帶下、瘡腫、鼻出血等功效,並能解酒毒、治療黃疸,還可外敷治療蛇蟲咬傷。其莖葉皆可食用。
馬藺的形態特徵為葉似薤但更長更厚,三月開花呈紫碧色,五月結果,果實呈角狀,如麻子般大小,顏色赤紅並有稜角,根細長呈黃色,可作刷子。
有些古籍記載,蠡實就是馬藺,但由於各地名稱不同,也存在誤解。 有人認為蠡實與馬藺並非同一種植物,其葉子馬牛都不食用,且無味,難以食用。
蠡實的花和果實都可入藥,具有治療喉痹、中蠱、下血、水痢等功效,但需注意服用禁忌,例如忌食豬肉和冷水。 古籍中也記載了蠡實用於治療昏厥和喉痹的方劑。 總體而言,關於蠡實的植物種類和藥用價值,古籍記載存在諸多歧義,需要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