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八 (8)
卷第八 (8)
1. 栝蔞
根,味苦,寒,無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乾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一名地樓,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澤姑。
實,名黃瓜,主胸痹,悅澤人面。
莖、葉,療中熱傷暑。生洪農川穀及山陰地,入土深者良,生鹵地者有毒。二月、八月採根,曝乾,三十日成。(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陶隱居云:出近道,藤生,狀如土瓜而葉有叉。《毛詩》云:果裸之實,亦施於宇。其實,今以雜作手膏用。根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圍者,服食亦用之。唐本注云:今用根作粉,大宜服石,虛熱人食之。作粉如作葛粉法,潔白美好。今出陝州者,白實最佳。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果裸之實,栝蔞。
釋曰:果裸之草,其實名栝蔞。郭云:今齊人謂之天瓜。日華子云:栝蔞子,味苦,冷,無毒。補虛勞,口乾,潤心肺,療手面皺,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炒用。又栝蔞根,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治熱狂時疾,乳癰,發背,痔瘻,瘡癤。
圖經曰:栝蔞,生洪農山谷及山陰地,今所在有之。實名黃瓜。《詩》所謂果裸之實是也。根亦名白藥,皮黃肉白。三、四月內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二月、八月採根,刮去皮,曝乾,三十日成。
其實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其根唯歲久入土深者佳,鹵地生者有毒。謹按栝蔞主消渴,古方亦單用之。孫思邈作粉法:深掘大根,厚削皮至白處,寸切之,水浸,一日一易水,經五日取出,爛搗研,以絹袋盛之,澄濾令極細如粉,去水。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並宜。
卒患胸痹痛,取大實一枚切,薤白半升,以白酒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方:加半夏四兩,湯洗去滑,同煮服更善。又唐·崔元亮療箭鏃不出。搗根敷瘡,日三易,自出。又療時疾發黃,心狂煩熱,悶不認人者。取大實一枚黃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攪令消盡,分再服,便瘥。
雷公云:栝蔞,凡使皮、子、莖、根,效各別。其栝並蔞樣全別。若栝,自圓,黃皮厚蒂小。若蔞,唯形長,赤皮蒂粗,是陰人服。若修事,去上殼皮革膜並油了。使根,待構二、三圍,去皮細搗作煎攪取汁,冷飲任用也。食療子,下乳汁。又,治癰腫。栝蔞根苦酒中熬燥,搗篩之,苦酒和,塗紙上攤貼。
服金石人宜用。聖惠方:治熱病頭疼發熱進退方:用栝蔞一枚大者,取其瓤細銼,置瓷碗中,用熱湯一盞沃之,蓋卻良久,去滓,不計時候頓服。又方:治中風口眼喎斜。用栝蔞絞取汁,和大麥面搜作餅,炙令熱熨。正便止,勿令太過。外臺秘要:治消渴利方:生栝蔞三十斤,以水一碩,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暖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服,即炒。
白話文:
栝蔞
-
根: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口渴病(消渴),身體發熱煩躁,高熱,能補虛、安和腸胃,接續斷裂的傷口,消除腸胃中頑固的熱氣,以及黃疸病(包括八種黃疸),臉色發黃,嘴唇乾燥口渴,呼吸短促,能通經水,止小便過多。它又名地樓、果裸、天瓜、澤姑。
-
果實:又名黃瓜,主要治療胸痹(胸悶痛),使人容顏有光澤。
-
莖和葉:可以治療中暑引起的熱病。這種植物生長在洪農的河谷和山陰之地,根部深入土裡的品質較好,長在鹽鹼地的則有毒。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大約三十天可以完成。(枸杞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不能與乾薑同用,畏懼牛膝、乾漆,會與烏頭產生相反作用。)
陶弘景說:這種植物在近處就能找到,藤蔓生長,形狀像土瓜,葉子有分叉。《詩經》說:「果裸的果實,也可以用在屋簷下。」它的果實,現在人們把它混合製作成護手膏使用。根部深入土中六、七尺,大的有二、三圍粗,可以服用。唐代的註解說:現在用它的根製作成粉,非常適合需要服用石藥的人,以及體虛發熱的人食用。製作粉的方法就像製作葛粉一樣,做出來的粉潔白細緻。現在產自陝州地區的,果實白色、品質最好。臣子禹錫等人仔細查閱《爾雅》發現:「果裸的果實,就是栝蔞。」
解釋說:果裸這種草,它的果實叫做栝蔞。郭璞說:現在齊國人稱之為天瓜。日華子說:栝蔞子,味苦,性冷,沒有毒性。可以補虛勞,治療口乾,滋潤心肺,治療手和臉上的皺紋,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這些病症都要炒過後使用。栝蔞根可以疏通小腸,排出膿液,消除腫毒,生長肌肉,消除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治療高熱病,乳癰,背部疔瘡,痔瘡,瘡癤等病症。
《圖經》說:栝蔞生長在洪農山谷和山陰之地,現在各地都有。它的果實又名黃瓜。《詩經》所說的果裸的果實就是指它。根又名白藥,皮是黃色的,肉是白色的。三、四月間發芽,長出藤蔓。葉子像甜瓜葉,有分叉,有細毛。七月開花,像葫蘆花,淺黃色。果實長在花下面,大小像拳頭,生的時候是青色的,到九月成熟時變成紅黃色。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刮去表皮,曬乾,大約三十天完成。
它的果實有正圓形的,也有尖而長的,功效都相同。它的根只有生長年久、深入土中的品質才好,生長在鹽鹼地的有毒。仔細考察栝蔞,它主要治療口渴病,古代的方子也有單獨使用它的。孫思邈製作粉的方法是:深挖大的根部,厚厚地削去外皮到白色部分,切成一寸長的段,用水浸泡,一天換一次水,經過五天取出,搗爛研磨,用絹袋盛著,過濾得到非常細的粉,去除水分。每次服用一寸匕的量,一天三、四次,也可以做成粉粥,或者加在乳酪中食用,都很好。
突然患上胸痹疼痛,取一個大的果實切開,加入半升薤白,用七升白酒煮取二升,分兩次服用。一個方子:加入四兩半夏,用湯水洗去黏滑,一同煮後服用效果更好。另外,唐代崔元亮用它治療箭鏃無法取出的情況。搗爛根部敷在傷口上,一天換三次,箭鏃自然會出來。還能治療發黃的時疫,出現心煩、狂熱、意識不清的情況。取一個黃色的大果實,用新打上的井水九合,浸泡淘洗取汁,加入半大合蜂蜜,八分朴硝,攪拌均勻使之溶解,分兩次服用,病就好。
雷公說:栝蔞,凡是使用它的皮、子、莖、根,功效各不相同。栝和蔞的樣子也完全不同。栝,形狀是圓的,黃皮厚,蒂小。蔞,形狀長,紅皮蒂粗,是婦女服用的。處理時,要去除外殼、皮革膜和油脂。使用根部,要等它長到二、三圍粗,去除外皮細搗,做成煎藥後取汁,冷服隨意。食用它的種子,可以下乳汁。又可以治療癰腫。把栝蔞根在苦酒中熬乾,搗成粉末,用苦酒調和,塗在紙上貼敷。
服用金石藥的人適合使用。聖惠方:治療熱病、頭痛、發熱、病情反復的方子:用一個大的栝蔞,取出瓤細細切碎,放在瓷碗中,用一盞熱湯沖泡,蓋上蓋子,過一會兒,去渣,不計時間一次性服下。另一個方子: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用栝蔞絞汁,和大麥麵粉揉成餅,烤熱後熨燙患處。矯正後就停止,不要過度。外臺秘要:治療口渴病(消渴)的方子:用生栝蔞三十斤,用水一碩煮取一斗半,去除渣滓,加入五合牛脂,煎煮至水分完全蒸發。用溫酒在飯前服用,像雞蛋大小的量,一天三次,如果能炒過後再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