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7)

1. 葛根

若口啉不開,但多服竹瀝;又方: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又方:服藥失度,心中苦煩。飲生葛根汁,大良。無生者,搗乾葛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又方: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汁飲之。梅師方:治金中經脈,傷及諸大脈皆血出,多不可止,血冷則殺人。

用生葛根一斤銼,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作三服。又方:治虎傷人瘡。取生葛根煮濃汁,洗瘡。兼搗葛末,水服方寸匕,日夜五、六服。又方:治傷寒初患二、三日,頭痛壯熱。葛根五兩,香豉一升細銼,以童子小便六升,煎取二升,分作三服,取汗。觸風,食蔥豉粥。又方: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動。

用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並藕汁一升,相和服。廣利方: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立瘥。傷寒類要:治傷寒有數種,庸人不能分別,今取一藥兼治。天行病,若初覺頭痛,內熱,脈洪,起至二日。取葛根四兩,水三升,肉納一升,煮取半升服。搗生根汁尤佳。

又方:治妊娠熱病心悶。取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

衍義曰:葛根,澧、鼎之間,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湯使沸,後擘成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其體甚韌,以蜜湯中拌食之。擦少生薑尤佳。大治中熱,酒、渴疾。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賓,但甘而無益。又將生葛根煮熟者,作果賣。虔、吉州、南安軍亦如此賣。

白話文:

如果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可以多服用竹瀝;另外有個方法:服用生的葛根,就會自然痊癒,吃下去也很有效。還有個方法:如果服藥過量,導致心中煩躁苦悶,可以喝生的葛根汁,效果很好。如果沒有新鮮的葛根,就將曬乾的葛根磨成粉末,用水服用五合(古代容量單位)。也可以煮過後再服用。另外有個方法:如果吃了有毒的蔬菜,導致發狂、煩悶、想吐,甚至快要死了,可以煮葛根汁來喝。梅師的藥方說:治療金屬器物傷到經脈,導致大血管出血,而且血流不止,如果血液冷卻就會死人。

用新鮮的葛根一斤,切成小塊,用水九升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還有個方法:治療被老虎咬傷的傷口。用新鮮的葛根煮成濃汁,清洗傷口,同時將葛根磨成粉末,用水服用一匙(方寸匕,古代度量單位),早晚服用五六次。還有個方法:治療剛得傷寒的頭兩三天,出現頭痛、高燒等症狀。用葛根五兩,香豉一升切碎,用童子小便六升煮,煮到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目的是發汗。如果吹到風,要吃蔥豉粥。還有個方法:治療因熱毒導致的下血,或是因為吃了熱性食物所引發。

用新鮮的葛根二斤,搗汁取一升,再加上蓮藕汁一升,混合後服用。廣利方記載:治療心熱導致吐血不止,服用生的葛根汁半大升(古代容量單位),一次喝下,立刻痊癒。《傷寒類要》記載:傷寒有很多種,一般人無法分辨,現在用一種藥可以同時治療多種。如果得了流行病,剛開始感覺頭痛、身體發熱、脈搏洪大,大概一兩天左右,可以用葛根四兩,水三升,放入瘦肉一升一起煮,煮到剩下半升服用。搗新鮮葛根取汁的效果更好。

另外有個方法:治療懷孕時發熱導致心悶。取葛根汁二升,分三次服用。

衍義說:葛根在澧州、鼎州一帶,冬天採收新鮮葛根,在水中揉出澱粉,沉澱後做成塊狀,先將水燒開,再將葛根澱粉塊放入湯中煮,煮一段時間後,會變得像膠一樣,很有韌性,再用蜂蜜水拌著吃。加點生薑一起吃更好。葛根能有效治療中暑、酒醉、口渴等疾病。多吃葛根會促進排尿,也能幫助排便。對於因喝酒或口渴的人,葛根效果非常好。當地人也會將葛根切片放入茶中招待客人,但只是甜而已,沒有其他功效。當地人也會將新鮮葛根煮熟後,當作零食販賣。虔州、吉州、南安軍一帶也是這樣販賣的。

2. 葛粉

味甘,大寒,無毒。主壓丹石,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良。(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中品上卷葛根條,功用與此相通。

圖經文具葛根條下。

陳藏器《拾遺》云:用裛小兒熱瘡妙。聖惠方:治中鴆毒氣欲絕者。用葛粉三合,水三中盞調飲之。如口噤者,以物揭開灌之。又方:治胸中煩熱或渴,心躁。葛粉四兩,先以水浸粟米半升,經宿漉出,與葛粉相拌,令勻,煮熟食之。食醫心鏡治小兒壯熱,嘔吐不住食。驚癇方:葛粉二大錢,以水二合調令勻,瀉向鏭鑼中,傾側令遍,重湯中煮令熟,以糜飲相和食之。

白話文:

葛粉味甘,性寒,無毒。能治療丹毒,消除煩熱,促進大小便通暢,止渴。小兒熱邪內阻,可以用葛根浸泡後搗汁給孩子飲用,效果很好。

古代典籍記載葛根的功效與葛粉相似。

圖經中也記載了葛根的相關內容。

陳藏器在《拾遺》中說:葛粉用於治療小兒熱瘡效果極佳。 《聖惠方》記載:治療中毒,氣息將絕的病人,可用葛粉三合,加三碗水調勻飲用。如果病人張不開口,可用工具撬開灌服。 另一方劑治療胸中煩熱口渴,心煩意亂:將葛粉四兩,先用半升米用水浸泡一夜,瀝乾後與葛粉混合均勻,煮熟食用。《食醫心鏡》記載治療小兒高燒,嘔吐不止,驚癇的方劑:用葛粉二大錢,加水二合調勻,倒入鍋中,不斷攪拌使其均勻受熱,煮熟後,與粥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