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八 (2)
卷第十八 (2)
1. 麋脂
味辛,溫,無毒。主癰腫、惡瘡、死肌,寒風濕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柔皮膚。不可近陰,令痿。一名官脂。(畏大黃。)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麋肉,益氣補中,治腰腳。不與雉肉同食。謹按肉多無功用,所食亦微補五臟,不足氣,多食令人弱房,髮腳氣。骨,除虛勞至良。可煮骨作汁,釀酒飲之,令人肥白,美顏色。
角,味甘,無毒。主痹,止血,益氣力。生南山山谷及淮海邊。十月取。
陶隱居云:今海陵間最多,千百為群,多牝少牡。人言一牡輒交十餘牝,交畢即死。其脂墮土中,經年,人得之方:好,名曰遁脂,酒服至良。尋麋性乃爾淫快,不應痿人陰。一方:言不可近陰,令陰不痿,此乃有理。麋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實食之,皆病人。其角刮取屑熬香,酒服之大益人事。
出《彭祖傳》中。唐本注云:麋茸,服之功力勝鹿茸,煮為膠亦勝白膠。言遊牝畢即死者,此亦虛傳,遍問山澤人,不聞遊牝因致死者。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其角,補虛勞,填髓。理角法: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黃香後末。和酒空腹服三錢匕。若卒心痛,一服立瘥。常服之令人赤白如花,益陽道,不知何因與肉功不同爾。
亦可煎作膠,與鹿角膠同功。茸,甚勝鹿茸,仙方:甚重。又丈夫冷氣及風,筋骨疼痛。作粉長服。又於漿水中研為泥,塗面令不皺,光華可愛。又常俗人以皮作靴熏腳氣。陳士良云:麋,大熱。日華子云:角,添精補髓,益血脈,暖腰膝,悅色,壯陽,療風氣,偏治丈夫勝鹿角。
按《月令》:麋角屬陰,夏至角解,蓋一陰生也。治腰膝不仁,補一切血病也。
圖經文具第十七卷鹿茸條下。
肘後方:葛氏療年少氣盛,面主疱瘡,塗麋脂即瘥。經驗方:治老人骨髓虛竭。補益麋茸煎:麋茸五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為末,以清酒二升,於銀鍋中慢火熬成膏,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溫水調下,空心食前服。何君謨云按《禮記·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日華子謂:麋角夏至解,誤矣。
疏曰:據熊氏云,鹿是山獸,夏至得陰氣而解角,麋是澤獸,故冬至得陽氣而解角。今以麋為陰獸,情淫而遊澤,冬至陰方:退故解角,從陰退之象。鹿是陽獸,情淫而遊山,夏至得陰而解角,從陽退之象。沈存中筆談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壯骨血,堅陽道,強骨髓。茹茸太嫩長數寸,破之如朽木。
端如瑪䭸紅玉者最善。青麋大鹿也。不如麂,似獐有毒。
白話文:
麋脂味辛性溫,無毒。主治癰腫、惡瘡、壞死組織、寒風濕痺、四肢拘攣不靈活、風腫,能疏通經脈、滋潤皮膚。但不可靠近陰部,以免引起陰痿。麋脂又名官脂,畏大黃。
麋肉能益氣補中,治療腰腳疼痛,但不可與雉肉同食。麋肉功效並非顯著,食用只能略微滋補五臟,不足以強身健體,多吃會導致性功能減弱、腳氣。麋骨能治療虛勞,可將骨頭熬煮取汁釀酒飲用,令人肥白,容光煥發。
麋角味甘,無毒,主治痹症,止血,增強體力。生長在南山山谷及淮海邊,十月採收。
據說海陵地區麋鹿數量最多,成千上百群居,母鹿多於公鹿。民間傳說一隻公鹿能與十幾隻母鹿交配,交配後便會死亡,其脂油會落入土中,經年累月後被人採集,質地很好,稱為遁脂,用酒服用效果最佳。但考慮到麋鹿好色之性,不應導致陰痿。也有一說認為麋脂不可靠近陰部,以免影響性功能,此說較為合理。麋肉不可與蝦、生菜、梅子、李子及其他水果同食,否則會生病。將麋角刮成粉末熬香,用酒服用,對人體大有益處。
據《彭祖傳》記載,唐代注釋說:麋茸的功效勝過鹿茸,熬製成的膠也勝過白膠。關於公鹿交配後即死的說法是虛傳,遍訪山澤之人,並未聽聞此類事件。麋角能補虛勞,填補骨髓。處理麋角的方法是:截取五寸長,剖開,炙烤至黃褐色後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三錢。若突然心痛,服用一次即可痊癒。經常服用能使面色紅潤光潔,增強性功能,不知為何與麋肉的功效不同。
麋角也可煎熬成膠,與鹿角膠功效相同。麋茸遠勝於鹿茸,在仙方中被視為珍貴藥材。還能治療男性陽痿及風濕、筋骨疼痛,磨成粉末長期服用。也可研磨成泥狀塗抹於面部,使皮膚不皺,光彩照人。民間也常用麋皮製作靴子,治療腳氣。有人認為麋性大熱,也有人認為麋角能滋補精髓,益血脈,溫暖腰膝,悅色,壯陽,治療風濕,對男性療效尤勝鹿角。
《月令》記載:麋角屬陰,夏至角解,是陰氣滋生之象。能治療腰膝疼痛,補益一切血虛病症。
據《肘後方》記載,葛氏用麋脂治療年輕人氣盛引起的臉部瘡瘍,效果很好。另有經驗方,用於治療老年人骨髓虛竭。
補益麋茸煎的製作方法:取麋茸五兩,去毛,塗酥炙至微黃,磨成粉末,用清酒二升,在銀鍋中慢火熬製成膏,盛放在瓷器中。每次服用半匙,溫水調服,空腹飯前服用。有人認為《禮記·月令》記載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而日華子說麋角夏至解,是錯誤的。
據說鹿是山獸,夏至得陰氣而解角;麋是澤獸,冬至得陽氣而解角。麋為陰獸,好色,生活在澤地,冬至陰氣退卻,故而解角;鹿是陽獸,好色,生活在山地,夏至得陰氣而解角。沈存中等認為麋茸善於補陽,鹿茸善於補陰,能壯骨血,堅固性功能,強健骨髓。過於嫩的茸,長數寸,剖開如朽木,質地堅硬,色澤如瑪瑙紅玉者為最佳。青麋即大型鹿,不如麂鹿,獐鹿則帶毒性。
2. 驢屎
熬之,主熨風腫瘻瘡。
屎汁,主心腹卒痛,諸疰忤。
尿,主症癖,胃反吐不止,牙齒痛,水毒。
牝驢尿,主燥水。
䭸驢尿,主濕水,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畫體成字,濕水者不成字。
乳,主小兒熱,急黃等。多服使痢。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味甘,性冷利。療消渴。驢色類多,以烏者為勝。蕭炳云:驢乳主熱黃,小兒熱,驚邪,赤痢。日華子云:乳治小兒癇,客忤,天吊,風疾。
尾下軸垢,主瘧。水洗取汁,和麵如彈丸二枚,作燒餅。瘧未發前食一枚,至發時食一枚,療瘧無久新,發無期者。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驢黑者溺及乳,並主蜘蛛咬。以物盛浸之,瘡亦取驢溺處臭泥,敷之亦佳。蚰蜒入耳,取驢乳灌耳中,當消成水。(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肉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又,頭燖去毛,煮汁以漬曲醞酒,去大風。又,生脂和生椒熟搗,綿裹塞耳中,治積年耳聾。
狂癲不能語、不識人者,和酒服三升良。皮,復患瘧人良。又,和毛煎,令作膠,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良。又,骨煮作湯,浴漬身,治歷節風。又,煮頭汁,令服三、二升,治多年消渴,無不瘥者。又,脂和烏梅為丸,治多年瘧,未發時服三十丸。又,頭中一切風,以毛一斤炒令黃,投一斗酒中,漬三日。
空心細細飲,使醉,衣復臥取汗。明日更依前服。忌陳倉米、麥面等。日華子云:驢肉,涼,無毒。解心煩,止風狂。釀酒,治一切風。脂,敷惡瘡疥及風腫。頭汁,洗頭風,風屑。皮,煎膠食,治一切風並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
食療云卒心痛,絞結連腰臍者,取驢乳三升,熱服之瘥。外臺秘要治反胃。昔幼年經患此疾,每服食餅及羹粥等,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家,時稱名醫奉敕令治罄竭所患,竟不能療,漸羸憊,候絕朝夕。忽有一衛士云:服驢小便極驗。日服二合,後食唯吐一半。
晡時又服二合,人定。時食粥吐,即便定。迄至今日午時奏知之,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時俱瘥。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盛取尿及熱服二合。病深,七日以來服之,良。後來療人並瘥。又方:斷酒。用驢駒衣燒灰,酒服之。千金方:治眼中息肉。驢脂、石鹽和勻,注兩眥頭,日夜三,一月瘥。
又方:治身體手足腫,以脂和鹽敷之。經驗方:治飲酒過度,欲至穿腸。驢蹄硬處削下者,以水濃煮汁,冷飲之。襄州散將樂小蠻,得此方:效。又方:蠍螫,以驢耳垢敷之瘥。崔給事傳。食醫心鏡主中風頭眩,心肺浮熱,手足無力,筋骨煩疼,言語似澀,一身動搖。烏驢頭一枚,燖洗如法,蒸令極熟,細切,更於豉汁內煮,著五味調,點少酥食。
又,主中風,手足不隨,骨節煩疼,心躁,口面喎斜。取烏驢皮一領,燖洗如法,蒸令極熟,切,於豉汁中煮,五味和再煮。空心食之。又,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驢肉一斤,切,於豉汁內煮,五味和,醃臘食之。作粥及煮並得。簡要濟眾治小兒解顱不合。驢蹄不計多少,燒灰研,以生油和敷於頭骨縫上,以瘥為度。
廣利方:治心熱風癇。黑驢乳食上暖服三大合,日再服。傷寒類要治黃,百藥不瘥。煮驢頭熟,以姜齏啖之,並隨多少飲汁。
衍義曰:驢肉,食之動風,脂肥尤甚,屢試屢驗。日華子以謂止風狂,治一切風,未可憑也。煎膠用皮者,取其發散皮膚之外也,仍須烏者;用烏之意,如用烏雞子、烏蛇、烏鴉之類。其物雖治風,然更取其水色,蓋以制其熱則生風之義。
白話文:
驢屎:熬煮後,可用於熨貼風腫、廔瘡。
驢屎汁:主治心腹劇痛、各種邪氣入侵。
驢尿:主治症瘕、胃反覆嘔吐不止、牙痛、水腫。
母驢尿:主治燥症引起的腹水。
公驢尿:主治濕症引起的腹水,每次服用五合量最佳。燥症引起的腹水,畫在身上會形成圖案;濕症引起的腹水,則不會形成圖案。
驢奶:主治小兒發熱、急性黃疸等。服用過量會導致腹瀉。
據《蜀本草》記載:驢奶味甘,性寒涼,具有通利的作用,可治療消渴症。驢的毛色種類很多,黑色驢奶的療效最佳。《蕭炳》記載:驢奶主治黃疸、小兒發熱、驚嚇、赤痢。《日華子本草》記載:驢奶可治療小兒癇症、客忤(小兒驚風)、天吊(一種小兒急症)、風疾。
驢尾下軸垢:主治瘧疾。用水洗淨取汁,和麵做成彈丸大小的兩個藥丸,做成燒餅。瘧疾發作前吃一個,發作時再吃一個,無論是久治不愈的瘧疾,還是發作時間不定的瘧疾,都能治療。
據《陳藏器本草》記載:黑色驢的尿和奶,都能治療蜘蛛咬傷。用器皿盛裝浸泡患處,也可取驢尿浸泡過的臭泥敷在傷口上。蚰蜒入耳,可用驢奶灌入耳中,使其溶解。
驢肉:主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定心神。將驢頭上的毛燒掉,煮汁浸泡穀物釀酒,可治療大風病。驢的生脂肪和生胡椒一起搗碎,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可治療多年耳聾。
對於狂癲不能說話、不認識人的病人,將驢肉和酒一起服用三升,療效甚佳。驢皮對患有瘧疾的人療效很好。驢毛煎熬成膠,可治療一切風毒、骨節疼痛呻吟不止的症狀,與酒一起服用效果更佳。將驢骨煮成湯,沐浴浸泡身體,可治療關節風濕。將驢頭煮成汁,服用三到二升,可治療多年的消渴症,沒有不痊癒的。將驢脂和烏梅製成丸藥,可治療多年的瘧疾,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十丸。治療頭風,可用一斤驢毛炒至黃色,放入一斗酒中浸泡三天,空腹慢慢飲用,直到喝醉,然後穿好衣服躺下出汗。第二天再按照同樣方法服用。忌食陳倉米、麥麵等。據《日華子本草》記載:驢肉性涼,無毒,可解心煩,止風狂,用驢肉釀酒,可治療一切風病。驢脂可敷治惡瘡疥癬及風腫。驢頭汁可洗治頭風、頭皮屑。驢皮煎熬成膠服用,可治療一切風病、鼻塞、吐血、腸風血痢及崩漏帶下。
《食療本草》記載:治療突然心痛,絞痛連及腰腹部者,可取驢奶三升,加熱服用,即可痊癒。《外台秘要》記載治療反胃。從前,幼年時曾患此病,每當食用餅食、羹粥等食物,不久便會嘔吐出來。貞觀年間,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人家,當時都稱名醫,奉皇帝之命治療,都耗盡了治療方法,卻依然不能治癒,病人日漸消瘦虛弱,性命危在旦夕。突然有一名衛士說:服用驢尿效果極佳。每天服用兩合,之後進食,只會吐出一半。下午又服用兩合,到了晚上,即使進食粥後嘔吐,也會很快停止。直到中午向皇帝奏報此事,宮中五、六個患有反胃的人同時服用,都很快痊癒了。此藥略帶毒性,服用時不可過量。要盛取新鮮的驢尿,加熱後服用兩合。病情嚴重者,連服七天,療效甚佳。後來治療其他人,也都痊癒了。另有一個方法:戒酒,用驢駒的胎衣燒成灰,用酒送服。《千金方》記載治療眼中息肉:將驢脂、鹽混合均勻,塗在眼角,每天三次,一月即可痊癒。
另有一個方法:治療身體手腳腫脹,用驢脂和鹽敷於患處。《經驗方》記載:治療飲酒過度,欲至穿腸者,取驢蹄堅硬的部分削下,用水濃煮取汁,冷卻後飲用。襄州散將樂小蠻,得到這個偏方,效果很好。另有一個方法:治療蠍子蜇傷,用驢耳垢敷於患處即可痊癒。這是崔給事傳下來的偏方。《食醫心鏡》記載:主治中風頭暈、心肺浮熱、手腳無力、筋骨痠痛、言語不清、全身顫抖。取一個烏黑色驢頭,按規範清洗乾淨,蒸熟,切碎,再放入豆豉汁中煮,加入五味調料,點少許酥油食用。
又主治中風、手腳不靈活、骨節痠痛、心煩躁、口眼歪斜。取一張烏黑色驢皮,按規範清洗乾淨,蒸熟,切碎,放入豆豉汁中煮,再加入五味調料煮。空腹食用。又主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定心神。取一斤驢肉,切碎,放入豆豉汁中煮,加入五味調料,醃製後食用。也可做成粥或湯。
《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小兒顱骨縫合不全。取適量驢蹄燒成灰,研磨成粉末,與生油混合後敷在頭骨縫合處,直到痊癒。《廣利方》記載:治療心熱風癇。將黑驢奶加熱後服用三合,每天服用兩次。《傷寒類要》記載:治療黃疸,百藥不癒者。將驢頭煮熟,用薑醬佐食,並適量飲用湯汁。
《衍義》曰:食用驢肉會引起風病,肥膩的驢肉尤其如此,屢試屢驗。《日華子本草》說驢肉能止風狂,治療一切風病,這是不確切的。用驢皮煎熬成膠,是取其能發散皮膚外邪的作用,仍然要用黑色的驢皮;之所以要用黑色的驢,就像使用烏雞蛋、烏蛇、烏鴉之類一樣。這些藥物雖然能治療風病,但更看重其顏色,這是因為制伏內熱才能防止生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