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3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34)

1. 白花藤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菜、肉中毒。酒漬服之,主虛勞風熱。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

唐本注云: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厚,肉白,其骨柔於野葛。(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有細毛,蔓生,花白。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厚。味苦,用根不用苗,凌冬不凋。

雷公云:凡使,勿用菜花藤,緣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酸澀,不堪用。其白花藤,味甘香,採得後去根細銼,陰乾用之。

五種唐本余

白話文:

白花藤味苦、性寒,無毒。能解各種藥物、蔬菜、肉類中毒。用酒浸泡後服用,可治療虛勞引起的風熱症。生長在嶺南、交州、廣州等地的平原地帶。

據唐代的本草書記載:它的莖葉像野葛,但花是白色的。根的皮厚,肉白色,質地比野葛更柔軟。

蜀地的本草書記載:葉子上有細毛,莖蔓生,花白色。根像牡丹根,質地柔軟,皮白而厚。味苦,只用根不用莖葉,冬天也不枯萎。

雷公(古代醫家)說:使用白花藤時,要注意區別它和菜花藤,因為兩種植物長得很像,但味道不同。菜花藤的味道酸澀,不能使用。真正的白花藤,味道甘香,採摘後去掉根部,切成細絲,陰乾後再使用。

2. 留軍待

味辛,溫,無毒。主肢節風痛,筋脈不遂,折傷瘀血,五緩攣痛。生劍州山谷,其葉似楠木而細長。採無時。

白話文:

留軍待味辛性溫,無毒。能治療肢體關節疼痛、筋脈不暢、骨折瘀血、肢體麻痺攣縮疼痛等症狀。此藥生長在劍州的山谷中,葉子形似楠木葉但更細長。全年皆可採集。

3. 地不容

味苦,大寒,無毒。主解蠱毒,止煩熱,闢瘴癘,利喉閉及痰毒。一名解毒子。生

山西谷。採無時。

圖經曰:地不容,生戎州。味苦,大寒,無毒。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厚硬,凌冬不凋,無花實。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連,如藥實而圓大。採無時。能解蠱毒,闢瘴氣,治咽喉閉塞,鄉大亦呼為解毒子。

白話文:

地不容味苦、性寒,無毒。能解蠱毒,消除煩熱,預防瘴氣瘟疫,治療喉嚨阻塞和痰毒。也叫解毒子。生長在山西山谷,全年皆可採集。

古籍記載:地不容生長在戎州。味苦、性寒、無毒。植株蔓生,葉子青綠,像杏葉但更大更厚更硬,冬天也不枯萎,沒有花和果實。根是黃白色,外皮略粗糙呈褐色,根塊一個個連在一起,像藥材一樣圓滾滾的。全年皆可採集。能解蠱毒,驅除瘴氣,治療咽喉阻塞,民間也稱它為解毒子。

4. 獨用將軍

味辛,無毒。主治毒腫奶癰,解毒,破惡血。生林野,採無時,節節穿葉心生苗,其葉似楠,根並採用。

白話文:

獨用將軍味辛,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毒性腫脹、乳腺炎,能解毒,去除瘀血。它生長在山野林間,四季皆可採集。莖節之間穿插著葉子,葉心長出嫩芽,葉子形狀像楠木葉,根莖都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