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2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8)

1. 景天

味苦、酸,平,無毒。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疕(疋幾切),寒熱風痹,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一名戒火,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據火,一名慎火。生太山川穀。四月四日、七月七日採,陰乾。

陶隱居云:今人皆盆盛養之於屋上,云以闢火。葉,可療金瘡止血,以洗浴小兒,去煩熱,驚氣。廣州城外有一樹,云大三、四圍,呼為慎火樹。江東者甚細小。方用亦稀。其花入服食。眾藥之名,此最為麗。今注皇朝收復嶺表,得廣州醫官問其事,曾無慎火成樹者,蓋陶之誤爾。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慎火草,葉似馬齒莧而大。藥性論云:景天,君,有小毒。能治風疹惡癢,主小兒丹毒及治發熱驚疾。花能明目。日華子云:景天,冷。治心煩熱狂,赤眼,頭痛,寒熱,遊風丹腫,女人帶下。

圖經曰:景天,生泰山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人家多種於中庭,或以盆盎植於屋上,云以闢火,謂之慎火草。春生苗,葉似馬齒而大,作層而上,莖極脆弱。夏中開紅紫碎花,秋後枯死。亦有宿根者。四月四日、七月七日採其花並苗、葉,陰乾。攻治瘡毒及嬰孺風疹在皮膚不出者,生取苗、葉五大兩,和鹽三大兩。

同研,絞取汁,以熱手摩塗之,日再。但是熱毒丹瘡,皆可如此用之。

外臺秘要:治癮疹。以慎火草一斤,搗絞取汁,敷上熱炙,摸之再三,即瘥。千金方:治小兒丹發。慎火草生一握,搗絞汁,以拭之㩉上,日十遍,夜三、四遍。譚氏小兒方同。子母秘錄治產後陰下脫。慎火草一斤陰乾,酒五升,煮取汁,分溫四服。又方:治小兒赤遊,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

搗生景天敷瘡上。楊氏產乳療煙火丹發,以背起或兩脅及兩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兩,搗和如泥,塗之。又方:療蟄火丹從頭起,慎火草搗和苦酒塗之。

衍義曰:景天,陶隱居既云,今人皆盆盛,養之於屋上,即知是草藥。又言廣州城外有一株,云可三、四圍,呼為慎火木。既曰云,即非親見是也。蓋是傳聞,亦非誤耳,乃陶之輕聽也。然極易種,但折生枝置土中,頻澆溉。旬日便下根,濃研取汁,塗火心瘡,其驗。干為末,水調,掃遊風、赤瘇赬熱者。

白話文:

景天

景天味苦酸,性平,無毒。主治熱瘡、身熱煩躁、邪氣、各種蠱毒、皮膚病、寒熱風痹、各種不足症。景天花能治婦女白帶、赤帶,輕身明目,久服能使人神清氣爽,延年益壽。景天又名戒火、火母、救火、據火、慎火,生長在太山山谷中。應在四月初四、七月初七採收,陰乾備用。

陶弘景說:現在人們都用盆栽種在屋頂上,說是能避火。景天的葉子可以治療刀傷止血,用來洗澡能去除小兒煩熱、驚嚇。廣州城外有一棵景天樹,據說樹圍有三、四丈粗,稱為慎火樹。江東地區的景天則很細小,用藥也較少。景天花可內服,在眾多藥物中,其名稱最為雅致。現在據皇朝收復嶺南後,向廣州醫官查詢此事,從未聽聞有如此巨大的慎火樹,可見陶弘景所說是錯誤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記載:慎火草,葉子像馬齒莧但更大。 《藥性論》記載:景天為君藥,略有小毒,能治療風疹瘙癢,主治小兒丹毒及發熱驚癇。景天花能明目。《日華子本草》記載:景天性寒,能治療心煩熱狂、紅眼、頭痛、寒熱、遊風丹腫、婦女帶下。

《圖經》說:景天生長在泰山山谷,現在南北各地都有,人們多種植在家中庭院,或用盆栽種在屋頂上,說能避火,稱之為慎火草。春天長出苗,葉子像馬齒莧但更大,層層向上生長,莖非常脆弱。夏天開花,花呈紅紫色,秋天枯死。也有些品種有宿根。應在四月初四、七月初七採收其花、苗、葉,陰乾備用。治療瘡毒及嬰幼兒皮膚風疹未潰爛者,取新鮮的苗、葉五兩,加鹽三兩,研磨絞汁,用熱手塗抹患處,每日兩次。凡是熱毒丹瘡,都可以這樣使用。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癮疹,用慎火草一斤,搗碎絞汁,敷在患處,熱敷,反覆塗抹,即可痊癒。《千金方》記載:治療小兒丹毒,取一把新鮮的慎火草,搗碎絞汁,塗抹患處,每日十次,夜裡三、四次。《譚氏小兒方》記載方法相同。《子母秘錄》記載治療產後陰道脫垂:用陰乾的慎火草一斤,酒五升,煮取汁液,分四次溫服。另有一方:治療小兒丹毒,蔓延全身,到達心臟就會死亡,用搗碎的新鮮景天敷於患處。《楊氏產乳方》記載治療因火燒引起的丹毒,蔓延至背部或兩脅及兩足,紅得像火一樣,用景天草、珍珠末各一兩,搗碎混合成泥狀,塗抹患處。另有一方:治療因蟲咬引起的丹毒,從頭部開始,用搗碎的慎火草和苦酒混合塗抹患處。

《衍義》說:陶弘景說現在人們都用盆栽種在屋頂上,可知它是草藥。又說廣州城外有一株,據說有三四丈粗,稱為慎火木。既然說是「據說」,就表示不是親眼所見。這只是道聽途說,也不是錯誤,只是陶弘景輕信了而已。但景天很容易種植,只要把新鮮的枝條插在土裡,經常澆水,十天左右就能生根。濃縮研磨取汁,塗抹火傷,效果很好。曬乾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可以治療遊風、紅腫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