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3)

1. 熊脂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食飲吐嘔。久服強志,不飢,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陶隱居云: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中啖。今東西諸山縣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爾。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愈。唐本注云:熊膽,味苦,寒,無毒。療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痢,疳䘌,心痛,疰忤。腦,療諸聾。

血,療小兒客忤。脂,長髮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痹。凡言肓者,皆脂消以後之名,背上不得言膏。《左傳義》云:膏肓者,乃是鬲肓,文誤有此名。陶言背膏,同於舊說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熊膽,臣,惡防己、地黃。主小兒五疳,殺蟲,治惡疥。又云熊脂,君。

白話文:

熊脂味甘,性微寒或微溫,無毒。可治風寒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五臟積聚、寒熱交替、體虛消瘦、頭部瘡瘍、頭髮白脫、面部枯黃起疹、飲食不消、嘔吐等症。長期服用可增強意志力,減少飢餓感,輕身健體,延年益壽。熊脂生長在雍州山谷,十一月採收。

陶隱居說,熊脂就是熊的白色脂肪,位於背部,冬季寒冷時才有,夏季炎熱時則沒有。熊腹部的脂肪和身上的其他脂肪可以煎煮成藥,但不可食用。現在東西各地的山區都有熊,可見熊脂並非易得之物。患有頑疾的人不可食用熊肉,否則終生無法痊癒。唐代本草注記載,熊膽味苦,性寒,無毒。可治療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黃疸病,暑天久痢、疳積、心痛、驚厥等症。熊腦可以治療各種耳聾。

熊血可以治療小兒驚風。熊脂可以促進頭髮生長,使頭髮烏黑亮澤,並能使面容光潤。用酒浸泡熊脂後服用,可以治療風濕痹痛。凡是提到“肓”的,都是指熊脂消融後的部位,背上的脂肪不能稱為“膏”。《左傳義》說,“肓”是指膈肓,不是背上的脂肪,是文誤。陶隱居說熊脂是背上的脂肪,與古籍記載一致。臣禹錫等人根據藥性論記載,熊膽為臣藥,忌防己、地黃。主治小兒五疳,殺蟲,治療惡性疥瘡。同時記載,熊脂為君藥。

能治面上䵟𪒟及治瘡。日華子云:熊白,涼,無毒。治風,補虛損,殺勞蟲。脂,強心。腦髓,去白禿風屑,療頭旋併發落。掌,食可御風寒,此是八珍之數。膽,治疳瘡,耳鼻瘡及諸疳疾。

圖經曰:熊脂並膽,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東及懷、衛山中皆有之。熊形類犬豕,而性輕捷,好攀緣,上高木,見人則顛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蟄,始春而出。脂謂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須其背上者。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它處脂,煎煉亦可作藥而不中啖。

膽,陰乾用。然亦多偽,欲試之,取粟顆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為真。其足蹯,為食珍之貴,古人最重之,然臑之難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腦髓作油摩頭,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終身不愈。熊惡鹽,食之則死。

白話文:

熊肉可以治療臉上的癬和瘡。日華子說:熊肉性涼,無毒,可以治風,補虛損,殺死寄生蟲。熊脂可以強健心臟。熊腦可以去除頭上的白屑和頭旋風,治療脫髮。熊掌可以御寒,是八珍之一。熊膽可以治疳瘡、耳鼻瘡和其他疳疾。

圖經記載:熊脂和熊膽產於雍州山谷,現在雍州、洛陽、河東以及懷州、衛州的山區都有。熊的形狀像犬豕,但性情輕捷,喜歡攀爬,可以爬上高樹,看到人就翻滾著從樹上掉下來。冬天多半會躲進洞穴冬眠,春天出來。熊脂又稱熊白,十一月取之,要取背上的。冬天有,夏天則沒有。熊肚子裡的脂肪和其他部位的脂肪,煎煉之後也可以入藥,但不能食用。

熊膽要陰乾使用。市面上有很多假貨,要辨別真假,可以取一粒米大小的熊膽滴在水中,如果形成一條線狀,不會散開,就是真的。熊的腳掌是珍貴的食材,古人非常看重,但是熊掌很難煮熟,吃太多會讓人耐寒。熊腦可以製成油,塗抹在頭上,可以去除白屑。患有痼疾的人不能吃熊肉,否則會導致疾病終身不愈。熊害怕鹽,吃了就會死。

雷公云:凡收得後,煉過,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個,煉了,去脂革並椒,入瓶中收,任用。食療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時取之,作生,無以偕也。脂入拔白髮膏中用,極良。脂與豬脂相和燃燈,煙入人目中,令失光明。緣熊脂煙損人眼光。肉,平,味甘,無毒。

主風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積聚寒熱者,食熊肉永不除瘥。其骨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膽,寒。主時氣盛熱,疳䘌,小兒驚癇。十月勿食,傷神。小兒驚癇瘛瘲,熊膽兩大豆許,和乳汁及竹瀝服並得,去心中涎,良。聖惠方:治小兒疳瘡,蟲蝕鼻。用熊膽半分,湯化調塗於鼻中。

白話文:

雷公說:收取熊脂後,經過煉製,放在容器中,加入生椒,每斤熊脂放十四粒生椒,煉好後去除脂革和椒,放入瓶中保存,隨時可用。熊脂可以食用,性微寒,味甘滑。冬天凝固成白色時取用,生吃效果最佳。熊脂也可以加入拔白髮膏中使用,效果極佳。熊脂和豬脂混合燃燈,煙霧進入眼睛,會使人失明,因為熊脂的煙霧會損害人的視力。熊肉性平,味甘,無毒。

主治風痺筋骨麻木。如果腹中有積聚的寒熱,吃熊肉永遠無法治癒。熊骨煮湯沐浴,可以治療歷節風,也能治小兒客忤。熊膽性寒。主治時氣盛熱、疳積、小兒驚癇。十月不要吃熊膽,會傷神。小兒驚癇瘛瘲,可以用兩粒大豆大小的熊膽,與乳汁和竹瀝一起服用,可以去除心中涎液,效果很好。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疳瘡、蟲蝕鼻,可以用半錢熊膽,用水化開後塗抹在鼻中。

熊掌得酒、醋、水三件煮,熟即嗔大如皮球,食之耐風寒。外臺秘要療蛔心痛。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又方:五十年痔不瘥。塗熊膽取瘥乃止,神效,一切方:不及。千金翼療發黃。熊脂塗發,梳之散頭,入床底,伏地一食頃,即出,便盡黑,不過一升脂驗。食醫心鏡療腳氣,風痹不仁,五緩,筋急。

熊肉半斤,於豉汁中和薑、椒、蔥白、鹽、醬作醃臘。空腹食之。又方:主中風,心肺風熱,手足不隨及風痹不任,筋脈五緩,恍惚煩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調和作醃臘。空腹食之。斗門方:治水弩射人。用熊膽塗之。更以雄黃同用酒磨服之,即愈。楊氏產乳療白禿瘡及發中生癬,取熊白敷之。

抱朴子熊壽五百歲,能化為狐貍。

白話文:

熊掌用酒、醋、水一起煮,煮熟後會膨脹得像皮球一樣大,吃了可以抵禦風寒。古代醫書《外臺秘要》記載熊掌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肚子痛。熊膽像大豆一樣大小,用水服用,效果很好。另外還有偏方說,五十年治不好的痔瘡,塗抹熊膽就能治癒,效果神奇,比其他任何藥方都好。醫書《千金翼》記載熊膽可以治療頭髮發黃。用熊脂塗抹頭髮,梳理後睡覺,一會兒就會變黑,一升熊脂就能見效。醫書《食醫心鏡》記載熊脂可以治療腳氣、風痺、肢體麻木、筋脈拘急等病症。

熊肉可以和豉汁、薑、椒、蔥白、鹽、醬一起醃製,空腹食用,可以治療中風、心肺風熱、手腳不靈活、風痺、筋脈拘急、神志恍惚、煩躁不安等症。醫書《斗門方》記載熊膽可以治療水弩射傷,將熊膽塗抹在傷口上,再用雄黃和酒一起研磨服用,即可痊癒。醫書《楊氏產乳》記載熊脂可以治療白禿瘡和頭皮生癬,用熊脂塗抹即可。

道教經典《抱朴子》記載,熊可以活五百歲,能變化成狐狸。

2. 象牙

無毒。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及雜物刺立出。

,主癇病,屑為末,炙令黃,飲下。

,味淡。不堪啖。多食令人體重。主禿瘡,作灰和油塗之。

,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胸前小橫骨,令人能浮水,作灰酒服之。身有百獸肉,皆自有分段,唯鼻是其本肉,余並雜肉。(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象牙,平。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燒灰飲下。膽,明目及治疳。蹄底似犀可作帶。南海藥:諸云:象膽,以清水和塗瘡腫上,並瘥。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瘥。

白話文:

象牙性平,能治小便不通,可以用生象牙煎水喝。小便過多,則可以將象牙燒成灰,泡水喝。象牙的膽可以明目,也能治療疳病。象牙蹄底的材質像犀牛角,可以製成腰帶。據說象膽用清水調和後,可以塗抹在瘡腫上,治癒效果很好。此外,象膽還可以治療口臭,每晚用清水研磨少許象膽,用棉花包裹後貼在牙根上,每晚含著,隔天早上用溫水漱口,如此反覆三到五次,便能治癒。

圖經曰:象牙,舊不著所出州郡,《爾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今多出交趾,潮、循州亦有之。彼人捕得,爭食其肉,云肥脆堪作炙。或曰象有十二種肉,配十二辰屬,唯鼻是其肉。又膽不附肝,隨月在諸肉間。淳化中,上苑一馴象斃,太宗命取膽不獲,使問徐鉉,鉉曰:當在前左足,既而剖足果得。

又問其故,鉉曰:象膽隨四時,今其斃在春,故知左足也。世敷荊蠻山中亦有野象。蓋《左氏傳》所謂楚師燧象以奔吳軍,是其事也。然楚、粵之象皆青,唯西竺、弗林、大食諸國乃多白象。樊綽《雲南記》、平居誨《于闐行程記》皆言其事。象牙,主諸物刺人肉,刮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刺立出。

白話文:

象牙的來源、特性與藥用

圖經記載: 象牙,古籍中並未記載其產地,《爾雅》中提到南方有梁山產犀牛和象。現今多產於交趾,潮州、循州也有。當地人捕捉到象後,會爭相食用其肉,說其肥美脆嫩,適合烤食。有人說象有十二種肉,分別對應十二生肖,只有鼻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肉。另外,象膽不附著於肝臟,會隨著月份在不同部位的肉中移動。淳化年間,上苑的一頭馴象死去,太宗命人取其膽,卻沒有找到。於是派人詢問徐鉉,徐鉉說:“象膽會隨著四季變化,現在是春季,象死於春季,所以象膽應該在左前腳。”之後剖開左前腳果然找到了象膽。

徐鉉又解釋道:“象膽會隨著四季移動,現在象死於春季,所以象膽在左前腳。”

世俗傳說在荊蠻山區也有野象。這或許就是《左傳》中所記載的楚師用火燒象,以驚嚇吳軍的事件。然而,楚地和廣東的象都是青色的,只有西竺、弗林、大食等國家才有白象。樊綽的《雲南記》、平居誨的《于闐行程記》都記載了此事。

象牙可以治療被物體刺入肉體的傷口,將象牙刮成細粉,研磨後用清水調和,敷在傷口上,即可將刺物取出。

咽中刺,則水調飲之。舊牙梳屑尤佳。齒及肉、目睛等,醫方:亦或有用者。

陳藏器云肉味鹹、酸,不堪啖。膽主目疾,和乳滴目中。序云:象膽揮黏。海藥:謹按《內典》云:象出西國,有二牙、四牙者,味寒。主風癇熱,骨蒸勞,諸瘡等,並皆宜生屑入藥,琥珀、竹膏、真珠、犀角、牛黃等良。西域重之,用飾床座。中國貴之,以為笏。崑崙諸國有象,生於山谷,每遇解牙,人不可取,崑崙以白木削為牙,而用易之。

《酉陽雜俎》云:生紋理必國富。又云:龍與象,六十歲骨方:足。肘後方:治箭並金折在肉中。細刮象牙屑,以水和敷上,即出。簡要濟眾主小兒誤為諸骨及魚骨刺入肉不出。水煮白梅肉,爛研後,調象牙末,厚敷有刺處,自軟。太平廣記安南有象,能知人曲直。有鬥訟者,行立而嗅之,有理者則過,無理者,以鼻卷之,擲空數丈,以牙接而刺之。

白話文:

喉咙里好像有东西扎着,可以喝点水润润喉咙,用旧牙刷的刷毛也挺好。至于牙齿、肉、眼球等,医书里也有相关的治疗方法。

陈藏器说肉的味道又咸又酸,不宜多吃。胆汁可以治眼病,可以将它和牛奶滴进眼睛里。书上说象胆粘稠。海里的象牙,据《内典》记载:来自西域,有二牙和四牙的,性寒,能治风痫发热、骨蒸劳、各种疮等等,都适合生用或研成粉末入药,琥珀、竹膏、珍珠、犀角、牛黄等也是良药。西域人很重视象牙,用它来装饰床座。中国人也珍视象牙,把它做成笏板。昆仑诸国也有象,生活在山谷里,每次换牙时,人们不能取走,昆仑人就用白木削成牙的形状来代替。

《酉阳杂俎》记载:象牙上生出纹理,意味着国家将会富裕。书中还说,龙和象都要到六十岁骨骼才算成熟。肘后方说:治疗箭和金器刺入肉中,可以细细刮象牙屑,用水调和敷在伤口上,就可以取出。简要济众说:治疗小孩误食鱼骨或其他骨头卡在肉里取不出来,可以用水煮白梅肉,烂了之后研磨,加入象牙粉,厚厚地敷在有刺的地方,骨头就会变软。太平广记记载:安南国有象,能辨别是非曲直。如果有打官司的人,象会走上前去闻闻他们,有理的人,象就会走过,没有理的人,象就会用鼻子卷起他,抛到几丈远,用象牙接住他,用象牙刺他。

以水洗牙,飲之愈疾。象膽隨四時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龜定體,鼻端有爪可拈針,肉有十二般,唯鼻是本肉。胸前小骨,灰之酒服,可令人能浮水出沒。食其肉,令人體重。古訓云:象孕五歲始產。

衍義曰:象牙,取口兩邊各出一牙,下垂夾鼻者,非口內食齒;齒別入藥。今為象笏者是牙也。

白話文:

用清水漱口,喝下後能治病。象的膽囊會隨著四季變化而移動,春季在左前腿,夏季在右前腿,牠像烏龜一樣固定身體,鼻尖有爪可以拿針,肉有十二種,唯獨鼻子是本肉。胸前的小骨,用灰燼浸酒服用,可以讓人能在水上浮沉。吃象肉,會讓人身體變重。古訓說:象懷孕五年才生產。

象牙指的是從象嘴巴兩側各長出的一根牙,向下垂並夾住鼻子,不是嘴巴裡用來吃東西的牙齒;象牙是另外一種牙齒,可以入藥。現在做象笏的材料就是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