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六 (3)
卷第十六 (3)
1. 熊脂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食飲吐嘔。久服強志,不飢,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陶隱居云: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中啖。今東西諸山縣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爾。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愈。唐本注云:熊膽,味苦,寒,無毒。療時氣熱盛變為黃疸,暑月久痢,疳䘌,心痛,疰忤。腦,療諸聾。
血,療小兒客忤。脂,長髮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痹。凡言肓者,皆脂消以後之名,背上不得言膏。《左傳義》云:膏肓者,乃是鬲肓,文誤有此名。陶言背膏,同於舊說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熊膽,臣,惡防己、地黃。主小兒五疳,殺蟲,治惡疥。又云熊脂,君。
能治面上䵟𪒟及治瘡。日華子云:熊白,涼,無毒。治風,補虛損,殺勞蟲。脂,強心。腦髓,去白禿風屑,療頭旋併發落。掌,食可御風寒,此是八珍之數。膽,治疳瘡,耳鼻瘡及諸疳疾。
圖經曰:熊脂並膽,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東及懷、衛山中皆有之。熊形類犬豕,而性輕捷,好攀緣,上高木,見人則顛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蟄,始春而出。脂謂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須其背上者。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它處脂,煎煉亦可作藥而不中啖。
膽,陰乾用。然亦多偽,欲試之,取粟顆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為真。其足蹯,為食珍之貴,古人最重之,然臑之難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腦髓作油摩頭,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終身不愈。熊惡鹽,食之則死。
雷公云:凡收得後,煉過,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個,煉了,去脂革並椒,入瓶中收,任用。食療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時取之,作生,無以偕也。脂入拔白髮膏中用,極良。脂與豬脂相和燃燈,煙入人目中,令失光明。緣熊脂煙損人眼光。肉,平,味甘,無毒。
主風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積聚寒熱者,食熊肉永不除瘥。其骨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膽,寒。主時氣盛熱,疳䘌,小兒驚癇。十月勿食,傷神。小兒驚癇瘛瘲,熊膽兩大豆許,和乳汁及竹瀝服並得,去心中涎,良。聖惠方:治小兒疳瘡,蟲蝕鼻。用熊膽半分,湯化調塗於鼻中。
熊掌得酒、醋、水三件煮,熟即嗔大如皮球,食之耐風寒。外臺秘要療蛔心痛。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又方:五十年痔不瘥。塗熊膽取瘥乃止,神效,一切方:不及。千金翼療發黃。熊脂塗發,梳之散頭,入床底,伏地一食頃,即出,便盡黑,不過一升脂驗。食醫心鏡療腳氣,風痹不仁,五緩,筋急。
熊肉半斤,於豉汁中和薑、椒、蔥白、鹽、醬作醃臘。空腹食之。又方:主中風,心肺風熱,手足不隨及風痹不任,筋脈五緩,恍惚煩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調和作醃臘。空腹食之。斗門方:治水弩射人。用熊膽塗之。更以雄黃同用酒磨服之,即愈。楊氏產乳療白禿瘡及發中生癬,取熊白敷之。
抱朴子熊壽五百歲,能化為狐貍。
白話文:
熊脂味甘,性微寒或微溫,無毒。能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攣急痛、五臟積聚、寒熱消瘦、頭癬禿髮、面部紅腫瘡疹、飲食嘔吐等症。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不飢餓,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熊脂產於雍州山谷,十一月採集。
陶弘景說:熊脂就是熊白,是熊背上的膏脂,冬天寒冷時才有,夏天則沒有。熊腹部的脂肪和身上的其他膏脂,煎煉後可以入藥,但不能食用。現在東西各地的山區都有熊,並不是稀罕之物。患有久病的人不宜食用熊肉,否則疾病終身難癒。唐代本草注記載:熊膽味苦,性寒,無毒。能治療因時令暑熱導致的黃疸,夏季久瀉,疳疾,心痛,以及驚癇等症。熊腦可以治療各種耳聾。熊血可以治療小兒驚癇。熊脂可以使頭髮烏黑亮澤,美容養顏;用酒煉製後服用,可以治療風濕痹痛。古書中所說的「膏肓」,指的都是脂肪消耗殆盡之後的部位,熊背上的脂肪不能稱為膏。左傳義注中說:「膏肓」指的是鬲肓,古書記載有誤。陶弘景所說的背膏,與舊說一致。臣禹錫等據《藥性論》記載:熊膽為臣藥,與防己、地黃相惡。主治小兒五種疳疾,殺蟲,治療頑固性疥瘡。又說熊脂為君藥,能治療面部瘡疹和各種瘡瘍。日華子說:熊白性涼,無毒,能治療風疾,補虛損,殺蟲。熊脂可以強心。熊腦髓可以治療白禿、頭皮屑和頭暈目眩、脫髮。熊掌可以御寒,是八珍之一。熊膽可以治療疳瘡、耳鼻瘡和各種疳疾。
圖經記載:熊脂和熊膽產於雍州山谷,現在雍州、洛州、河東以及懷州、衛州的山區都有。熊的形狀像犬和豬的混合體,但性情輕捷,喜歡攀緣,能上高樹,見到人就翻滾著自己摔倒在地。冬天多躲進洞穴冬眠,春天出來活動。熊脂稱為熊白,十一月採集,必須取自熊背上的。冬天寒冷時才有,夏天則沒有。熊腹部的脂肪和其他部位的脂肪,煎煉後也可以入藥,但不能食用。熊膽陰乾後使用。但熊膽也常有偽品,要驗證真偽,取少量滴入水中,能像線一樣沉下去而不散開的是真品。熊掌是珍貴的食品,古人非常重視,但它很難煮熟,多吃會使人耐寒。熊腦髓製成油脂塗抹頭部,可以去除頭皮屑。患有久病的人不宜食用熊肉,否則疾病終身難癒。熊怕鹽,吃了鹽就會死。
雷公說:採集熊脂後,要煉製,然後在容器中放入花椒,每斤熊脂放十四粒花椒,煉製完成後,除去殘渣和花椒,放入瓶中保存,隨時使用。食用的熊脂,性微寒,味甘,滑潤。冬天凝結成白色時採集,新鮮的最好。熊脂加入去白髮膏中使用,效果極佳。熊脂和豬脂混合燃燈,煙氣進入眼中,會使人失明,因為熊脂的煙氣損害人的視力。熊肉性平,味甘,無毒,能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麻木。但如果腹中有積聚寒熱,食用熊肉則會使疾病長期不愈。用熊骨煮湯沐浴,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痛,也可以治療小兒驚癇。熊膽性寒,能治療時令暑熱,疳疾,小兒驚癇。十月不宜食用熊肉,會傷神。治療小兒驚癇抽搐,可以用熊膽兩粒黃豆大小,和人乳汁及竹瀝一起服用,可以去除心中痰涎,效果很好。《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疳瘡,蟲蝕鼻孔,用熊膽半錢,用湯化開後塗抹於鼻孔中。
熊掌用酒、醋、水同煮,煮熟後會脹大如皮球,食用後可以耐風寒。《外臺秘要》記載: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用熊膽如黃豆大小,用水送服,效果很好。又一方:治療五十年不癒的痔瘡,塗抹熊膽可以痊癒,效果神奇,其他方法都比不上它。《千金翼方》記載:治療黃疸,用熊脂塗抹頭髮,梳理後臥床,伏地一會兒再起來,頭髮就會變黑,只需一升熊脂即可見效。《食醫心鏡》記載:治療腳氣,風濕痹痛,五緩(指五臟虛弱),筋攣急痛。用熊肉半斤,用豆豉汁與薑、椒、蔥白、鹽、醬一起醃製,空腹食用。又一方:治療中風,心肺風熱,手足不遂以及風濕痹痛,筋脈虛弱,神志恍惚,煩躁不安。用熊肉一斤,切好,按常法醃製,空腹食用。《斗門方》記載:治療水弩射傷,用熊膽塗抹傷口,再用雄黃與酒磨成糊狀服用,即可痊癒。楊氏產乳方記載:治療白禿瘡和頭髮上長癬,用熊白敷貼。
《抱朴子》記載:熊壽命五百歲,可以變化成狐狸。
2. 象牙
無毒。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及雜物刺立出。
齒,主癇病,屑為末,炙令黃,飲下。
肉,味淡。不堪啖。多食令人體重。主禿瘡,作灰和油塗之。
膽,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胸前小橫骨,令人能浮水,作灰酒服之。身有百獸肉,皆自有分段,唯鼻是其本肉,余並雜肉。(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象牙,平。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燒灰飲下。膽,明目及治疳。蹄底似犀可作帶。南海藥:諸云:象膽,以清水和塗瘡腫上,並瘥。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瘥。
圖經曰:象牙,舊不著所出州郡,《爾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今多出交趾,潮、循州亦有之。彼人捕得,爭食其肉,云肥脆堪作炙。或曰象有十二種肉,配十二辰屬,唯鼻是其肉。又膽不附肝,隨月在諸肉間。淳化中,上苑一馴象斃,太宗命取膽不獲,使問徐鉉,鉉曰:當在前左足,既而剖足果得。
又問其故,鉉曰:象膽隨四時,今其斃在春,故知左足也。世敷荊蠻山中亦有野象。蓋《左氏傳》所謂楚師燧象以奔吳軍,是其事也。然楚、粵之象皆青,唯西竺、弗林、大食諸國乃多白象。樊綽《雲南記》、平居誨《于闐行程記》皆言其事。象牙,主諸物刺人肉,刮取屑細研,和水敷瘡上,刺立出。
咽中刺,則水調飲之。舊牙梳屑尤佳。齒及肉、目睛等,醫方:亦或有用者。
陳藏器云肉味鹹、酸,不堪啖。膽主目疾,和乳滴目中。序云:象膽揮黏。海藥:謹按《內典》云:象出西國,有二牙、四牙者,味寒。主風癇熱,骨蒸勞,諸瘡等,並皆宜生屑入藥,琥珀、竹膏、真珠、犀角、牛黃等良。西域重之,用飾床座。中國貴之,以為笏。崑崙諸國有象,生於山谷,每遇解牙,人不可取,崑崙以白木削為牙,而用易之。
《酉陽雜俎》云:生紋理必國富。又云:龍與象,六十歲骨方:足。肘後方:治箭並金折在肉中。細刮象牙屑,以水和敷上,即出。簡要濟眾主小兒誤為諸骨及魚骨刺入肉不出。水煮白梅肉,爛研後,調象牙末,厚敷有刺處,自軟。太平廣記安南有象,能知人曲直。有鬥訟者,行立而嗅之,有理者則過,無理者,以鼻卷之,擲空數丈,以牙接而刺之。
以水洗牙,飲之愈疾。象膽隨四時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龜定體,鼻端有爪可拈針,肉有十二般,唯鼻是本肉。胸前小骨,灰之酒服,可令人能浮水出沒。食其肉,令人體重。古訓云:象孕五歲始產。
衍義曰:象牙,取口兩邊各出一牙,下垂夾鼻者,非口內食齒;齒別入藥。今為象笏者是牙也。
白話文:
象牙
象牙無毒。能治療鐵器或其他雜物刺入肉中,將其刮成細末,加水敷在傷口上,就能將刺入的雜物取出。
象牙的牙齒,可以治療癲癇,將其磨成粉末,炙烤至黃色,服用。
象牙的肉,味道淡,不能食用,多吃會使人體重。可以治療禿瘡,將其燒成灰,和油一起塗抹。
象牙的膽,可以治療眼疾,將其與母乳混合後滴入眼中。
象牙胸前的小橫骨,可以使人浮於水面,將其燒成灰,用酒送服。象的身體有許多部位的肉,但只有鼻子才是真正的肉,其他都是雜肉。
據《日華子》記載:象牙性平,可以治療小便不通,生用煎服;小便過多,則燒成灰服用。象牙的膽,可以明目,並治療疳疾。象蹄底類似犀牛角,可以做成腰帶。南海的藥方記載:象牙的膽,用清水調和後塗在腫脹的傷口上,可以治癒。此外,治療口臭,每晚用少許象牙膽磨成粉,用棉花裹住敷在牙根上,每晚含著,第二天早上用溫水漱口,如此三到五次即可治癒。
《圖經》記載:古代典籍未記載象牙的產地,《爾雅》記載南方盛產犀牛和象。現在主要產自交趾,潮州、循州也有出產。當地人捕獲後爭相食用象肉,認為其肥美脆嫩,適合做烤肉。有人說象有十二種肉,分別對應十二地支,只有鼻子才是真正的肉。此外,象膽不附著在肝臟上,會隨著月份在不同的肉中移動。淳化年間,皇宮中一隻馴象死亡,太宗皇帝命人取其膽,卻未能找到,於是詢問徐鉉,徐鉉說:“應該在左前腳。”剖開象腳果然找到了。太宗問其原因,徐鉉回答:“象膽隨著季節變化位置,現在是春天,所以知道在左腳。”荊蠻山區也有野象。這應驗了《左氏傳》中楚軍用火攻象群,象群奔向吳軍的記載。然而楚地和廣東的象都是青色的,只有西域、弗林、大食等國才有許多白象。《雲南記》、《于闐行程記》都有記載。象牙可以治療異物刺入肉中,將其刮成細末,加水敷在傷口上,就能將刺物取出。
如果異物刺入咽喉,則用水調和後服用。舊牙梳的碎屑效果更好。象牙的牙齒、肉和眼珠等,在醫方中也偶爾被使用。
陳藏器記載:象肉味道鹹酸,不能食用。象膽可以治療眼疾,將其與母乳混合後滴入眼中。記載中說象膽具有粘性。海藥方記載:《內典》記載:象來自西域,有二牙和四牙的,性寒。可以治療風癇熱、骨蒸勞、各種瘡瘍等,都宜用生象牙屑入藥,與琥珀、竹膏、珍珠、犀角、牛黃等藥材相配伍。西域國家很重視象牙,用於裝飾床榻;中國則很珍視象牙,用來製作笏板。崑崙山等地也有象,生活在山谷中,當象換牙時,人們無法取得象牙,崑崙人便用白木削成象牙的樣子來代替。
《酉陽雜俎》記載:象牙紋理如果很好,國家就會富強。又記載:龍和象,六十歲骨骼才完全長成。《肘後方》記載:治療箭或金屬碎片刺入肉中,將象牙刮成細末,加水敷在傷口上,就能取出異物。《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小兒誤吞骨頭或魚刺等異物,將白梅肉煮爛,研磨後,加入象牙末,厚敷在刺入的地方,就能軟化異物。《太平廣記》記載:安南的象,能辨別人的是非曲直。如果有訴訟,象會聞一聞,有理者則會通過,無理者,則會用鼻子卷起,拋到數丈之外,並用象牙刺它。
用清水洗象牙,飲用其水可以治病。象膽會隨著季節在四條腿上移動:春天在左前腿,夏天在右前腿,就像龜的固定部位一樣。象鼻尖有爪子,可以用來拈針。象肉有十二種,只有鼻子才是真正的肉。胸前的小骨頭,燒成灰用酒服用,可以使人浮於水面。吃象肉會使人體重。古籍記載:象懷孕五年才生產。
《衍義》記載:象牙是從象嘴兩邊各長出一根,下垂夾著鼻子,這不是象的牙齒;象的牙齒另作他用。現在製作象笏的,就是這種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