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一 (19)
卷第一 (19)
1. 雷公炮炙論序
出《乾寧記》宰。)駐色延年,精蒸神錦。(出顏色,服黃精自然汁拌細研神錦,於柳木甑中蒸七日了,以木蜜丸服,顏貌可如幼女之容色也。知瘡所在,口點陰膠;(陰膠即是甑中氣垢,少許於口中,即知臟腑所起,直徹至住處知痛,足可醫也。)產後肌浮,甘皮酒服。(產後肌浮,酒服甘皮,立愈。
)口瘡舌坼,立愈黃蘇。(口瘡舌坼,以根黃塗酥炙作末,含之立瘥。)腦痛欲亡,鼻投硝末;(頭痛者,以硝石作末納鼻中,立止。)心痛欲死,速覓延胡(以延胡索作散,酒服之,立愈也。)如斯百種,是藥之功。某忝遇明時,謬看醫理;雖尋聖法,難可窮微。略陳藥餌之功能,豈溺仙人之要術,其製藥炮、熬、煮、炙,不能記年月哉?欲審元由,須看海集。
某不量短見,直錄炮、熬、煮、炙,列藥制方,分為上、中、下三卷,有三百件名,具陳於後:
凡方云丸如細麻子許者,取重四兩鯉魚目比之。
云大麻子許者,取重六兩鯉魚目比之。
云如小豆許者,取重八兩鯉魚目比之。
云如大豆許者,取重十兩鯉魚目比之。
云如兔蕈(俗云兔屎)許者,取重十二兩鯉魚目比之。
云如梧桐子許者,取重十四兩鯉魚目比之。
云如彈子許者,取重十六兩鯉魚目比之。
一十五個白珠為準,是一彈丸也。
凡雲水一溢、二溢至十溢者,每溢稱之,重十二兩為度。
凡云一兩、一分、一銖者,正用今絲綿稱也。勿得將四銖為一分;有誤,必所損兼傷藥力。
凡雲散,只作散。丸,只作丸。或酒煮,或用醋,或乳煎,一如法則。
凡方煉蜜,每一斤只煉得十二兩半,或一分。是數若火少,若火過,並用不得也。
凡膏煎中用脂,先須煉去革膜了,方可用也。
凡修事諸藥物等,一一併須專心,勿令交雜,或先熬後煮,或先煮後熬,不得改移,一依法則。
凡修合丸藥。用蜜,只用蜜;用餳,只用餳;用糖,只用糖。勿交雜用,必宣瀉人也。
白話文:
這篇文章出自《乾寧記》。
能使容顏保持年輕,精氣充足,神采奕奕的方法:取出黃精的汁液,攪拌研磨細碎的「神錦」,放入柳木製的蒸籠中蒸七天,然後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可以使容貌像年輕女子一樣。
要知道瘡的位置,可以用陰膠(蒸籠中的水垢)塗抹在口中,如果口中感到疼痛,就能知道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直接對應到病痛的位置加以治療。
產後身體浮腫,用甘草皮泡酒服用,可以立刻痊癒。
口瘡和舌頭潰爛,用黃蘇(植物)的根部塗上酥油,烤乾研成粉末含在口中,就能立刻痊癒。
頭痛欲裂時,將硝石磨成粉末塞入鼻中,可以立刻止痛。
心痛到快要死掉時,趕快找延胡索磨成粉,用酒沖服,可以立刻痊癒。
類似這樣的功效,藥物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我幸運地生在這個時代,也粗略地看過一些醫學理論,雖然有遵循古聖先賢的方法,但還是難以完全理解醫理的奧妙。我只能大概說明藥物的功能,並非是沉迷於神仙的法術。關於藥物的炮製方法,如炮、熬、煮、炙,實在是經歷漫長歲月無法一一記錄。想要探究藥物的根本原因,需要參考許多醫學典籍。
我不自量力,直接記錄了藥物的炮、熬、煮、炙方法,列出藥方的製作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卷,總共有三百多種藥方,詳細的內容在後面。
凡是藥方中說藥丸像細麻子大小,就取重四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大麻子大小,就取重六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小豆大小,就取重八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大豆大小,就取重十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兔蕈(俗稱兔屎)大小,就取重十二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梧桐子大小,就取重十四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說像彈子大小,就取重十六兩的鯉魚眼睛來比對。
十五個白珠子的大小作為標準,相當於一個彈丸的大小。
凡是說用水一溢、二溢到十溢,每一溢都稱量一下,以重十二兩作為標準。
凡是說一兩、一分、一銖,都要用現在的絲綿來稱量,不要用四銖為一分的方式,如果搞錯了,一定會損壞藥力。
凡是說散劑,就做成散劑。說丸劑,就做成丸劑。或是用酒煮,或是用醋,或是用乳汁煎,都要按照法則來做。
凡是煉蜜,每一斤只能煉出十二兩半或是多一點點,火候不足或是過火都不可以使用。
凡是在煎膏藥時要用到油脂,要先煉去油脂的革膜才能使用。
凡是處理各種藥材,都要專心,不要混雜,或是先熬後煮,或是先煮後熬,都不能更改,必須依照法則來做。
凡是製作丸藥,用蜂蜜就只用蜂蜜,用麥芽糖就只用麥芽糖,用砂糖就只用砂糖,不要混雜使用,這樣必定會造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