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4)

1. 玉泉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飢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札。生藍田山谷。採無時。(畏款冬花。)

陶隱居云: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今人無復的識者,唯通呼為玉爾。張華又云:服玉用藍田㲄(音角)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則應神仙。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古來發塚見屍如生者,其身腹內外,無不大有金玉。

漢制,王公葬,皆用珠檽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煉服之法,亦應依《仙經》服玉法,水屑隨宜。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乃發熱,如寒食散狀。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余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今按:別本注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

服之長年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一名玉液,一名瓊漿。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玉泉治血塊。

圖經文具玉屑條下。

別說云:謹按《圖經》說儀州慄玉,乃黃石之光瑩者,凡玉之所以異於石者,以其堅而有理,火刃不可傷為別爾。今儀州黃石,雖彼人強名慄玉,乃輕小,刀刃便可雕刻,與階州白石同體而異色,恐不足繼諸玉類。

衍義曰:玉泉,《經》云:生藍田山谷。採無時。今藍田山谷無玉泉。泉水,古今不言採。又曰:服五斤。古今方,水不言斤。又曰:一名玉札。如此則不知定是何物。諸家所解,更不言泉,但為玉立文。陶隱居雖曰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誠如是,則當言玉水,亦不當言玉泉也。

蓋泉具流布之義,別之則無所不通。《易》又曰:山下出泉蒙。如此則誠非止水,終未臻厥理。今詳泉字,乃是漿字,於義方允。漿中既有玉,故曰服五斤。去古既遠,亦文字脫誤也。採玉為漿,斷無疑焉。且如書篇尚多亡逸,況《本草》又在唐堯之上,理亦無怪。謂如蛇含,《本草》誤為蛇全。

《唐本》注云:全字乃是合字,陶見誤本改為含,尚如此不定。後有鐵漿,其義同此。又《道藏經》有金飯玉漿之文,唐·李商隱有瓊漿未飲結成冰之詩,是知玉誠可以為漿。又荊門軍界有玉泉寺,中有泉,與尋常泉水無異,亦不能治病。寺中日用此水。又西洛有萬安山,山腹間有寺曰玉泉。

嘗兩登是山,質玉泉之疑,寺僧皆懵不能答。寺前有泉一派,供寺中用。泉竇皆青石,與諸井水無異。若按別本注玉泉,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如此則舉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故知別本所注為不可取。又有燕玉出燕北,體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藥,當附於此。

白話文:

玉泉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百病,柔韌筋骨,安神定魄,增強肌肉,益氣養血,治療婦女帶下病十二種,去除氣鬱,使耳目明亮。長期服用能耐寒暑,不飢不渴,延年益壽,身形輕盈。臨死前服用五斤,三年後屍身顏色不變。玉泉又名玉札,生長在藍田山谷,採集沒有時間限制(忌諱款冬花)。

陶弘景說:藍田位於長安東南,古時出產美玉,玉泉應是玉的精華,白色者質地清澈,可以溶解成水,所以稱為玉泉。如今已無人認識它,只通稱為玉。張華也說:服用藍田產的白色美玉,可以成仙。有人臨死前服用五斤玉,三年後屍身顏色不變。古來發掘的墓葬中,屍體如生,其身體內外都含有大量金玉,這是因為漢代王公貴族下葬時,都使用珠寶玉石製成的棺槨,所以屍體才能不腐。服用玉的方法,應該參考《仙經》中服玉的方法,用水研磨成粉末,用法用量要適宜。雖然玉性平,但服用玉的人也會發熱,如同服用寒食散一樣。金玉是天地間珍貴的寶物,不同於其他石頭,如果不懂得服用方法和劑量,不要輕易服用。另據記載,玉泉是玉石的液體,仙室玉池中的玉液為上品。《仙經》中的三十六種水法中,將玉石煉製成玉漿,稱為玉泉。

服用玉泉可以延年益壽,但功效不如天然的玉液。玉泉又名玉液、瓊漿。據日華子記載,玉泉可以治療血塊。

圖經記載玉屑的相關內容。

另有記載說:《圖經》記載儀州的慄玉,是黃石中光澤瑩潤的,玉石之所以不同於石頭,是因為它堅硬且有紋理,刀刃無法損傷。而儀州的黃石,雖然被稱為慄玉,但質地輕小,刀刃可以輕鬆雕刻,與階州的白石性質相同而顏色不同,恐怕不足以列入玉石之類。

進一步分析:玉泉,《本草經》記載生長在藍田山谷,採集沒有時間限制。但如今藍田山谷並無玉泉。泉水,古今記載從未提到採集。又說:服用五斤。古今的藥方中,水從未以斤為單位。又說:一名玉札。這樣看來,不知道玉泉究竟是什麼東西。各家解釋,也不再提及泉,只稱之為玉。陶弘景雖然說可以溶解成水,所以稱為玉泉。如果真是這樣,應該稱為玉水,而不應該稱為玉泉。

因為泉有流動擴散的意思,如果單獨解釋則沒有不通的地方。《易經》說:山下出泉為蒙卦。這樣看來,它確實不是靜止的水,其本質尚不明確。仔細考究“泉”字,其實是“漿”字,從意思上看是合理的。漿中含有玉石,所以說服用五斤。由於時間久遠,可能是文字的錯誤。《本草經》記載比唐堯時代還要早,所以有誤差也很正常,就像蛇含,在《本草經》中誤寫為蛇全一樣。《唐本》注釋說:全字是合體字,陶弘景見誤本將其改為含,尚且如此不確定。後世的鐵漿,其意思與此相同。《道藏經》有金飯玉漿的記載,唐代李商隱有“瓊漿未飲結成冰”的詩句,這說明玉石確實可以製成漿。又荊門軍界有玉泉寺,寺中有泉水,與尋常泉水無異,也不能治病,寺中日常用水就是此水。又西洛有萬安山,山腹間有寺廟叫做玉泉寺。

我曾兩次登上萬安山,探究玉泉的真偽,寺中的僧人都不清楚。寺前有一條泉水,供寺中使用。泉眼都是青石,與一般的井水沒有區別。如果按照別本注釋玉泉是玉石的液體,仙室玉池中的為上品,那麼全世界都無法獲得,這樣就白費了這個名字,所以知道別本的注釋是不可取的。燕地出產的燕玉,質地柔軟脆弱,像油脂一樣,顏色粉紅,不能入藥,在此附帶說明。

2. 石鐘乳

味甘,溫,無毒。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不煉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採無時。(蛇床為之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陶隱居云:第一齣始興,而江陵及東境名山石洞亦皆有。唯通中輕薄如鵝翎管,碎之如爪甲,中無雁齒,光明者為善。長挺乃有一、二尺者。色黃,以苦酒洗刷則白。《仙經》用之少,而俗方所重,亦甚貴。唐本注云:鍾乳第一始興,其次廣、連、澧、朗、郴等州者,雖厚而光潤可愛,餌之並佳。

今峽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亞於始興。自余非其土地,不可輕服,多發淋渴,只可搗篩,白練裹之,合諸藥草浸酒服之。陶云鍾乳一、二尺者,謬說。今按別本注云:凡乳生於深洞幽穴,皆龍蛇潛伏,或龍蛇毒氣,或洞口陰陽不勻,或通風氣。雁齒澀,或黃或赤,乳無潤澤,或其煎煉火色不調,一煎以後不易水,則生火毒,即令服人發淋。又乳有三種:有石乳、竹乳、茅山之乳。

石乳者,以其山洞純石,以石津相滋,陰陽交備,蟬翼文成,謂為石乳。竹乳者,以其山洞,遍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謂為竹乳。茅山之乳者,山有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為乳,乳色稍黑而滑潤。石乳性溫,竹乳性平,茅山之乳微寒。一種之中;有上、中、下色,余處亦有,不可輕信。

凡乳,光澤為好也。臣禹錫等謹按吳氏云:鍾乳,一名虛中。神農:辛。桐君、黃帝、醫和:甘。扁鵲:甘,無毒。生山谷陰處岸下。溜汁成如乳汁,黃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採,陰乾。《藥性論》云:鍾乳亦名黃石砂,有大毒。主泄精,寒嗽,壯元氣,建益陽事,能通聲。

忌羊血。蕭炳云:如蟬翅者上,爪甲者次,鵝管者下。明白薄者可服。日華子云:補五勞七傷,通亮者為上。更有蟬翼乳,功亦同前。凡將合鎮駐藥,須是一氣研七周時,點末臂上,便入肉不見為度。慮人歇,即將鈴繫於棰柄上,研常鳴為驗。

圖經曰:石鐘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今道州江華縣及連、英、韶、階、峽州山中皆有之。生巖穴陰處,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長者六、七寸,如鵝翎管狀,碎之如爪甲,中無雁齒,光明者善,色白微紅。採無時。舊說乳有三種:有石鐘乳者,其山純石,以石津相滋,狀如蟬翼為石乳;石乳性溫。

有竹乳者,其山多生篁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謂之竹乳;竹乳性平。有茅山之乳者,其山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乳色稍黑而滑潤,謂之茅山之乳;茅山之乳性微寒。凡此三種,尤難識別。而唐·李補闕煉鍾乳法云:取韶州鍾乳,無問厚薄,但令顏色明淨光澤者,即堪入煉。

唯黃、赤二色不任用。柳宗元與崔連州論鍾乳書云:取其色之美而已,不必唯土之信。是此藥所重,唯明白者,不必盡如上所說數種也。今醫家但以鵝管中空者為最。又《本經》中品載殷孽云:鍾乳根也,生趙國山谷,又生梁山及南海。又云:孔公孽,殷孽根也。生梁山山谷。

又云:石花、石床,並與殷孽同。陶隱居云:凡鍾乳之類。有三種,同一體。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為鍾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以次小巃嵸者,為殷孽,今人呼為孔公孽。殷孽復溜輕好者為鍾乳,雖同一類,而療體為異。蘇恭云:二孽在上,床花在下。陶謂孔公孽為乳床,非也。

又有石腦云:亦鍾乳之類,凡此五種,今醫家稀復用之,但用鍾乳耳。又觀二孽所出州郡不同,陶云三種同根,而所出各處,當是隨其土地為勝,既云是鍾乳同生,則有孽處,皆當有乳,今並不聞有之,豈用之既寡,則採者亦稀乎?抑時人不知孽中有乳,故不盡採乎?不能盡究也。下品又有土陰孽,《經》云: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

陶隱居以為鍾乳、孔公孽之類。蘇恭云:即土乳也。出渭州,生平地土窟中。土人云:服之亦同鍾乳,而不發熱。又云:是土之脂液,狀如殷孽,故名之。今亦不見用者。

雷公云:凡使,勿用頭粗厚並尾大者,為孔公石,不用。色黑及經大火驚過並久在地上收者,曾經藥物制者,並不得用。須要鮮明,薄而有光潤者,似鵝翎筒子為上,有長五、六寸者。

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過一伏時,然後漉出,又別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漬,再煮一伏時,凡八兩鍾乳,用沉香、零陵、藿香、甘松、白茅等各一兩,以水先煮過一度了,第二度方用甘草等二味各二兩再煮了,漉出拭乾,緩火焙之,然後入臼杵如粉篩過,卻入缽中。令有力少壯者三、兩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

然後用水飛澄了,以絹籠之,於日中曬令乾,又入缽中,研二萬遍後,以瓷合子收貯用之。傷寒類要:治舌癉,渴而數飲,用鐘乳石主之。柳宗元與崔連州書:論石鐘乳,直產於石,石之精粗疏密,尋尺特異,而穴之上下,土之薄厚不可知,則其依而產者,固不一性。然由其精密而出者,則油然而清,炯然而輝,其竅滑以夷,其肌廉以微,食之使人榮華溫柔,其氣宣流,生胃通腸,壽考康寧。

其粗疏而下者,則奔突結澀,乍大乍小,色如枯骨,或類死灰,淹悴不發,叢齒積纇,重濁頑璞;食之使偃塞壅鬱,泄火生風,戟喉癢肺,幽關不聰,心煩喜怒,肝舉氣剛,不能平和。故君子慎取其色之美,而不必唯土之信,以求其至精,凡為此也,太清石壁記:煉鍾乳法,太清經云:取好細末,置金銀甌器中,瓦一片密蓋甌上,勿令泄氣,蒸之自然化作水。丹房鏡源:乳石可為外匱。

青霞子:補髓添精。

衍義曰:石鐘乳,蕭炳云:如蟬翼爪甲者為上,如鵝管者下。《經》既言乳,今復不取乳,此何義也?蓋乳取性下,不用如雁齒者,謂如烏頭、附子不用尖角之義同。但明白光潤輕鬆,色如煉硝石者佳。服煉別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