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7)

1. 補註所引書傳

《本草性事類》:(京兆醫工杜善方撰。不詳何代人,以本草藥名隨類解釋,刪去重複,又附以諸藥制使、畏惡、解毒、相反、相宜者為一類,共一卷。)

《南海藥譜》:(不著撰人名氏,雜記南方藥所產郡縣,及療疾之驗,頗無倫次。似唐末人所作,凡二卷。)

《食性本草》(為唐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陳士良撰。以古有食醫之官,因食養以治百病,故取《神農本經》洎陶隱居、蘇恭、孟詵、陳藏器諸藥,關於飲食者類之,附以己說;又載食醫諸方,及五時調養臟腑之術。集賢殿學士徐鍇為之序。)

《日華子諸家本草》:(國初開寶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華子大明。序集諸家本草,近世所用藥,各以寒溫、性味、華實、蟲獸為類,其言近用,功狀甚悉,凡二十卷。)

白話文:

《本草性事類》:這本書是京兆的醫工杜善方所寫,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人。他按照藥物的種類來解釋藥名,刪除重複的內容,並且把藥物的炮製方法、使用禁忌、解毒方法、相反的藥物和相宜的藥物歸為一類,總共一卷。

《南海藥譜》:這本書沒有寫作者的名字,雜亂地記錄了南方各地出產的藥材,以及治療疾病的療效,內容比較沒有條理。看起來像是唐朝末年的人所寫,總共有兩卷。

《食性本草》:這本書是唐朝擔任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的陳士良所寫。因為古代有食醫這種官職,認為可以透過飲食來調理身體、治療疾病,所以他把《神農本經》以及陶弘景、蘇恭、孟詵、陳藏器等人的藥物中,關於飲食的部分歸類整理,並加上自己的見解;此外,還記錄了食醫的各種食療方,以及根據四季來調養臟腑的方法。集賢殿學士徐鍇為這本書寫了序。

《日華子諸家本草》:這本書是宋朝開寶年間,四明人所寫的。作者沒有留下姓名,只說自己是日華子大明。他整理了各家本草的內容,以及近代常用的藥物,按照寒熱屬性、味道、花果、蟲獸等分類,內容詳細地描述了藥物的用途和功效,總共有二十卷。

2. 林樞密重廣本草圖經序

良醫之不能以無藥愈疾,猶良將不能以無兵勝敵也。兵之形易見,善用者,能以其所以殺者生人。藥之性難窮,不善用者,返以其所以生者殺人。籲!可畏哉!寒、熱、溫、涼,辛、甘、緩、急,品類萬殊,非一日而七十毒者,孰能辨之。彼《玉函》、《金匱》、《肘後》、《囊中》、《千金》之所傳,《外臺》之所秘,其為方,不知其幾何。由是言之,則非獨察脈、用方之為難,而辨藥最其難者。

金石之珍,草木之怪,飛潛動植之廣且眾也。風氣不同,南北不通,或非中國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偽無逃於指掌之間,則本草、圖經二者,何可須臾離也。世所傳,曰《神農氏本草》三卷,梁·陶隱居離以為七,唐·蘇恭、李績之徒,又附益為二十卷,別圖藥形以為經,其書略備矣。開寶中,太祖皇帝命盧多遜等,考驗得失,增藥尤多,號為《開寶本草》。

仁宗皇帝嘉祐初,又使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為之補註,因唐圖經別為繪畫,復增藥至千有餘種。於是收拾遺逸,訂正訛繆,刊在有司,布之天下,其為壽養生人之術,無一不具。然世之醫者,習故守陋,妄意穿鑿,操數湯劑,幸而數中,自謂足以應無窮之病;詰其論說,則漠然不知。顧本草與圖經,殆虛文耳。

況偏州下邑,雖有願見者,何所售之。閬中陳氏子承,少好學,尤喜於醫,該通諸家之說,嘗患二書傳者不博,而學者不兼有也;乃合為一,又附以古今論說,與己所見聞,列為二十三卷,名曰《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書著其說,圖見其形,一啟帙而兩得之。不待至乎殊方絕域,山巔水涯,而品類萬殊者,森在目前;譬夫談與地者,觀於職方,閱戰具者之入武庫也。承之先世為將相,歐陽子所謂四世六公者,承其曾孫。

少孤,奉其母江淮間,閉門蔬食以為養,君子稱其孝。間有奇疾,眾醫愕眙,不知所出,承徐察其脈,曰:當投某劑,某刻良愈,無不然者。然則承之學,雖出於圖書,而精識超絕茲二者,又安能域之哉?鬼臾區、岐伯遠矣,吾不得而知也。其視秦越人、淳于倉公、華佗輩為何如?識者當能知之。

元祐七年四月朔。左朝請大夫充天章閣待制知杭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事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公事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長樂林希序

白話文:

良醫若沒有藥物,便無法治癒疾病,如同良將沒有兵力便無法打勝仗一樣。武器的形狀容易看見,善於用兵者,能將殺敵的武器用來救人。藥物的藥性卻很難徹底了解,不善於用藥者,反而會用能治病的藥物害死人。唉!真是可怕啊!寒、熱、溫、涼,辛、甘、緩、急,藥物的種類繁多,不是一天就能辨別七十種毒藥的,又有誰能做到呢?那些《玉函經》、《金匱要略》、《肘後備急方》、《袖珍方》、《千金要方》所記載的,以及《外台秘要》中所秘藏的方劑,其數量不知有多少。由此可見,不只是診脈、用方很困難,辨識藥物更是最困難的。

珍貴的金石藥物,奇特的草木藥物,以及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各種動植物,種類廣泛且數量眾多。由於風土人情不同,南北各地也不相同,有些藥材可能不是中國有的,或者人力無法到達採集,想要讓真偽藥物都一目瞭然,那麼本草和圖經這兩樣東西,就片刻都不能離開。世傳的《神農本草經》只有三卷,梁代陶弘景把它增補到七卷,唐代蘇恭、李勣等人又增補到二十卷,另外繪製藥物圖像作為圖經,這本書算比較齊全了。開寶年間,太祖皇帝命盧多遜等人考證其得失,又增加了許多藥物,稱作《開寶本草》。

仁宗皇帝嘉祐年間,又派掌禹錫、林億、蘇頌、張洞等人為它補註,根據唐代的圖經另行繪製圖畫,又增加了千餘種藥物。於是將遺漏的藥物收集起來,訂正錯誤的地方,刊刻後頒佈天下,關於養生延壽的方法,無一不包括在內。然而,世上的醫生,大多故步自封,妄加揣測,只憑經驗使用幾種湯劑,僥倖治好幾次,就自認為能應付各種疾病;細問他們的理論依據,則是一問三不知。因此,本草和圖經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空話。

況且在偏遠的州縣,即使有人想看這類書籍,也無處購買。閬中陳承的父親陳氏,年輕時就喜歡學習,尤其喜歡醫學,通曉各家醫學理論,他常苦於《本草經》和《圖經》兩種書沒有廣泛流傳,而學習者也沒有兼顧兩種書,於是就將兩書合為一本,又添加了古今醫學論著以及他個人的心得體會,編纂成二十三卷,名為《重廣補註神農本草經集注》。書中記載藥物性味功效,圖中顯示藥物形狀,打開一卷書就能同時得到兩方面的知識。不必親自到遙遠偏僻的地方,各種藥材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這就像研究地理的人看地圖,閱覽兵器的人進入兵工廠一樣。陳承的祖上是將相,歐陽修所說的「四世六公」指的就是陳承的家族。

陳承少年喪父,侍奉母親在江淮地區,閉門謝客,以素食養母,君子都稱讚他的孝順。有一次,他母親得了怪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不知是什麼病,陳承診脈後,說應該用某種藥物,過了一定時間後果然痊癒,從無失誤。所以,陳承的醫術,雖然來自於書本,但他精深的醫術卻遠遠超過這兩種書,又怎麼能局限於此呢?鬼臾區、岐伯都遠遠在他之下了,我無法得知陳承的醫術有多高明。他與秦越人、淳于意、華佗相比,又如何呢?有識之士一定能判斷出來。

元祐七年四月初一。左朝請大夫、天章閣待制、杭州知州、兼管內勸農事、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公事、上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林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