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19)
卷第十四 (19)
1. 栟櫚木皮
味苦、澀,平,無毒。燒作灰,主破血止血。初生子黃白色,作房如魚子。有小毒。破血,但戟人喉,未可輕服。皮作繩,入土千歲不爛。昔有人開塚得之,索已生根。此木類,嶺南有虎散、桄榔、冬葉、蒲葵、椰子、檳榔、多羅等,皆相似。各有所用。栟櫚一名棕櫚,即今川中棕櫚。
海藥云:謹按徐表《南州記》云:生嶺南山谷。平、溫。主金瘡疥癬,生肌止血,並宜燒灰使用。其實黃白色,有大毒。不堪服食也。
白話文:
栟櫚木皮味苦澀,性平,無毒。燒成灰後,能破血止血。不過,新鮮的栟櫚果實呈黃白色,形狀像魚卵,略帶小毒,破血的功效雖好,但會刺激喉嚨,不能輕易服用。它的樹皮可以製成繩索,埋在地下千年也不會腐爛,古人曾挖掘古墓發現,繩索竟然已經生根。栟櫚類植物,嶺南地區有很多種類,例如虎散、桄榔、冬葉、蒲葵、椰子、檳榔、多羅等,它們都長得很像,各有各的用途。栟櫚又名棕櫚,就是現在川中地區的棕櫚樹。
據《海藥本草》記載,參考徐表《南州記》的記述:栟櫚生長在嶺南的山谷中,性平溫,能治療金瘡、疥癬,促進傷口癒合,止血,最好燒成灰後使用。它的果實黃白色,有毒,不能食用。
2. 楸木皮
味苦,小寒,無毒。主吐逆,殺三蟲及皮膚蟲。煎膏,黏敷惡瘡,疽瘻癰腫疳,野雞病。除膿血,生肌膚,長筋骨。葉,搗敷瘡腫。亦煮湯,洗膿血。冬取干葉湯揉用之。《範汪方》諸腫癰潰,及內有刺不出者。取楸葉十重貼之。生山谷間。亦植園林,以為材用,與梓樹本同末異,若柏葉之有松身,蘇敬以二木為一誤也。其分析在解紛條中矣。
圖經文具梓白皮條下。
海藥云:微溫。主消食,澀腸,下氣及上氣咳嗽,並宜入面藥。聖惠方:治頭極癢,不痛,出瘡。用楸葉不限多少,少搗絞汁塗之。又方:治炙瘡多時不瘥,癢痛,出黃水。用楸葉或根皮,搗羅為末,敷瘡上,即瘥。外臺秘要療癰腫煩困。生楸葉十重貼之,布帛裹,緩急得所,日三易。
止痛消腫,食膿血,良無比,勝於眾藥。冬以先收乾者,臨時鹽湯沃潤用之。又主患癰破,下膿訖,著甕藥塞瘡孔,瘡痛煩悶困極方:楸葉十重去甕藥下怗之,以布帛裹,緩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悶即止。此法大良無比,勝於眾法。主癰疽潰後及凍瘡,有剌不出,甚良。冬無楸葉,當早收之,臨時以鹽湯沃之,令擇日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之亦得。
又方:療口吻瘡。楸枝皮白,濕貼上,數易。千金翼治小兒頭髮不生。取楸葉中心,搗絞塗之。肘後方:治瘻。煎楸枝作煎,淨洗瘡子孔中,大效。子母秘錄:治小兒頭上瘡,發不生。楸葉搗汁,塗瘡上,發即生,兼白禿。
白話文:
楸木皮味苦、性寒,無毒。能治療嘔吐,殺死體內外寄生蟲。將其煎成膏狀,黏敷於惡瘡、疽、瘻、癰腫、疳、以及野雞病(一種皮膚病)。它能去除膿血,促進肌膚再生,使筋骨強健。楸木葉搗碎後敷於瘡腫處,也可以煮成湯清洗膿血。冬天採收乾燥的葉子,揉碎後用藥湯浸泡再使用。《範汪方》記載,治療各種腫痛、癰疽潰爛,以及體內有異物無法取出者,可用十層楸葉貼敷患處。楸木生長於山谷間,也種植於園林中作為木材使用,與梓樹同屬一種樹木,只是枝葉不同,如同柏樹葉與松樹幹的關係,蘇敬將兩種樹木誤認為一種是錯誤的。詳細分析請參閱解紛條。
圖經記載楸木與梓樹白皮的相關記載在同一條目下。
海藥方記載:楸木性微溫,能消食、澀腸、降氣,治療上氣咳嗽,也適合加入面藥中使用。聖惠方記載:治療頭皮奇癢但不痛,並伴有瘡瘍的藥方,可用適量楸葉搗碎取汁塗抹患處。另一個方子記載:治療久治不癒的炙瘡(燒傷),伴有瘙癢疼痛和黃色膿水的,可用楸葉或根皮搗碎成粉末敷於患處,即可痊癒。《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癰腫煩悶的方法,是將十層新鮮楸葉貼敷患處,用布帛包紮,適度加壓,每日更換三次。
楸木具有止痛消腫,排出膿血的功效,療效最佳,勝過其他藥物。冬天需提前採收曬乾,使用時用鹽水浸潤。另有藥方記載,治療癰疽潰爛後,膿液排出後,將藥物塞入瘡孔,如果瘡痛煩悶極度痛苦,則可用十層楸葉去除塞入的藥物後貼敷患處,用布帛包紮,適度加壓,每日更換兩到三次,疼痛和煩悶感即可消除。此方法療效最佳,勝過其他方法。治療癰疽潰爛後以及凍瘡,體內有異物無法取出者,效果甚佳。冬天沒有新鮮楸葉,應提前採收曬乾,使用時用鹽水浸潤,擇吉日使用也較好,將楸樹白皮薄削使用亦可。
另有藥方記載:治療口唇瘡瘍,可用濕潤的楸樹枝白皮貼敷患處,多次更換。千金翼方記載:治療小兒頭髮不生,可用楸葉中心搗碎取汁塗抹。肘後方記載:治療瘻管,用楸樹枝煎湯清洗瘡口,效果顯著。《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頭上瘡瘍,頭髮不生,用楸葉搗汁塗抹患處,頭髮即可生長,也可治療白禿。
3. 沒離梨
味辛,平,無毒。主上氣,下食。生西南諸國,以毗梨勒,上有毛少許也。
海藥云:微溫。主消食,澀腸,下氣及上氣咳嗽,並宜入面藥。
白話文:
沒離梨味辛、性平,無毒。能治療胸膈上氣和消化不良。它生長在西南各國,果實名為毗梨勒,果皮上有些許絨毛。
據《海藥本草》記載:沒離梨性微溫。能消食、澀腸、降氣,治療上氣咳嗽,也適用於製作面部藥物。
4. 柯樹皮
味辛,平,有小毒。主大腹水病。取白皮作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平旦三丸,須臾又一丸。一名木奴。南人用作大舡者也。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廣南山谷。《臨海志》云:是木奴樹,主浮氣,採皮以水煮,去滓復煉,候凝結丸得為度。每朝空心飲下三丸,浮氣、水腫並從小便出。故波斯家用為舡舫也。
白話文:
柯樹皮味辛,性平,略帶毒性。主治腹水病。取其白色樹皮煎煮,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清晨服用三丸,稍後再服一丸。柯樹皮也叫木奴。南方人用它製作大船。
據《海藥本草》記載,並引述《廣志》:「柯樹生長在廣南的山谷。」《臨海志》記載:「柯樹即木奴樹,能治療浮腫,取其樹皮用水煮,去除雜質後再次熬煉,待其凝固成丸即可。每天清晨空腹服用三丸,浮腫及腹水都能從小便排出。」因此波斯人用它來建造船隻。
5. 敗扇
主蚊子。新造屋柱下四隅埋之,蚊永不入,燒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彌敗者佳。
白話文:
敗扇可以驅蚊。將新的屋柱底部四個角落埋上,蚊子就不會進屋了。燒成灰末,和成粉末塗抹在身上,可以治療汗症,對於汗出過多的情況效果更好。
6. 免(去王切)根
一作䕸。味辛,平,小毒。主水癊。取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盞,當下水,如病已困,取根搗碎,坐其取氣,水自下。又能爛人牙齒,齒有蟲者,取片子許大納孔中,當自爛落。生以南山谷。高丈許,直上無枝,莖上有刺。山人折取頭茹食之,亦治冷氣。一名吻頭。
白話文:
免根味辛,性平,略帶小毒。主治水腫。取其根部的白色皮層煮汁服用,一盞即可利尿。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將根搗碎,坐在上面熏蒸,以利尿消腫。它還能治療蛀牙,將其切成小片塞入蛀牙孔中,就能使蟲牙自行脫落。免根生長在南方的山谷中,高約一丈,直立向上生長,沒有分枝,莖上有刺。山區的人們會採摘其嫩莖葉食用,也能治療寒氣。免根也叫吻頭。
7. 橉(良刃切)木灰
味甘,溫,小毒。主卒心腹癥瘕堅滿痃癖。燒為白灰淋取汁,以釀酒,酒熟,漸漸從半合溫服增至一、二盞,即愈。此灰入染家用。生江南深山大樹。樹有數種,取葉厚大白花者入藥,自余用染灰。一名橝(音潭)灰。《本經》汗於病者床下灰之,勿令病人知也。
白話文:
這種樹木的灰燼味甘、性溫,略帶小毒。主要用於治療心腹脹滿、腫塊堅硬、腹部脹痛等症狀。將樹木燒成白色灰燼,取其汁液用酒釀製,酒釀好後,先少量溫服(約半杯),逐漸增加用量至一、二杯,就能痊癒。這種樹灰也用於染色。這種樹生長在江南深山的叢林中,有多種品種,藥用的是葉片肥厚、花朵顏色為白色的樹種,其餘樹種則用於製作染料。它也叫做「潭灰」。《本經》記載,將這種灰燼灑在病人床下,不要讓病人知道。
8. 郢桐皮(而郢切)
味甘,溫,無毒。主爛絲,葉搗封蛇蟲,蜘蛛咬。皮為末服之,亦主蠶咬毒入肉者。雞、犬食欲死。煮汁灌之,絲爛即瘥。樹似青桐,葉有椏。生山谷。人取皮以漚絲也。
白話文:
郢桐皮味甘性溫,無毒。主治爛絲(指絲線腐爛)。葉子搗碎敷貼,可治療蛇蟲、蜘蛛咬傷。將樹皮研磨成粉服用,也能治療蠶咬傷導致毒素入肉的情況。雞、犬食物中毒將要死亡時,用其煮出的汁液灌服,絲線腐爛的症狀就能痊癒。這種樹木類似青桐,葉子有分叉,生長在山谷中。人們採摘它的樹皮來浸泡絲線。
9. 竹肉
味鹹,溫,有大毒。主殺三蟲,毒邪氣,破老血。灰汁煮三度煉訖,然後依常菜茹食之,煉不熟者,戟人喉出血,手爪盡脫,生苦竹枝上如雞子,似肉臠,應別有功,人未盡識之。一名竹實也。
白話文:
竹肉味鹹性溫,有劇毒。能殺死三種蟲害,以及毒邪之氣,還能打散陳舊的血塊。需用草木灰汁煮沸三次煉製後才能食用,如同一般的蔬菜般烹煮。如果沒有充分煉製熟透,就會刺激喉嚨出血,甚至導致手腳指甲脫落。生長在苦竹枝上的,形狀像雞蛋,像肉塊的東西,可能還有其他功效,只是人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它。它也叫竹實。
10. 桃竹筍
味苦,有小毒。主六畜瘡中蛆,搗碎納之,蛆盡出,亦如皂李。葉能殺蛆蟲,南人謂之黃筍,灰汁煮可食,不爾戟人喉,其竹叢生,醜類非一。張鼎《食療》云:慈竹,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色白,取洗之和薑、醬食之,主一切赤白痢,極驗。
白話文:
桃竹筍味苦,帶有少量毒性。可以治療牲畜患瘡生蛆的疾病,將其搗碎敷在患處,蛆蟲就會跑出來,功效與皂莢相似。它的葉子也能殺死蛆蟲。南方人稱它為黃筍,用草木灰的汁液煮過才能食用,否則會刺激喉嚨。這種竹子叢生,種類繁多,外形也不盡相同。張鼎的《食療本草》記載:慈竹,夏雨時節,雨水滴落地面後會生長出筍子,形狀像鹿角,顏色潔白,洗淨後與薑、醬一起食用,能治療各種赤白痢疾,效果極佳。
11. 罌子桐子
有大毒。壓為油,毒鼠主死,摩疥癬蟲瘡毒腫。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
白話文:
罌子桐子劇毒。榨成油可以毒死老鼠,也能治療疥癬、蟲瘡和腫毒。它也叫虎子桐,長得像梧桐樹,生長在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