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6)

1. 蒲黃

並煎葉汁飲之亦佳,食之亦得,並瘥。催生蒲黃、地龍、陳橘皮等分。地龍洗去土,於新瓦上焙令微黃,各為末,三處貼之。如經日不產,各抄一錢匕,新汲水調服,立產。此常親用之,甚妙。

衍義曰:蒲黃,處處有,即蒲槌中黃粉也。今京師謂槌為蒲棒。初得黃,細羅,取萼別貯,以備他用。將蒲黃水調為膏,擘為塊,人多食之,以解心臟虛熱。小兒尤嗜。涉月則燥,色味皆淡,須蜜水和。然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極虛人。

白話文:

將蒲黃的葉子煎汁飲用也很好,直接食用也可以,都能使病痊癒。催生時,將蒲黃、地龍、陳皮等量混合。地龍洗去泥土後,放在新瓦片上用小火烘烤至微黃,然後各自磨成粉末,分成三份貼在身上。如果經過一天還沒有生產,就各取一小匙粉末,用新打的水調勻服用,就能立刻生產。這是我經常親身使用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補充說明:蒲黃到處都有,就是香蒲花穗中的黃色花粉。現在京城把香蒲花穗叫做蒲棒。剛取得的蒲黃,要仔細篩過,把萼片分開儲存,以備他用。把蒲黃用水調成糊狀,切成小塊,很多人都吃,用來解除心臟虛熱,特別是小孩很喜歡。如果放久了就會乾燥,顏色和味道都會變淡,需要用蜂蜜水調和。但是不能多吃,會讓人腹瀉,對身體極度虛弱的人沒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