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1)

1. 無患子皮

有小毒。主浣垢,去面䵟,喉痹,研,納喉中,立開。又主飛屍。子中仁,燒令香,辟惡氣,其子如漆珠,生山谷大樹。一名噤婁,一名桓。(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昔有神巫曰,瑤㲘,能符,劾百鬼,擒鬼以無患木擊殺之。世人競取此木為器,用卻鬼,因曰無患。日華子云:無患子皮,平。

陳藏器云有小毒。主浣垢,去面皯,喉閉,飛屍,研,納喉中,立開。子中仁,燒令香,辟邪惡氣。子黑如漆珠子。深山大樹,一名噤婁,一名桓。桓、患字聲訛也。《博物志》云:桓葉似柳,子核堅,正黑,可作香纓用,辟惡氣,浣垢。《古今注》云:程稚問木曰:無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瑤㲘,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木為棒,棒殺之。世人相以為器,用猒鬼,故曰無患也。

白話文:

無患子性微毒,可以用来洗涤污垢,去除面部的斑点,治疗喉咙闭塞。将它研磨后放入喉咙中,立刻就能缓解症状。它还能用来驱除飞尸。无患子的果仁,燃烧后能散发香气,辟除邪恶之气。果实像黑色的漆珠,生长在深山大树上,又名噤娄,也叫桓。桓字是患字的音讹。

《纂文》云:無患名噤婁,實好去垢,今僧家貫之為念珠,紅底為也。纂文無患,木名也。實可以去垢,核黑如瑿。問櫨木,曰:無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無患,此木能作符,劾百鬼,則以此木為棒殺之。世人相傳,以此木為眾鬼所惡,競取為器,用以厭鬼,故號無患。

衍義曰:無患子,今釋子取以為念珠,出佛經。唯取紫紅色小者佳。今入藥絕少,西洛亦有之。

白話文:

《纂文》記載:「無患樹又名噤婁,其果實具有很好的去污效果,現在僧人用它串成念珠,紅色的珠子便是無患子。」

《纂文》中所指的無患,指的是一種樹木。它的果實可以去污,核仁顏色黑如瑿石。

有人詢問櫨木(一種樹木),為何無患樹得此名?櫨木回答說:「以前有一位神巫說,無患樹能製作符咒,用來驅逐百鬼。因此人們用無患木製作法器,用來殺滅鬼魅。世人相傳,百鬼都害怕無患木,爭相以之製作器物,用來避邪,因此稱之為無患。」

衍義如下:無患子,如今佛教僧人用它製作念珠,出自佛經。只有紫紅色的小顆粒才算上品。現在很少人用無患子入藥,西洛地區也有產。

2. 梓白皮

味苦,寒,無毒。主熱,去三蟲,療目中疾。

,搗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河內山谷。

陶隱居云:此即梓樹之皮。梓亦有三種,當用拌素不腐者。葉療手腳火爛瘡。桐葉及此以肥豬之法末見,應在商丘子《養豬經》中。唐本注云:此二樹花、葉,取以飼豬,並能肥大且易養。今見《李氏本草》、《博物志》。但云飼豬使肥,今云敷豬瘡,並訛矣。《別錄》云:皮主吐逆胃反,去三蟲,小兒熱瘡,身頭熱煩蝕瘡,湯浴之。

並封敷嫩葉,主爛瘡。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椅,梓。釋曰:別二名也。郭云即楸。《詩·鄘風》云:椅、桐、梓、漆。陸機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則大同而小別也。蕭炳云:樹似桐而葉小,花紫。日華子云:煎湯洗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發熱,驅除三種蟲子,治療眼部疾病。葉子可以搗碎敷在豬的瘡口上,喂豬可以讓牠們長得肥大三倍。它生長在河內的山谷中。

陶隱居說:這就是梓樹的樹皮。梓樹有三個品種,應該使用不腐爛的樹皮。葉子可以治療手腳被火燒傷的瘡。用桐葉和這種藥材來肥豬的方法目前還沒見過,應該是在商丘子的《養豬經》中。唐本注釋說:這兩種樹的花和葉子可以拿來喂豬,可以讓豬長得又肥又容易養。現在看到的《李氏本草》和《博物志》中都記載了用它來喂豬可以讓豬長得肥,但是現在說可以敷在豬的瘡口上,這就錯了。《別錄》中記載:樹皮可以治療嘔吐逆流,驅除三種蟲子,治療小兒熱瘡,頭身發熱煩躁,潰爛的瘡,可以用它煎湯洗澡。

用嫩葉包裹在瘡口上,可以治療潰爛的瘡。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爾雅》記載:椅,就是梓樹。釋義:這是兩種不同的名稱。郭璞說就是楸樹。《詩經·鄘風》中記載:椅、桐、梓、漆。陸機說:梓樹就是楸樹中紋理疏鬆,顏色白色,結種子的樹,果實叫椅,樹皮叫桐皮,它們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細微的差別。蕭炳說:樹木像桐樹,但葉子比較小,花是紫色的。日華子說:用它煎湯洗小兒發熱,各種瘡疥,皮膚瘙癢。

梓樹皮有數般,唯楸梓佳,余即不堪。

圖經曰:梓白皮,生河內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葉小,花紫。《爾雅》云:椅,梓。郭璞注云:即楸也。《詩·鄘風》云:椅、桐、梓、漆。陸機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大同而小別也。又一種鼠梓,一名楰,亦楸之屬也。江東人謂之虎梓。

《詩·小雅》云:北山有楰。陸機云:其枝、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苦楸是也。鼠李,一名鼠梓,或云即此也。然鼠花之實都不相類,恐別一物而名同也。梓之入藥,當用有子者為使。楸、梓,宮寺及人家園亭多植之。崔元亮《集驗方》療毒腫不問硬軟。取楸葉十重薄腫上,即以舊帛裹之,日三易,當重重有毒氣為水流在葉中,如冬月取干葉,鹽水浸良久用之。或取根皮,銼爛搗,敷之,皆效。

白話文:

梓樹皮有很多種,只有楸梓最好,其他的都不行。

古書上說:「梓白皮」生長在河內的山谷,現在靠近道路的地方都有。樹木像桐樹,但葉子比較小,花是紫色的。《爾雅》說:椅就是梓。郭璞注釋說:就是楸樹。《詩經·鄘風》說:椅、桐、梓、漆。陸機說:梓樹就是楸樹的枝條比較疏鬆,顏色是白色的,會結果實,這種就是梓樹。梓樹的果實和桐樹的樹皮叫做椅,兩者很相似,只是略有不同。還有一種鼠梓,又叫楰,也是楸樹的一種。江東人叫它虎梓。

《詩經·小雅》說:北山有楰。陸機說:它的枝條、葉子、木紋都像楸樹,是山楸樹的一種變種。現在人們叫它苦楸。鼠李,又叫鼠梓,有人說就是它。但是鼠李的花和果實都不像楸樹,恐怕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名字卻相同。梓樹入藥,應該用有果實的梓樹。楸樹和梓樹,宮殿、寺院和人們的家園庭院都種植很多。崔元亮在《集驗方》中說,治療毒腫,不論是硬腫還是軟腫,都可以用它。取楸樹葉十層,敷在腫脹的地方,用舊布包裹,一天換三次,腫脹中的毒氣就會慢慢地流入樹葉中。如果是在冬天,就取乾葉用鹽水浸泡很久再用。或者取梓樹根皮,切碎搗爛,敷在腫脹的地方,都很有效果。

又療上氣咳嗽,腹滿贏頓者。楸葉三斗,以水三斗,煮三十沸,去滓,煎堪丸如棗大。以竹筒納下部中,立愈。《篋中方》楸葉一味為煎,療瘰癧瘻瘡神方:秋分前後平旦,令人持囊袋,枝上旋摘葉,納袋中。秤取十五斤,水一石,淨釜中煎取三斗,又別換鍋煎取七、八升,又換鍋煎取二升,即成煎,納不津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蠟一分,酥一栗子許,同消如面脂。

又取杏仁七粒,生薑少許,同研令細,米粉二錢,同入膏中攪令勻。先塗瘡上,經二日來乃拭卻,即以篦子勻塗楸煎滿瘡上,仍用軟帛裹卻。二日一度,拭卻,更上新藥。不過五、六上,已作頭便生肌平復,未穴者即內消。瘥後須將慎半年以來。採葉及煎合時,禁孝子、婦女、僧人、雞犬見之。

白話文:

治療上氣咳嗽,腹部脹滿虛弱的人,可以將楸葉三斗,加水三斗,煮沸三十次,去除渣滓,煎成藥丸,如棗子大小。用竹筒裝好,放在患者的下部,就能治癒。《篋中方》中記載,單獨用楸葉煎煮,是治療瘰癧和瘻瘡的神方:在秋分前后清晨,讓人在樹枝上摘取楸葉,放入袋中。秤取十五斤,加水一石,用乾淨的鍋煎取三斗,再換鍋煎取七、八升,最後再換鍋煎取二升,就成了藥汁,放入不滲漏的容器中。病人先取麻油半合、蠟一分、酥肉一小塊,一起熔化成膏狀。再取杏仁七粒、生薑少許,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兩錢米粉,攪拌均匀。先塗抹在瘡口上,兩天后擦掉,用篦子將楸葉藥汁塗滿瘡口,再用柔軟的布包裹。兩天一次,擦掉舊藥,再塗抹新藥。一般五、六次就能長出新肉,平復傷口,沒有潰瘍的就能自行消退。痊癒後,要小心謹慎半年。採摘楸葉和煎藥時,要避免孝子、婦女、僧人和雞犬看到。

3. 橡實

味苦,微溫,無毒。主下痢,厚腸胃,肥健人。其殼為散及煮汁服,亦主痢,並堪染用。一名杼鬥。槲、櫟皆有鬥,以櫟為勝。所在山谷中皆有。(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云:栩,杼。釋曰:栩,一名杼。郭云:柞樹。《詩·唐風》云:集於苞栩。陸機云: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為栩。其子為皂,或言皂鬥。其殼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言杼鬥,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日華子云:櫟樹皮,平,無毒。治水痢,消瘰癧,除惡瘡。

橡斗子,澀腸止瀉。煮食,可止飢,御歉歲。殼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並染鬚髮,入藥並搗炒焦用。

白話文:

櫟樹果實味苦,性微溫,無毒。可以治療腹瀉,增強腸胃功能,使人強壯。櫟樹殼可以用來治療腹瀉,還可以作為染料使用。櫟樹又叫做杼鬥,與槲樹都帶有「鬥」字,但以櫟樹的效果更佳。櫟樹生長在山谷中,各地都有。

櫟樹皮性平,無毒,可以治療水瀉、瘰癧、惡瘡。橡斗子可以收斂腸道,止瀉。煮食可以充飢,在饑荒年可以當作食物。橡斗殼可以治療腸風、崩漏、帶下、冷熱瀉痢,還可以染髮,入藥時需要搗碎炒焦使用。

圖經曰:橡實,櫟木子也。《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皆有,今亦然。木高二、三丈。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實。其實為皂鬥,槲、櫟皆有鬥,而以櫟為勝。不枸時採。其皮並實用。《爾雅》云:櫟,其實梂。釋曰:櫟,似樗之木也。梂,盛實之房也。其實橡也,有梂匯自裹。

《詩·秦風》云:山有苞櫟。陸機云:秦人謂柞櫟為櫟。又《唐風》云:集於苞栩。陸機云: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栩。今京洛及河內謂櫟亦為杼。五方通語也。然則,柞櫟也,杼也,栩也,皆橡櫟之通名也。

雷公云:凡使,去粗皮一重,取橡實蒸,從巳至末出,銼作五片用之。食療云:主止痢,不宜多食。孫真人《枕中記》云:橡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斷谷,啖之尤佳。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強健不極。

白話文:

橡實的中醫古籍記載

**圖經曰:**橡實,是櫟木的果實。《本經》沒有記載產地,只說山谷皆有,現在也是如此。櫟木高二、三丈。三、四月份開花,黃色。八、九月份結果。橡實的形狀像皂鬥,槲樹和櫟樹都有鬥,但櫟樹的鬥比較好。未成熟時採摘。樹皮和果實都可以入藥。

**《爾雅》曰:**櫟,其果實為梂。釋義:櫟,像樗樹一樣的樹。梂,是盛放果實的果苞。橡實,有梂包覆著。

**《詩經·秦風》曰:**山有苞櫟。陸機註釋:秦人稱柞櫟為櫟。又《詩經·唐風》曰:集於苞栩。陸機註釋:今柞櫟也。徐州人稱櫟為杼,或稱之為栩。今京洛及河內也稱櫟為杼。五方通稱。由此可知,柞櫟、杼、栩,都是橡櫟的通稱。

**雷公曰:**凡用橡實入藥,需去除外層粗皮,取橡實蒸熟,從巳時至未時取出,切成五片使用。

**食療曰:**橡實主治止痢,不宜多吃。

**孫真人《枕中記》曰:**橡子非果非谷,但對人體最有益。即使無法完全斷食,食用橡子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橡子沒有氣味卻能生氣,沒有味道卻能增味,可以消食止痢,令人強健不衰。

衍義曰:橡實,櫟木子也。葉如慄葉,在處有。但堅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椿人為糧,然澀腸。木善為炭,他木皆不及。其殼椹染皂。若曾經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經雨水者。槲亦有殼,但少而不及櫟木所實者。

白話文:

衍義說:橡實,就是櫟樹的果實。它的葉子像栗樹葉,到處都有。不過橡實堅硬,不能當作建材,這也是木頭的特性。山裡的人拿它當糧食,但吃多了會讓腸子澀。櫟木很適合燒炭,其他木頭都比不上它。櫟木的殼和果實可以用来染黑,如果淋過雨水的櫟實,顏色就會比較淡;沒淋過雨水的櫟實,顏色就會比較深。槲樹也有果實,但數量少,比不上櫟樹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