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4)

1. 芎藭

味辛,溫,無毒。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除腦中冷動,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一名胡窮,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川穀、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根,曝乾。(得細辛療金瘡止痛,得牡蠣療頭風吐逆。白芷為之使。)

陶隱居云:今唯出歷陽,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藭。蜀中亦有而細,人患齒根血出者,含之多瘥。苗名蘼蕪,亦入藥,別在下說。俗方多用,道家時須爾。胡居土云:武功去長安二百里,正長安西,與扶風狄道相近;斜谷是長安西嶺下,去長安一百八十里,山連接七百里。唐本注云:今出秦州,其人間種者,形塊大,重實,多脂潤。

山中採者瘦細。味苦、辛。以九月、十月採為佳。今云三月、四月,虛惡非時也。陶不見秦地芎藭,故云唯出歷陽,歷陽出者,今不復用。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苗似芹、胡荽、蛇床輩,叢生,花白,今出秦州者為善,九月採根乃佳。吳氏云:芎藭,神農、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

扁鵲:酸,無毒。季氏:生溫,熟寒。或生胡無桃山陰,或泰山,葉香細,青黑文赤如藁本。冬夏叢生,五月華赤,七月實黑,莖端兩葉,三月採,根有節,似馬銜狀。藥性論云:芎藭,臣。能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日華子云:畏黃連。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瘻,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圖經曰:芎藭,生武功山谷、斜谷西嶺。蘼蕪,芎藭苗也。生雍州川澤及冤句,今關陝、蜀川、江東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其苗四、五月間生,葉似芹、胡荽、蛇床輩,作叢而莖細。《淮南子》所謂夫亂人者,若芎藭之與藁本,蛇床之與蘼蕪是也。其葉倍香。或蒔於園庭,則芬馨滿徑。

江東、蜀川人採其葉作飲香,云可以已泄瀉。七、八月開白花,根堅瘦,黃黑色,三月、四月採,曝乾。一云九月、十月採為佳,三月、四月非時也。關中出者,俗呼為京芎,並通用,唯貴形塊重實,作雀腦狀者,謂之雀腦芎,此最有力也。蘼蕪一名蘄(古芹字)(古方切),古方單用芎藭,含咀以主口齒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寢服之,治風痰殊佳。

聖惠方:治婦人崩中下血,晝夜不止。以芎藭一兩銼,酒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二合,煎三兩沸,食前分二服。千金方:治崩中,晝夜不止。芎藭八兩,清酒五升,煎取二升半,分三服。不耐者,徐徐進之。經驗後方:治頭風,化痰。川芎不計分量,用淨水洗浸,薄切片子。

白話文:

芎藭,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侵入腦部、頭痛、寒冷引起的麻痺、筋脈攣縮或鬆弛、刀傷、婦女閉經、不孕,還能去除腦部因寒冷而引起的顫動、臉上游走性的風邪、眼睛流淚、多痰多唾、頭暈目眩如醉、各種寒冷引起的氣滯、心腹脹痛、中邪、突然的紅腫疼痛、脅肋疼痛、溫暖體內寒氣。它又名胡窮、香果。它的葉子叫蘼蕪。生長在武功的川谷、斜谷的西邊山嶺。三月、四月採收根部,曬乾。(與細辛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刀傷止痛,與牡蠣一起使用可以治療頭痛嘔吐。白芷可以輔助芎藭的藥效。)

陶隱居說:現在只有歷陽出產,根莖粗大但莖細,形狀像馬的口銜,所以叫馬銜芎藭。蜀地也有出產,但比較細小,有人牙齦出血,含在口中咀嚼多可治癒。苗叫蘼蕪,也可以入藥,後面會單獨說明。民間用芎藭的很多,道家修行時也需要用到。胡居土說:武功離長安二百里,在長安的正西,與扶風、狄道相近;斜谷是長安西嶺下,離長安一百八十里,山脈綿延七百里。唐本注說:現在秦州出產的,人們種植的,形狀大而厚實,油脂多而潤澤。

山中採摘的比較瘦小。味道苦、辛。以九月、十月採摘的最好。現在說三月、四月採摘,是不對的,不是採摘的季節。陶隱居沒見過秦地的芎藭,所以才說只有歷陽出產,歷陽出產的現在已經不用了。我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地本草圖經,說:芎藭的苗像芹菜、胡荽、蛇床等,叢生,開白花,現在秦州出產的最好,九月採摘根部最好。吳氏說:芎藭,神農、黃帝、岐伯、雷公認為它味辛,無毒。

扁鵲認為它味酸,無毒。季氏認為它生時性溫,熟後性寒。有時生長在胡無桃山的陰面或泰山,葉子芳香細小,青黑相間,帶有紅色紋路,像藁本。冬夏都叢生,五月開紅花,七月結黑色果實,莖端有兩片葉子,三月採摘,根部有節,像馬的口銜。藥性論說:芎藭,屬於臣藥。能治療腰腿無力、半身不遂,主要治療胎盤不下、腹內寒痛。日華子說:芎藭,畏懼黃連。可以治療各種風邪、氣滯、勞損、血症,補益五勞,強壯筋骨,調和各種脈象,破除體內積聚的硬塊、瘀血,生成新血,長肉,治療鼻出血、吐血、尿血、痔瘡、瘻管、腦膿腫、背部癰疽、淋巴結核、癭瘤、瘡疥及排膿,消除瘀血。

圖經說:芎藭,生長在武功山谷、斜谷西嶺。蘼蕪,是芎藭的苗。生長在雍州的河流濕地和冤句,現在關陝、蜀地、江東的山中有很多,其中蜀地出產的最好。它的苗在四、五月間生長,葉子像芹菜、胡荽、蛇床等,叢生且莖細。《淮南子》所說的擾亂人辨別能力的,就像芎藭和藁本,蛇床和蘼蕪一樣。它的葉子香味濃郁。如果種在庭院裡,則香氣瀰漫。

江東、蜀地的人採集它的葉子做香飲,說可以止瀉。七、八月開白花,根部堅硬瘦小,黃黑色,三月、四月採摘,曬乾。有人說九月、十月採摘最好,三月、四月不是時候。關中出產的,俗稱京芎,也普遍使用,只以形狀大而厚實、像麻雀腦袋的,稱為雀腦芎,這種藥效最強。蘼蕪又名蘄(古芹字),古時候單獨用芎藭,含在口中咀嚼來治療口腔疾病,近來有人用蜂蜜調和製成指頭大小的藥丸,在睡前服用,治療風痰效果很好。

聖惠方:治療婦女崩漏下血,日夜不止。用芎藭一兩,切碎,用酒一大盞,煎煮到剩五分,去掉藥渣,加入生地黃汁二合,再煎煮幾滾,在吃飯前分兩次服用。千金方:治療崩漏,日夜不止。用芎藭八兩,用清酒五升,煎煮到剩二升半,分三次服用。不能忍受的,慢慢服用。經驗後方:治療頭風,化痰。用川芎不計分量,用乾淨的水洗淨浸泡,切成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