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4)

1. 訶梨勒

味苦,溫,無毒。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生交、愛州。

唐本注云:樹似木梡(音患),花白。子形似梔子,青黃色,皮肉相著。水摩或散服之。(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蕭炳云:訶梨勒,苦、酸。下宿物,止腸澼久泄,赤白痢。波斯舶上來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藥性論云:訶梨勒,使,亦可單用,味苦、甘。能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結氣,止水道,黑髭發。

日華子云: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中,止瀉痢,霍亂,賁豚腎氣,肺氣喘急,消食開胃,腸風瀉血,崩中帶下,五膈氣,懷孕未足月人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並患痢人後分急痛,併產後陰痛,和蠟燒熏及熱煎湯熏,通手後洗。

白話文:

訶梨勒的中醫藥性及功效

藥性: 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

  • 冷氣:指寒氣入侵體內引起的症狀,如手腳冰冷、腹痛等。
  • 心腹脹滿:指胸腹脹滿,難以舒展。
  • 下食:指消化不良,食物停滯於胃中。
  • 生交:指促進性功能。
  • 愛州:指治療生殖系統疾病。

唐本注釋:

  • 樹木形態:樹木類似木梡(音患),花朵顏色為白色。
  • 果實形態:果實形狀類似梔子,顏色為青黃色,果皮與果肉緊密相連。
  • 使用方法:用水研磨或直接服用。

其他醫書記載:

  • 蕭炳: 訶梨勒味苦、酸,可下宿食,止腸胃久瀉,治療赤白痢。來自波斯的優質訶梨勒,外皮六道,顏色為黑色,果肉厚實。
  • 藥性論: 訶梨勒可單獨使用,味苦、甘,能通利津液,破胸膈結氣,止水道,使頭髮烏黑濃密。
  • 日華子: 訶梨勒能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和脾胃,止瀉痢、霍亂,治療賁豚(腹脹)、腎氣虛弱、肺氣喘急,消食開胃,治療腸風瀉血、崩中帶下、五膈氣,懷孕未足月漏胎、胎動欲生,脹悶氣喘。此外,還能治療痢疾後的後分急痛,產後陰痛。可與蠟一起燒熏或熱煎湯熏,治療手腳疼痛,並可用於洗浴。

總結: 訶梨勒味苦性溫,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方面的疾病,以及一些身體不適。

圖經曰:訶梨勒,生交、愛州,今嶺南皆有,而廣州最盛。株似木梡,花白。子似梔子,青黃色,皮肉相著。七月、八月實熟時採,六路者佳。《嶺南異物志》云:廣州法性寺佛殿前有四、五十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每歲州貢,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咸。

每子熟時,有佳客至,則院僧煎湯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訶子五枚,甘草一寸,皆碎破,汲木下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謂之乾明,舊木猶有六、七株。古井亦在。南海風俗尚貴此湯,然煎之不必盡如昔時之法也。訶梨勒主痢,《本經》不載。張仲景治氣痢。以訶梨勒十枚,麵裹煻灰火中煨之,令面黃熟,去核細研為末,和粥飲頓服。

白話文:

訶梨勒的記載與應用

圖經記載:訶梨勒,產於交州、愛州,現在嶺南各處都有,廣州最多。樹木外形像木梡,花白色。果實像梔子,青黃色,果皮和果肉緊密相連。每年七月、八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六路產的訶梨勒品質最佳。《嶺南異物志》記載:廣州法性寺佛殿前有四、五十株訶梨勒樹,果實非常小,而且不澀,都是六路產的。每年州府進貢,只選用這座寺廟的訶梨勒。寺廟內有一口古井,訶梨勒樹根浸泡在井水裡,井水不鹹。

每當果實成熟時,有貴客到訪,寺院僧人就會用訶梨勒煎湯款待。煎湯的方法是用新摘的訶梨勒五枚,甘草一寸,都切碎,用樹根浸泡的井水一起煎煮,湯色像新茶。現在這座寺院叫做乾明寺,舊樹仍然有六、七株。古井也還在。南海地區的風俗習慣很重視這種湯,但煎煮時不一定非要完全按照古代的方法。

訶梨勒主治痢疾,《本經》沒有記載。張仲景治療氣痢的方法是用訶梨勒十枚,用麵粉包裹後放在灰燼中煨,直到麵粉呈黃色熟透,去核研磨成粉,與粥一起服用。

又,長服方:訶梨勒、陳桔皮、厚朴各三大兩,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唐·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諸藥服遍久不瘥,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法:用訶梨勒三枚上好者,兩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漿水一兩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二匕;若血多加三匕,皆效。

又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風赤澀痛,神良。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曝乾收之。彼人尤珍貴,益小者益佳。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

白話文:

另外,治療長服的方法是:訶梨勒、陳桔皮、厚朴各三大兩,搗碎後篩過,再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唐朝劉禹錫在《傳信方》中記載:我曾患赤白痢,服用過很多藥物,卻久治不愈,反而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授給我這個方法:取上好的訶梨勒三枚,其中兩枚用火烤取皮,一枚取生皮,將皮磨成粉,用沸漿水一兩沖服,淡水也可以。如果只是空水痢,加一錢匕甘草粉;如果稍微帶有膿血,加二匕;如果血多,加三匕,都有效。

另外,取訶梨勒的核,加入白蜜研磨,塗抹在眼睛裡,可以治療風眼引起的赤澀疼痛,效果很好。未成熟的訶梨勒果實,被風吹落,稱為隨風子,曬乾收藏。這種果實尤為珍貴,越小越好。可以治療痰嗽、咽喉不利,含服三到五枚,效果顯著。

海藥:云按徐表《南州記》云:生南海諸國。味酸、澀,溫,無毒。主五鬲氣結,心腹虛痛,赤白諸痢,及嘔吐,咳嗽。並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澀痛。方家使陸路訶梨勒,即六稜是也。按波斯將訶梨勒、大腹等,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魚放涎滑水中數里,不通舡也,遂乃煮此洗其涎滑,尋化為水,可量治氣功力者乎。

大腹、訶子性焦者是近鐺下。故中國種不生,故梵云訶梨恆雞,謂唐言天堂未並只此也。雷公云:凡使,勿用毗梨勒、庵梨勒、榔精勒、雜路勒,若訶梨勒紋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勒皆圓露,紋或八露至十三路,號曰榔痙。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勒皆圓露,紋或八露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凡修事,先於酒內浸,然後蒸一伏時。

白話文:

海藥:

據徐表《南州記》記載,海藥生長於南海諸國。其味酸澀,性溫,無毒。主治五鬲氣結、心腹虛痛、赤白痢疾、嘔吐、咳嗽等症。海藥的皮可治咳嗽,肉經炙烤後可治眼澀疼痛。

藥方中所使用的陸路訶梨勒,即六稜訶梨勒。據說波斯商人將訶梨勒和大腹等藥材運往海外時,會用它們來防備意外。例如,遇到大魚放出大量粘液,導致船隻無法航行時,便會煮沸這些藥材,用來清洗魚涎,使其化為水,以此來應對突發狀況。

大腹、訶子:

大腹和訶子屬於性燥的藥材,它們適合在靠近鍋爐的地方生長。因此,中國本土無法種植,故梵文稱之為「訶梨恆雞」,意指只有天堂才能生長此藥。

雷公提醒,使用時需注意,不要使用毗梨勒、庵梨勒、榔精勒、雜路勒等藥材。真正的訶梨勒紋路只有六條,若紋路過多或過少,皆為雜路勒。毗路勒紋路清晰,雜路勒紋路則圓潤,紋路八條到十三條的稱為榔精勒。榔精勒性澀,不可使用。

使用訶梨勒前,需先將其浸泡於酒中,然後蒸製一伏時(古時時間單位,約為兩個小時)。

其訶梨勒,以刀削路,細銼焙乾用之。外臺秘要:治一切風痰,風霍亂,食不消,大便澀。訶梨三枚,搗取皮。和酒頓服,三、五度良。又方:治風熱沖項熱悶。訶梨一枚以大者,芒硝,同於醋中,攪令消,摩敷熱處。經驗方:治嗽氣嗽久者亦主之。生訶梨一枚,含之咽汁。

瘥後口爽,不知食味,卻煎檳榔湯一碗服之,立便有味。此知連州銀坑官成密方。廣濟方:治嘔逆不能食。訶梨勒皮二兩,去核,熬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孫真人:治常患氣。以訶梨三枚,濕紙裹煨,紙干即剝去核,細嚼。以生乳一升,下之,日三服。

白話文:

訶梨勒可以用刀削皮,再細細銼碎,然後焙乾備用。外臺秘要記載:訶梨勒可以治療各種風痰、風霍亂、食慾不振、便秘等症狀。將三個訶梨搗碎取皮,加入酒中服用,連續服用三到五次效果較好。另一個方子記載:治療風熱上衝頭頸、胸悶可以用一個較大的訶梨,加入芒硝和醋攪拌至溶解,然後塗抹在發熱部位。經驗方記載:治療咳嗽,尤其是久咳者,也可以用訶梨。將一個生訶梨含在嘴裡,慢慢咽下汁液。

病癒之後,口中無味,可以煎一碗檳榔湯喝,馬上就能恢復味覺。這個方子是連州銀坑官成秘方。廣濟方記載:治療嘔吐、反胃、食慾不振,可以用兩兩訶梨勒皮,去核後熬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一天服用兩次,每次二十丸。孫真人記載:治療經常患有氣病,可以用三個訶梨,用濕紙包起來煨烤,紙乾了就剝去核,細嚼。然後加入一升生乳一起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又方:治一切氣,宿食不消。訶梨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集驗方:蜀沙門傳水痢。以訶梨勒三顆,麵裹炮赤去面,取訶梨勒皮搗為末,飯和為丸。米飲空腹下三七丸,已百人見效。子母秘錄:治小兒霍亂。訶梨一枚,末。沸湯研一半,頓服,未瘥再服。食醫心鏡下氣消食。

並茶青色訶梨一枚,打碎為末,銀器中水一大升,煎三、兩沸,後下訶梨更煎三、五沸,候如麴塵色,著少鹽服。廣異記云:高仙芝,大食得訶梨勒,長五寸,初置抹肚中,便覺腹中痛,因大利十餘行,初為訶梨為祟。待欲棄之。後問大食長老。云:此物人帶一切病消,利者出惡物耳。

白話文:

治療各種氣滯、宿食不消的方法:將一枚訶梨於夜間含在口中,至天明再嚼碎吞下。另一個治療水痢的驗方:將三顆訶梨勒用麵粉包裹後烤至紅色,去除麵粉,取訶梨勒皮搗成粉末,用飯拌成丸子,空腹用米湯送服,已驗證有效。治療小兒霍亂的方法:將一枚訶梨研磨成粉,用沸水沖泡一半,一次服用,若未痊癒可再次服用。另外一種治療氣滯消食的方法:將一枚茶青色的訶梨打碎成粉末,用一大升水在銀器中煎煮三至兩沸,再加入訶梨粉末繼續煎煮三至五沸,直至湯色如麴塵色,加入少許鹽服用。據《廣異記》記載,高仙芝在西域得到一顆五寸長的訶梨勒,初時放在腹部,便感到腹痛,接著排泄十餘次,一開始以為是訶梨勒作祟,想要丟棄它。後來向西域長老詢問,長老說此物可以治癒各種疾病,排泄是排出體內惡物而已。

仙芝甚保,天寶末被誅,遂失所在。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除病品云:熱病下藥,服訶梨勒。

衍義曰:訶梨勒,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

白話文:

仙芝甚保,天寶末年被誅後,便失去了蹤跡。金光明經中的流水長者子除病品提到,對於熱病,可以使用訶梨勒作為下藥,並服用。

解釋如下:訶梨勒,對於氣虛的人也適合使用。應該慢慢烤煮至熟透,少量服用。這種藥物雖然有收腸的效果,但同時也能通氣,這是因為它具有苦澀的味道。

2. 柳華

味苦,寒,無毒。主風水黃疸,面熱黑,痂疥惡瘡,金瘡。一名柳絮。

,主馬疥痂瘡。取煎煮以洗馬疥,立愈。又療心腹內血,止痛。

,主潰癰,逐膿血。

子汁,療渴。生琅邪川澤。

陶隱居云:柳,即今水楊柳也。花熟,隨風狀如飛雪。陳元方:以為譬,當用其未舒時。子亦隨花飛,正應水漬汁爾。柳花亦宜貼灸瘡。皮、葉療漆瘡。唐本注云:柳與水楊,全不相似。水楊葉圓闊而赤,枝條短硬;柳葉狹長,青綠,枝條長軟。此論用柳,不載水楊。水楊亦有療能,本草不錄。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風水黃疸、面部發熱發黑、痂疥惡瘡、金瘡。又名柳絮。

葉子,主治馬的疥痂瘡。可以取葉煎煮後用來洗馬的疥瘡,效果顯著。還可以治療心腹內出血,止痛。

果實,主要用於治療潰爛的癰腫,排出膿血。

種子汁,可以治療口渴。生長在琅邪川澤地區。

陶隱居說:柳,就是現在所說的水楊柳。花成熟後,隨風飄散,形狀像飛雪。陳元方說:以水楊柳作藥用,應該用它尚未舒展的時候。種子也隨花飛散,正好應驗水漬汁的藥性。柳花也適合用於貼灸瘡。樹皮、葉子可以治療漆瘡。唐本注釋說:柳和水楊,完全不像。水楊葉子圓闊呈紅色,枝條短而硬;柳葉子狹長,青綠色,枝條長而軟。本文中所說的柳,並沒有記載水楊。水楊也具有藥效,但本草書中沒有記載。

樹枝及木中蟲屑。枝皮味苦,寒,無毒。主痰熱淋,可為吐湯。煮洗風腫癢。酒煮含,主齒痛。木中蟲屑可為浴湯,主風瘙癢、癮疹。大效。此人間柳樹是也。陶雲水楊非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苦柳華,使。主止血,治濕痹,四肢攣急,膝痛。陳藏器云:柳絮,《本經》以絮為花,花即初發時黃蕊。

子為飛絮,以絮為花,其誤甚矣。江東人通名楊柳,北人都不言楊。楊樹葉短,柳樹枝長。日華子云:葉治天行熱病,疔瘡,傳屍骨蒸勞,湯火瘡,毒入腹熱悶,服金石藥人發大熱悶,並下水氣。煎膏,續筋骨,長肉止痛。牙痛煎含,枝煎汁可消食也。

白話文:

柳樹枝和木頭裡面的蟲屑,枝皮味道苦,性寒,沒有毒。可以治療痰熱淋病,可以用來做成吐痰的湯藥。煮水可以洗治風腫癢。用酒煮了含在嘴裡,可以治牙痛。木頭裡面的蟲屑可以做成洗澡水,可以治療風瘙癢、癮疹,效果非常好。這裡指的是民間的柳樹,陶弘景說的水楊不是。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按照《藥性論》記載:苦柳花,性寒。可以止血,治療濕痺,四肢拘攣,膝蓋疼痛。陳藏器說:柳絮,《本經》把絮當成花,花其實是剛長出來時黃色的花蕊。

種子長成飛絮,把絮當成花,這就錯得離譜了。江東地區的人普遍把楊樹和柳樹都叫楊柳,北方人都不說楊樹。楊樹的葉子短,柳樹的枝條長。日華子說:柳樹葉可以治療天行熱病、疔瘡、傳染性骨蒸勞熱、湯火燒傷、毒氣入腹發熱悶,以及服用金石藥物後出現的大熱悶、水腫等症狀。煎成膏可以接骨續筋,生長肌肉止痛。牙痛可以煎了含在嘴裡,枝條煎汁可以消食。

圖經曰:柳華、葉、實,生琅邪川澤,今處處有之,俗所謂楊柳者也。《本經》以絮為華。陳藏器云:華即初發黃蕊也,子乃飛絮也。採無時。其枝皮及根亦入藥。葛洪治癰疽腫毒,妒乳等多用之。韋宙《獨行方》主疔瘡及反花瘡,並煎柳枝,葉作膏塗之。今人作浴湯、膏藥,齒牙藥亦用其枝,為最要之藥。

按楊、柳異類,今人謂柳為楊柳,非也。《說文》:楊,蒲柳也;柳,小楊也。其類非一。蒲柳其枝勁韌,可為箭笴。《左傳》所謂董澤之蒲,又謂之雚符,即上條水楊是也。今河北沙地多生此,又生水旁,葉粗而白,木理微赤,白杞柳。《鄭詩》云:無伐我樹杞。陸機云:杞,柳也,其木人以為車轂,共山淇水旁,魚國汶水旁,純生杞也。

白話文:

古籍記載,柳樹的花、葉、果實都生長在琅邪的河流和沼澤地,現在各地都有,俗稱楊柳。古代醫書認為柳樹的花是棉絮狀的,陳藏器解釋說花指的是剛長出來的黃色花蕊,果實則是飛絮。柳樹全年都可以採收,枝皮和根都可以入藥。葛洪用柳樹治療癰疽腫毒、乳房腫塊等病症,韋宙的醫書記載,柳枝煎水可以治疔瘡和反花瘡,還可以將柳葉製成膏藥塗抹患處。現代人用柳枝製作沐浴湯、膏藥,甚至牙齒藥,可見柳樹藥用價值非常高。

需要注意的是,楊樹和柳樹是不同的樹種,現代人常把柳樹稱為楊柳是不正確的。古代典籍記載,楊樹是高大的樹木,而柳樹是較小的樹木。楊樹枝條堅韌,可以做成箭桿,而柳樹木質較軟。 此外,文獻中還提到一種生長在沙地和水邊的樹木,葉子粗糙呈白色,木材略帶紅色,稱為白杞柳,是楊樹的一種。

又,《孟子》云:告子曰: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是也。今人取其細條,火逼令柔韌,屈作箱篋,河朔尤多。又下有赤檉木,生河西沙地。皮赤葉細,即是今所謂檉柳者,又名春柳。《爾雅》曰:檉,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莖小楊。陸機《詩疏》云: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

枝、葉似松是也。其木中脂,一名檉乳。醫方:稀用,故附於此。

陳藏器云:絮主止血,治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煎柳枝浴。外臺秘要:治黃疸。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濃汁半升,服令盡。肘後方:治乳癰,二、三日種痛不瘥,但堅紫色者。用煎柳根皮法云,熬令溫熨腫,一宿愈。又方:湯火灼成瘡。柳皮燒灰,以粉塗之。又方:取柳皮細切,以豬脂煎取汁,敷之。

白話文:

《孟子》中提到,告子認為人性本就具有仁義,就像拿杞柳當杯子一樣荒謬。如今人們取用杞柳的細條,用火烤使其柔軟,彎折成箱子、籠子,尤其是在河朔地區很常見。此外,河西沙地生長著一種叫做赤檉木的植物,樹皮呈紅色,葉子細小,這就是現在所稱的檉柳,又名春柳。《爾雅》中記載,檉柳又名河柳。郭璞注解說,就是河邊的紅色莖、矮小的楊樹。陸機的《詩疏》中記載,檉柳的樹皮呈正紅色,如同絳色,又名雨師。

檉柳的枝葉和松樹相似,樹木中含有脂液,稱為檉乳。醫藥上很少使用,所以附錄於此。

陳藏器記載,檉柳的絮可以止血,治療小兒一日、五日寒熱,可以將柳枝煎水洗澡。外臺秘要記載,檉柳可以治療黃疸,用一斗水煮柳枝,取濃汁半升服用。肘後方記載,可以治療乳癰,二、三日種痛不愈,而且堅硬呈紫色的。用煎柳根皮的方法,熬成溫熱敷在腫脹部位,一夜即可痊癒。此外,還有用柳皮燒成灰,以粉末塗抹治療湯火灼傷的方子。另外,還有將柳皮切細,用豬油煎取汁液,敷於患處的方子。

孫真人:治牙齒疼。柳枝一握,細銼,入少鹽花,漿水煎,含之甚妙。集驗方:治腫。柳枝如腳指大,長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極熱,以故布裹腫處,取湯熱洗之,即瘥。子母秘錄:小兒丹煩。柳葉一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拓洗赤處,日七、八度。斗門方:治耳痛,有膿不出,及癰已結聚。

柳根細切熟槌,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又方:治耳卒風毒腫起。用柳蠹樹上蟲糞,以水化,取清水調白礬少許,滴入耳中,甚妙。又方:治卒風毒腫,氣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銼,以酒煮令熱,帛裹熨腫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古今錄驗:治齒痛。以楊柳白皮,卷如指許大,含嚼之,以汁漬痛齒根,數過即瘥也。

白話文:

孫真人說:治療牙齒疼痛,可以用一把柳枝,細細地銼碎,加入少許鹽花,用漿水煎煮,含在口中,效果非常顯著。

集驗方說:治療腫脹,可以用像腳趾般粗細、長三尺的柳枝二十根,用水煮至極熱,用舊布包裹在腫脹的地方,再用熱湯洗滌,就能治癒。

子母秘錄說:治療小兒丹煩,可以用一斤柳葉,加一斗水,煮至剩下三升,去除渣滓,塗抹在發紅的地方,每天七、八次。

斗門方說:治療耳朵疼痛,有膿液無法排出,以及癰疽已經形成,可以用柳根細切後搗碎,用布包好覆蓋在患處,乾燥了就更換。另外,治療耳朵突然出現風毒腫脹,可以用柳蠹樹上的蟲糞用水調和,加入少許白礬,滴入耳中,效果非常好。

還有,治療突然出現風毒腫脹,氣喘疼痛,可以用一斤柳樹白皮,銼碎後用酒煮至熱,用布包裹在腫脹的地方,冷了就再煮換新的,效果也很好。

古今錄驗說:治療牙齒疼痛,可以用楊柳樹的白皮,捲成手指般粗細,含在口中咀嚼,用汁液塗抹在疼痛的牙根處,反覆幾次就能治癒。

又方:治牙齒風齲。以柳枝銼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盡,於瓷器盛之,清酒三升漬之,經三日,含之頻吐。丹房鏡源:云:柳膠結砂子。別說云:謹按絮貼灸瘡良。飛入池沼,於陰暗處為浮萍,嘗以器盛水,置絮其中數日,覆之即成,又多積,可以杆作氈,以代羊毛,極柔軟,宜與小兒臥,益佳,以性涼也。

衍義曰:柳華,《經》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黃蕊者也。及其華干,絮方:出,又謂之柳絮。收之,貼灸瘡及為茵褥。絮之下連小黑子,因風而起,得水濕處便生,如地疔之類,多不因種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蓋亦如柳絮兼子而飛。陳藏器之說是。然古人以絮為花,陶隱居亦曰:花隨風,狀如飛雪。

白話文:

古人治療牙齒風齲,可以用柳枝和黃豆一起炒,再浸泡在清酒裡三天,然後含在嘴裡,反覆吐出。另外,柳樹的膠質會凝結形成沙子,柳絮可以貼在傷口上,也可以用來做床墊。柳絮飄到水裡,就會在陰暗處長成浮萍。浮萍可以收集起來做成毛毯,非常柔軟,適合給小孩睡。

誤矣。《經》中有實及子汁,諸家不解,今人亦不見用。注:釋氏謂柳為尼俱律陀木,其子極細,如人妄因極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風而起。

白話文:

誤了。《經》中有「實」和「子汁」兩個詞,眾多學者都不解其意,現在的人們也不常使用。注釋:佛家認為柳樹是一種名為尼俱律陀木的樹木,其子極細小,如同人類憑空創造出一個極小的事物,結果卻引發了巨大的後果,由此可知,那微小的黑色斑點可能是由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