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3)

1. 皂莢

味辛、咸,溫,有小毒。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療腹脹滿,消穀,除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生雍州川穀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採莢,陰乾。(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俗人見其皆有蟲孔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其蟲狀如草菜上青蟲,莢微欲黑便出,所以難見爾。但取青莢生者看,自知之。唐本注云:此物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長虛而無潤;若長六、七寸,圓厚節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皂莢,使。

白話文:

皂莢味辛鹹,性溫,有小毒。可以治療風濕痺痛、肌肉麻痺、風寒頭痛、流淚、開通九竅、殺滅精蟲、治療腹脹滿、促進消化、止咳、消散囊腫、治療婦女胞衣不下、明目、補益精氣。可以作為洗髮藥,但不可煎湯服用。主要產於雍州、川穀和魯鄒縣,形狀像豬牙的最好。九月、十月採收莢果,陰乾保存。柏實是皂莢的配伍藥,忌與麥門冬同用,畏空青、人參、苦參。

陶隱居說:現在各地都有皂莢,長一尺二寸的最好。民間看見皂莢上都有蟲洞,卻沒有見過蟲子,都說不能靠近,會讓人得病,其實不然。蟲子像草葉上的青蟲,莢果快要變黑時就會出來,所以很難看見。只要取青色的新鮮莢果觀察,就可以看到。唐本注釋說:皂莢有三種,豬牙皂莢最差,形狀彎曲、薄而粗糙,完全沒有光澤,洗滌污垢也洗不乾淨;長一尺二寸的,粗大、空虛,也沒有光澤;長六、七寸,圓厚、節間短而直的,皮薄肉厚,味道濃郁,品質最好。臣禹錫等人謹慎地根據藥性論記載,皂莢是使藥。

主破堅症,腹中痛,能墮胎。又曰:將皂莢於酒中,取盡其精,於火內煎之成膏,塗帛,貼一切腫毒,兼能止疼痛。陳藏器云:鬼皂莢作浴湯,去風瘡疥癬,挪葉去衣垢,沐頭長髮。生江南澤畔,如皂莢,高一、二尺。日華子云:皂莢,通關節,除頭風,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及中風口噤。

入藥去皮、子,以酥炙用。

圖經曰:皂莢,出雍州川穀及魯鄒縣,今所在有之,以懷、孟州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此有三種:《本經》云:形如豬牙者良。陶注云長尺二者良。唐注云長六寸,圓厚節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今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多用豬牙皂莢,所用雖殊,大抵性味不相遠。九月、十月採莢,陰乾用。

白話文:

皂莢能治腹痛、堅積症,甚至可墮胎。將皂莢浸泡在酒中,取出精華,煎煮成膏狀,塗抹於布上,可貼敷各種腫毒,並能止痛。據說皂莢可以製成浴湯,治療風瘡、疥癬,其葉子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污垢,用來洗頭還可以促進頭髮生長。皂莢生長在江南水澤附近,外形與皂莢相似,但高度只有一到兩尺。據說皂莢能通暢關節,去除頭風,消除痰液,殺死寄生蟲,治療骨蒸潮熱,開胃,以及中風口噤。

入藥時需去掉皂莢的皮和籽,用酥油炙烤後使用。

據說最好的皂莢產自雍州川穀和魯鄒縣,現在各地都有,但懷孟州產的品質最好。皂莢樹可以長得很高大。皂莢有三個品種,《本經》記載形狀像豬牙的皂莢品質最好。陶弘景記載長一尺二寸的皂莢品質最好。唐代注釋記載長六寸,圓厚節密直的皂莢,皮薄肉多,味道濃郁,品質最佳。現在醫家常用長皂莢製作疏風散寒的丸藥,而治療齒病和積滯的藥物則多用豬牙皂莢。雖然使用不同的品種,但其藥性大體相近。皂莢在九月、十月採收果莢,陰乾後使用。

張仲景治雜病方,咳逆上氣,唾濁但坐不得臥,皂角丸主之。皂莢杵末,一物以蜜丸大如梧子,以棗膏和湯服一丸,日三、夜一服。崔元亮《海上方》療腹脹滿欲瘦病者。豬牙皂角相續量長一尺,微火煨,去皮、子,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欲服藥先吃煮羊肉兩臠,呷汁三兩口,後以肉汁下藥十丸,以快利為度。

覺得力,更服,以利清水即停。瘥後一月以來,不得食肉及諸油膩。又治熱勞。以皂莢長一尺續成者亦可,須無孔成實者,以土酥一大兩微微塗,於火上緩炙之,不得令酥下,待酥盡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飲下十五丸,漸增至二十丸。重者不過兩劑瘥。其初生嫩葉芽,以為蔬茹更益人。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各種疾病的方子中,針對咳嗽逆氣上衝,唾液濁白,只能坐不能躺的症狀,用皂角丸治療。將皂角搗成細末,每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棗膏和湯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崔元亮在《海上方》中治療腹脹滿欲瘦的病人。選取豬牙皂角連續不斷長達一尺的,用微火慢慢煨烤,去除皮和籽,搗碎過篩,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服用藥物前先吃煮熟的羊肉兩塊,喝三口湯汁,然後用肉湯送服十丸藥,以快速見效為度。

感覺有效果,就繼續服用,直到大便通暢,清水排出後就停止。痊癒後一個月內,不可食用肉類和油膩食物。同樣可以用來治療熱勞。選取長度一尺,連續不斷,沒有孔洞,完整堅實的皂角,塗上一大兩土酥,在火上慢慢烤炙,不要讓酥滴下來,等到酥完全融化後,搗碎過篩,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天空腹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病情嚴重者,服用兩劑藥即可痊癒。皂角的嫩芽也可以當蔬菜食用,對人體更有益。

核中白肉亦入治肺藥。又,炮核取中黃心嚼餌之,治膈痰,吞酸。又,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有奇效。

雷公云:凡使,須要赤膩肥並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銅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復炙,酥盡為度。然出捶之,去子搗篩。皂莢一兩,酥二分,子收得。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用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將白兩片用銅刀細切,於日中乾用。

聖惠方:治時氣三日,頭痛煩熱。用皂角燒作灰為末,非時新汲水一中盞,生薑汁、蜜各少許,和二錢服之。先用暖水淋浴後服藥,須臾汗出愈。外臺秘要治卒中風口喎。以皂角五兩,去皮為末,以三年大醋和。右喎塗左,左喎塗右,干更敷之,瘥。又方:齲齒方:搗皂角去皮,炙為末,塗齒上,吐之。

白話文:

皂角的白色果肉可以入藥,用來治療肺部疾病。將皂角烘烤後取出黃色的果核,嚼碎後可以治療膈痰和反胃酸。將皂角用米醋熬煮成濃稠的膏狀物,可以敷治瘡癬,效果奇佳。

雷公說:使用皂角時,必須選擇顏色鮮紅、表面光滑肥厚且沒有蟲蛀的皂角,用新鮮的井水浸泡一夜,用銅刀削去粗皮,再用豬油反覆烘烤,直到豬油完全滲入皂角為止。然後取出皂角,搗碎過篩。每兩皂角需要加入二分豬油,將皂角的種子收集起來。挑選圓潤堅硬、沒有蟲蛀的皂角,用瓶子盛裝,放在火邊煮,煮到泡熟後,剝去堅硬的外皮,取兩片靠近果肉的白色果肉,去掉黃色的部分,因為黃色的部分會損傷腎氣。將白色的果肉用銅刀切成細絲,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備用。

聖惠方:治療時氣引起的連續三天頭痛發熱,可以用皂角燒成灰,研成粉末,加入一中盞新鮮的井水,少許生薑汁和蜂蜜,混合在一起,服用二錢。服用前先用溫水淋浴,服用藥物後,很快就會出汗,病情就會痊癒。外台秘要記載治療中風口歪的方子:將五兩皂角去皮研成粉末,用三年陳醋調和,右側歪斜塗抹左側,左側歪斜塗抹右側,待藥膏乾燥後繼續敷用,就會痊癒。還有治療蛀牙的方子:將皂角搗碎去皮,烘烤成粉末,塗抹在患牙上,然後吐掉。

又方:溺死一宿者尚活,搗皂角紙裹,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千金方:齆鼻。炙皂角末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又方:鬼魘不悟。皂莢末刀圭起死人。又方:難產。吞皂角子二枚,立瘥。肘後方:卒腫滿身面洪。用皂角剝炙令黃,銼三升,酒一斗漬,合器煮令沸,服一升,日三服,頻作。

又方:小兒身上惡瘡。先以皂角水洗,拭乾。以少油麻搗爛,敷,焦即瘥。經驗方:治食氣遍身黃腫,氣喘,食不得,心胸滿悶。不蛀皂角(去皮及子,塗好醋炙令焦為末)一錢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後陳桔皮湯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為度。

白話文:

如果有人溺水昏迷一夜,但仍有救治的希望,可以將皂角搗碎,用紙包好,塞入溺水者下體,很快就會吐出水甦醒過來。對於鼻塞不通的症狀,可以將皂角研成粉末,像小豆大小,用竹管吹入鼻腔。如果遇到鬼壓床,神志不清,可以將皂角粉末服用,如同起死回生。對於難產的婦女,可以吞服兩個皂角,很快就會分娩。對於全身浮腫,面部紅腫的急症,可以用皂角剝皮炙烤至黃色,磨成粉末三升,用一斗酒浸泡,一起煮沸,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反覆服用。

治療小兒身上惡瘡,先用皂角水清洗,擦乾,再將油麻搗碎,塗抹在患處,等藥膏焦乾就痊癒了。治療食積導致全身黃腫,氣喘,無法進食,胸悶的症狀,可以將皂角(去皮去籽,用醋塗抹炙烤至焦,磨成粉末)一錢匕,巴豆七枚(去油去膜)研磨成粉,用淡醋和墨汁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三丸,飯後用陳皮湯送服,一天三次。隔一天增加一丸,根據病情的改善程度調整服藥量。

如常服,消酒食。梅師方:治霍亂轉筋。皂莢末,吹一小豆鼻中,得嚏便瘥。又方:治卒外腎偏疼。皂莢和皮為末,水調敷之良。孫真人:治咳嗽。皂莢燒研碎二錢匕,豉湯下之。又方:治大小便不通,關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三錢,立通。又方:傷寒無問陰陽神驗方:以皂角一挺(肥者),燒令赤為末,以水五合和,頓服。

陰陽傷寒以酒和服。又方:治腰腳不覆地。取子一千二百個,淨洗令乾,少酥熬令香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以蒺藜子、酸棗子湯下三十丸。又方:治卒死,以末吹入鼻中。又方:治誤食物落鼻中及入眼不出,吹皂角取嚏。又方:人好魘,以末吹鼻中。斗門方:治卒頭痛。

白話文:

日常服用皂莢,可以消除酒食積滯。梅師方指出,皂莢末可以治療霍亂轉筋,將少量皂莢末吹入鼻腔,打噴嚏後即可痊癒。另外,皂莢末還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腎臟疼痛,將皂莢和皮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孫真人則記載,皂莢可以治療咳嗽,將燒成灰燼的皂莢研磨成細粉,用豆豉湯送服兩錢。皂莢還能治療大小便不通,將燒成灰燼的皂莢研磨成細粉,用粥水送服三錢,即可通暢。另外,皂莢還有一個神驗方,可以治療傷寒,無論是陽性還是陰性,都可使用,將一根肥厚的皂莢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五合水調和,一次服用。如果是陰陽傷寒,可用酒調服。皂莢還可以用來治療腰腳無力,將一千二百個皂莢籽洗淨曬乾,用少許酥油熬製成香氣四溢的粉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空腹服用三十丸,用蒺藜子、酸棗子湯送服。皂莢末還可以治療突然死亡,將皂莢末吹入鼻腔。此外,誤食食物落入鼻腔或眼睛中無法取出,也可以用皂莢末吹入鼻腔,打噴嚏將食物排出。皂莢末還能治療夜裡做惡夢,將皂莢末吹入鼻腔即可。斗門方指出,皂莢末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頭痛。

以皂角末,吹入鼻中,令嚏則止。簡要濟眾:治中風口噤不開,涎潮吐方:用皂角一挺去皮,塗豬脂炙令黃色,為末。每服一錢匕,非時溫酒服。如氣實脈盛,調二錢匕。如牙關不開,用白梅揩齒,口開即灌藥,以吐出風涎瘥。博濟方:治皂莢水並惡水入口內,熱痛不止。以皂莢子燒存性一分,沙糖半兩,先殺研皂子令細,續入沙糖勻和如膏,含之。

十全方:治牙疼。用豬牙皂角、鹽等分燒為末,揩疼處良。靈苑方:治急喉閉,逡巡不救方:以皂莢去皮、子,生半兩為末。每服少許,以箸頭點腫處,更以醋調藥末,厚敷項下,須臾便破,少血出,即愈。孫尚藥:治卒中風,昏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斯須不治,便為大病,故傷人也。此證風涎潮於上,膈痹氣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

白話文:

用皂角粉末吹入鼻中,使人打噴嚏就能止住病症。

簡單有效的治療中風口不能張開,口水流出不止的方法:取皂角一根去除皮,塗上豬油,炙烤至黃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非發病時間用溫酒送服。如果氣盛脈強,可以加至二錢。如果牙關緊閉,用白梅擦拭牙齒,張開嘴巴後灌藥,吐出風涎即可痊癒。

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治皂莢水和惡水進入口腔,熱痛不止。將皂莢子燒成灰,取一分,加入半兩白糖,先研磨皂莢子成細末,再加入白糖混合成膏狀,含在口中。

十全方:治療牙疼。將豬牙皂角和鹽等量燒成灰,研成粉末,塗抹疼痛的地方即可。

靈苑方:治療喉嚨突然閉塞,急需救治的方法:將皂角去掉皮和子,取生半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筷子頭點在腫脹的地方,再用醋調藥末,厚敷在脖子下,很快就會破開,流出少量血,病就好了。

孫尚藥:治療突然中風,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身體昏沉,四肢不靈活,或者倒下或者沒有倒下,或者嘴角歪斜,稍微有口水流出,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變成大病,因為傷到了身體。這種病症是因為風涎上涌,膈肌氣不通暢,應該服用救急稀涎散。

豬牙皂角四挺,須是肥實不蚛,削去黑皮,晉礬一兩,光明通瑩者,二味同搗羅為細末。再研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錢,重者三字匕,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當時惺惺次緩而調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過傷人命。累經效不能盡述。感應神仙傳:崔言者,職隸左親騎軍,一旦得疾,雙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發自落,鼻梁崩倒,肌膚有瘡如癬,皆為惡疾,勢不可救。

因為洋州駱穀子歸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研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鬢髮再生,肌膚悅潤,愈,眼目倍常明。得此方:後卻入山,不知所之,又鐵砧以煅金銀,雖百十年不壞,以槌皂莢,則一夕破碎。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治療眼疾的良方是用豬牙皂角四根,要肥實無蟲蛀,削去黑皮,再加入一兩明礬,磨成細粉。患者可服用半錢,病情嚴重者可服三字匕,溫水調服。不可過度催吐,否則恐傷性命。此方療效顯著,不勝枚舉。

傳說崔言者,曾患眼疾,雙眼昏花,看不清人,眉毛頭髮脫落,鼻樑塌陷,皮膚長滿瘡癬,病重難治。後遇到一位道士,傳授他皂角刺一、二斤燒成灰,再研成粉末,用濃煎大黃湯調服一錢匕,連服十天。結果崔言者頭髮再生,皮膚光滑,眼睛恢復光明,甚至比以前更明亮。後來道士消失不見蹤影,而用鐵砧鍛造的金銀,歷經百年不壞,但用槌子敲打皂莢,卻在一夜之間就粉碎。

衍義曰:皂莢,其子炒,舂去赤皮、仁。將骨浸軟,煮熟,以糖漬之,可食。甚疏導五臟風熱壅。其莢不蚛肥者,微炙,為末一兩,入生白礬末半兩,膩粉半兩。風涎潮塞氣不通,水調灌一、二錢。但過咽,則須吐涎。凡用白礬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濕熱時,或久雨,合蒼朮燒,闢溫疫邪濕氣。

白話文:

皂莢的果實,炒熟後去除紅色外皮和種子。將骨頭浸泡軟化,煮熟後用糖醃製,可以食用。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疏通五臟的風熱鬱結。皂莢果實中沒有蟲蛀、肥胖的,可以略微烘烤後研磨成粉,取一兩,加入生白礬末半兩、膩粉半兩。如果遇到風涎潮濕阻塞氣管不通的情況,可以用水調和後灌服一、二錢。只要藥物通過咽喉,就要吐出涎液。使用白礬的原因,就是為了分離和排出涎液。另外,在夏季濕熱或者久雨天氣,可以將皂莢和蒼朮一起燒,可以驅散溫疫邪氣和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