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14)

1. 大腹

微溫,無毒。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並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良。所出與檳榔相似,莖、葉、根、干小異。生南海諸國。(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圖經文具檳榔條下。

孫真人云:檳榔皮,鴆鳥多棲此樹上,宜先酒洗,仍以大豆汁洗,方可用。

白話文:

這種藥材微溫,無毒。能治療寒熱氣入侵心腹、大腸積聚毒素、痰結、心煩等症狀,可以與生薑、鹽一起煎煮,再加入其他疏氣藥物效果更佳。它的用途和檳榔類似,但莖、葉、根、幹略有不同。產於南海諸國。

據《日華子本草》記載,這種藥材能降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和脾胃。

《圖經本草》中也提到了檳榔。

孫真人說:檳榔皮上常有鴆鳥棲息,使用前應先用酒洗,再用大豆汁洗淨,才能使用。

2. 紫藤

味甘,微溫,有小毒。作煎如糖下水良。花挪碎拭酒醋白腐壞。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今附)

陳藏器癊病。京都人亦種之,以飾庭池。

白話文:

這種植物味道甘甜,性微溫,帶有輕微毒性。可以像煮糖一樣,用它煎水喝。花可以用酒醋浸泡,去除腐敗的味道。果實呈角狀,裡面的種子可以熬製成香料,加入酒中,可以防止酒變質,即使酒已經變質,用這種香料也能讓它恢復正常。這種植物在四月開花,紫色花朵非常美麗,人們也常種植它。江東地區稱它為招豆藤,它的皮附著在樹上,層層疊疊,像包裹著樹心一樣。(現代補充)陳藏器說它可以治療癊病。京都人也種植這種植物,用來裝飾庭院和池塘。

3.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益州山谷。陶隱居云:按嵇康《養生論》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也。詩人又有萱草,皆即今鹿蔥。而不入藥用。至於合歡,俗間少識之者,當以其非療病之功。稍見輕略,遂致永謝,猶如長生之法,人罕敦尚,亦為遺棄。

唐本注云:此樹生葉似皂莢、槐等,極細。五月花發,紅白色。所在山澗中有之,今東、西京第宅山池間亦有種者,名曰合歡,或曰合昏。秋實作莢,子極薄細爾。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合歡皮殺蟲,搗為末,和鐺下墨,生油調塗蜘蛛咬瘡。及葉並去垢,葉至暮即合,故云合昏也。

白話文:

合歡花味甘性平,無毒。它能滋養五臟,安神定志,讓人心情愉快,無憂無慮。長期服用可以輕身明目,達到心之所向。合歡花生長在益州山谷。陶隱居引用嵇康的《養生論》說,合歡花能消除忿恨,萱草能忘卻憂愁。詩文中也提到了萱草,指的就是現在的鹿蔥,但它並不入藥。至於合歡花,民間很少有人認識它,可能是因為它沒有顯著的療病功效,所以被輕視,逐漸被人遺忘,就像長生之法,人們不重視,也被人遺棄了。

唐代本草注釋說,合歡樹的葉子像皂莢和槐樹的葉子,非常細小。五月開花,花色紅白相間。山澗中隨處可見,現在東、西京的宅邸和山池之間也有種植,叫做合歡花,也叫合昏花。秋季結莢,種子非常薄小。陳藏器在《本草》中記載,合歡皮可以殺蟲,搗碎成粉末,與鍋底的墨混合,用生油調和塗抹蜘蛛咬傷的瘡口。它的葉子可以去垢,到了晚上就會合攏,所以叫做合昏花。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音義云:樹似梧桐,枝弱葉繁,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似相解了,不相牽綴。樹之階庭,使人不忿。日華子云:夜合皮,殺蟲,煎膏消癰腫,並續筋骨。葉可洗衣垢,又名合歡樹。

圖經曰:合歡,夜合也。生益州山谷,今近京雍、洛間皆有之,人家多植於庭除間。木似梧桐,枝甚柔弱。葉似皂莢、槐等,極細而繁密,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似相解了,不相牽綴。其葉至暮而合,故一名合昏。五月花發,紅白色,瓣上若絲茸,然至秋而實作莢,子極薄細。

採皮及葉用,不枸時月。崔豹《古今注》曰:欲蠲人之憂,則贈以丹棘。丹棘一名忘憂。欲蠲人之忿,則贈以青裳。青裳,合歡也。故嵇康種之舍前是也。韋宙《獨行方》:胸心甲錯,是為肺癰,黃昏湯治。取夜合皮掌大一枚,水三升,煮取半分,再服。

白話文:

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蜀本音義,記載道:合歡樹的外形類似梧桐,枝條細弱,葉子繁茂,彼此交錯生長。每當風吹過時,樹葉就好像解開了糾纏,不再相互牽連。這種樹木生長在庭院之中,能使人不發怒。日華子記載:合歡樹的樹皮有殺蟲的作用,煎成膏藥可以治療癰腫,並能接續筋骨。葉子可以洗滌衣物的污垢,合歡樹又叫做夜合樹。

圖經記載:合歡樹,又叫做夜合樹。生長在益州的山谷之中,如今京師雍州、洛州附近也都有,人們大多種植在庭院之中。樹木外形類似梧桐,枝條非常柔弱。葉子類似皂莢、槐樹等,非常細小而繁密,彼此交錯生長。每當風吹過時,就好像解開了糾纏,不再相互牽連。樹葉到傍晚時分就會閉合,所以又叫做合昏。五月開花,花色紅白,花瓣上像絲絨一樣柔軟,等到秋天結成果莢,種子非常薄小。

採集樹皮和葉子使用,沒有特定的時節限制。崔豹在《古今注》中記載:想要消除人的憂愁,就送他丹棘,丹棘又叫做忘憂。想要消除人的怒氣,就送他青裳,青裳就是合歡樹。所以嵇康在房前種植合歡樹。韋宙在《獨行方》中記載:胸部和心臟疼痛,這是肺癰,可以用黃昏湯治療。取合歡樹皮手掌大小的一枚,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二分之一,再服用。

子母秘錄:小兒撮口病。夜合花枝濃煮汁,拭口並洗。又方:打搕損疼痛。夜合花末酒調,服二錢匕,妙。

衍義曰:合歡花,其色如今之醮暈線,上半白,下半肉紅,散垂如絲,為花之異。其綠葉至夜則合,又謂之夜合花。陳藏器、日華子皆曰皮殺蟲,又曰續筋骨。《經》中不言。

白話文:

《子母秘錄》記載,小兒撮口病可以用夜合花枝煮汁,擦拭口部並洗漱。另外一個方子是,打傷疼痛可以用夜合花末和酒調和服用,每次二錢匕,效果很好。

《衍義》中說,合歡花顏色像現在的醮暈線,上半部分白色,下半部分肉紅色,花瓣散開下垂如絲,是花中的奇特品種。它的綠葉到了晚上就會合起來,所以也叫做夜合花。陳藏器和日華子都說它的樹皮可以殺蟲,還可以接續筋骨。《本草經》中沒有記載。

4. 虎杖根

微溫,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結。

陶隱居云:田野甚多,此狀如大馬蓼,莖斑而葉圓。極主暴瘕,酒漬根服之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虎杖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葉搗敷蛇咬。一名苦杖。莖上有赤點者是。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下濕地,作樹,高丈餘,其莖赤,根黃。二月、八月採根,曬乾。

所在有之。爾雅云:蒤,虎杖。注云: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刺,可以染赤。藥性論云:虎杖,使。一名大蟲杖也。味甘,平,無毒。主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愛,堪看,嘗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徹如冰,白瓷器及銀器中盛,似茶啜之。

白話文:

虎杖性微溫,可以促進月經順暢,破除經血瘀滯。陶隱居記載,虎杖生長於田野,外形類似馬蓼,莖上有斑點,葉片圓形。它對治療婦科疾病十分有效,可用酒浸泡根部服用。陳藏器在《本草》中記載,虎杖可以治療風濕骨痛和血瘀,可以用它煮汁加入酒中飲用。虎杖葉搗碎可以敷治蛇咬傷。虎杖又名苦杖,莖上有紅色斑點。據《蜀本圖經》記載,虎杖生長於濕地,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莖呈紅色,根部呈黃色。二月和八月是採集虎杖根部的最佳時機,採集後曬乾備用。虎杖隨處可見,古籍《爾雅》中稱它為“蒤”,注釋中解釋它像紅草,但更粗壯,有細刺,可以用来染紅色。《藥性論》記載,虎杖性味甘平,無毒,可以治療發熱煩躁,止渴利尿,消解一切熱毒。夏季可以用虎杖和甘草一起煎煮,顏色像琥珀一樣美麗,味道甘美,可以裝在瓶中放入井水中浸泡,使其變得冰涼,再用白瓷器或銀器盛裝,像喝茶一樣飲用。

時人呼為冷飲子,又且尊於茗。能破女子經候不通,搗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日華子云:治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運,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又名酸杖,又名斑杖。

圖經曰:虎杖,一名苦杖。舊不載所出州郡,今處處有之。三月生苗,莖如竹筍狀,上有赤斑點,初生便分枝丫。葉似小杏葉。七月開花,九月結實。南中出者,無花。根皮黑色,破開即黃,似柳根。亦有高丈餘者。《爾雅》云:蒤,虎杖。郭璞云:似葒草而粗大,有細刺,可以染赤是也。

白話文:

古人稱虎杖為「冷飲子」,也尊稱為「茗」。它能解決女子月經不順的問題,可以搗碎浸酒常喝。但孕婦不可服用,因為它會破血。日華子說:虎杖可以治療產後惡露不盡、心腹脹滿、排膿,以及瘡癤癰毒、婦女血運不暢、跌打損傷瘀血、風毒結氣等症狀。它又名「酸杖」或「斑杖」。

《圖經》記載:虎杖,又名「苦杖」。古籍未記載其產地,如今各地都有。三月發芽,莖像竹筍,上有紅色斑點,剛長出來就開始分枝。葉子像小杏葉。七月開花,九月結果。南方產的虎杖不開花。根皮黑色,剝開後呈黃色,像柳根。有的虎杖可以長到一丈多高。《爾雅》記載:「蒤」就是虎杖。郭璞解釋說:虎杖像葒草,但更粗大,有細刺,可以用來染紅色。

二月、三月採根,曝乾。河東人燒根灰貼諸惡瘡。浙中醫工取根洗去皴皮,銼焙,搗篩蜜丸如赤豆,陳米飲下,治腸痔下血,甚佳。俗間以甘草同煎為飲,色如琥珀可愛,瓶盛置井中,令冷徹如冰,極解暑毒。其汁染米作糜糕益美。

雷公云:凡使,勿用天藍並斑柚根,其二味根形味相似,用之有誤。採得後細銼,卻用上虎枝葉裛一夜,出,曬乾用。外臺秘要:治卒暴症,腹中有物硬如石,痛刺晝夜,若不治之,百日內死。取虎杖根,勿令影臨水上,可得石余許,洗干搗作末,稌米五升,炊飯內攪之,好酒五斗漬,封候藥消飯浮,可飲一升半,勿食鮭魚、鹽。症當出。

白話文:

虎杖的根,要在二月、三月採收,曬乾備用。河東地區的人用虎杖根燒成灰,敷治各種瘡傷。浙江地區的醫生則會將虎杖根洗淨去皮,切碎烘乾,再搗碎與蜂蜜製成如赤豆大小的藥丸,用陳米湯送服,治療腸痔下血,效果很好。民間常將虎杖根與甘草一起煎水喝,湯色如琥珀般漂亮,放進井中冷卻後,可以解暑熱。虎杖根的汁液還可以染米做成美味的糜糕。

雷公提醒,使用虎杖根時,要注意不要誤用天藍和斑柚根,因為這三種植物的根形和味道都非常相似。採收虎杖根後,要切碎並用虎杖枝葉覆蓋一夜,然後曬乾備用。古籍《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突發的腹部硬塊,疼痛難忍,日夜不休,若不治療,百日內必死,可用虎杖根(注意不要讓影子照到水面上)搗碎成粉,加入五升米飯中攪拌,再用五斗好酒浸泡,密封放置,待藥物消散,米飯浮起時,即可飲用一升半,忌食鮭魚和鹽,症狀就會消失。

亦可但取其一斗干,搗酒漬飲之,從少起,日三,亦佳。此治症,乃勝諸大藥。肘後方:治時疫傷寒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方:用虎杖根銼,水煮,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踝上有水尺許止之。《傷寒類要》同,集驗方:治五淋。苦杖不計多少為末,每服二錢,用飯飲下,不拘時候。

衍義曰:虎杖根,微苦,《經》不言味。此草藥也。《蜀本·圖經》言:作木高丈餘,此全非。虎杖大率皆似寒菊,然花、葉、莖、蕊差大為異。仍莖、葉有淡黑斑。自六、七月旋旋開花,至九月中方已,花片四出,其色如桃花,差大,外微深。陝西山麓水次甚多。今天下暑月多煎根汁為飲;不得甘草,則不堪飲。

《藥性論》云:和甘草煎,嘗之甘美。其味甘,即是甘草之味,非虎杖也。論其攻治,則甚當矣。

白話文:

也可以只取一斗干虎杖根,搗碎後用酒浸泡,從少量開始,每天喝三次,效果也不錯。這個方法治療時疫傷寒毒,能有效地缓解手足肿痛欲断的症状,效果比很多名贵药材还好。

《肘后方》中记载,治疗时疫伤寒毒,侵犯手足,导致肿痛欲断的方子是:用虎杖根锉成碎末,加水煮沸,调整到合适的温度,用药汁浸泡手足,直到浸泡部位高于脚踝一尺左右即可。《伤寒类要》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集验方》中记载,治疗五淋的方子是:将虎杖根不限多少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两钱,用米汤送服,不限时间。

虎杖根味微苦,《本草经》中没有记载其味道。这是一种草本植物。《蜀本图经》中记载,虎杖可以长到一丈多高,这完全是错误的。虎杖通常长得像寒菊,但花、叶、茎、蕊都比寒菊大很多,而且茎和叶上有淡黑色的斑点。从六月到七月逐渐开花,到九月中旬才结束。花瓣四瓣,颜色像桃花,但比桃花大,外层颜色较深。陕西山麓水边有很多虎杖。现在很多地方在夏季都会用虎杖根煎汁饮用,如果沒有甘草,就很难入口。

《药性论》中说:用甘草和虎杖根一起煎,喝起来很甘甜。其实这个甘甜的味道是甘草的,不是虎杖的。虽然虎杖的味道不是甘甜,但它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是确切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