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13)

1. 毗梨勒

味苦,寒,無毒。功用與庵摩勒同。出西域及嶺南交、愛等州,戎人謂之三果。

唐本注云:樹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訶梨勒,而圓短無稜,用亦同法。(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毗梨勒,使。能溫暖腸腹,兼去一切冷氣。蕃中人以此作漿甚熱。能染鬚髮變黑色。日華子云:下氣,止瀉痢。

海藥:謹按《唐志》云:生南海諸國。樹不與訶梨子相似,即圓而毗也。味苦帶澀,微溫,無毒。主烏髭發,燒灰乾血效。

白話文:

毗梨勒味苦性寒,無毒,功效與庵摩勒相同。產於西域和嶺南交、愛等州,戎人稱之為三果。樹木形似胡桃,果實也像胡桃,核則類似訶梨勒,但圓而短,沒有稜角,用法相同。據《藥性論》記載,毗梨勒性溫,能溫暖腸腹,兼具去除寒氣的功效。蕃中人用其製作漿汁,性溫熱,能染鬚髮使之變黑。日華子記載,毗梨勒可下氣、止瀉痢。

此外,《唐志》記載,海藥產於南海諸國,樹木與訶梨子不同,果實圓形且毗連生長。味苦帶澀,微溫,無毒。主治烏髮,燒灰可治乾血。

2. 庵(音諳)摩勒

味苦、甘,寒,無毒。主風虛熱氣。一名余甘。生嶺南交、廣、愛等州。

唐本注云:樹葉細似合歡。花黃,子似李、柰,青黃色,核圓作六、七稜,其中仁亦入藥用。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庵摩勒,主補益,強氣力。合鐵粉用一斤,變白不老。取子壓取汁,和油塗頭,生髮去風癢,初塗發脫,後生如漆。人食其子,先苦後甘,故曰余甘。(唐本先附)

圖經曰:庵摩勒,余甘子也。生嶺南交、廣、愛等州,今二廣諸郡及西川蠻界山谷中皆有之。木高一、二丈,枝條甚軟。葉青細密。朝開暮斂如夜合,而葉微小,春生冬凋。三月有花,著條而生,如粟粒,微黃。隨即結實作莢,每條三、兩子,至冬而熟,如李子狀,青白色,連核作五、六瓣,干即並核皆裂,其俗亦作果子啖之。初覺味苦,良久更甘,故以名也。

白話文:

余甘子味苦甘,性寒,無毒,可治風虛熱氣。它生長於嶺南交、廣、愛等州,樹葉細小如合歡,花朵呈黃色,果實像李子或柰子,青黃色,核圓有六七個稜角,核仁也能入藥。據說,余甘子可以補益強壯,與鐵粉一起服用能使人變白不老。將果實壓榨出汁,與油混合塗抹頭部,能生髮去風癢,雖然一開始會掉髮,但之後會長出烏黑亮麗的頭髮。人食用余甘子,一開始會感到苦澀,過一會兒則會回甘,所以才叫做余甘子。余甘子樹高一兩丈,枝條柔軟,葉子青色細密,像夜合花一樣早上開放晚上閉合,但葉子更小,春季生長冬季凋謝。三月開花,花朵如粟粒般,微黃色,隨即結出莢果,每條有三個或兩個果實,到冬天成熟時,果實呈青白色,像李子一樣,連核有五、六瓣,乾燥後會裂開,當地人也將它作為水果食用。初時嚐起來苦澀,過一會兒則會回甘,因此得名余甘子。

海藥:生西國。大小如枳桔子狀。梵云:庵摩勒果是也。味苦、酸、甘,微寒,無毒。主丹石傷肺,上氣咳嗽。久服輕身,延年長生。凡服乳石之人,常宜服也。

衍義曰:庵摩勒,余甘子也。解金石毒,為末,作湯點服。佛經中所謂庵摩勒果者是此,蓋西度亦有之。

白話文:

海藥

海藥產於西國,大小如同枳桔子一般。梵文稱為「庵摩勒果」,味道苦、酸、甘,性微寒,無毒。

功效:

  • 主治丹石傷肺,上氣咳嗽。
  • 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延年益壽。
  • 凡是服用乳石之人,都適合常服海藥。

衍義

庵摩勒,即余甘子也。它可以解金石毒,將其研磨成粉末,用湯調服。佛經中所提到的庵摩勒果便是此物,西域也有產出。

3. 鬱金香

味苦,溫,無毒。主蠱野諸毒,心氣鬼疰,鴉鶻等臭。陳氏云:其香十二葉,為百草之英。按《魏略》云:生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鬱金香,平。入諸香藥用之。《說文》郁香,芳草也。十二葉為貫,捋以煮之用為鬯,為百草之英,合而釀酒,以降神也。以此言之,則草也,不當附於木部。

陳藏器云:味苦,平,無毒。主一切臭,除心腹間惡氣鬼疰。入諸香藥用之。生大秦國。花如紅藍花,即是香也。

白話文:

鬱金味苦性溫,無毒,可以治療蠱毒、野毒、心氣鬼魅、鴉鶻等造成的惡臭。陳氏說,鬱金香花十二片葉子,是百草之英。根據《魏略》記載,鬱金生長在秦國,二月三月開花,花形似紅藍花,四月五月採集花朵,即為香料。

陳藏器記載,鬱金香性平,無毒,可以治療各種臭味,消除心腹間的惡氣鬼魅,可以作為香料使用。鬱金生長在大秦國,花朵形似紅藍花,就是香料。

4. 衛矛

味苦,寒,無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一名鬼箭。生霍山山谷。八月採,陰乾。

陶隱居云:山野處處有。其莖有三羽,狀如箭羽,俗皆呼為鬼箭。而為用甚稀,用之削取皮羽。今注醫家用鬼箭,療婦人血氣,大效。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鬼箭,使,一名衛矛,有小毒。能破陳血,能落胎,主中惡腰腹痛及百邪鬼魅。日華子云:鬼箭羽,味甘、澀。通月經,破癥結,止血崩帶下,殺腹臟蟲及產後血咬肚痛。

圖經曰:衛矛,鬼箭也。出霍山山谷,今江淮州郡或有之。三月以後生莖,苗長四、五尺許。其干有三羽,狀如箭翎。葉亦似山茶,青色。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條莖,陰乾。其木亦名狗骨。《崔氏方》療惡疰在心,痛不可忍,有鬼箭羽湯。《集驗方》療卒暴心痛,或中惡氣毒痛,大黃湯亦用鬼箭,皆大方:也。

白話文:

鬼箭味苦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驅除邪氣,殺滅鬼毒蠱疰,治療中惡腹痛,驅除白蟲,消除皮膚風毒腫脹,以及治療陰部疾病。它又名鬼箭,生長在霍山山谷,八月採收,陰乾。

陶隱居說,山野處處都有鬼箭。它的莖上有三根羽狀物,形狀像箭羽,俗稱鬼箭。但實際上很少人使用它,使用時會削去皮羽。現在的醫生用鬼箭治療婦女血氣疾病,效果很好。臣禹錫等根據《藥性論》記載,鬼箭,又名衛矛,微毒。它能破除陳舊血塊,能引起墮胎,治療中惡腰腹痛以及各種邪氣鬼魅。日華子說,鬼箭羽味甘澀,通經,破除癥結,止血崩帶下,殺滅腹臟蟲,以及治療產後血瘀腹痛。

《圖經》記載,衛矛就是鬼箭。它生長在霍山山谷,現在江淮地區也有。三月以後生長莖,苗高四五尺。它的莖上有三根羽狀物,形狀像箭翎。葉子像山茶葉,呈青色。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收莖條,陰乾。它的木頭也叫狗骨。《崔氏方》記載,治療惡疰在心,疼痛難忍的病症,可以使用鬼箭羽湯。《集驗方》記載,治療突然發作的心痛,或中惡氣毒疼痛,大黃湯中也加入鬼箭,這些都是有效的方劑。

雷公云:凡使,勿用石茆,根頭真似鬼箭,只是上葉不同,味各別。採得後只使箭頭用,拭上赤毛,用酥緩炒過用之。每修事一兩,用酥一分,炒酥盡為度。外臺秘要:治乳無汁。鬼箭五兩,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亦可作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大效。

衍義曰:衛矛,所在山谷皆有之,然未嘗於平陸地見也,葉絕少,其莖黃褐色,若柏皮,三面如鋒刃。人家多燔之遣崇。方家用之亦少。

白話文:

雷公說:凡是使用鬼箭草,不可用它的根部,因為根頭長得很像鬼箭,只是上面的葉子不同,味道也不一樣。採摘後只使用箭頭的部分,用赤毛擦拭乾淨,再用酥油緩緩炒過才可以使用。每次使用一兩,用酥油一分,炒至酥油完全融化為度。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乳汁不足。鬼箭草五兩,水六升,煮取四升。每次服用八合,一天三次,也可以將其燒成灰,用水調和服用,每次方寸匕,一天三次,效果顯著。

衍義曰:衛矛,在山谷中到處都有,但從未見過它生長在平坦的土地上。葉子非常少,莖呈黃褐色,像柏樹的樹皮,三面都像鋒利的刀刃。人們經常把它燒掉來驅散蟲害。醫家用它來治病的也很少。

5. 海桐皮

味苦,平,無毒。主霍亂中惡,赤白久痢,除疳䘌疥癬,牙齒蟲痛,並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膚赤。堪作繩索,入水不爛。出南海已南山谷。似梓一作桐白皮。(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溫。治血脈麻痹疼痛,及目赤。煎洗。

圖經曰:海桐皮,出南海以南山谷,今雷州及近海州郡亦有之。葉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堅軔,可作繩,入水不爛。不拘時月採之。古方:多用浸酒治風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紹顏撰《續傳信方》著其法云:頃年予在姑熟之日,得腰膝痛不可忍。醫以腎臟毒攻刺,諸藥莫療。

白話文:

海桐皮味苦性平,無毒。可以治療霍亂、食物中毒、赤白久痢,消除疳積、䘌病、疥癬,並能治牙齒蟲痛,可用煮沸後服用或含在口中。用水浸泡後洗眼,可以消除眼部紅腫。海桐皮堅韌,可以製成繩索,放入水中也不會腐爛。產於南海以南的山谷,如今雷州及附近沿海地區也有。葉子像手掌一樣大,分成三個尖端。樹皮像梓白皮,但更加堅韌,可以做繩索,放入水中也不會腐爛。不分季節採集。古方多用浸酒的方法治療風濕病。南唐筠州刺史王紹顏在其著作《續傳信方》中記載了治療腰膝疼痛的方法:以前我在姑熟的時候,患上腰膝疼痛,難以忍受。醫生說是由於腎臟毒素的攻擊導致,各種藥物都無效。

因覽《傳信方》備有此驗。立修制一劑,便減五分。步履便輕,故錄之耳。海桐皮二兩,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八物淨洗焙乾細銼,生地黃以蘆刀子切,用綿一兩都包裹,入無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食後,日午晚臥時時一杯,長令醺醺。

合時不用添減,禁毒食。

白話文:

因為翻閱《傳信方》書中記載有這個驗方,便依此方製作了一劑藥,服下後體重減輕了五分之一。走起路來也輕鬆許多,因此記錄下來。

藥方如下:海桐皮二兩,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將八味藥材洗淨,烘乾後磨成細末,生地黃則用蘆刀切片。用一兩棉布將所有藥粉包裹起來,放入兩斗無灰酒中浸泡。冬天泡二十七天,夏天泡十七天,待藥酒泡熟後,空腹或飯後、中午、睡前各飲一杯,保持微醺狀態。

藥方需依照時節服用,不可隨意增減藥量,並忌食毒性食物。

海藥:謹按《廣志》云: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黃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溫,無毒。主腰腳不遂頑痹,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

白話文:

海藥:謹按《廣志》雲:生南海山谷中。似桐皮,黃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溫,無毒。主腰腳不遂頑痹,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

海藥:根據《廣志》記載,它生長在南海的山巒谷地之中。其外觀類似於桐樹的樹皮,呈黃白色,因此得名。具有苦味和溫度,無毒。可以治療腰部和腿部活動不便、僵硬麻痹、腿膝部疼痛、霍亂、赤白痢疾、血痢以及疥癬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