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六 (44)
卷第六 (44)
1. 白蒿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生中山川澤。二月採。
陶隱居云:蒿類甚多,而俗中不聞呼白蒿者,方藥家既不用,皆無復識之,所主療既殊佳,應更加研訪。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與前庵䕡子同法爾。唐本注云:《爾雅》:蘩(音煩),皤(音婆)蒿。即白蒿也。此蒿葉粗於青蒿,從初生至枯,白於眾蒿,欲似細艾者,所在有之也。
今按別本注云:葉似艾,葉上有白毛粗澀,俗呼為蓬蒿。臣禹錫等謹按爾雅疏云:蓬蒿可以為菹,故《詩箋》云:以豆薦蘩菹。陸機云:凡艾,白色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傳》曰:蘩,遊胡。遊胡,旁勃也。
孟詵云:白蒿,寒。春初此蒿前諸草生。搗汁去熱黃及心痛。其葉生挪,醋淹之為菹,甚益人。又,葉乾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飲和一匙,空腹服之。子,主鬼氣,末和酒服之良。又,燒淋灰煎,治淋瀝疾。
圖經曰:白蒿,蓬蒿也。生中山川澤,今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諸草而生,似青蒿而葉粗,上有白毛錯澀,從初生至枯,白於眾蒿,頗似細艾。二月採。此《爾雅》所謂蘩(音煩),皤(音婆)蒿是也。疏云:蓬蒿,可以為菹。故《詩箋》云:以豆薦蘩菹。陸機云:凡艾,白色為皤蒿。
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云:蘩,遊胡。遊胡,旁勃也。此草古人以為菹。唐·孟詵亦云:生挪醋食。今人但食蔞蒿,不復食此。或疑此蒿即蔞蒿。而孟詵又別著蔞蒿條,所說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異也。
又今階州以白蒿為茵陳蒿,苗、葉亦相似,然以入藥,恐不可用也。按蒿類亦多。《爾雅》云:蘩之醜,秋蒿。言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也。中品有馬先蒿,云生南陽川澤,葉如益母草,花紅白,八、九月有實,谷謂之虎麻,亦名馬新蒿。《詩·小雅》所謂匪莪伊蔚是也。
陸機云:蔚,牡蒿。牡蒿,牡菣(愆刃切)也。三月始生,七月華,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銳而長,一名馬新蒿。郭璞注《爾雅》:蔚,牡菣。謂無子者。而陸雲有子,二說小異。今當用有子者為正。下品又有角蒿,云葉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八月採。又有茵陳蒿、草蒿,下自有條。
白蒿、馬新蒿,古方治癩疾多用之。《深師方:》云: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但是惡疾遍體,面目有瘡者,皆可飲之。又取馬新蒿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如更赤起,服之一年,都瘥平復。角蒿,醫方鮮有用者。
白話文:
白蒿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臟積聚的邪氣、風寒濕痺,可以補益中氣、增強體力,使頭髮烏黑亮麗,治療心悸、食少而飢餓。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延年益壽。白蒿生長在山川澤地,農曆二月採收。
古人記載中,白蒿種類繁多,但民間很少稱呼它為白蒿,藥方中也少用,因此鮮為人知,但其藥效甚佳,值得進一步研究。據說白兔吃了白蒿可以成仙,與前庵䕡子(一種植物)的功效相似。古代典籍記載,白蒿就是《爾雅》中所說的「蘩」和「皤蒿」。它的葉子比青蒿粗糙,從生長到枯萎,都比其他蒿類植物更白,有點像細艾。各地都有生長。
另有記載說,白蒿葉子像艾草,葉面上有白色絨毛,粗糙,民間俗稱蓬蒿。白蒿春天開始生長,到秋天香氣更濃郁,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食用。它還叫遊胡,北海地區的人稱它為旁勃。《大戴禮·夏小正傳》中記載:「蘩,遊胡,遊胡,旁勃也。」
古人記載,白蒿性寒。春天,白蒿比其他草先長出來,搗碎取汁可以治療發熱、黃疸和心痛。它的嫩葉可以加醋醃製成咸菜,對人體很有益處。將葉子曬乾磨成粉末,可以治療夏季水瀉,取一匙粉末用米湯調和,空腹服用。白蒿的種子可以治療鬼氣(一種病症),磨成粉末與酒一起服用效果更好。將白蒿燒成灰,煎水服用,可以治療淋病。
古籍記載,白蒿就是蓬蒿,生長在山川澤地,現在各地都有。它比其他草先長出來,葉子比青蒿粗,葉面上有白色的絨毛,從生長到枯萎都比其他蒿類植物更白,有點像細艾。農曆二月採收。這與《爾雅》中所說的「蘩」、「皤蒿」相符。古代文獻記載,蓬蒿可以製作成鹹菜。陸機說,凡是艾草,白色的就叫皤蒿。
白蒿春天開始生長,到秋天香氣更濃郁,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它也叫遊胡,北海地區的人稱它為旁勃。《大戴禮·夏小正》中也記載了這一點。古人常用它來製作鹹菜。唐代孟詵也記載了它可以用醋醃著吃。現在人們只吃蔞蒿,不吃白蒿了。有人懷疑白蒿就是蔞蒿,但是孟詵在記載中分別描述了白蒿和蔞蒿,說明這兩種植物不同,可見古今人們食用的植物有所差異。
現在有的地方把白蒿當作茵陳蒿,它們的莖葉很相似,但入藥時要小心謹慎,恐不可混用。蒿類植物種類繁多,《爾雅》記載:「蘩之醜,秋蒿。」說明春天各種蒿都有各自的名字,到了秋天都叫蒿。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蒿,如馬先蒿、角蒿等,它們的特性和用途也有所不同。
白蒿和馬先蒿古方中常用來治療癩疾。古方記載,用白艾蒿(可能是白蒿的一種)煮汁,加入米曲,像釀酒一樣發酵後飲用,可以治療皮膚病。也可以用馬先蒿搗碎成末,每次服用一錢,每天三次,可以治療皮膚病。角蒿則很少在醫方中使用。